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盡頭在哪裡?蒙古鐵騎為什麼不從兩端繞過?真實原因讓人吃驚

2020-12-06 吃羊文史

萬裡長城,世界八大建築奇蹟之一,是中國古人用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中原的戰略屏障。

長城延綿萬裡,但終有盡頭,萬裡長城的盡頭在哪裡呢?古代遊牧民族為什麼不從兩端繞過長城進攻中原呢?這樣長城不就失去作用了嗎?

長城延綿萬裡,關於他的起點和盡頭,我們小學課本上講過,每個人小時候也都背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長城像一條龍,盤踞在崇山峻岭。

古代中原人長期受遊牧民族襲擾,不得安寧,總結戰爭經驗教訓,於是便在地勢險要的崇山峻岭上修建了萬裡長城,用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入侵,它是古人建築智慧的結晶。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築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軍事防禦系統,從東邊的山海關,到西邊的嘉峪關,長城延續不斷修築兩千多年,綿延長度六千七百多公裡,由結構複雜的堡壘和牆體構成,平均高度六七米,跨越十五個省市自治區,主要修築於險峻的山體於溝壑之間,翻山越嶺,蜿蜒曲折,蔚為壯觀。

長城所建造之處,地勢非常險要,觀看之人,無不肅然起敬,佩服古人偉大的創舉。

長城在戰術上可以直接抵禦草原遊牧民族騎兵的正面衝鋒,戰略上長城各處關卡可以駐紮軍民,利用烽火臺傳遞信息,有效連接沿線軍民,形成中原王朝一道抵禦外患,堅實的屏障,有效阻擊了草原遊牧部落對中原大地的襲擾。

既然有長城這道強大的軍事屏障阻礙遊牧民族南下作戰,那為什麼遊牧部落不繞過長城兩端去進攻中原呢?

其實答案就是「繞過長城難度太大,軍事上無法實現」。草原遊牧部落通往中原比較好走的道路都被長城阻斷,而東邊的山海關,依山臨海,地勢險要,城牆堅固,駐紮大量官兵,易守難攻。

山海關直接與大海相連,草原上的遊牧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擅長騎在馬背上衝鋒陷陣,殺伐徵戰,不善水戰,茫茫大海無疑讓遊牧民族的騎兵們頭疼不已,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渡過大海進攻中原,所以繞過長城東端的大海,絕無可能。

長城東端繞不過,長城的西端沒有大海,陸戰是遊牧民族習慣的環境,他們怎麼不繞過西邊的嘉峪關呢?西邊的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絕非浪得虛名。嘉峪關修築在陡峭的山間隘口,規模宏大,險峻天成。

由內城,外城,壕溝組成的三層防禦體系,構築了壁壘森嚴的城防系統,牢不可破,兩邊的城牆直接延伸到戈壁大漠。

遊牧民族習慣逐水草而居,打仗也是,他們從來沒有攜帶糧草出徵的習慣,都是靠著騎兵的機動性採取速戰速決,用獲勝的物品實現軍隊的後勤補給。

而西邊嘉峪關外是千裡茫茫戈壁灘,大沙漠嚴酷的自然氣候,不利於遊牧民族的騎兵行軍,而且重要的是沒後勤補給,即使遊牧部落的軍隊繞過大漠,也會損失慘重,成為強弩之末,毫無戰鬥力,所以遊牧民族的騎兵歷來不會選擇繞道嘉峪關去進攻中原,選擇繞道長城西端,只有死路一條。

從東邊的山海關,到西邊的嘉峪關,縱觀整條萬裡長城,由衷的感嘆古人的智慧,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的構築,令人敬佩的五體投地。

東西兩處關隘的選擇,利用最佳的地理位置,險峻的山體形成天然屏障,關隘周圍的自然環境又極其惡劣,這些因素都導致遊牧民族的軍隊無法繞過長城兩端,最大限度發揮了長城的作用,讓中原大地能夠少受遊牧民族的襲擾。

猶如一條巨龍盤踞在北方大地上的長城,歷經幾千年歲月風霜,向我們無聲地訴說著古人的智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長城的盡頭在大海?到山海關看後,你就明白原因了
    那一定非萬裡長城莫屬,他在修築幫助國家抵禦了外敵入侵,因此歷朝歷代基本上都會對他進行修建,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人就十分好奇,為什麼長城的盡頭會在大海裡呢?到了山海關看後才知,古人太有智慧了。在秦皇島的山海關,你會發現萬裡長城深入大海,就像是龍頭入海一樣,非常雄起壯觀,而他之所以會深入大海的原因,其實也是非常簡單的,也正是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導致在這裡易守難攻。
  • 豐富的兵種,發達的後勤通訊,徵服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有多先進?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最多時只有10萬出頭,但是卻戰無不勝,接連攻滅西夏、西遼、花拉子模、金等等政權。要知道這些國家的軍隊數倍於成吉思汗,金國曾在一戰中就擺出45萬大軍,但是依然被蒙古軍隊打敗。那麼,成吉思汗的鐵騎為什麼所向披靡?蒙古大軍又是怎麼配置的呢?一、蒙古鐵騎——遊牧民族的軍事改革蒙古鐵騎被軍事學家譽為古代世界最強大的騎兵,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徵服者集團。
  • 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鐵騎到底是怎麼訓練出來的?為何其他朝代沒有
    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鐵騎到底是怎麼訓練出來的?為何其他朝代沒有「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堪稱中國歷史上的「戰神」,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戰神」,建立的元朝橫跨亞歐大陸,這在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而之所以他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原因,從根本上來看就是因為蒙古鐵騎的勇猛,但是這又令人好奇了,為何那時的蒙古鐵騎如此強悍無敵?為何其他的朝代再沒有能超越他的鐵騎出現了?
  • 萬裡長城的盡頭為什麼在海中?那是在什麼地方?
    萬裡長城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蹟之一,也是代表中國的一個標誌性建築之一,自春秋戰國戰國時期起,就有諸侯國開始修建長城,只為了抵禦外敵,萬裡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58公裡,貫穿了我國7個省份,最主要的是由烽火臺和城牆構成的,不過,大家知道長城的盡頭在哪裡嗎?
  • 為何長城的盡頭是在大海裡?得知原因,讓你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也成為我國乃至世界鼎鼎有名的偉大建築,這不單單只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更屬於全人類的驕傲,這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偉大見證。而這之中就不得不提到長城,哪怕是現在也是我國最為出名的旅遊景點。但是關於長城的敘述在古書上尚未有個完全的論證,因為它的起源很早不單單是某朝某代,據悉最初早在西周就已經開始建立起了長城。
  • 這座「天空之城」十分冷清,每年遊客不過千,曾經卻擊退蒙古鐵騎
    現在說的這個「天空之城」,就是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古印加文明遺址——馬丘比丘。但是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並不是馬丘比丘,而是深藏在亞塞拜然的一處古蹟——阿里尼亞堡壘。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它的名字,但它的確和天空之城——馬丘比丘的構造十分相似。
  • 擊敗蒙古鐵騎的馬穆魯克騎兵,後來怎麼樣了?
    公元13世紀,堪稱蒙古人的世紀,幾乎整個亞歐大陸都匍匐在了蒙古鐵騎之下。不過,蒙古人的徵服也是有限度的,在東方,蒙古東徵日本失利;而在西方,則敗於馬穆魯克騎兵之手。如果說東徵日本的失敗源於「神風」作祟,那麼馬穆魯克騎兵擊敗蒙古人便是憑的實力。那麼,擊敗蒙古人的馬穆魯克王朝為何一直局限於埃及,而沒有再開疆拓土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馬穆魯克王朝的歷史。
  • 橫掃亞歐大陸的的蒙古鐵騎,為何會花了四十多年才滅掉南宋?
    11世紀時成吉思汗創造了蒙古鐵騎部隊,嚴正軍規,戰無不勝令人聞風喪膽、蒙古人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同時也能在撤途中回首反擊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鐵騎驍勇善戰但卻不戀戰,他們有著極強的心理素質,並且吃苦耐勞不貪想榮華安逸,他們訓練有素,並且整個軍隊的紀律嚴明,這種軍隊的可怕之處就在於他們的信念極強,恪守軍規,在戰場上更是視生死如草芥。
  • 二十萬蒙古鐵騎大軍的攻勢也是時有時無,鐵騎大軍的攻擊十分無力
    這十九部外藩蒙古之中以喀爾喀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札薩克圖汗部這四部最為強大,每一部統領的蒙古鐵騎數量都在兩萬以上,光是這四部的兵力就已經佔據了南下二十萬蒙古鐵騎的半數了。這種情況就決定了,這四部首領的話語權要比其餘任何人都重!自從對面七萬明軍將二十萬鐵騎大軍擋住之後,這十九部首領便沒停止過爭吵。
  • 南宋時期的五千播州軍團,讓蒙古鐵騎望而生畏,蒙哥感嘆:太野蠻
    當時,統治播州地區的人是楊氏第14代土司楊價,一直效忠宋朝。楊氏土司經過十幾代人的發展,擁有了一支五千人的軍事力量,是西南一支強大的武裝。當時的遵義地區,十分蠻荒,老百姓大多靠打獵為生,因此,個個彪悍,身手敏捷,人人都是神射手,尤其善於穿山越嶺,攀巖爬樹。
  • 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徵戰到歐洲,但為何不攻下印度?打不過罷了
    生於蒙古大草原的成吉思汗鐵木真,野心一直不小。徵服了廣闊的草原,徵服了半個亞洲,徵服了遙遠的歐洲。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國,西達黑海海濱,東括幾乎整個東亞,是世界歷史上著名的橫跨歐亞兩洲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一生,仿佛就是為徵戰而生,他的腳步從未停止,連去世之時,都還在徵戰。
  • 為何中國長城萬裡長城的盡頭是在大海中?外國網友:秦始皇太牛了
    長城是我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不管是它的時間,還是它的長度都讓世人感到震驚,明明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時代裡,居然能夠建造出如此宏偉的建築,也是讓人瞠目結舌,我們都知道,長城最開始的建設者是秦始皇。雖然長城現在完全就是一個景點,也是一個歷史存在,但是長城最開始的建設目的。其實是為了防禦外敵,所以長城的所有設計,都是從防禦敵人的角度出發的,但是即使如此,很多人還是會因為長城所考慮的細節,感到極度驚訝。為何中國長城萬裡長城的盡頭是在大海中?外國網友:秦始皇太牛了。
  • 為何中國長城萬裡長城的盡頭是在大海中?外國網友:秦始皇太牛了
    長城是我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不管是它的時間,還是它的長度都讓世人感到震驚,明明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時代裡,居然能夠建造出如此宏偉的建築,也是讓人瞠目結舌,我們都知道,長城最開始的建設者是秦始皇。 為何中國長城萬裡長城的盡頭是在大海中?外國網友:秦始皇太牛了。這個其實就是其中一點,長城的盡頭是在海裡,已經是建到了水上。
  • 橫掃亞歐大陸的蒙古鐵騎,卻在此地碰壁45年之久!
    成吉思汗,名字為孛兒只斤·鐵木真,蒙古族乞顏部人,生於漠北斡難河上遊地區,取名鐵木真。公元1185年前後,成為蒙古乞顏部可汗後,成吉思汗一步步統一了蒙古諸部,建立大蒙古國,徵服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地區。寶慶三年,興兵徵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
  • 揭秘"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的由來
    老龍頭的歷史意義到底在哪裡?   「老龍頭是明代長城唯一與海交匯的地段,在冷兵器時代,包括老龍頭在內,整個山海關長城,從未被外虜攻破侵入。」當談到老龍頭在整個長城的地位和作用時,山海關文保所原所長郭澤民的聲音驟然提高了幾個分貝。
  • 蒙古鐵騎勝利的秘訣竟然是火鍋——天下第一大火鍋在進博會開鍋
    有人不喜歡票子,有人不喜歡妹子,可是幾乎沒人不喜歡火鍋。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火鍋的起源歷史非常悠久,其中流傳最廣的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與重慶有關。相傳一千多年前,離重慶不遠的三峽有許多縴夫以拉船為生。為了解決夥食問題,縴夫們就地取材,在長江沿岸搭起大鍋,倒入長江水和魚蝦、蔬菜,一頓熱騰騰的火鍋盛宴就出爐啦。
  • 長城的盡頭都在海裡?老外看後直呼:中國古人的智慧無人能比!
    說起中國地標性的建築,長城是大家最熟悉不過的了,長城總長度為兩萬多公裡,並且橫跨了中國的多個省份,是中國建築史上的第一大奇蹟了,很多的外國遊客為了目睹長城的風採,感受長城的宏偉,特地不遠萬裡的過來登長城。
  • 《刀鋒鐵騎》評測:真實古戰場讓人劈砍上癮
    《刀鋒鐵騎》評測:真實古戰場讓人劈砍上癮 發布日期:2015-12-18作者: 大師兄 來源:178新遊戲頻道 而騰訊旗下的《刀鋒鐵騎》一反常態重舉「硬核大旗」,這款以冷兵器格鬥為核心、真實還原中國古代戰場的競技類網遊究竟會帶來怎樣的戰爭美學呢?12月16日《刀鋒鐵騎》開啟了遊戲的第三次測試——軍團測試。
  • 萬裡長城的盡頭到底在哪裡?為什麼那個位置叫「老龍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據全國長城資源調查顯示,明長城的總長度竟然有8851.8千米多,在過去的2000多年裡,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長城是世界上修築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
  • 為什麼歷史上不少人不把元朝當「正統」?原因很特殊
    我們一般人看元朝,都是從元朝的軍事活動來看的。蒙古鐵騎無敵於天下,怎麼會打不過徐達、常遇春這樣的農民呢?這其實就是走入了歧途,看元朝的問題,不能夠單獨地從軍事上看。  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並不是由它的軍隊本身來決定的,而是由國家的實力決定的。明白這個問題,才能夠明白元朝真正的秘密。這個誕生於1271年的王朝,在1368年就匆匆結束了,並且還背上了一身的罵名。即便是在它治理的97年之內,仍然是十年當中有九年到處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