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國海軍在青島附近海域舉行紀念海軍建軍70周年的海上活動、在全部受閱艦船當中,舷號101的「南昌」號驅逐艦尤其引人矚目。這也意味著,「南昌」號即將服役。「南昌」號作為中國海軍第一艘萬噸級大型水面戰艦,該艦的裝備對於中國海軍帶來的不僅僅是能力上的提升,更將促使作戰體系和方式發生轉變。以往關於該型驅逐艦將發揮何種作用的討論往往在對中國海軍航母編隊的設想中展開,但此次活動中中國海軍將該艦置於驅逐艦方隊的首艦,似乎在揭示另一種可能:驅逐領艦這個沉寂多年的艦種,正在悄然開始復興。
圖註:「南昌」號驅逐艦的服役,使中國海軍的驅逐艦隊具有了新的可能
所謂「驅逐領艦」,是一種曾經輝煌一時、但目前已經偃旗息鼓的大型戰艦。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起,驅逐艦作為一種機動靈活、火力充沛的戰艦開始在各國海軍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當時的驅逐艦普遍具有噸位較小、單艦作戰能力弱的問題。有鑑於此,各國海軍在一戰結束後開始建造噸位和火力高於普通驅逐艦、具備一定的通信設備能進行艦隊指揮、但主要作為驅逐艦分隊指揮艦使用的大型水面戰艦。由於此類戰艦的用途是指揮和領導驅逐艦,因此被稱為驅逐領艦。驅逐領艦的概念起源於英國,但它其後卻在美國大放異彩。1936年的「波特」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驅逐領艦,該型艦在二戰期間曾在太平洋戰場上與日軍對抗。同一時期,雖然驅逐領艦這個艦種只存在於美國海軍,但很多國家都曾經建造過驅逐領艦概念的戰艦,如蘇聯的「塔什幹」級驅逐艦、英國的「莎士比亞」級驅逐艦等等。
圖註:在美國這個曾經非常熱衷於驅逐領艦的國家,「波特」級是驅逐領艦的起步
到冷戰時代,驅逐領艦的概念在美國海軍中達到頂峰,但也就是在這一時期驅逐領艦開始走向衰落。由於二戰期間《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早已廢除、各國海軍為滿足遠洋巡邏和配合戰列艦、航空母艦作戰,驅逐艦普遍實現了大型化和重武裝化。這種情況之下,美國海軍甚至在二戰結束後將「米契爾」級驅逐艦直接改為了驅逐領艦,隨後的「法拉蓋特」級/「孔茨」級則開始實現驅逐領艦的飛彈化。到上世紀年代,在水面戰艦核動力化的熱潮之下,美國甚至開始建造了數艘核動力驅逐領艦,包括「班布裡奇」號、「特拉克斯頓」號、兩艘「加利福尼亞」級和四艘「維吉尼亞」級。可以說,此時期美國對於發展驅逐領艦的狂熱已經到了頂峰。然而好景不長,由於驅逐領艦噸位越來越大、在實現飛彈化以後與巡洋艦差別越來越小,同時航空母艦的廣泛使用讓單純的驅逐艦隊在實戰中運用頻率降低,驅逐領艦在這一時期地位也越來越尷尬。1975年,美國海軍重新對現役艦船進行了艦種劃分,期間大部分驅逐領艦被劃分為巡洋艦,另外部分噸位較小的驅逐領艦被劃分為驅逐艦,此時驅逐領艦這一艦種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圖註:「班布裡奇」級核動力驅逐領艦見證了美國驅逐領艦的巔峰,但同時也是驅逐領艦最後的輝煌
不過,「西方不亮東方亮」,驅逐領艦的概念雖然在美國不再流行,但卻在大洋彼岸的日本再度興起。雖然日本海上自衛隊並沒有驅逐領艦這個艦種,但作為一支水面戰艦清一色由驅逐艦組成的水面作戰力量,日本海上自衛隊仍然選擇將一些驅逐艦作為各護衛隊的指揮艦,這一角色通常由防空型驅逐艦承擔。在日本海自的驅逐艦當中,與反潛/通用驅逐艦相比,防空型驅逐艦通常具有更大的噸位和更完善的雷達、通信設備,因此很適合作為指揮艦使用,可以視為不被稱作驅逐領艦的驅逐領艦。包括「太刀風」級、「旗風」級、「金剛」級等都曾經是日本海自各護衛隊的指揮艦,雖然目前這一地位已經被「日向」級和「出雲」級直升機驅逐艦所取代,但在不需要直升機驅逐艦的任務當中防空型驅逐艦仍然經常充當日本海自驅逐艦隊的領頭羊。
圖註:「金剛」級曾經是日本海自第一種九千噸級驅逐艦,該艦因其強大的雷達設備和通信能力而一度成為護衛隊指揮艦
相比於日本,中國海軍在驅逐艦運用方面的特殊經驗,使得中國海軍對驅逐領艦的需求更加顯著。中國海軍自上世紀70年代起裝備大型驅逐艦,至今已經擁有了僅次於美國海軍的世界第二大驅逐艦隊,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位居世界前列。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本世紀初,由於當時中國海軍驅逐艦數量比較缺乏、質量也一般,當時中國海軍更傾向於使用更便宜的護衛艦執行各類任務。而隨著老一代驅逐艦的淘汰、部分服役20年左右的驅逐艦進行中期改造升級、新一代驅逐艦漸成主力,目前中國海軍使用驅逐艦的頻率越來越高,包括實兵訓練、近海巡邏、海外護航、應對突發海上安全威脅等情況時都經常使用多艘驅逐艦組成編隊。雖然目前中國海軍已經具備組織航母編隊執行作戰任務的能力,但「殺雞焉用牛刀」,對於面臨的安全情況極其複雜的中國海軍來說,驅逐艦和護衛艦往往更適合承擔一些低強度任務。這種情況之下,055型作為指揮艦的地位,便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從這一角度來說,055型稱之為驅逐領艦,並非不合理。
圖註:驅逐艦隊對於中國海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作戰力量,天生就適合作為驅逐艦隊指揮艦的055型,很適合驅逐領艦這一定位
當然,驅逐領艦的復興並非只在中國再次出現。隨著驅逐艦的大型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出現了驅逐領艦復興的跡象。如俄羅斯的21956型驅逐艦(即俗稱的「領袖」級)設計方案,該型驅逐艦的噸位超過目前世界上任何一種驅逐艦,並採用了全新的武器和艦載設備、具有核動力系統,如果該艦能夠成功設計定型並服役,將很適合成為俄羅斯海軍的驅逐領艦。可以說,驅逐領艦正在成為適合越來越多的國家的艦種,在這一艦種出現一個世紀之後再現輝煌也並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