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摔跤少年(多圖)

2020-12-13 中國江西網

劉傑(藍)與彭真(紅)實戰對抗。高強度的翻滾與摔打是每天訓練的主要內容

摔跤操已經融入這所山村學校的日常教學中

跑操是每天必修課

曾漢金(藍)與韓堅(紅)兩名教練給學生示範摔跤動作

劉傑在萍鄉市體校教練曾志指導下進行體能訓練

校長朱志輝要求學生的每一個動作都要到位

教練既是老師,也是「父親」。劉譽豪在訓練中腰部受了輕傷,曾漢金教練為他拉腰

摔跤訓練後,劉鴻啟(左)與林海濱(右)表演摔跤舞

劉鴻啟上課很認真,他知道文化課對於摔跤也很重要

劉鴻啟與玩伴在河邊扔石頭。他的夢想是走出大山與外面的摔跤高手過招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摔跤少年》,講述的是一名退休摔跤教練偶然發現一個山裡窮孩子的摔跤天賦後,不顧自己年邁和傷病,幫助窮孩子通過摔跤走出大山的故事。影片中,體育人永不放棄的執著與信念深深打動了記者。時隔多年,真實的故事竟在身邊上演。

    6月7日,沿著蜿蜒的山路,記者來到萍鄉市武功山腳下的武功山風景區麻田辦事處麻田中心學校。這是一所被大山環繞的農村小學,校門口的招牌卻告訴人們,這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國字號」農村學校——2008年被列為全省摔跤後備人才基地,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2014年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在學校的摔跤訓練館,六(2)班的劉鴻啟與同學林海濱正在進行實戰訓練。雖然年紀不大,但二人的動作非常果斷迅速,有時幾秒鐘便完成一個回合。劉鴻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日裡和爺爺奶奶生活。除了學習,摔跤運動成了他生活裡唯一的樂趣。今年14歲的劉傑已經參加摔跤訓練3年有餘,得知萍鄉市體校教練曾志當天會專門過來指導他們體能訓練,他與彭真、劉譽豪都早早來到訓練館,一番體能訓練後,又「真刀真槍」地進行了多個回合實戰。

    校長朱志輝是這所學校摔跤項目的開拓者。1996年,剛滿18歲的他從萍鄉市體校畢業後,到這所學校擔任小學摔跤教練員,從此紮根在武功山腳下,播撒摔跤「種子」,並使摔跤成為學校的傳統優勢體育項目。

    學校現任的兩名教練員曾漢金、韓堅,也是朱志輝千挑萬選選出來的「苗子」。他們在朱志輝的訓練下,曾包攬了多年全省少兒賽的第一名,獲得過2005年省運會自由與古典摔跤兩枚金牌,並摘得2006年全國少兒錦標賽銀牌與銅牌。2010年,韓堅從省隊退役後,直接進入麻田中心學校任摔跤教練。曾漢金則先進入國家隊集訓,2012年因傷退役後,也選擇回到麻田中心學校,繼續摔跤事業。

    在日常教學中,朱志輝把摔跤項目課程化,自創了摔跤操和摔跤舞,使在校學生100%都參與到了摔跤運動中,每個學生都能耍得出幾個摔跤動作。

    如今,麻田中心學校在省體育局註冊的重點運動員就有68名。20年來,這所學校累計為省、市級體校輸送優秀摔跤運動員144人,為國家隊輸送1人。共獲得全國摔跤錦標賽金銀牌4枚,省運會金銀牌14枚,獲市運會金銀銅牌175枚。

    本報記者 林 君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摔跤少年》大山裡挖出體育苗(圖)
    《摔跤少年》劇照  劇情簡介:抗戰是一名退休摔跤教練,他過不慣退休後的清閒日子,來到大山的林場,和老朋友一起做起了義務護林員。一次護林巡視中,抗戰偶然在落雁村看見一個年齡約莫十六七歲的男孩竟然能將一頭正在發瘋的水牛馴服,他覺得這個少年應該是一個摔跤運動員的好苗子。抗戰來到這個叫墩子的男孩家,說明來意。當墩子的父母得知訓練不僅管吃管住,還不用給錢後欣然同意。艱苦的訓練隨即開始。  抗戰帶著墩子來到省城找省隊教練高成,希望讓墩子參加省運動會。但因為墩子沒參加選拔賽,高成非常為難。
  • 摔跤吧!少年,摔出自強自信!——重慶雲陽一所農村中學的摔跤勵志故事
    新華社重慶5月2日電 摔跤吧!少年,摔出自強自信!——重慶雲陽一所農村中學的摔跤勵志故事新華社記者周凱、劉恩黎、谷訓在簡陋的環境中刻苦訓練,通過摔跤改變命運,開啟不一樣的人生……這可不是在描述印度熱門電影《摔跤吧!
  • 摔跤吧,校長!
    42歲皮膚黝亮身材矮小壯實的朱志輝,正帶著他的「摔跤少年」們穿過操場,前往校園另一端的摔跤教室,準備訓練。  走在校園裡,不斷有放學的孩子主動上前,敬禮問好。  「你看,我們『麻小』的孩子有個特點,臉上帶著自信,這不像很多山區孩子靦腆害羞。」朱志輝眼神裡滿是寵溺。「摔跤校長」朱志輝。  「你們都不怕朱校長?」
  • 全國摔跤冠軍甘南籍運動員宋豔姿載譽歸來
    據了解,此次比賽由國家體育總局、舉重摔跤柔道管理中心、中國式摔跤協會舉辦,共有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1000多名運動員參加,我州運動員宋豔姿代表甘肅隊出戰,通過頑強拼搏,最終取得女子75KG組第一名的可喜成績。
  • 摔跤吧,少年!這所農村中學的勵志故事堪比電影
    紅獅中學摔跤班的學生在操場上進行早間專項身體素質訓練。 紅獅中學位於三峽庫區腹地的重慶市雲陽縣紅獅鎮中坪村,面朝浩浩長江,背靠連綿大山。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是這所中學一千多名孩子的夢想。 然而,通過考大學走出大山,對這裡的孩子來說並不容易。回想2015年1月調到這所學校時的情景,校長王平仲感慨地告訴記者,全校近1500名學生,其中70%來自留守家庭,建卡貧困戶學生470多人,學生成績普遍較差,當時學校各項指標在全縣排名倒數。
  • 《高能少年團》王俊凱張一山變身摔跤手
    浙江衛視綜藝節目《高能少年團》第四期節目將於本周六20:30在浙江衛視播出,作為當下最具青春活力的綜藝節目,本期高能少年們來到了內蒙古,和多個民族的少年以及俄羅斯、蒙古國的少年們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那達慕大會。
  • 泥裡摔跤還是美女哦
    泥裡摔跤還是美女哦 來源: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時間:2009-09-10 20:48:25 編輯:潘穩     抱、勾、摔、扭、推、絆,美女們打得泥漿飛濺,而裡三層外三層的觀眾則是連聲叫好、笑聲不斷……昨日,湖北省首屆中外美女泥漿搏擊大賽在東湖沙灘浴場上演。
  • 新疆草原哈薩克族男孩的「摔跤」夢(圖)
    新疆草原哈薩克族男孩的「摔跤」夢(圖) 圖為第四師七十六團二連職工居瑪胡加摔跤冠軍兒子歐陽雪慧 攝圖為第四師七十六團二連職工居瑪胡加和他的兒子阿拜。 歐陽雪慧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8月14日電(歐陽雪慧 安尼帕·特)連日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七十六團二連職工居瑪胡加家裡比往常熱鬧了很多,居瑪胡加的左鄰右舍陸續來看望他的摔跤冠軍兒子--阿拜。
  • 中國朝鮮族摔跤大獎賽在吉林延邊舉行(圖)
    中國朝鮮族摔跤大獎賽在吉林延邊舉行(圖) 2008年07月03日 15: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摔跤比賽吸引了很多人來觀看。作者 秦俑   中新網延邊7月3日電 (秦俑)7月3日,中國朝鮮族摔跤大獎賽在延邊大學體育館舉行。來自國內17個代表隊共133名運動員和韓國全州大學代表隊48名運動員參加了此次比賽。  摔跤是朝鮮族古老的體育項目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廣泛的群眾基礎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 孫氏武學與摔跤
    什麼是中國式摔跤 古代武術技法包含「打、拿、跌」其中跌就是摔跤。摔跤幾乎可以說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武術。在古代摔跤也稱為角力、角牴、相撲、爭跤等。有關記載中我們國家在遠古黃帝時期就有摔跤活動。而且摔跤自古就與軍事訓練直接相關,可以說摔跤是一種最實戰的武術。例如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摔跤就是練兵的一項軍事科目。
  • 都市文:一個從大山裡下來的少年,通醫術會透視,玩轉都市
    都市文:一個從大山裡下來的少年,通醫術會透視,玩轉都市曾幾何時,我想要一本小說書都非常困難,而如今隨著網絡的發展,小說成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了,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都市文:一個從大山裡下來的少年,通醫術會透視,玩轉都市,小編期待你的喜歡,保證讀完後回味無窮。
  • 跨越兩千公裡,宿遷少年與大山裡的孩子同升國旗
    宿遷少年與黃南藏族自治州兒童的愛心故事宿遷少年為何會到青海舉行升旗儀式?原來,今年3月,家住宿城區綠洲豪庭小區的市民王樹軒在和鄰居黨莉麗(銀川人,在宿遷工作)聊天時,偶爾得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雙朋西鄉尕秀村有一戶貧困家庭需要幫助。
  • 小小少年說||大山(46):寫字人鍾
    這是因為我最近迷上了一個故事,叫《故宮裡的大怪獸》。故事裡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小雨不小心把爸爸的眼鏡給弄壞了,就去找寫字人修,結果眼鏡不但修好了,還多了個神奇的透視功能,可以看見地底下的水管,還能看穿牆壁。爸爸常常對我說,一些發達國家的機械製造幾百年來一直領先中國,像寫字人鍾就是瑞士人製造,英國人送給中國的,中國皇帝都當作寶貝。
  • 臺灣少年少女學運後離家 南湖大山「修行」19天
    臺灣桃園某明星高中陳姓高二女學生和15歲張姓少年攀登南湖大山。(臺媒圖) 中國臺灣網5月13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桃園某明星高中陳姓女學生3月間參加學運之後,與張姓少年一起失聯,本月5日警方在海拔3400多米的南湖大山山屋尋獲兩人;兩人聲稱上山是為「修行」。
  • 【圖刊】墓地裡的風箏少年
    【圖刊】墓地裡的風箏少年 (1/17) "← →"翻頁
  • 摔跤吧,校長!一堂堅持14年的體育課,一段暖心的摔跤故事
    麻小裡近7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朱志輝也從不掩飾對冠軍的嚮往。在自己6年專業運動員生涯中,朱志輝拿過省裡的一些名次。可是,沒有一次和摔跤有關,他在體校的專業是舉重,僅在中專即將畢業時短暫選修過半年的摔跤課。然而14年裡,這所村小走出了上百名摔跤運動員,56人被省、市級體校選中,1人闖進國家隊,找到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 探訪恩施大山裡的"8億木屋"(圖)
    探訪恩施大山裡的"8億木屋"(圖) 2017-03-03 10:05:00來源:楚天都市報
  • 蒙古摔跤的彪悍歷史
    :契丹人的「跋裡速」戲是穿有短袖上衣,胸前並有遮蓋雙乳的遮蔽物,比賽形式與今日蒙古摔跤類似;而女真的「跋裡速」戲其衣著、招式則沿襲自契 丹。 推測巴鄰勒都轉變為跋裡速戲的原因,可能因為: 一、元代邊患都是蒙古同族的西北諸王,為時甚長,忽必烈以後與四大汗國的關係也等於中斷,原來的自由式摔跤來源斷絕; 二、東北諸王雖有叛亂,不久即平。遼金以來「跋裡速」戲已通行東北,元帝國政府不得不以「跋裡速」戲為其主體。
  • 支教老師大山裡開辦播音課 學生朗誦《少年中國說》意氣風發
    張仁狄是中直機關青年第20批支教扶貧志願服務隊隊員,去年8月底來到北冶中學的他早已融入到學校的教學和管理中,常以嚴師形象示人的他,實則是一個領路人和守護者的角色,對學生投入心血高度負責,嚴厲又細膩,他希望傳授所學幫大山的學生們找到人生的方向,使他們像雛鷹一樣自由飛翔。
  • 大山裡野果這麼多,你認識能叫出名字的有幾種
    兒時在大山裡長大的我們,與大山為伴,大山裡的一點一滴都能讓我們觸目生情,勾起的全是滿滿的回憶,大山裡野花野草數不勝數,野果子就更多了,山是那麼的大,一座連著一座,遠遠望去,真像一層層翻滾著的綠波浪,包圍著一個又一個小小的村莊每天清晨,在蟲鳴鳥叫聲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