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縣一鋪高蹺會起源於明朝,由孔夢和尚創建,流傳至今。一鋪高蹺會特點主要是踩蹺、走點,腿子的高度是按老木工的尺寸五尺,步伐是三步一倒。走蹺鼓點是:「洽洽情,恰恰情……鑼點是叨嗆,叨嗆,叨叨嗆……」,這些鑼鼓點優美動人,悅耳動聽,步伐生動活潑,在鑼鼓中列陣行進時氣勢宏偉,十分壯觀;高蹺部分的角色有頭陀、公子、醜婆、漁婆、漁翁、賣藥的、打(腰)鼓、打(手)鑼、寡婦、瞎漢子等。
村民們介紹,踩高蹺的步伐全靠鑼鼓隊的快慢指揮進行表演,表演期間還有教人育人的優美唱曲,它的傳承譜系是:第一代孔夢和尚,第二代王洪普,第三代張洪義,第四代宮鳳岐、第五代宮愛池。唱曲是:「天上下雨地上陰,人留後輩草留根,人留後輩防備老,草留根芽等來春……」合唱:「為人不留兒和女,清明佳節誰來上墳……」
雄安新區成立後,在各級黨委、政府和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民間花會如雨後春筍,一鋪高蹺會蒸蒸日上,祝願這一民間非遺得到很好的傳承並不斷發揚光大。
(本網雄安新區工作站楊雄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