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2020-12-26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國發〔2014〕5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3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53項),現予公布。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表述,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稱調整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要求,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科學保護理念,制定規劃,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傳承、傳播工作,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邁上新臺階,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的貢獻。

                              國務院
                            2014年11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共計153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30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20 Ⅰ-126 

盧溝橋傳說 

北京市豐臺區 

1221 Ⅰ-127 

鬼谷子傳說 

河北省臨漳縣

1222 Ⅰ-128 

東海孝婦傳說 

江蘇省連雲港市 

1223 Ⅰ-129 

劉阮傳說 

浙江省天台縣 

1224 Ⅰ-130 

孔雀東南飛傳說 

安徽省懷寧縣、潛山縣 

1225 Ⅰ-131 

老子傳說 

安徽省渦陽縣,河南省靈寶市 

1226 Ⅰ-132 

陳三五娘傳說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 

1227 Ⅰ-133 

胡嶧陽傳說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 

1228 Ⅰ-134 

孟母教子傳說 

山東省鄒城市 

1229 Ⅰ-135 

河圖洛書傳說 

河南省洛陽市 

1230Ⅰ-136 

杞人憂天傳說 

河南省杞縣 

1231 Ⅰ-137 

三國傳說 

湖北省 

1232 Ⅰ-138 

伯牙子期傳說 

湖北省武漢市 

1233 Ⅰ-139 

尹吉甫傳說 

湖北省房縣 

1234 Ⅰ-140 

蘇仙傳說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 

1235 Ⅰ-141 

畢阿史拉則傳說 

四川省金陽縣 

1236 Ⅰ-142 

倉頡傳說 

陝西省白水縣、洛南縣 

1237 Ⅰ-143 

駱駝泉傳說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1238 Ⅰ-144 

回族民間故事 

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 

1239 Ⅰ-145 

廣禪侯故事 

山西省陽城縣 

1240 Ⅰ-146 

解縉故事 

江西省吉水縣 

1241 Ⅰ-147 

壯族百鳥衣故事 

廣西壯族自治區橫縣 

1242 Ⅰ-148 

阿凡提故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 

1243 Ⅰ-149 

廣陽鎮民間故事 

重慶市南岸區 

1244 Ⅰ-150 

西王母神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市 

1245 Ⅰ-151 

盤王大歌 

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 

1246 Ⅰ-152 

瑪牧 

四川省喜德縣 

1247 Ⅰ-153 

黑白戰爭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 

1248 Ⅰ-154 

祁家延西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 

1249 Ⅰ-155 

常山喝彩歌謠 

浙江省常山縣

二、傳統音樂(共計15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50 Ⅱ-156 

土家族民歌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1251 Ⅱ-157 

漁歌(洞庭漁歌、汕尾漁歌) 

湖南省嶽陽市,廣東省汕尾市 

1252 Ⅱ-158 

西嶺山歌 

四川省大邑縣 

1253 Ⅱ-159 

旬陽民歌 

陝西省旬陽縣 

1254 Ⅱ-160 

撒拉族民歌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 

1255 Ⅱ-161 

錫伯族民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1256 Ⅱ-162 

凌雲壯族七十二巫調音樂 

廣西壯族自治區凌雲縣 

1257 Ⅱ-163 

畢摩音樂 

四川省美姑縣 

1258 Ⅱ-164 

劍川白曲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259 Ⅱ-165 

阿斯爾 

內蒙古自治區鑲黃旗 

1260 Ⅱ-166 

莆仙十音八樂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 

1261 Ⅱ-167 

蒙古族汗廷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 

1262 Ⅱ-168 

瀏陽文廟祭孔音樂 

湖南省瀏陽市

1263 Ⅱ-169 

潮爾(蒙古族弓弦樂)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 

1264 Ⅱ-170 

蒙古族託布秀爾音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三、傳統舞蹈(共計20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65 Ⅲ-112 

太子務武吵子 

北京市大興區 
1266 Ⅲ-113 

 左權小花戲

山西省左權縣 
1267Ⅲ-114 

 博舞

吉林省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 
1268 Ⅲ-115 

 洪澤湖漁鼓

江蘇省洪澤縣、泗洪縣 
1269 Ⅲ-116 

 龍巖採茶燈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 
1270 Ⅲ-117 

宜黃禾槓舞 

江西省宜黃縣 
1271 Ⅲ-118 

耍老虎 

河南省焦作市 
1272 Ⅲ-119 

棕包腦 

湖南省洞口縣 
1273 Ⅲ-120 瑤族金鑼舞 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東縣 
1274 Ⅲ-121 玩牛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 
1275 Ⅲ-122 古藺花燈 四川省古藺縣 
1276 Ⅲ-123 登嘎甘(熊貓舞) 四川省九寨溝縣 
1277 Ⅲ-124 阿妹戚託 貴州省晴隆縣 
1278 Ⅲ-125 布依族轉場舞 貴州省冊亨縣 
1279 Ⅲ-126 耳子歌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1280 Ⅲ-127 鋩鼓舞 雲南省建水縣 
1281 Ⅲ-128 水鼓舞 雲南省瑞麗市 
1282 Ⅲ-129 怒族達比亞舞 雲南省福貢縣 
1283 Ⅲ-130 鍋哇(玉樹武士舞)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 
1284 Ⅲ-131 納孜庫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四、傳統戲劇(共計4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85 Ⅳ-159 

 線腔

山西省芮城縣 
1286 Ⅳ-160 

 平講戲

福建省福安市 
1287 Ⅳ-161 

 永修丫丫戲

江西省永修縣 
1288Ⅳ-162 

 東河戲

江西省贛縣

五、曲藝(共計13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89Ⅴ-115 

 數來寶

北京市東城區 
1290 Ⅴ-116 

 梅花大鼓

天津市 
1291 Ⅴ-117 

 彈唱

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 
1292 Ⅴ-118 

浦東宣卷 

上海市浦東新區 
1293 Ⅴ-119 

麗水鼓詞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 
1294 Ⅴ-120 

 客家古文

江西省于都縣 
1295 Ⅴ-121 

 永新小鼓

江西省永新縣 
1296 Ⅴ-122 

 山東花鼓

山東省菏澤市 
1297 Ⅴ-123 

 跳三鼓

湖北省石首市 
1298 Ⅴ-124 

 湖南漁鼓

湖南省 
1299 Ⅴ-125 

 桂林漁鼓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1300 Ⅴ-126 

 寧夏小曲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1301 Ⅴ-127 

 託勒敖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尼勒克縣

六、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共計12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302 Ⅵ-71 

布魯 

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 
1303 Ⅵ-72 

蒙古族駝球 

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後旗 
1304 Ⅵ-73 

通背拳 

北京市西城區 
1305 Ⅵ-74 

戳腳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 
1306 Ⅵ-75 

精武武術 

上海市虹口區 
1307 Ⅵ-76 

綿拳 

上海市楊浦區 
1308 Ⅵ-77 

詠春拳 

福建省福州市 
1309 Ⅵ-78 

井岡山全堂獅燈 

江西省井岡山市 
1310 Ⅵ-79 徐家拳 山東省新泰市 
1311 Ⅵ-80 梅山武術 湖南省新化縣 
1312 Ⅵ-81 武漢雜技 湖北省武漢市 
1313 Ⅵ-82 幻術(傅氏幻術、周化一魔術) 

北京市朝陽區,陝西省

七、傳統美術(共計13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314 Ⅶ-110 

京繡 

北京市房山區,河北省定興縣 
1315 Ⅶ-111 

布糊畫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 
1316Ⅶ-112 

抽紗(汕頭抽紗、潮州抽紗) 

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 
1317 Ⅶ-113 

水陸畫 

河北省廣平縣 
1318 Ⅶ-114 

畢摩繪畫 

四川省美姑縣 
1319 Ⅶ-115 

彩砂壇城繪製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 
1320 Ⅶ-116 

琥珀雕刻 

遼寧省撫順市 
1321 Ⅶ-117 

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山東省郯城縣 
1322 Ⅶ-118 蒙古文書法 內蒙古自治區 
1323 Ⅶ-119 滿文、錫伯文書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1324 Ⅶ-120 刻銅(杜氏刻銅) 安徽省阜陽市 
1325 Ⅶ-121 錯金銀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1326  Ⅶ-122賞石藝術 

中國觀賞石協會

八、傳統技藝(共計29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327 Ⅷ-213 

邢窯陶瓷燒制技藝 

河北省邢臺市 
1328 Ⅷ-214 

婺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 
1329 Ⅷ-215 

吉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江西省吉安市 
1330 Ⅷ-216 

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 

河南省登封市 
1331 Ⅷ-217 

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 

河南省焦作市 
1332 Ⅷ-218 

潮州彩瓷燒制技藝 

廣東省潮州市 
1333 Ⅷ-219 

陶瓷微書 

廣東省汕頭市 
1334  Ⅷ-220

古陶瓷修復技藝 

上海市長寧區 
1335Ⅷ-221 藏族鎏鈷技藝 青海省 
1336Ⅷ-222 銅器製作技藝(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山西省大同市城區 
1337 Ⅷ-223 古代鐘錶修復技藝 故宮博物院 
1338  Ⅷ-224傳統香製作技藝(藥香製作技藝、莞香製作技藝) 北京市西城區,廣東省東莞市 
 1339Ⅷ-225 一得閣墨汁製作技藝 北京市西城區 
1340 Ⅷ-226 奶製品製作技藝(察幹伊德) 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 
1341 Ⅷ-227 遼菜傳統烹飪技藝  遼寧省瀋陽市
1342 Ⅷ-228 泡菜製作技藝(朝鮮族泡菜製作技藝) 吉林省延吉市 
1343 Ⅷ-229 老湯精配製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 
1344 Ⅷ-230 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 上海市黃浦區 
1345 Ⅷ-231 傳統製糖技藝(義烏紅糖製作技藝) 浙江省義烏市 
1346 Ⅷ-232 豆腐傳統製作技藝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 
1347 Ⅷ-233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 山東省德州市 
1348 Ⅷ-234 龍口粉絲傳統製作技藝 山東省招遠市 
1349 Ⅷ-235 蒙自過橋米線製作技藝 雲南省蒙自市 
1350 Ⅷ-236 坎兒井開鑿技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1351 Ⅷ-237 古建築模型製作技藝 山西省太原市 
1352 Ⅷ-238 傳統造園技藝(揚州園林營造技藝) 江蘇省揚州市 
1353 Ⅷ-239 古戲臺營造技藝 江西省樂平市 
1354  Ⅷ-240廬陵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江西省泰和縣 
1355 Ⅷ-241 古建築修復技藝 

甘肅省永靖縣

九、傳統醫藥(共計2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356 Ⅸ-22 

布依族醫藥(益肝草製作技藝) 

貴州省貴定縣 
1357 Ⅸ-23 

哈薩克族醫藥(布拉吾藥浴燻蒸療法、臥塔什正骨術、凍傷療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 

十、民俗(共計15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358 Ⅹ-145 

望果節 

西藏自治區 
1359 Ⅹ-146 

苗族花山節 

 雲南省屏邊苗族自治縣
1360 Ⅹ-147 

察幹蘇力德祭 

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 
1361 Ⅹ-148 

博格達烏拉祭 

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 
1362 Ⅹ-149 

稻作習俗 

江西省萬年縣 
1363 Ⅹ-150 

仡佬族三么臺習俗 

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1364 Ⅹ-151 

匾額習俗(贛南客家匾額習俗) 

江西省會昌縣 
1365 Ⅹ-152 

馬仙信俗 

福建省柘榮縣 
 1366Ⅹ-153 寮步香市 廣東省東莞市 
 1367Ⅹ-154 達斡爾族服飾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1368 Ⅹ-155 鄂溫克族服飾 內蒙古自治區陳巴爾虎旗 
1369 Ⅹ-156 彝族服飾 四川省昭覺縣,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1370 Ⅹ-157 布依族服飾 貴州省 
1371 Ⅹ-158 侗族服飾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372 Ⅹ-159 柯爾克孜族服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恰縣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共計153項)

一、民間文學(共計7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Ⅰ-8 

孟姜女傳說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 
13 Ⅰ-13 

寶卷(吳地寶卷) 

江蘇省蘇州市 
27 Ⅰ-27 

格薩(斯)爾 

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右旗 
521 Ⅰ-34 

楊家將傳說(楊七郎墓傳說) 

天津市寧河縣 
565 Ⅰ-78 

童謠(紹興童謠) 

浙江省紹興市 
1043 Ⅰ-99 

蘇東坡傳說 

湖北省黃岡市 
1069 Ⅰ-125 

諺語(陝北民諺) 

陝西省榆林市 

二、傳統音樂(共計19項)

序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4 Ⅱ-3 

蒙古族長調民歌(巴爾虎長調) 

內蒙古自治區新巴爾虎左旗 
51 Ⅱ-20 

花兒(張家川花兒) 

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52 Ⅱ-21 

藏族拉伊(那曲拉伊) 

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 
58 Ⅱ-27 

薅草鑼鼓(金湖秧歌) 

江蘇省金湖縣 
61 Ⅱ-30 

多聲部民歌(阿爾麥多聲部民歌) 

四川省黑水縣 
65 Ⅱ-34 

古琴藝術 

北京市大興區,香港特別行政區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樂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 
 68Ⅱ-37 

嗩吶藝術(臨縣大嗩吶、靈璧菠林喇叭) 

山西省臨縣,安徽省靈璧縣 
604 Ⅱ-105蒙古族民歌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608 Ⅱ-109苗族民歌 

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609 Ⅱ-110瑤族民歌 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 
614 Ⅱ-115藏族民歌(藏族酒麴)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615 Ⅱ-116維吾爾族民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市、庫車縣 
619 Ⅱ-120古箏藝術(中州箏派) 河南省 
621 Ⅱ-122津門法鼓(香塔音樂法鼓) 天津市西青區 
622 Ⅱ-123

鑼鼓藝術(軟槌鑼鼓、花鑔鑼鼓、大銅器、老河口鑼鼓架子、八音鑼鼓) 

山西省萬榮縣,江西省豐城市,河南省遂平縣,湖北省老河口市,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 

627 Ⅱ-128洞經音樂(邛都洞經音樂) 四川省西昌市 
637 Ⅱ-138佛教音樂(金山寺水陸法會儀式音樂、雄色寺絕魯) 江蘇省鎮江市,西藏自治區曲水縣 
638 Ⅱ-139

道教音樂(花張蒙道教音樂、茅山道教音樂、蒼南正一派科儀音樂、龍虎山正一天師道道教音樂、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河北省定州市,江蘇省句容市,浙江省蒼南縣,江西省鷹潭市,香港特別行政區 

三、傳統舞蹈(共計16項)

序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05 Ⅲ-2 

秧歌(延慶旱船) 

北京市延慶縣 
107 Ⅲ-4 

龍舞(鰲江劃大龍、手龍舞、潛江草把龍) 

浙江省平陽縣,安徽省績溪縣,湖北省潛江市 

108 Ⅲ-5 

獅舞(黎川舞白獅) 

江西省黎川縣 
110 Ⅲ-7 

儺舞(跳五猖) 

安徽省郎溪縣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巴東縣,湖南省桑植縣 

124 Ⅲ-21 

熱巴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125 Ⅲ-22 

羌姆(桑耶寺羌姆、門巴族拔羌姆、江洛德慶曲林寺尼姑羌姆、林芝米納羌姆) 

西藏自治區扎囊縣、錯那縣、日喀則市、林芝縣 

126 Ⅲ-23 

苗族蘆笙舞 

貴州省普安縣 
129Ⅲ-26 銅鼓舞(南丹勤澤格拉)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縣 
142 Ⅲ-39 卓舞(瓊結久河卓舞) 西藏自治區瓊結縣 
640 Ⅲ-43 麒麟舞(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香港特別行政區 
641 Ⅲ-44 竹馬(淳安竹馬) 浙江省淳安縣 
642 Ⅲ-45 燈舞(上舍化龍燈、青田百鳥燈舞、鄖陽鳳凰燈舞) 

浙江省安吉縣、青田縣,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 

677 Ⅲ-80 宣舞(札達卡爾瑪宣舞) 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 
679 Ⅲ-82 堆諧(甘孜踢踏) 四川省甘孜縣 
693 Ⅲ-96 賽乃姆(和田賽乃姆)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于田縣 

四、傳統戲劇(共計15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60 Ⅳ-16 

秦腔 

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162 Ⅳ-18 

晉劇 

山西省晉中市 
171 Ⅳ-27 

越調 

湖北省穀城縣 
180 Ⅳ-36 

粵劇 

廣東省吳川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183 Ⅳ-39 

亂彈(南巖亂彈) 

河北省高邑縣 
194 Ⅳ-50 

四平調 

安徽省碭山縣 
202 Ⅳ-58 

楚劇 

湖北省孝感市 
231 Ⅳ-87 

目連戲(紹興目連戲、江西目連戲) 

浙江省紹興市,江西省 
233 Ⅳ-89 儺戲(臨武儺戲、慶壇) 湖南省臨武縣,貴州省金沙縣 
235 Ⅳ-91 皮影戲(樂亭皮影戲、通渭影子腔) 河北省樂亭縣,甘肅省通渭縣 
236 Ⅳ-92 木偶戲(中型杖頭木偶戲、陝西杖頭木偶戲) 四川省資中縣,陝西省 
700 Ⅳ-99 眉戶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713 Ⅳ-112 花鼓戲(光山花鼓戲) 河南省光山縣 
724 Ⅳ-123 羅卷戲 河南省鄧州市 
1119 Ⅳ-157 陽戲(上河陽戲、射箭提陽戲) 湖南省懷化市鶴城區,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 

五、曲藝(共計4項)

序號 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41 Ⅴ-5 

西河大鼓 

天津市 
268 Ⅴ-32 

鼓盆歌 

湖南省澧縣 
271 Ⅴ-35 

二人轉 

遼寧省遼陽市,吉林省梨樹縣 
778 Ⅴ-85 

山東落子 

山東省金鄉縣 

六、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共計6項)

序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88 Ⅵ-6 

線獅(草塔抖獅子) 

浙江省諸暨市 
293 Ⅵ-11 

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李氏太極拳、王其和太極拳、和氏太極拳) 

北京市大興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任縣,河南省溫縣 

 298Ⅵ-16 

蒙古族搏克 

內蒙古自治區東烏珠穆沁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 

805 Ⅵ-33 

螳螂拳 

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 
807 Ⅵ-35 

嶽家拳 

湖北省黃梅縣 
815 Ⅵ-43 

賽馬會(哈薩克族賽馬)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

七、傳統美術(共計23項)

序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14 Ⅶ-15 

內畫(魯派內畫)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 
315 Ⅶ-16 

剪紙(靜樂剪紙、桐廬剪紙、浦城剪紙、水族剪紙、定西剪紙、回族剪紙) 

山西省靜樂縣,浙江省桐廬縣,福建省浦城縣,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甘肅省定西市,寧夏回族自治區 

317 Ⅶ-18 

蘇繡(揚州刺繡) 

江蘇省揚州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淺刻)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 
331 Ⅶ-32 

金石篆刻 

中國藝術研究院 
337 Ⅶ-38 

磚雕(固原磚雕)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 
343 Ⅶ-44 

木偶頭雕刻(泰順木偶頭雕刻) 

浙江省泰順縣 
345 Ⅶ-46 

竹刻(徽州竹雕、莆田留青竹刻) 

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 
 346 Ⅶ-47

泥塑(北京兔兒爺、淮陽泥泥狗) 

北京市朝陽區,河南省淮陽縣 
 349Ⅶ-50 燈彩(樂清首飾龍) 浙江省樂清市 
 350Ⅶ-51 

竹編(安溪竹藤編、道明竹編) 

福建省安溪縣,四川省崇州市 
 829Ⅶ-53 面花(嵐縣麵塑) 山西省嵐縣 
 832Ⅶ-56 

石雕(沅洲石雕、富平石刻、綏德石雕)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陝西省富平縣、綏德縣 
 834Ⅶ-58 

木雕(永樂桃木雕刻、東固傳統造像、通山木雕) 

山西省芮城縣,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湖北省通山縣 
835 Ⅶ-59 核雕(大連核雕) 遼寧省大連市西崗區 
838 Ⅶ-62 錫雕(蓮花打錫) 江西省蓮花縣 
 840Ⅶ-64 藏文書法(尼赤) 西藏自治區 
842 Ⅶ-66 彩扎(麒麟製作) 廣東省東莞市 
845 Ⅶ-69 麥稈剪貼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河南省清豐縣,湖北省仙桃市 
853 Ⅶ-77 民間繡活(夏布繡) 江西省新餘市 
856 Ⅶ-80 滿族刺繡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克東縣 
857 Ⅶ-81 蒙古族刺繡 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左旗 
870 Ⅶ-94 盆景技藝(如皋盆景) 

江蘇省如皋市

八、傳統技藝(共計32項)

序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74 

Ⅷ-24

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浙江省桐鄉市 
378 Ⅷ-28

客家民居營造技藝(贛南客家圍屋營造技藝) 

江西省龍南縣 
385 Ⅷ-35

生鐵冶鑄技藝 

甘肅省永靖縣 
387 Ⅷ-37

寶劍鍛制技藝(棠溪寶劍鍛制技藝) 

河南省西平縣 
390 Ⅷ-40

銀飾鍛制技藝(畲族銀器鍛制技藝、鶴慶銀器鍛制技藝) 

福建省寧德市,雲南省鶴慶縣 
393 Ⅷ-43

景泰藍製作技藝 

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 
395 Ⅷ-45

家具製作技藝(仙遊古典家具製作技藝) 

福建省仙遊縣 
411 Ⅷ-61

釀醋技藝(小米醋釀造技藝) 

山西省襄汾縣 
417 Ⅷ-67皮紙製作技藝(平陽麻箋製作技藝) 山西省襄汾縣 
421 Ⅷ-71

竹紙製作技藝(澤雅屏紙製作技藝、蔡倫古法造紙技藝、灘頭手工抄紙技藝)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湖南省耒陽市、隆回縣 

427 Ⅷ-77木版水印技藝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 
873 Ⅷ-90琉璃燒制技藝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曲阜市 
881 Ⅷ-98

陶器燒制技藝(平定砂器製作技藝、平定黑釉刻花陶瓷製作技藝,宜興均陶製作技藝,德州黑陶燒制技藝,楓溪手拉朱泥壺製作技藝) 

山西省平定縣,江蘇省宜興市,山東省德州市,廣東省潮州市 

882 Ⅷ-99蠶絲織造技藝(潞綢織造技藝) 山西省高平市 
883 Ⅷ-100

傳統棉紡織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傈僳族火草織布技藝) 

河北省威縣,四川省德昌縣 
893 Ⅷ-110

地毯織造技藝(閬中絲毯織造技藝、天水絲毯織造技藝) 

四川省閬中市,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 

894 Ⅷ-111灘羊皮鞣製工藝(二毛皮製作技藝) 寧夏回族自治區 
900 Ⅷ-117金銀細工製作技藝 山西省稷山縣 
907 Ⅷ-124 民族樂器製作技藝(扎念琴製作技藝)  西藏自治區拉孜縣
910 Ⅷ-127漆器髹飾技藝(稷山螺鈿漆器髹飾技藝)  山西省稷山縣
916 Ⅷ-133硯臺製作技藝(松花石硯製作技藝) 遼寧省本溪市 
921 Ⅷ-138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 
930 Ⅷ-147花茶製作技藝(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 
931 Ⅷ-148

綠茶製作技藝(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婺源綠茶製作技藝、信陽毛尖茶製作技藝、恩施玉露製作技藝、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 

江西省全南縣、婺源縣,河南省信陽市,湖北省恩施市,貴州省都勻市 

932 Ⅷ-149紅茶製作技藝(滇紅茶製作技藝) 雲南省鳳慶縣 
935 Ⅷ-152

 黑茶製作技藝(趙李橋磚茶製作技藝、六堡茶製作技藝)

湖北省赤壁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縣 

936  Ⅷ-153曬鹽技藝(淮鹽製作技藝、滷水製鹽技藝) 江蘇省連雲港市,山東省壽光市 
937 Ⅷ-154醬油釀造技藝(先市醬油釀造技藝) 四川省合江縣 
943 Ⅷ-160

傳統麵食製作技藝(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南翔小籠饅頭製作技藝) 

天津市河西區,上海市嘉定區 
 952 Ⅷ-169醬肉製作技藝(亓氏醬香源肉食醬制技藝) 山東省萊蕪市萊城區 
962 Ⅷ-179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 
1180 Ⅷ-200 毛筆製作技藝(徽筆製作技藝)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

九、傳統醫藥(共計10項)

序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41 Ⅸ-2 

中醫診療法(清華池傳統修腳術,中醫絡病診療方法,臟腑推拿療法,顧氏外科療法、古本易筋經十二勢導引法,丁氏痔科醫術、揚州傳統修腳術,董氏兒科醫術,西園喉科醫術,買氏中醫外治法,毛氏濟世堂脫骨疽療法,鎮氏風溼病馬錢子療法,一指禪推拿,賈氏點穴療法) 

北京市西城區,河北省石家莊市、保定市,上海市,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揚州市,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安徽省歙縣,河南省周口市川匯區、新蔡縣,湖北省鹹寧市鹹安區,廣東省珠海市、深圳市 

442 Ⅸ-3 

中藥炮製技藝(人參炮製技藝、武義壽仙谷中藥炮製技藝、樟樹中藥炮製技藝) 

吉林省通化市,浙江省武義縣,江西省樟樹市 

443 Ⅸ-4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隆順榕衛藥製作技藝、益德成聞藥製作技藝、京萬紅軟膏組方與製作技藝、金牛眼藥製作技藝、點舌丸製作技藝、鴻茅藥酒配製技藝、平氏浸膏製作技藝、枇杷露傳統製劑、老王麻子膏藥製作技藝、方回春堂傳統膏方製作技藝、二仙膏製作技藝、太安堂麒麟丸製作技藝、昆中藥傳統中藥製劑、馬明仁膏藥製作技藝) 

北京市東城區、天津市南開區、山西省太谷縣,天津市南開區、紅橋區、西青區,河北省定州市,山西省新絳縣,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道外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廣東省汕頭市,雲南省昆明市,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 

444 Ⅸ-5 

針灸(楊繼洲針灸) 

浙江省衢州市 
445 Ⅸ-6 

中醫正骨療法(海城蘇氏正骨、上海石氏傷科療法、新泰孟氏正骨療法、新邵孫氏正骨術) 

遼寧省海城市,上海市,山東省新泰市,湖南省新邵縣 

448  Ⅸ-9

藏醫藥(山南藏醫藥浴法、藏醫放血療法)

西藏自治區山南地區,青海省 
 972Ⅸ-12 

蒙醫藥(科爾沁蒙醫藥浴療法)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中旗 
977 Ⅸ-17 

回族醫藥(陳氏回族醫技十法) 

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 
1194 Ⅸ-19 彝醫藥(撥雲錠製作技藝) 雲南省楚雄市 
1196 Ⅸ-21 維吾爾醫藥(沙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十、民俗(共計21項)

序號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450 Ⅹ-2 

清明節(茅山會船) 

江蘇省興化市 
451 Ⅹ-3 

端午節(澤林旱龍舟) 

湖北省鄂州市 
452 Ⅹ-4 

七夕節(鄖西七夕) 

湖北省鄖西縣 
453 Ⅹ-5 

中秋節(朝鮮族秋夕節、吉安中秋燒塔習俗) 

遼寧省鐵嶺市,江西省安福縣 
460 Ⅹ-12 

三月三(壯族三月三、報京三月三) 

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貴州省鎮遠縣 
467 Ⅹ-19 

苗族鼓藏節 

貴州省榕江縣 
484 Ⅹ-36 

媽祖祭典(葛沽寶輦會、海口天后祀奉、澳門媽祖信俗) 

天津市津南區,海南省海口市,澳門特別行政區 
502 Ⅹ-54 

民間社火(南莊無根架火)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 
515 Ⅹ-67 瑤族服飾 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勝各族自治縣 
 516Ⅹ-68 

農曆二十四節氣(三門祭冬、安仁趕分社、苗族趕秋、壯族霜降節) 

浙江省三門縣,湖南省安仁縣、花垣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天等縣 

978 Ⅹ-71 

元宵節(千軍臺莊戶幡會、掄花、河上龍燈勝會、前童元宵行會、淄博花燈會、彬縣燈山會) 

北京市門頭溝區,河北省灤平縣,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浙江省寧海縣,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陝西省彬縣 

 991 Ⅹ-84

廟會(蒲縣朝山會、泰伯廟會、蘇州軋神仙廟會、金村廟會、濬縣正月古廟會、寶頂架香廟會、豐都廟會) 

山西省蒲縣,江蘇省無錫市、蘇州市姑蘇區、張家港市,河南省濬縣,重慶市大足區、豐都縣 

 992Ⅹ-85 

民間信俗(孝子祭、潮神祭祀、三平祖師信俗、東鎮沂山祭儀、貴嶼雙忠信俗、冼夫人信俗、欽州跳嶺頭、康定轉山會、梅裡神山祭祀、女子太陽山祭祀、屯堡抬亭子、迎城隍、岷縣青苗會、同心蓮花山青苗水會、黃大仙信俗、澳門哪吒信俗) 

浙江省富陽市、海寧市,福建省平和縣,山東省臨朐縣,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廣東省茂名市、海南省海口市、定安縣、澄邁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四川省康定縣,雲南省德欽縣、西疇縣,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陝西省西安市,甘肅省岷縣,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994 Ⅹ-87抬閣(珠梅抬故事) 湖南省漣源市 
 997Ⅹ-90 

祭祖習俗(徽州祠祭、諸葛後裔祭祖、涼山彝族尼木措畢祭祀、徐村司馬遷祭祀) 

安徽省祁門縣,浙江省蘭谿市,四川省美姑縣,陝西省韓城市 

1014 Ⅹ-107 茶俗(白族三道茶) 雲南省大理市 
1015  Ⅹ-108蒙古族服飾 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 
1020 Ⅹ-113 藏族服飾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1197 Ⅹ-122 中元節(資源河燈節) 廣西壯族自治區資源縣 
1214 Ⅹ-139 

婚俗(赫哲族婚俗、畲族婚俗、瑤族婚俗) 

黑龍江省同江市,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福建省霞浦縣,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

1217 Ⅹ-142 規約習俗(侗族款約) 

貴州省黎平縣

相關焦點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91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64項),現予公布。 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堅持科學的保護理念,紮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保護、傳承和管理工作,努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邁上新的臺階,為構建完備的、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
  • ...享非遺 · 知識篇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分類
    2008年6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將十大門類調整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國發〔2014〕59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3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53項),現予公布。
  • 專家解讀:《聊城冠縣公布第四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高楊 冠縣報導《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見》(國辦發〔2005〕15號)規定:「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要通過制定評審標準並經過科學認定,建立國家級和省、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由國務院批准公布。
  • 太原市杏花嶺區:評選公布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和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按照省、市文旅部門的要求,前期區文化和旅遊局對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挖掘。根據各項目保護單位申報的項目向市文旅局進行了情況匯報、徵求了意見。8月5日,太原市杏花嶺區文化和旅遊局又組成專家組對每一個項目及非遺項目傳承人進行評選,經過反覆篩選認定,選擇了有代表性、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特色鮮明、影響較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入選我區非遺項目和傳承人。
  • 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原標題: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報武鳴訊 (記者/曾永聯 通訊員/梁茂昌)12月8日,《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文件正式下發,武鳴縣申報的「壯族三月三」節榜上有名。這是該縣榮獲的第一個國家級非遺名錄。   「壯族三月三」是壯鄉武鳴的傳統節日,唱歌為其活動的主要內容。
  • 天津;第四批市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四批市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文化廣播影視局擬訂的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76項)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7項),現予公布
  • 文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
    文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的通知 (徵求意見稿)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
  • 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中新網12月3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153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53項),現予公布。
  • 臨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近日,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公布。
  • 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六安市裕安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公布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高新區管委會,區直有關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3大類12項)已經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審確認,現予公布。
  • 普洱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12月9日,普洱市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將被收錄入普洱市第五批市級名錄。普洱市歷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保護和傳承普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現新公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0項。
  • 普洱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12月9日,普洱市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將被收錄入普洱市第五批市級名錄。普洱市歷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為保護和傳承普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現新公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0項。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入選項目2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6項。
  •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4-12-05 21:23:56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香港12月5日電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公布 山西21項上榜
    11月3日,《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正式發布。據悉,此次國務院共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中,山西省佔21項。
  • 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啦!
    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啦!九江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九府字〔2020〕45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及駐市有關單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九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 普洱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啦
    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3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將被收錄入普洱市第五批市級名錄。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入選項目2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6項。普洱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啦!
    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啦!九江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九府字〔2020〕45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及駐市有關單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九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 普洱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公布
    12月9日,根據《普洱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普洱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的通知》,普洱市新公布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30項。其中,傳統舞蹈1項,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項,傳統美術1項,傳統技藝21項,傳統醫藥1項,民俗4項。
  • 市政府公布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日,市政府公布了第六批三門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5大類2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