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古代,喪葬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古代的喪葬規模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皇帝有皇陵,那麼王公大臣是沒有能力修建皇陵的,如果王公大臣修建皇陵,這是重罪,甚至會被殺三族。就這樣,古人對喪葬非常重視。
通常,一個人生前的地位直接影響到死後古墓中隨葬品的數量。人越貴,墓中陪葬的越多,也越珍貴。比如,海昏侯和昌邑太子墓,就發現了不少珍寶。這些寶藏的發掘對後世有著重要的意義。
2011年以來,海昏侯墓持續發掘,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已達萬餘件,更重要的是,海昏侯墓入列201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不可否認的是,海昏侯墓出土的許多文物改變了歷史認知。這是毫無疑問的。
很多時候,考古發現可以改變歷史認知。在古代,絲綢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在西域各國,絲綢都是貴族的象徵。在西域各國,只有國王和其他顯赫人物才使用絲綢。這一切都源於張騫出使西域,奠定了絲綢之路的基礎。
絲綢之路的出現,加強了漢朝與西域的聯繫。正因為如此,絲綢的名字才變得家喻戶曉。絲綢一直是中國古代的產物。但這樣的說法遭到了人們的質疑。然而,山西發掘出了一處古代遺址,出土了一件特殊的文物,這件文物的歷史知名度達到了頂峰。
這一文物的出土,不僅改變了絲綢,也將絲綢出現的時間向前推進了千年。誰發明了絲綢?從史書記載來看,這個人就是嫘祖。所謂嫘祖,也就是黃帝的妻子。史書記載"黃帝居軒轅之丘,娶西陵之女為嫘祖"。
而"嫘祖以其先蠶,故崇先蠶",史書對絲綢的發明者有明確的記載,但根據後來的考古學觀點,絲綢出現的時間又一次向前推了一步。1926年,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裕國鄉西尹村,考古專家李濟發現了這座改變歷史的古遺址。
這座遺址發現於山西,距今已有6000多年。更重要的是,這次考古對中國有重要影響,這次考古是中國人第一次獨立主持的田野考古,之前至少有外國專家協助。主持考古的是中國現代考古學家李濟。為此,此次考古發現了許多珍貴文物。
在山西發現的這處遺址中,出土了半個蠶繭。這件長約1.36釐米、寬約1.04釐米的文物被利刃割斷。目前尚不清楚其中部分內容缺失的原因。這半個繭足以說明,早在6000多年前,古人就懂得養蠶了。
換句話說,有了養蠶的技術,人們必須對絲綢有一定的了解。"西尹村遺址"發現了半個蠶繭,但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然而,黃帝誕生於公元前2717年,距今不到5000年,如此看來,這半個蠶繭的出土,顛覆了"嫘祖第一次養蠶制絲"的歷史。
除了蠶繭的出土,根據一些已發現的遺址,河姆渡遺址、大汶口文化等考古發現也可以證明,古人種植絲綢已有5000多年歷史。不可否認,半個蠶繭的發掘,直接顛覆了人們對絲綢發明的認知。絲綢傳到西方後,備受關注。
絲綢是一種古老的特產,也是古代中國人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的絲綢產品,更開啟了世界歷史上東西方第一次大規模的貿易交流。張騫出使西域後,出現了絲綢之路,從西漢開始,中國絲綢大量運往國外,成為舉世聞名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