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貨市場功能彰顯 護航股市債市服務實體經濟

2020-12-26 中國證券網

  2010年,境內第一張股指期貨合約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誕生,資本市場的金融衍生品時代拉開帷幕。

  回眸這10年,隨著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國債期貨、國債期轉現等品種與工具不斷推出,市場投資者對如何應用金融衍生工具也在不斷加深認識,金融期貨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日益彰顯。

  「金融期貨是現代金融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提高金融市場的效率、提升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以及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的金融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廣發期貨董事長趙桂萍概括道。

  衍生品工具助力對衝「尾部風險」

  今年以來,在公募基金管理規模大增的背景下,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在彌補指數基金跟蹤誤差、防範極端風險、增厚基民收益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指數基金為例,其近年來的總規模不斷攀升,頗受投資者青睞。然而,根據規定,開放式指數基金應保持不低於5%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以應對贖回等方面的要求。這可能導致指數基金與其對標的股票指數之間存在一定的跟蹤誤差。

  此時,配置股指期貨則可較好地彌補跟蹤偏差。股指期貨多頭策略利用自身的槓桿功能,實現對標的指數最大程度的複製,還能增厚基金收益,達到保值增值效果。

  興業期貨研究顯示,近年來國內配置股指期貨的指數基金數量整體呈上升態勢。截至今年一季度,證券市場共存續788隻指數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超9100億元。其中,共有99隻指數基金持有股指期貨,佔比13%。不過,據興業期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比例與國際成熟市場相比仍有上升空間。

  同時,股指期權等工具的運用,可有效對衝「黑天鵝」事件所帶來的尾部風險(即不太可能發生,但一旦發生就代價高昂的「極端風險」)。

  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金融系教授於孝建表示:「用股指期權等衍生品對衝尾部風險,就好比購買了重大疾病保險。儘管罹患重疾的概率較低,但為防範潛在的巨額損失,人們需要付出一定的保費。事實上,極端損失發生的概率往往比人們想像的要高,極端事件的風險往往是被投資者低估的。」

  據於孝建介紹,國際市場上對衝尾部風險的工具通常有三種,分別是看跌期權、VIX等波動率產品以及CTA策略。國際上許多知名對衝基金、資管巨頭已廣泛地將這些工具應用於對衝相關風險。

  而在國內,自2019年末中金所滬深300股指期權上市以來,已有一些基金公司通過持有一定的虛值滬深300股指認沽期權,在今年的幾輪市場波動中有效地對衝了尾部風險,降低了組合整體的波動率,提高了收益。不過,運用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對衝金融風險在國內仍處於起步階段,成交量還比較小,尤其是公募基金運用金融期權去對衝風險的比例還比較低。

  興業期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對金融衍生品的投資者教育還應進一步推廣,尤其是對機構投資者來說,應讓股指期貨等工具進入到更多基金經理的投資運用範圍之內。

  期指為上市公司定增參與者「護航」

  定向增發已成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重要手段。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中旬,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定增融資規模超7300億元,是同期IPO融資額的1.6倍。

  但在實際操作中,定增後的市場波動風險也是一大制約性因素。隨著國內股指期貨市場的不斷發展,使用股指期貨等衍生品對衝定增風險已成為不少機構投資者的新選項。

  一般而言,當股票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偏高的時候,上市公司融資成本較低,因而融資意願較強。但同時,在估值水平偏高的情況下,投資者出於對未來市場價格下跌風險的擔心,參與再融資項目的意願也會下降,容易造成上市公司定增發行失敗。

  對投資者來說,儘管定增發行價格通常有一定折讓,但持股鎖定期也帶來了相應的投資風險。

  據中信期貨介紹,近年來已有不少資產管理公司通過靈活運用股指期貨等工具,有效對衝市場風險,以保持參與定增的積極性。這也讓定增的買、賣雙方實現共贏:對投資者來說,可鎖定參與定向增發的收益;而對實體企業來說,也能夠更好地達成融資目的。

  「有了股指期貨(等工具)的助力,銀行、保險公司等大體量的投資者可排除市場波動的隱憂,在任何時間段都可積極參與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支持企業開展直接融資,為實體經濟發展注入動力。」中信期貨研究團隊表示。他們還提到,如能構建定增項目池,再運用股指期貨對衝定增池中的多個項目的風險,則可提高對衝效果。

  國債「期轉現」提升債券市場效率

  為更好實現交易雙方的保值需求,2019年1月17日,由中金所推出的國債期轉現業務正式上市。所謂期轉現交易是指:交易雙方協商一致,同時買入(賣出)交易所期貨合約和賣出(買入)交易所規定的有價證券或者其他相關合約的交易行為。

  與以銀行間場外市場為主體的國債現貨市場相比,國債期貨市場更加公開、透明,具有流動性更高、對市場信息反應更靈敏的特徵。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基差風險大、流動性壓力重、多空無法確保同步等,一直是交易雙方的痛點。

  而期轉現工具推出後,投資者能夠藉此實現期現套保,及現貨替代、策略交易等多種需求。平安期貨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債期貨期轉現交易的推出,突破了國內期貨市場只能用於商品期貨交割的局限,實現了金融期貨的場外協商交易、場內集中清算。

  據介紹,推出近2年來,國債期轉現彌補了國內金融期貨期轉現的空缺,平滑和降低了大額訂單交易的衝擊成本,降低基差風險,為銀行、保險等大型機構入市創造更好的條件。此外,國債期轉現交易可開倉也可平倉,滿足機構多方向策略需求,更好地滿足了機構的風險管理需求。

相關焦點

  • 拓展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
    在冉華看來,這家廈門企業的操作模式具有典型意義,未來5到10年,在糧油、化工、黑色等產業領域,通過衍生工具打通現貨產業鏈的大宗商品貿易服務商或將步入快速發展期,對實體經濟運行模式及產業鏈的構建影響意義深遠。冉華表示,當前期貨市場立足於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大基本功能,正不斷衍生出更具時代意義的經濟功能。
  • 《發現價格:期貨和金融衍生品》:讀懂中國期貨市場
    先於現貨市場做出判斷的特點,使期貨成為管理實體經濟風險的重要工具,被稱為經濟的「體溫計」。現代期貨誕生至今只有100多年,中國期貨市場建立還不到30年。作為新興的金融產品,期貨高風險、高槓桿、T+0交易的特點,使很多人將其誤讀為「賭博」。
  • 市場波動劇烈 下半年股市、債市哪個更有「魅力」?
    銀河期貨研究所認為,流動性相對充裕但並不泛濫,央行釋放流動性意在支持實體經濟,在監管趨嚴的情況下,流動性流入虛擬經濟受到一定的規範與管理。「當前投資者對風險與收益的認識出現了階段性或周期性的變化,機構投資者在風險類資產和穩定收益資產配置方面顯得理性。」
  •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對金融的本質要求
    阮健弘:從理論上講,金融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根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的立業之本,服務實體經濟是對金融的本質要求。金融如果脫離實體經濟需要,搞自我循環,以錢炒錢,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如果金融出了問題,實體經濟就得不到高效的金融服務,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制約。
  • 匯聚金融「暖流」,服務實體經濟 國貿期貨為廣西羅城縣豬飼料成本...
    期貨日報網訊(記者趙彬)2020年12月,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國貿期貨有限公司(下稱「國貿期貨」)聯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廣西羅城縣開展的豬飼料成本期貨價格保險專項扶貧項目圓滿完成。項目共計實現賠付金額41.6萬元,賠付率超過100%。
  • 南華期貨:期現結合打通服務實體經濟「任督二脈」
    // 牢記使命拓多元 期貨服務實體經濟是期貨市場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的有效發揮又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期貨市場運行的日漸規範成熟、企業風險管理意識的覺醒和期貨經營機構服務能力提升。
  • 鐵礦石期貨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再上新臺階
    「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客戶越來越適應使用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合約價值,不僅把它作為現貨的參考,而且還積極參與交易。」 嘉吉全球金屬業務負責人李科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商,又有巨大的衍生品市場,如果把現貨、衍生品市場結合,大商所鐵礦石期貨對於國際客戶開放的意義就不言而喻。鐵礦石期貨國際化將更有效發揮價格發現功能,帶動市場效率的不斷提高,價格透明度也會不斷提升。
  • 弘業期貨專場活動:期貨行業要加快轉型與發展 服務實體經濟
    歷來,弘業期貨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不斷深入挖掘實體經濟風險管理需求,利用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工具為實體企業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服務。同時,積極發揮專業特色,開展「保險+期貨」試點服務,定點幫扶國家級貧困縣陝西省延長縣和吉林省鎮賚縣,助力精準脫貧攻堅戰。
  • 匯聚金融「暖流」,服務實體經濟 國貿期貨為廣西羅城縣豬飼料成本...
    期貨日報網訊(記者趙彬)2020年12月,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的大力支持與指導下,國貿期貨有限公司(下稱「國貿期貨」)聯合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廣西羅城縣開展的豬飼料成本期貨價格保險專項扶貧項目圓滿完成。項目共計實現賠付金額41.6萬元,賠付率超過100%。
  • 王偉軍:期貨市場從實體經濟中不斷汲取動力和能量
    他表示,期貨市場從實體經濟中不斷汲取動力和能量,期貨主體重要部分來自於實體經濟,產品設計也都是來自於實體經濟。  近幾年,大商所基於服務實體經濟的理念,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在合約規則的設計、機制的完善等方面來推進工作。
  • 央行司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對金融的本質要求
    阮健弘:從理論上講,金融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實體經濟是金融發展的根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的立業之本,服務實體經濟是對金融的本質要求。金融如果脫離實體經濟需要,搞自我循環,以錢炒錢,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如果金融出了問題,實體經濟就得不到高效的金融服務,經濟發展也會受到制約。
  • 積極穩妥推進期貨市場發展 豐富實體經濟風險管理工具 _期貨_中國...
    在推進期貨市場改革方面,證監會在近日集中公布的2016年兩會提案的答覆中表示,證監會將密切關注和跟蹤國內外原油現貨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情況,適時上市原油期貨。同時,通過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逐步吸引國內外礦商和金融機構參與交易,逐步引導鐵礦石期貨價格成為現貨貿易的定價基準。此外,以白糖和豆粕期權交易為試點,積極穩妥做好上市各項準備工作,為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豐富的風險管理工具。
  • 期貨助力實體企業風險管理升級
    來源:期貨日報「穩企安農 護航實體」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河南)論壇(第2期)啟動1月4日,由河南證監局、鄭商所、中期協共同主辦的「穩企安農 護航實體」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河南)論壇(第2期)活動啟動。活動緊密結合當前現貨企業風險管理需求,分析經濟與產業形勢,分享管理模式與經驗。
  • 著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引導金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是當前金融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全面理解金融的功能及實體經濟的內涵,把金融特有的規律和實體經濟規律結合起來,堅持實體經濟第一性的原則,加強體制、機制建設,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 【中金所張曉剛:金融期貨功能逐步發揮,國債期貨市場參與者類型有...
    【中金所張曉剛:金融期貨功能逐步發揮,國債期貨市場參與者類型有待拓展】我國金融期貨自上市以來,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功能逐步發揮。股指期貨推出後,豐富了機構交易策略和產品種類,增強機構投資者資產管理水平,吸引機構長線資金入市,優化投資者結構,股票市場波動和換手率均有所下降,對比股指期貨推出前後8年時間,滬深300指數年化波動率由29.8%降為23.9%,降幅為24.7%。
  • 債市互聯互通更進一步!更多銀行可以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交易
    這意味著,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互聯互通又邁出重要一步。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本次擴大銀行參與範圍,將有助於豐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投資者體系、改善其流動性,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有一定積極影響。
  • 紅棗期貨上市一周年系列報導之三:特色農產品期貨開拓服務實體經濟...
    2019年4月30日,紅棗期貨正式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加入特色農產品(000061,股吧)期貨行列。到年4月底,紅棗期貨上市滿一周年。2017年年底,鄭商所還掛牌上市了蘋果期貨。蘋果、紅棗均屬於期貨市場的「特色農產品」,也均為全球首例,其上市不但對我國特色產業的發展具有別樣意義,也為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積累了經驗,開闢了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新路徑。
  • 國債期貨暴跌逼央行放水 債市踩踏短期難消
    有分析稱,接下來債券市場下跌的情況會持續,國債期貨本身也不排除繼續跌停情況,不過,現在國債期貨已有配置價值,只是因為現在金融機構流動性太緊張,沒有錢再去配置國債期貨。  於是市場上有消息稱,「幾家大行接到央行電話,讓對非銀機構放錢,多放些長端的錢,不要卡。」實際上,多家銀行在早盤中一度暫停給非銀機構拆藉資金。
  • 國債期貨:債市已至周期末 捲土重來應可知
    兩條主線即經濟和政策,其搭配決定了債市的大方向。2020年1-4月份呈現「經濟弱+政策寬鬆」的組合,雙輪驅動下國債期貨強勢上漲,市場收益率水平創下本輪利率周期低點。2020年4-9月份則呈現「經濟快速修復+政策邊際收緊」的組合,兩條驅動因素同時轉向導致國債期貨價格連續下跌,市場收益率水平快速回升。
  • 谷新生:關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若干思考
    實體經濟是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是國民經濟的基本構成部分。所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根本上指的是其應有效發揮媒介資源配置的功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就是要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2.實體經濟的特點和功能實體經濟是由單個經濟體組成的,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大中小微型組織和企業單元的集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