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傑(藍)與彭真(紅)實戰對抗。高強度的翻滾與摔打是每天訓練的主要內容
摔跤操已經融入這所山村學校的日常教學中
跑操是每天必修課
曾漢金(藍)與韓堅(紅)兩名教練給學生示範摔跤動作
劉傑在萍鄉市體校教練曾志指導下進行體能訓練
校長朱志輝要求學生的每一個動作都要到位
教練既是老師,也是「父親」。劉譽豪在訓練中腰部受了輕傷,曾漢金教練為他拉腰
摔跤訓練後,劉鴻啟(左)與林海濱(右)表演摔跤舞
劉鴻啟上課很認真,他知道文化課對於摔跤也很重要
劉鴻啟與玩伴在河邊扔石頭。他的夢想是走出大山與外面的摔跤高手過招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摔跤少年》,講述的是一名退休摔跤教練偶然發現一個山裡窮孩子的摔跤天賦後,不顧自己年邁和傷病,幫助窮孩子通過摔跤走出大山的故事。影片中,體育人永不放棄的執著與信念深深打動了記者。時隔多年,真實的故事竟在身邊上演。
6月7日,沿著蜿蜒的山路,記者來到萍鄉市武功山腳下的武功山風景區麻田辦事處麻田中心學校。這是一所被大山環繞的農村小學,校門口的招牌卻告訴人們,這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國字號」農村學校——2008年被列為全省摔跤後備人才基地,2011年被評為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2014年被國家體育總局命名為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在學校的摔跤訓練館,六(2)班的劉鴻啟與同學林海濱正在進行實戰訓練。雖然年紀不大,但二人的動作非常果斷迅速,有時幾秒鐘便完成一個回合。劉鴻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日裡和爺爺奶奶生活。除了學習,摔跤運動成了他生活裡唯一的樂趣。今年14歲的劉傑已經參加摔跤訓練3年有餘,得知萍鄉市體校教練曾志當天會專門過來指導他們體能訓練,他與彭真、劉譽豪都早早來到訓練館,一番體能訓練後,又「真刀真槍」地進行了多個回合實戰。
校長朱志輝是這所學校摔跤項目的開拓者。1996年,剛滿18歲的他從萍鄉市體校畢業後,到這所學校擔任小學摔跤教練員,從此紮根在武功山腳下,播撒摔跤「種子」,並使摔跤成為學校的傳統優勢體育項目。
學校現任的兩名教練員曾漢金、韓堅,也是朱志輝千挑萬選選出來的「苗子」。他們在朱志輝的訓練下,曾包攬了多年全省少兒賽的第一名,獲得過2005年省運會自由與古典摔跤兩枚金牌,並摘得2006年全國少兒錦標賽銀牌與銅牌。2010年,韓堅從省隊退役後,直接進入麻田中心學校任摔跤教練。曾漢金則先進入國家隊集訓,2012年因傷退役後,也選擇回到麻田中心學校,繼續摔跤事業。
在日常教學中,朱志輝把摔跤項目課程化,自創了摔跤操和摔跤舞,使在校學生100%都參與到了摔跤運動中,每個學生都能耍得出幾個摔跤動作。
如今,麻田中心學校在省體育局註冊的重點運動員就有68名。20年來,這所學校累計為省、市級體校輸送優秀摔跤運動員144人,為國家隊輸送1人。共獲得全國摔跤錦標賽金銀牌4枚,省運會金銀牌14枚,獲市運會金銀銅牌175枚。
本報記者 林 君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