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逛超市的人都知道,超市是一個看似優惠多,但實際上套路多的地方。比如宣傳單,價格的首位會印得大大的,一種商品9.98元,在視覺上,會讓消費者覺得買這東西只需要掏9元而不是10元。
不僅如此,每到月初季末,超市都會有打折的活動,吸引不少消費者前來掏腰包,可其實這裡面的學問可大著呢,在超市如何避免「被套路」的技巧了解一下?
超市經常大減價、大促銷,是為了讓利嗎?別傻了,超市會利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將食品、日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定低一些,讓你形成「這家超市比較便宜」的印象,並且不自覺地買很多。然後,他們再將別的物品定較高的價格,以彌補損失。而且「買一送一」的產品,超市也會提高定價,有時還會將快過期的產品「捆綁銷售」,購買時請睜大自己的眼睛。
除了這些,從消費者踏進超市開始,就被超市處處「算計」著,比如你視線平行的商品一定是超市急於出手且利潤最高的產品,這是超市擺放商品共同原則,你容易拿到手的永遠是商家最想賣的,所以平常購物請多看看不顯眼的地方,或許才能「淘到寶」哦。
在蔬菜區,你會發現很多蔬菜已經被包裝好,這是超市在利用很多人購買量不大且嫌麻煩的心理,其實你不知道,包裝好的蔬菜價格貴很多,比如有人發現,同一種青菜,散裝是2.98元每斤,但包裝後要賣到9元每斤,價格整整高了三倍。
值得一提的是,不要為了省事就在超市買切好的水果,由於水果易腐敗,超市很有可能將腐敗水果「好的部分」切成拼盤,新鮮度大打折扣。還有,如果你想買到新鮮的產品最好挑放最裡面的,因為最靠外、最容易被拿到的,往往是最接近過期的。
另外,超市是有很多現做且免費試吃的「服務」,別覺得自己貪到便宜了,食物的香味會刺激人體各種消化酶的分泌,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增加食品的購買量,這可是有科學依據的哦。
而就連最後一道「結帳」的關卡,超市依然不肯放過消費者,在貨架上擺上小巧、易拿取的糖果、飲料或計生用品,很多人都會順手一拿,給自己增加一筆開銷,最後勸大家,逛超市一定要理性,否則看到總價的時候臉會綠哦。
這些技巧實際生活中有用嗎?畢竟我老婆看到打折商品時眼睛都在發光,因為她覺得這不是在花錢、不是在省錢,而是在「賺錢」!超市最喜歡我老婆這樣的顧客,最害怕哪種顧客呢?第一種,貨比三家的,有沒有套路一對比就知道,第二種,愛攢優惠券的;第三種最恐怖,等著「雙十一」,一買買一年份兒的。哎不對啊,「雙十一」的套路難道就不比超市的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