你知道現在滇池之濱的昆明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2020-10-13 公元前221年

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

楊慎《滇海曲》

昆明,別稱春城。東面、西面、北面都是大山,只有南面瀕臨滇池,地形阻隔了北風的肆虐,而南方的暖溼氣流卻容易到達,年平均氣溫15.1℃,年均降雨量1075毫米,年均日照2200小時,只要住進這裡,就像住進春天,而且空氣品質高,PM2.5值很低,呼吸即可「洗肺」,生活在這裡如沐春風。這也是明代戍邊移民昆明的大文豪楊慎為什麼會在《滇海曲》如此讚美昆明的原因。

昆明石林景區的天空

從上古至今,在中華大地上移民的腳步就從未停息過,作為雲南中心的昆明更是如此。先是自西北方向的古羌人入滇開始,戰國楚將「莊蹻入滇」,漢武帝遷秦晉豪民入滇屯邊,特別是歷經元、明兩朝經營雲南,乃至民國時期作為抗日的西南大後方,有大量中原和江、浙等全國各地的移民入滇落腳昆明。

今天的昆明人(常住人口700萬左右),是一個包括漢、彝、回、白、苗等多個民族的群體。

一、昆明地區最早的移民,應當是彝族的先民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其先民可以追溯到古羌人,當時羌人由陝西、甘肅、青海、四川一帶越過金沙江進入滇池地區,與當地濮人融合形成古滇族。雖然古滇國在漢武帝時期滅亡,但當時的古滇族已經達到近百萬,而遷入的漢人只有幾萬人而已,哪怕是所謂的「南中大姓」大部分也都漸漸被同化,正是在整個過程中形成了今天的彝族。

兩晉到隋唐時期,爨氏(南中大姓)稱霸南中,形成與中原王朝對抗的割據政權。爨氏統治範圍,分作兩個較大區域,即東爨烏蠻與西爨白蠻,東爨烏蠻則為今彝族先民。昆明地區就在東爨烏蠻範圍之內。後來崛起的南詔國也是彝族人建立的,閣羅鳳(南詔國國王)命長子鳳迦異在今昆明地區修建拓東城,這也是標誌昆明城建史的正式開始。

昆明彝族姑娘

二、內地中原漢移民進入昆明地區,當自先秦戰國始。如「莊蹻(中國內地第一個開發雲南邊疆的歷史人物)開滇」,漢武帝遷秦晉豪民到益州屯田等。南詔、大理國時期,漢族移民更以多種途徑進入雲南。如唐太宗天寶年間,唐軍20萬徵南詔而全軍覆沒,被俘或逃散而存活下來的當屬多數。再如南詔進攻四川,從成都等地擄掠大量工匠回南詔。但是,明代以前進入雲南的漢族,多已「變服,從其俗」——融入當地各民族(主要是彝族、白族)當中了。至今白語中有相當數量的中古時期古漢語詞,或可為佐證之一。

漢武帝冊封的滇王之印

漢族移民大規模進入昆明始於明初,以軍屯、民屯、商屯、以及貶官發配等方式大量入滇。據《明史》等史籍記載,洪武十四年(1381年)三十多萬南徵將士因沐英留鎮雲南而攜家眷留滇屯田。後來朝廷又調涼州諸衛所十四萬餘人往雲南,還有三次調遣安徽、四川、湖南軍隊十萬餘人到雲南屯田。至今,昆明還有大量的「x衛營」、「x所」之類的地名,就是明代軍屯實行衛所制度留下的痕跡。

民屯數量則更多。洪武年間,民屯移民多達三百餘萬。其中,以洪武二十二年沐英率江南、江西人民二百五十餘萬入滇規模最大。此外,商人募人入滇屯田,生產糧食換取朝廷「鹽引」,稱為商屯,也因此遷來大批內地漢人。而大文豪楊慎來昆明則是因「大禮議」被嘉慶皇帝貶謫到昆明的。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楊慎

因為當時很多移民是從南京高石坎柳樹灣出發的,所以至今很多昆明人仍然流傳著祖籍來自「南京應天府柳樹灣」。

明朝時期,昆明的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口比例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漢人數量躍居各民族人數的首位,在昆明,已成為了主體民族。現在的昆明話就是以江淮方言為基礎,又吸收華北方言的若干成分,還受到其他一些方言的影響而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一種漢語方言。

昆明的白族來自洱海地區。

大理建國,佔領之前南詔國「拓東城」,設為東京。大量白族自洱海地區遷入昆明。但到了元明時期,這一部分白族大多已融入當地民族當中。《昆明市志》指出:「現居昆明的白族基本上是元代以後遷入的白族士兵。這也是今天聚居在昆明五華、西山兩區和安寧市的白族的來源。

蒙古大軍滅大理路線圖

昆明回族群體的形成則是元代的事。

元憲宗三年(1253年),蒙古元帥兀良合臺率軍十萬人,隨世祖忽必烈入滇,這是昆明有了較多回族移民的開始。其後又有三次大批回族進入昆明。七下西洋的鄭和也是來自昆明的回族,本姓馬。

昆明苗族輾轉來自湖北、湖南、四川、貴州。

先是唐末宋初他們從湘西、黔東和川南向黔西北和滇東北遷徙,到了清鹹豐年間,黔西北的苗族又不斷向曲靖地區及昆明的嵩明、富民、祿勸、宜良一帶遷徙。清同治年間,武定一帶部分苗族大量向祿勸、富民、嵩明一帶遷徙。之後,黔西北及雲南文山、紅河一帶的部分苗族又逐步輾轉來到安寧、西山(今部分已劃入五華區)、官渡、宜良、石林等地。

另外在抗日戰爭時期,昆明成為抗戰的大後方,成千上萬的學生、教師、商人、工人、軍政人員及其家屬,新的外來人口一度超過本地原有人口。1949年,昆明總人口從1937年的14萬多增至31萬。

新中國成立後,大批南下幹部和他們的家屬來到昆明。支援三線建設期間,大批內地(主要是兩湖、江浙、上海)幹部和技術人員支邊留在昆明,加上昆明行政區劃多次擴大及人口自然增長,所以如今的昆明人已達近七百萬了。

 

長期的移民文化也使昆明人逐漸形成了不畏艱險、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精神以及吃苦耐勞、誠實善良,團結和睦、大度包容,不排外、不排他,善於學習和接受新鮮事物的優秀品質。

滇池

愛昆明,愛滇池!

相關焦點

  • 在昆明10多年的人都不知道滇池度假區還有這些好玩的地方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說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原副主任李誠被查了,於是百度研究了下滇池度假區,有新發現給大家分享一下。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是國務院1992年10月批准成立的全國十二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也是全國十二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中唯一位於內陸省的旅遊度假區。
  • 2019年昆明環滇池高原自行車邀請賽鳴槍 全球高手「決戰」滇池之濱
    自行車邀請賽現場 陳雪蓮 攝12月28日上午,2019年昆明環滇池高原自行車邀請賽在雲南昆明呈貢新區鳴槍發車,來自全球的多支「高手」車隊奮力衝刺,「決戰」滇池之濱。自行車邀請賽現場 陳雪蓮 攝國際公路邀請組,有20支「勁旅」車隊參賽,分別為美洲1支、歐洲3支、亞洲16支;參賽車隊來自菲律賓、日本、烏克蘭、哥倫比亞、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中國等9個國家和地區。
  • 在昆明10多年的人都不知道滇池度假區還有這些好玩的地方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說昆明滇池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原副主任李誠被查了,於是百度研究了下滇池度假區,有新發現給大家分享一下。海埂片區位於昆明市西南部5公裡的滇池之濱,屬滇池環湖生態旅遊圈核心區。該片區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交通暢達、適宜人居,成為海內外遊客到雲南的必達之地和首選之地。我在昆明十年了,每次都只知道去看看海埂大壩和爬爬西山,感覺白活了。下面這些我就不知道!永昌溼地公園永昌溼地公園位於船房河入滇口南側,前身是永昌魚塘,原有面積198畝。
  • 你知道現在的黑龍江人基本都來自哪裡的嗎?黑龍江以前叫白龍江?
    你知道中國哪裡的麻辣燙最好吃嗎?答曰:黑龍江。我們平時的吃的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其實都是來自東北黑龍江。當然你來黑龍江還有小雞燉蘑菇、鍋包肉、哈爾濱紅腸、東北大板等等很多美食等你。黑龍江人在過去有關東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著個大菸袋,養活孩子吊起來」。黑龍江也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黑龍江地區的民族和城市來了解一下現在黑龍江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
  • 你知道現在的呼和浩特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當時為了模仿故元朝大都,俺答汗召集巧工名匠,在哈剌兀那(大青山)之陽、哈屯河(今天呼市西北的五裡沙河)之濱建立的蒙古王城(因為該城的興建與俺答汗之妻三娘子關係密切,所以該城也叫三娘子城)。明朝封俺答汗為「順義王」,並且開通邊境互市貿易,其意在招撫蒙古部落,所以當時的大明朝廷將邊境上的這座城賜名為「歸化城」。也就是現在的呼和浩特第一批正式的市民是蒙古土默特部人。
  • 你知道現在的湖州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意思是蘇州、湖州糧食豐收,天下人的食物就都充足了,可見古代湖州的富足。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堂中央,正是湖州。如此絕佳的人居條件,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對人口流入都有著巨大吸引力,下面我們就一起通過湖州的歷史發展進程了解一下現在的湖州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
  • 你知道現在的西安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長安自古帝王都,西安擁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首(十三朝古都),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 下面我們就通過大家心目中的長安情節(鎬都城、秦鹹陽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穿越歷史的星空來了解一下現在的西安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
  • 你知道現在的西藏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唐古拉火車站你認識的西藏人都有誰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西藏境內的主要民族來了解一下現在西藏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了解西藏人來自哪裡首先要了解西藏歷史:幾乎與唐朝同崛起,吐蕃王朝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統一青藏高原各部族的政權;元朝時期屬宣政院,西藏地方從此正式納入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明朝稱烏思藏,設都司管轄;清朝設立駐藏大臣處理西藏事務,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
  • 你知道現在的香港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近代以來香港的主要移民來了解一下現在的香港人基本來自哪裡。我們先來整體介紹一下現在居住在香港地區的人口,原住民主要是客家人和圍頭人等 。移民佔大多數是廣東的廣府人,比例超過香港地區總人口的60%,來源地主要是珠江三角洲一帶。其餘人數較多的有客家人、潮州人以及1949年以前從福建、上海、山東以及各地來的香港定居的人士。
  • 你知道現在的天津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到了天津,哪怕是你是一個小女孩,卻連老大爺也都會叫你一聲姐姐 ,所有女生到了天津都可以當姐姐!這就是天津人的一種獨特文化。提到天津:如果您喜歡美食,首先想到的是天津(十八街)麻花還是狗不理包子和耳朵眼炸糕呢?
  • 你知道現在的日本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那麼中國人真的是日本人的祖先嗎?我先來簡單地了解一下日本國名的來歷。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 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讀作yamato,中文譯作邪馬臺,漢光武帝劉秀賜名倭國,有順從的意思,雖有蔑視之意,但無惡意。)
  • 你知道現在的黑龍江人基本都來自哪裡的嗎?黑龍江以前叫白龍江?
    你知道中國哪裡的麻辣燙最好吃嗎?答曰:黑龍江。我們平時的吃的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其實都是來自東北黑龍江。當然你來黑龍江還有小雞燉蘑菇、鍋包肉、哈爾濱紅腸、東北大板等等很多美食等你。黑龍江人在過去有關東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叼著個大菸袋,養活孩子吊起來」。黑龍江也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黑龍江地區的民族和城市來了解一下現在黑龍江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
  • 你知道現在的廈門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接下來我們就分為島外和島內兩個板塊來了解一下現在的廈門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王潮之弟王審知(開閩聖王/八閩人祖),拜劍同安北辰山,獲封「閩王」。另外像世界時鐘的鼻祖——同安人蘇頌,他的先祖蘇益也是在這一時期隨王審知一起移民到同安的。第三批就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恥南下的漢人以及忽必烈攻破臨安後從浙江南下的南宋軍隊殘部。
  • 你知道現在的西安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長安自古帝王都,西安擁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首(十三朝古都),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 下面我們就通過大家心目中的長安情節(鎬都城、秦鹹陽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穿越歷史的星空來了解一下現在的西安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
  • 你知道現在的河南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地,是道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的發祥地,擁有五千年不斷代的文明史,一直到宋代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通過河南地區的方言了解一下現在的河南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河南省的本土居民方言主要為中原官話和晉語兩大類。
  • 你知道現在的安徽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得名於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雖然安徽省很年輕,但現在的安徽地區卻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接下來我們通過四大文化圈來了解一下現在的安徽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第一次是永嘉之亂時期,因為地理條件的優勢,戰亂未波及至此,當時有程、胡、餘、鮑、黃、任、詹、鄭和俞九個姓氏的中原大族從洛陽等地遷移至此。第二次是在唐代時期,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原人口再次大規模南遷,徽州的耕讀之風開始全面興起,像徽州的「明經胡」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的,相傳是李唐皇室後裔,來自陝西地區。
  • 昆明、昭通文藝工作者共賞滇池之美
    雲南網訊(記者 龍彥)8月17日,「滇池之約」——昆明·昭通文藝交流採風創作活動落下帷幕,來自昆明和昭通兩地的文藝家代表在座談會上暢談昆明與昭通的文化淵源、交流合作以及滇池主題文藝創作,籤訂了友好文聯協議,開啟了文學藝術交流合作的新旅程,環滇池參觀了古滇溼地公園、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觀音山等地
  • 你知道現在的蘭州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蘭州雖然遠在西北內陸地區,發展歷史悠久,卻也是一座不折不扣的移民城市,下面我們就一起通過蘭州的歷史發展軌跡了解一下現在的蘭州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秦朝滅亡後,蘭州基本成了匈奴人的牧場。在公元前121年西漢與匈奴的河西之戰前,漢帝國的勢力還無法觸及蘭州。漢武帝時期,驃騎大建軍霍去病在皋蘭山一帶大勝匈奴,收復蘭州地區,在此正式設立令居塞駐軍,地點就位於今蘭州西固區,這也是今蘭州城區中歷史上最早的建制。
  • 你知道現在的湖南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七律·答友人》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其因大部分區域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內最大河流湘江流貫全境而簡稱「湘」;自古盛植木芙蓉,唐代時就有「秋風萬裡芙蓉國」之說,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
  • 你知道現在的臺灣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
    「臺灣」一名源於居於今臺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臺窩灣」社的社名,意為濱海之地,並取全稱中的「臺」字作為簡稱。春秋戰國時期稱臺灣為「島夷」, 秦朝稱「瀛州」, 三國時期稱「夷洲」,隋朝至元朝稱「流求」, 明朝官方稱為「東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