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聽一個元宵節故事

2021-02-13 掌上黔東南

提示:點擊上方 "掌上黔東南" 關注


今天是元宵節,在古代,元宵節是和新年同樣重要的節日,人們要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明朝時,京城燈節前後一共十天,正月十六比十五更熱鬧:婦女夜晚結伴出遊,稱為「走百病」,據說這夜走一走,一年不得病。這一習俗在今天的華北一帶仍然盛行。福建和臺灣等地的年輕未婚女性有在元宵夜偷摘蔥、菜的傳統習俗,偷到蔥、菜預示婚姻幸福美滿,湖南有些地方在燈火遊行後,會將龍燈燒掉,稱為「送災」。好啦,說了這些,又到書評君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快快搬小板凳來。


司南 | 改編

勵國儀 | 繪畫


東方朔是我國古代漢武帝時期的官員。

他很有學問,頭腦也非常靈活。


有一年臘月,東方朔在御花園裡遊玩,

發現一個宮女正在井邊傷心地哭。

東方朔趕緊跑過去,

問她為什麼這麼難過。


這個宮女叫元宵。

她來到皇宮好幾年了,非常思念家人,

但又不能回家,真覺得生不如死。

東方朔安慰她:

「姑娘,別難過了,我想辦法讓你見到家人。」


東方朔來到元宵姑娘家中,

對元宵的家人說:

「我有個主意,能讓元宵和你們團聚。」

他仔細囑咐元宵的妹妹,告訴她應該怎麼做。


隨後,東方朔打扮成一個算命先生,

來到街頭:「我夜觀天象,京城要有一場大火災!」

老百姓紛紛求他化解災難。

東方朔說:「正月十三,有人騎黑驢,穿紅衣,從南邊過來,那就是火神君。大家要跪在路邊苦苦求他,全城才能得救。」


老百姓照東方朔的話去做。

天快黑的時候,

火神君真的穿著紅衣,

從南邊騎驢而來。


大家跪在路邊向火神君求情。

火神君扔下一封信,說:

「火燒京城是玉皇大帝的旨意!你們把這封信送到皇宮,交給皇帝,或許能免去這場災難。」


有人拾起信,連夜送進了皇宮。


信上寫著:

「正月十六,火燒皇宮;要想消災,湯圓花燈。」

皇帝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請來東方朔給他出主意。


東方朔聽了事情經過,對皇帝說:

「聽說火神君愛吃湯圓。正月十五那天,多讓百姓做湯圓、扎花燈,求玉皇大帝和火神君不要降災。」


皇帝聽了,

立刻讓人傳令:

不管宮裡宮外,

大家都要多做湯圓,

多扎花燈。


元宵姑娘是做湯圓的能手。

東方朔囑咐她,

讓她扎一盞大大的花燈,

寫上自己的名字,

字要寫得大大的,

讓人一眼看得見。


正月十五這天,

皇帝用元宵姑娘做的湯圓,

供在火神君的畫像前,

求神仙保佑百姓平安。


到了晚上,全城百姓都上街看花燈。

元宵提著自己扎的花燈,也走在人群裡。


元宵的妹妹攙扶著爸爸媽媽,

也來到街上看花燈。

她走著走著,

忽然看見遠處有一盞大花燈,

上面寫著姐姐的名字。


妹妹大聲喊:

「元宵姐姐!元宵姐姐!」

元宵聽見喊聲, 連忙跑過來。

見到日夜思念的親人,元宵激動得哭了起來。


一家人都很感激東方朔。

妹妹說:「東方先生的主意真好,讓我裝扮成火神君,咱們才能全家團聚!」


百姓鬧了一夜花燈,京城平安無事。

皇帝十分高興,下令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樣做湯圓,

扎花燈,慶賀太平。


這個風俗一年一年傳下來。

因為正月十五上供的湯圓是元宵姑娘做的,

所以湯圓從此也叫「元宵」,

正月十五就叫做「元宵節」。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習俗也傳了下來,

人們在這一天展花燈,猜燈謎。

所以,元宵節也叫「燈節」。


本文選摘自《元宵的故事》

贊是一種肯定 | 分享是一種支持

掃描二維碼關注:時政黔東南 掌上黔東南

百姓零距離新聞熱線:0855-8274966

掌上黔東南新聞熱線:0855-8274919

相關焦點

  • 元宵節的故事50字 關於元宵節的故事
    >元宵節的故事50字 關於元宵節的故事2017-02-10 09:34:32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元宵節的故事帶有強烈的文化色彩,為這個特別的節日增添一抹別樣的色彩。元宵節的故事就這樣周而復始地延續下去,聽故事、吃湯圓、猜燈謎、看花燈就形成了過年的習慣。
  • 元宵節的傳說故事
    元宵節的傳說故事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 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 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 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 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
  • 元宵節那些故事你知道多少?元宵節由來與傳說!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故事:元宵節故事一:紀念「平呂」設元宵節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故事二:上元節之說
  • 元宵節那些故事你知道多少?元宵節習俗的由來
    ▍☀商務QQ:56279629你或許知道元宵節也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你也或許知道元宵節在道教文化中被成為「上元節」,你更或許知道元宵節的習俗有吃湯圓、猜燈謎、耍龍燈、舞獅子、踩高蹺……但你知道有關元宵節以及元宵節由來的那些有趣故事嗎?
  • 東方朔和元宵節的故事……
    元宵節,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十五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故有月圓人圓的美寓!也因為她的美好寓意,現在,有人把元宵節當成中國「情人節」來過~中國情人節有關「元宵節」來由的故事和傳說,當數東方朔和宮女「元宵」的故事最廣為流傳!
  • 元宵節的來歷由來 為什么正月十五要過元宵節的原因故事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 元宵節故事_元宵節燈的故事及詩句
    元宵節的故事關於燈的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 幼兒園小班《元宵節的來歷》故事傳說教案
    元宵節的故事傳說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 元宵節的來歷50字100字左右 元宵節的由來起源故事
    元宵節的來歷50字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燈謎大全及答案  》》描寫元宵節的古詩詞大全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 元宵節故事:傳統民俗中的元宵節
    說起元宵節你會想到什麼呢?吃湯圓?賞燈?猜燈謎?當然啦傳統的元宵節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都說「年年歲歲花相似」,關於元宵節,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兒呢?元宵節不是你所知道的元宵節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是未婚男女相識的大好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為自己物色對象。  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 太應景 陌陌主播彤彤元宵節演奏古箏版《賣湯圓》
    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也是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南宋著名詩人辛棄疾就為元宵節就寫下了 「東風夜放花千樹」的詩句。今天正值元宵佳節,有一項習俗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吃湯圓。
  • 元宵節興起於何時,其故事傳說又有哪些
    俗話說,不出十五都是年,所以無可爭辯的是元宵節為新年的尾巴,是中國春節後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元宵節的來歷又有哪些呢?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掛燈三、關於元宵節的神話故事相傳在上古時期,神州大地多兇禽猛獸,猛獸四處傷害人類和牲畜,人們就自發組織去捕殺他們。
  • 元宵節吃元宵的幾個有趣故事
    元宵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一月十五日,是第一個月圓月滿的時候。元宵節吃元宵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吃元宵就是吃湯圓,湯圓是圓圓的丸子,裡面的餡是甜的,寓意團團圓圓、圓圓滿滿、甜甜蜜蜜,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願望。
  • 元宵節為什麼要看花燈猜燈謎?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及傳說故事
    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明日走起!元宵節有哪些習俗?元宵節猜燈謎是最經典也是流傳已久的傳統習俗。但是元宵節為什麼要菜燈謎呢?關於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及故事傳說如下:元宵節為什麼要猜燈謎?「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猜燈謎是一項妙趣橫生的遊藝活動。
  • 元宵節那些美麗的故事傳說
    元宵節那些美麗的故事傳說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一天,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了一個佔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佔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一時之間,長安裡起了很大恐慌。
  • 正月十五元宵節、鬧花燈背後的故事,有了這個故事才流傳至今!
    對於這個中國傳統節日來講,大家也是非常重視的,這個元宵節的習俗自古以來就有,而且是以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而之前有很多好玩的,比如關燈賞月,猜燈謎,吃元宵,還有很多地方舉行踩高蹺,劃旱船等等傳統民俗表演。
  • 元宵節的起源、習俗、故事、經典詩詞一覽無遺
    元宵節的燈火,成為愛情故事發生的盛大背景,在熱鬧當中尋找那個一見傾心的人,將最美好的時光,定格在元宵之夜。並約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賣鏡於市,以探對方消息。隋滅南陳後,昌樂公主入楊素府做妾,次年元宵節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個老頭在叫賣半片銅鏡,價錢昂貴,無人問津。徐德言在破鏡上題詩:「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楊素得知,成人之美,昌樂夫妻終於團圓。
  • 元宵節怎一個「鬧」字了得
    《水滸全傳》第33回「宋江夜看小鰲山」中描寫了宋明時代山東青州一個「三五千人家」的清風鎮元宵節的盛況:  土地大王廟前扎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彩懸花,張掛五六百碗花燈。土地大王廟內,逞賽諸般社火。家家門前,紮起燈棚,賽懸燈火。市鎮上,諸行百藝都有。雖然比不得京師,只此也是人間天上。
  • 漢武帝、楊貴妃、朱元璋,那些名人與元宵節的故事
    文|趙倡文(讀史專欄作者)元宵作為農曆歲首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自古人們都非常重視,千百年來,不僅「觀燈、猜燈謎、賞月、放煙花、吃元宵」等等有關元宵佳節的風俗代代流傳了下來,而且還有許多有關名人與元宵節佳節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
  • 元宵節的由來,竟是因為漢武帝身邊的一個宮女?
    元宵節的由來,竟是因為漢武帝身邊的一個宮女?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當正月十五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鬧元宵掛大紅燈籠。可元宵節這個節日究竟是怎麼來的呢?相信很多的小夥伴都和小編一樣,對節日的來源懵懵懂懂,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