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柯布西耶聊聊天

2020-12-16 第一財經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又一位被「生前飽受攻擊,死後追溯為大師」魔咒包圍的巨匠。柯布西耶是現代建築史上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並為後世的建築師提供了無盡的思想啟發和創意源泉。

6月起,由讓·路易斯·科恩(Jean-Louis Cohen)策劃的回顧展《勒·柯布西耶:現代景觀圖集》在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MOMA)上演。建築界曾經以為,作為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大師、城市規劃家和作家,勒·柯布西耶設計的特點之一,是對很多建築的實際地點漠不關心,他設計的「類普建築」與周圍環境也毫無關係。「勒·柯布西耶無疑發明了一種全新的建築語言。」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科恩先生這樣說道。他希望,這次展覽能夠重新解釋柯布西耶作品中的實踐性。

現代景觀圖集

1887年,柯布西耶出生於瑞士小城拉紹德封,此地以制表聞名於世,早年他醉心於鐘錶裝飾行業。1907年初他前往義大利,由裝飾美術家轉向思考建築和城市特徵等問題。針對其創作風格的轉變,科恩如此概括:「柯布西耶經歷了19世紀末的藝術薰陶,他的早期作品充滿了參考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英國藝術家、藝術評論家)的痕跡,而他的建築風格仍然維持了德國地方主義模式。20世紀20年代,受立體主義的影響及為應對機器的挑戰,他發明了一種全新的白色建築模式;20世紀30年代,他專注於使用本地材料;二戰後他形成一種全新的藝術想像,反映了他對雕塑形態的興趣。」

科恩將整個回顧展以建築師年表的方式陳列,共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現代景觀圖集」、「徵服巴黎」、「回應景觀」、「昌迪加爾,印度的新城市景觀」和「面向地中海,永恆回歸」,以展示他對景觀設計和地形地貌的思考。

科恩強調,這不僅僅是柯布西耶創作生涯中的五個階段,也是他生命中的五個重要時期——從年輕到年老,他創作風格的演變跨越了不同地域,從瑞士侏羅山脈地區(Jura Mountains)到巴黎,從巴黎到更廣闊的世界,最終回到地中海。「他一生中的成就不勝枚舉。在第一部分中,1911年雅典衛城的草圖是柯布西耶理解景觀建築的關鍵;第二部分純粹繪畫(Purist paintings)時期表明在遇到畫家阿梅德·奧佔芳(Amédée Ozenfant)之後,他的設計實踐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第三部分,我想強調的是1935年他在紐約演講期間的大量繪畫作品;第四部分是印度昌迪加爾,最著名的作品可能是國會大廈的原始模型;最後威尼斯醫院的拼貼畫項目是一個匯總。」

勒·柯布西耶具有多重身份,他的設計幾乎運用了所有的藝術手段和技術,從早期在義大利、希臘、土耳其所繪製的水彩畫,到印度的規劃草圖,展品包括照片和建築模型,是有史以來覆蓋面最廣、最全面展示柯布西耶的創作千變萬化的展覽。

深入時代的觀察者

1911年,勒·柯布西耶在書中寫道:「我在幾何中尋找,我瘋狂地尋找著立方體、球體、圓柱體和金字塔形以及各種色彩。稜柱的高度和彼此之間的平衡能夠使正午的陽光透過立方體進入建築表面,可以形成一種獨特的韻律。傍晚時分,彩虹仿佛也能一直延續到清晨,當然,這種效果需要在事先的設計中使光與影充分融合。我們不再是藝術家,而是深入這個時代的觀察者。雖然過去的時代也是高貴、美好而富有價值的,但是我們應該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

科恩在展覽中著重展示那些被稱為「漂亮的」柯氏作品來應對批評者,「特別是薩伏伊別墅(villa Savoye)、朗香教堂(the Ronchamp chapel)等作品,它們是前所未有的空間和光線的新結合」。

1914年,柯布西耶開始著手研究符合工業化生產的新秩序,他將其定名為「Dom-ino」,最基礎的單元由三個平板、六根柱子和一個樓梯組成,可以在工廠中批量生產,然後組裝成房子。

1923年,在其著作《走向新建築》出版的同一年,風頭正勁的新銳建築師柯布西耶為父母在日內瓦湖畔建造了一座白色小屋,他的母親在此居住至101歲高齡,因此這座建築也被稱為「母親之家」。作為「住宅是居住的機器」理論的實踐,這座狹長的白色小屋切除了多餘的空間,是追求最小限度的極限住宅。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科恩將「母親之家」稱為「感人的建築」。它不僅包含著設計師的生平經歷,更是現代建築理念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如何處理湖面的反光?如何處理湖面吹來的風?「柯布西耶一生中為他的父母造了兩所房子,在其家鄉拉紹德封的那座房子融合匯聚了他遊歷歐洲期間獲得的建築經驗;而『母親之家』雖小,卻是柯布西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構思之時就考慮到湖水和周圍的群山環繞,也是柯布西耶運用『帶狀窗口』(ribbon window)的典型案例,既能使居住者將外觀全景盡收眼底,同時將更充足的自然光線引入室內空間。」

1926年,柯布西耶進一步提出新建築的五個特點:支柱、自由平面、橫向長窗、自由立面和屋頂花園。並據此於1931年建成薩伏伊別墅,這幢白色建築看起來像「懸浮在空中的盒子」,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讓平面自由布局,空間相互穿插,內外彼此貫通,光線自四面暢快地滲入。別墅外形簡單,內部卻如同一架複雜的機器。它是柯布提倡的「住宅是居住的機器」的標本。

二戰後,建築思想趨於成熟的柯布西耶醉心於「居住單位」(the Unité d』habitation),這是住宅樓系列先進集體化設施的原型,其著名的代表作「馬賽公寓」是其首次嘗試。

馬賽公寓如同「垂直的城市花園」,17層的公寓住宅可容納330餘戶約1600人居住,主體是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表現出了一種粗獷、敦厚的藝術效果。其間所有樓板、天花板、牆壁都是獨立的,每一套住房都有獨立的空中花園。七條內部通道連接不同的公寓,其中一條配備有商鋪和一家酒店。屋頂平臺則設計了一間幼兒園、一間健身房、一條跑道和一個環形劇場。

科恩如此總結這些「漂亮的柯氏建築」:「即使是那些看似重複的結構,柯布西耶也從不重複自己,總是不斷調節它們以適應具體的地貌和情況。」

柯布西耶的工作範圍十分廣泛,在猛烈推動現代主義建築之餘,還「順手」設計了幾把椅子。「柯布西耶獨特而廣泛的設計範圍並非無意義的同質化,在他的創意領域中,並非所有的設計都以同一種形式轉化,這也反映在他的家具設計方面。」

從展覽中可以看到,柯布西耶為父母家中所設計的沙發和書桌依然來源於19世紀的模型,就像他早期的建築設計,然而到20世紀20年代末,他設計的標準化櫥櫃,與夏洛特·貝裡安(Charlotte Perriand)、皮埃爾·吉納瑞特(Pierre Jeanneret)合作設計的椅子則與他同時期的建築語言相一致——「注重模塊化的設計和易用性的目的,並且具有探索的延展性」。

不切實際?

展覽的第四部分展示了1951年,柯布西耶應邀為印度昌迪加爾所作的規劃和建築設計,包括石膏質地的建築模型、11幅透視圖,以及攝影師Pare所拍的照片,柯布西耶將城市安排在四周山脈所包圍的廣闊平原內,城市是為了使用汽車而規劃,然而當時的現實是那裡的居民還沒有自行車。這一點在其反對者看來是柯布西耶的設計「不切實際」的「罪證」之一。

據科恩介紹,針對當時東西方社會差距較大的現實,柯布西耶在規劃之初非常嚴密地考察了印度的城市和村莊,以及飛機、汽車乃至人們的步伐,他使自己的交通系統適應當地的城市特徵,也考慮到磚結構在當地建築的廣泛應用,因而科恩對「不切實際」的說法並不贊同,「柯布西耶在設計最初就將汽車的普及因素考慮在內是非常明智的,直到現在,城市居民數量達到100多萬才顯示出它的極限,而昌迪加爾至今仍是許多印度大城市的規劃樣本。」

如今,格局統一、線條明晰的城市住宅已然成為現代社會的主流,柯布西耶的創作理念未必能被人全盤接受,但相比其生前飽受詬病的狀況,柯布西耶的建築理念已經潛移默化地構成了今日城市的一部分。

晚年的柯布西耶在由繁至簡的蛻變中逐漸尋找到返璞歸真的幸福感,曾倡導「住宅是居住的機器」的他晚年為自己設計了位於地中海馬丁岬的「休閒小屋」,不僅蘊含了他對於自然界的領悟,更是他進行東方之旅時考察最小限度居住形式的實現,「休閒小屋」陪伴其走完了生命的最後旅程。

有趣的是,柯布西耶雖然與中國並沒有直接的淵源,但在國人複製世界建築精品的大潮中,同樣不乏柯布西耶建築經典的身影。上世紀90年代河南鄭州曾出現過一座朗香教堂的複製品,但最後在柯布西耶基金會的要求下拆除。這看似符合「類普建築」對實際地點漠不關心,但科恩坦言,這只能理解為實物模型的再現,因為缺失了朗香教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朗香教堂位於山頂之上,從柯布西耶最初的設計草圖中可以發現,附近有火車經過」,因此鄭州將「朗香教堂」從山頂移到平地,「缺乏對話的視野,建築完全失去了其意義,成為一個尷尬的副本」。

柯布西耶生前不遺餘力地推動新城市構想,儘管最後並未被付諸實踐,但其對建築界影響巨大,幾乎每一代建築師都從柯布西耶的作品中吸取靈感,談到柯布西耶具有廣泛影響的建築理念,科恩認為他將建築學定義為光線下物體組合的相互作用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縱觀他的一生,依然受雅典和羅馬建築風格的影響,晚年他通過觀察實踐所形成的城市和地區發展的關係,對今天那些真正想看清世界的建築師來說依然是榜樣。」

相關焦點

  • 柯布西耶的17個房子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建築大師柯布西耶分布在7個國家的總計17處作品,也被列入遺產名錄。以20世紀著名建築師個人系列作品跨國聯合申遺,尚屬首例。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是柯布西耶擁躉,他曾評論柯布的作品說:「通過這些住宅,我們了解到孤獨的巨人,有著奮鬥的苦惱和創作的糾葛,對於生長在資訊時代的年輕學生來說,是一次新鮮的體驗。」
  • 一人千面丨偉大的建築師柯布西耶
    通過觀察世界,柯布西耶拓展了視野,將焦點轉向更廣闊的世界。,而非「柯布西耶」。《紐約先驅論壇報》報導了此事,標題為「柯布西耶初評紐約:摩天大樓不夠大」。此外,柯布西耶演講的時候,善於把口中所述轉換為切實可感的場景。
  • 柯布西耶,還將繼續影響我們
    設計首都國際機場的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說:「我追隨柯布西耶的腳步,改變人類的居住環境。」  功能主義背後的脈脈溫情  2016年7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決定將「柯布西耶現代建築系列作品」加入世界遺產名錄。
  • 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系列:柯布西耶-蘇維埃的宏偉構想
    柯布西耶對於大的認識,並非從蘇維埃的布爾什維開始的,那個認識始自於巴黎的城市規劃。柯布西耶也許曾懷有一個夢想,他大概是希望成為奧斯曼男爵(巴黎城市規劃師)第二,為巴黎做一次重新規劃。柯布西耶規劃下的新巴黎是這樣的。
  • 柯布西耶的「洄遊動線」,怎麼就火了?
    中國古代的抄手遊廊了解一下 提到「洄遊動線」,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柯布西耶的湖邊小屋或者是日本庭院,甚至有一些媒體人會將洄遊動線的「首次運用」「提出」「發明」之類說辭扣到了柯布西耶的頭上,對此,我想說: 中國古代的抄手遊廊,了解一下
  • 最新世界遺產:柯布西耶的17個房子
    12 勒•柯布西耶的小屋在小木屋建好後的十年裡,每年的8月,柯布西耶換上老舊的麻衣布鞋,呆在小木屋裡讀書,創作和設計草圖。13 政治中心建築群柯布西耶參與了項目設計。17 費爾米尼文化中心柯布西耶學習畢卡索的畫作柯布西耶還是一名作家,他從不將自己的語言限定僅限定在建築,而是觸類旁通地延伸至文學範圍。
  • 柯布西耶教你捕光捉影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1887-1965年) 柯布西耶是對當代生活影響最大的建築師,是20世紀文藝復興式的巨人,是畢生充滿活力,永無休止進行創造的設計大師、建築大師和藝術大師。
  • 騰燁經典款|柯布西耶躺椅,夏日裡的小歡喜
    騰燁經典款 | 柯布西耶躺椅,夏日裡的小歡喜 - 中國休閒椅製造商,辦公椅批發,沙發批發,中國OEM設計師椅製造商,騰業家具中國廠家直銷。夏天已經不知不覺溜走了一半,暑熱卻仍然沒有開始消散的痕跡。▲ 騰燁柯布西耶躺椅 | 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沙發上超級大師勒·柯布西耶是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大師、城市規劃家和作家,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功能主義之父」,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大師。
  • 建築大師柯布西耶大展亮相國內,精彩不容錯過
    柯布西耶一路看、一路畫,他的速寫本中全是各地建築的草圖。 40餘年後,在這座修道院的影響下,柯布西耶完成了拉圖雷特修道院。 柯布西耶草圖中的保加利亞老城
  • 柯布西耶建築作品,對現代主義運動的傑出貢獻—日本
    柯布西耶(法文: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又譯柯布西埃或柯比西埃,原名Charles-douard Jeanneret-Gris),法國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雕塑家、畫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功能主義建築的泰鬥,被稱為「功能主義之父」。
  • 柯布西耶來了,有17件建築作品入選世遺的他,給自己建造的「臨終...
    柯布西耶的傳奇與豐富,多變與驚豔,令我們如同回望一個時代最燦爛的煙花之夜。1月10日-2月17日,由蘇州美術館、法國柯布西耶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響樂」大展花落蘇州,展覽從建築、設計、繪畫等層面,梳理了柯布西耶不同凡響的藝術人生。1。
  • 逝世50年後仍未走出爭議漩渦,柯布西耶其實是另一個畢卡索?
    在其逝世50年後,中國大陸首展「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築」日前在深圳舉辦。朗香教堂是柯布西耶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為震撼、最具有表現力的建築。藝術策展人楊青認為,整個展覽開放性不高,展品典型性不強,介紹也比較單薄。
  •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勒•柯布西耶與他的17個房子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是柯布西耶擁躉,他曾評論柯布的作品說:「通過這些住宅,我們了解到孤獨的巨人,有著奮鬥的苦惱和創作的糾葛,對於生長在資訊時代的年輕學生來說,是一次新鮮的體驗。」 1.拉羅什-讓訥雷住宅12.勒•柯布西耶的小屋
  • 柯布西耶:作品多變性令人難以置信,創造建築界的新時代
    薩伏伊別墅,是坐落在法國一個小鎮山頂上的一棟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建築,這座建築是建築史上現代主義建築的宣言,也是柯布西耶「新建築五點」設計思想的集中表現。薩伏伊別墅在柯布西耶生活的時代,建築界群星璀璨,優秀的建築師非常多,其中,柯布西耶和瓦爾特·格羅皮烏斯、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弗蘭克·洛依德·賴特並稱為現代建築四大師。柯布西耶可以說是四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其他三位建築師也各有自己的特點。
  • 柯布西耶:前浪後浪不如全世界流浪
    「你會生出一種超乎人類命運的感覺。到了1964年,柯布將費爾米尼教堂方案輪廓改小。1965年8月27日,柯布因心臟病發作在死海去世。▽柯布西耶最終的歸宿只是等他到巴黎時,柯布西耶已經去世了。兩位大師遺憾錯過。但他還是去看了柯布的作品,並且深受啟發。▽拳擊手安藤忠雄 建築師安藤忠雄
  • 柯布西耶究竟有什麼地位?一個能讓法國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的人!
    1887年,柯布西耶出生在瑞士拉索德封(La Chaux-de-Fonds),他的家鄉位於崇山峻岭,面積小但歷史悠久。18世紀以來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鐘表生產中心之一。生在這樣的城市中,大家普遍都以鐘錶業為生,柯布西耶的父親也不例外的成為一名制表師,13歲的柯布西耶就跟隨父親學習制表工藝,之後去了當地一所藝術學校學習,也正是在這裡,他碰到了一生中唯一的一位老師——查爾斯·勒普拉特涅(Charles Le Plattner)。
  • ABBS|柯布西耶的十七座建築終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日前宣布將瑞士-法國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設計的十七座建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紀念柯布西耶
  • 開啟神秘的印度建築之旅,遇見柯布西耶、路易斯·康、多西.
    ©Benjamin Hosking開放紀念碑 | 勒·柯布西耶這是柯布設計的一座手狀的雕塑,在昌迪加爾政府的三座建築之間。這座「光影之塔」展示出了柯布西耶超高的建築才華和驚人的創造力,展示出了他試圖主動控制光線照射的強烈興趣。這個象徵性的構築物除北側外,東西南三側均有「Brise -Soleil」遮陽系統,通過此種方式來控制光線進入建築的區域,達到在炎熱地區能夠實現室內空間的節能效果。
  • 柯布西耶歷時最長、經歷最坎坷,卻最美妙的星空教堂
    市長邀請「建築大師」柯布西耶主持設計,打造一塊市民中心:包括 1 所青年文化中心、1 個戶外體育場、3 棟超級公寓以及聖皮埃爾教堂。 市長帶頭組建柯布西耶之友協會,希望繼續把項目完成。
  • 柯布西耶逝世41年後,世界最美教堂終於完工,可以看見星辰大海
    聖皮埃爾教堂是法國建築師柯布西耶最後一件被建成的作品。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歷時半個世紀的設計、施工、停工、重建,在離柯布西耶逝世41年後教堂才最終完工並向公眾開放。Le Corbusier with Jose Oubrerie, 1960它是柯布西耶作品中歷時最長、經歷最坎坷,卻最美妙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