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好多地方,也吃過好多的特色美味,不過感覺最好的還是西北的那些實實在在的飯菜吧!如揪面片、手抓羊肉、炕鍋牛排等,是真正實實在在的吃進去會暖乎乎的美味,帶著西北人特有的飲食習慣和方式,走進一大群外地來客的心中。可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說的也是西北人吧。
揪面片顧名思義說的就是麵食,就是一片一片大概2釐米左右正方形的樣子,薄薄的嚼起來特別有勁道,一般是用勺子吃的,筷子還夾不住呢,就我個人而言,不過我看見很多西北人都是用筷子吃的。這種面分為兩種做法,一種是手工的,一種是機器的。可能就年輕人而言更喜歡吃機器的沒因為比較手工的還小,大概一釐米左右正方形的樣子,稍微有點厚,配合著湯汁吃的非常美味。而手工的面片就是薄薄的,稍微有點大,一般老爺子老奶奶們喜歡吃,因為不需要多嚼,好下咽還好消化。面片裡面一般的配菜有西葫蘆、切碎的粉條、西紅柿、青椒丁兒,還有如果是牛肉麵片的話放的是牛肉末,羊肉的話放的羊肉麵片,再翻炒出來就十分的美味了。這通常說的是飯館裡面片,如果是日常家裡做的話,就會比這稍微清淡點,吃起來味道自然也是沒有那麼濃鬱的。
不過這個也還不是西北最具代表性的,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手抓羊肉了,可好吃了,現在想一想就流口水,那個蘸醬、那個椒鹽,再配上一兩個大蒜,真真是非常讓人流口水了。手抓羊肉就是基本上是羊排是肋條部分,一條一條的,肉吃起來嫩嫩的,帶著一點點鹹口。一盤羊肉,肉赤膘白,肥而不羶,色澤誘人,用刀割吃,雖然吃得嘴油的手滑,但仔細品味,爽而不膩,油潤肉酥,質嫩滑軟,滋味不凡。草原牧民煮手抓羊肉有獨到之處。烹調操作簡單明快,只加一小把鹽(也有的不加鹽,吃時蘸鹽),火候恰如其分,血水消失不久,肉熟而不硬,吃起來又鮮又嫩,十分可口。草原上的手抓羊肉,色、香、味、形都代表了草原牧人的粗獷、豪放、熱情、虔誠和好客的性格。
第三道也是重中之重了,絕對的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吃過兩次就再也忘不掉那個味道了,說嘴裡不流口水那真是假的,如果你們有機會去青海的話,在西寧一定要吃炕鍋牛排,現在想一想那嫩嫩的牛肉,辣辣的口感,還有裡面兩面炸至金黃的土豆片片和像一條條牛奶條一樣的手擀粉,到了嘴裡只想讓你把過拉過來自己一個人全吃完,太好吃了那肉,反正我是在別的地方就沒有那樣吃過大塊大塊的肉了,除了肯德基的雞腿外。而且這些肉吃了也不容易上火,不容易長胖,就是吃過之後溜達溜達,脂肪就全都不見了。
好了,今天伊洛就不流著口水繼續說了,明天再給你們分享分享大西北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