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
除漢族以外,
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
其中(按人口數多少為序),
15個民族為雲南特有,
人口數均佔全國該民族總人口的80%以上。
所以這裡,
有其他地方沒有的民族,
有其他地方沒有的人文風情。
01 白族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白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在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的各民族相互往來,創建了燦爛的藝術文化。
傳統節日
01「三月街」
三月街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民族傳統盛會,它既是雲南西部最為古老而繁榮的貿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間文藝體育大交流的盛大節日。
三月街
時間: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
推薦地點:三月街蒼山東麓,大理城西
主要活動:
賽馬會
賽馬會
賽馬會是三月街上最高潮的盛會。在三月街的賽馬場上,千百匹馬如箭離弦、揚蹄飛奔。在飛馳的馬背上,騎手們展開了勇氣、智慧與速度的較量,令這春光明媚的季節多了幾分陽剛之氣。
對歌
對歌
白族對歌不限於未婚男女,在已婚的成年人或中老年中也廣為流行。白族對歌不採取問答的形式,而以內容是否銜接和音韻能否貫穿來分勝負。"歌逢對手",常常幾天幾夜唱下去而難決勝負,對歌多半採用白族調,但有些白族地區也流行漢族的對口山歌,稱為"漢調",與白族調交替進行,更有一番動人的魅力。
物資交流
物資交流
進行物質交流,包括來自各省區的鹿茸、麝香、黨參、紅花、白芍、川芎、蟲草、熊掌、雪蓮、等大宗藥材的交易;其次是大牲畜買賣,包括緬甸的黃牛、內蒙古的駱駝、雲南各地的騾馬、耕牛等;再次是雲南各地的土特產品都在月街上銷售,較著名的有鳳慶、普洱的茶葉、景東的糖等;最後是其他生產生活用品交易。
02「繞三靈」
繞三靈是大理白族的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一種富有生活氣息的白族群眾性歌舞。「繞三靈」,白語稱為「觀上覽」,在漢語記寫中也記為「繞山林」「繞桑林」「逛山林」等。「三靈」是指洱海西岸三個象徵性神靈,即崇聖寺佛教的神祗和慶洞本主廟、洱河祠中供奉的本主神。
繞三靈
時間: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
推薦地點:蒼山洱海
主要活動:
第一天
第一天
清晨從古城城隍廟出發到崇聖寺佛都,祭拜祈福後向北前往慶洞神都本主廟。
第二天
第二天
從慶洞出發至喜洲後轉向南行,到洱海邊河矣城村號稱「仙都」的金圭寺。
第三天
第三天
從河矣城出發,沿洱海西岸一路南行至馬久邑保安景帝廟,祭拜後整個活動結束,參加「繞三靈」的人們各自回村。
02 傣族
中國傣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傣族人喜歡依水而居,愛潔淨、常沐浴、婦女愛洗髮,因此有「水的民族」的美稱。
傳統節日
01「潑水節」
潑水節也稱「宋幹節」「浴佛節」,是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節慶曆時數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前面二天是去舊,最後一天是迎新。
潑水節
時間:傣歷六月下旬(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要舉辦3-7天。
推薦地點:景洪市潑水廣場、瀾滄江邊觀禮臺告莊西雙景
主要活動:
浴佛
浴佛
在"麥日"(第一天),一清早人們就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也是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互相潑水
互相潑水
浴佛之後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互相祝福吉祥、幸福、健康。人們邊翩翩起舞,邊呼喊著:水!水!水!」同時敲打著鑼鼓,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丟包
丟包
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遊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包"是象徵愛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製作,內裝棉籽,包的四角綴有五彩花穗。丟包時,在綠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將包擲給小夥子,小夥子再擲給姑娘,並藉此傳遞感情。
賽龍舟
賽龍舟
賽龍舟是潑水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麥帕雅晚瑪"(第三天)潑水節一瞥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放高升
放高升
高升是傣族人民自製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藥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時,點燃引線使火藥燃燒便會產生強勁的推力,將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
放孔明燈
放孔明燈
入夜,人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
推薦地點:瀾滄江畔的告莊西雙景景區。
03 哈尼族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國際性民族,也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哈尼族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元江和瀾滄江之間,聚居於紅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鎮沅等縣,和泰國、緬甸、寮國、越南的北部山區(稱為阿卡族)。
傳統節日
01「苦扎扎節」
「苦扎扎」節是滇南哀牢山區的哈尼族同胞歡慶傳統節日中規格最高、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也是哈尼族的宗教祭祀和農事節日。
苦扎扎節
時間:每年農曆五月的第一個申猴日
推薦地點:大羊街鄉
主要活動:
騎磨秋
騎磨秋
騎磨秋,是一項哈尼人充滿情趣的體育活動,它要求磨秋兩邊的人數要對等,騎坐的人用腳蹬地面,時而飛速旋轉,時而升降起伏,反覆轉動,悠悠蕩蕩,甩秋人的速度越來越快,圍觀的人也顯得更加開心。
串寨
串寨
最具特色和熱鬧非凡的是各村寨的串寨隊伍,男女老少有的身穿傳統服飾,有的發揮想像各種裝飾打扮,以各村寨為單位組成隊伍,每到一村就掀起一次狂歡的熱潮。
02「十月年」
十月年,是哈尼族的主要節日,哈尼語稱「美首扎勒特」或「米索扎」。時間從夏曆十月第一個屬龍日開始,直至屬猴日結束,歷時五六天,是哈尼族一年中最長,內容最豐富的節日,類似漢族的春節。
十月年
時間: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
推薦地點:玉溪市元江縣那諾鄉、羊街鄉
主要活動:
殺豬
殺豬
年節的頭天拂曉,家家婦女忙著舂粑粑,做團籽面,寨子上空響徹了「空通、空通」的舂碓聲。男人們忙著殺豬宰牛,烹製各種美味食品。
長街宴
有的地方,年節期間要舉行「資烏都」活動,即歡樂幸福的酒會。各家各戶將烹製 好的各種美味佳餚用小簸箕端到街心,順序擺在長長的蔑墊上,全寨人同飲共食,通街 宴長達百十米,場面極為壯觀。
長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