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故事丨伍沾德:一日嶺南人,一生嶺南人

2020-12-25 MBA中國網



伍沾德(1923- )祖籍廣東臺山,早年在嶺南小學、中學、大學就讀,後在香港發展。他是香港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改革開放後最早的中外合資企業之一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創辦人。他現任香港美心集團名譽主席、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名譽主席。


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具有獨特的基因:她是中國唯一一所名字中有兩所大學的學院,被稱為「大學中的大學」,與成立於120多年前並對近代中國產生重要影響的嶺南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也是改革開放後最早設立董事會、大膽實踐教育改革的學院之一。


富有傳奇色彩的是,中大嶺院的成立,還與一位嶺南大學老校友30年前的不斷推動密不可分。這就是被譽為香港飲食界「泰山北鬥」的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新中國「中外合資第一人」的伍沾德先生。


伍沾德先生是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第一任主席,現任名譽主席,20多年間,伍沾德和嶺南同學共為中大捐助了11棟建築,累計捐款2億多元。


伍沾德堂(嶺南行政中心)


1、嶺南情緣


求學時包辦食堂,初顯經商智慧


中山大學康樂園中軸線的北區,參天古樹掩映之下,有兩棟磚紅色建築比鄰而居。一棟是伍舜德圖書館,一棟叫伍沾德堂—嶺南行政中心。殊不知,兩棟大樓是一對七八十年前曾在此求學的兄弟捐建。


哥哥叫伍舜德,193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嶺南大學商業經濟系,弟弟伍沾德1947年畢業。兄弟倆出生於廣東臺山的一個愛國華僑家庭,還在孩提時代,父親就把他們送回家鄉的嶺南學校接受教育。後來為逃避戰亂,沾德跟隨嶺南大學從廣州遷移到香港,戰後因省港交通不便留在香港發展。


「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在嶺南讀書,嶺南就像個大家庭,大家互相尊重友愛,感情就像一家人。」回憶起當年求學往事,已入耄耋之年的伍沾德先生流露出孩童般笑容。


創辦於1888年的嶺南大學,是廣東第一所大學,也是基督教會在廣東的最高學府,對廣東近代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世紀前半葉,教會背景的嶺南大學與燕京大學齊名,是南中國最負盛名的大學,有「南嶺南,北燕京」之說,匯集了當時中國許許多多最頂尖的學者。孫中山先生生前三次到嶺大,正是在嶺大的懷士堂,他勉勵學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1951年,院校調整中,嶺南大學的部分院系併入中山大學,嶺大的校址康樂園成為中大的校園。


1943年,伍沾德入讀嶺南大學,大學生涯給他一生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我經常說,我人生中極有意義的三件事都與『嶺南』有關:與我同甘共苦68載的妻子李玉珍是嶺南大學的同班同學;與數名嶺南同學、好友創辦美心集團;推動在中山大學內開辦嶺南(大學)學院。」


年輕時的伍沾德伉儷


值得一提的是,伍沾德早在嶺南大學求學時就顯露了商業頭腦。1943年,正值抗戰,物資供應緊張,嶺大的包夥食商突然加價引起學生不滿。伍沾德經過和幾個同班同學協商,決定組織學生膳食小組終止與原夥食商的合作,自行包辦夥食,並被公推為膳食部長。經過苦心經營,一學期下來,他們把大家的夥食費節省了近三分之一。「就在那時學到了很多管理技巧,受益良多。」他說。


前排左三為伍沾德先生


2、美心餐廳


要為中國人爭氣,立志辦好西餐廳


1956年,伍舜德和伍沾德一起在香港創立了美心餐廳。然而伍沾德回憶,創立美心完全是出於一份民族自尊心。


上世紀50年代,由於工作的關係,伍氏兄弟經常需要邀請一些客人到西餐廳裡面用膳,但是每次都被安排坐在廁所旁邊的角落。對於這種莫名奇妙的「禮待」,伍沾德認為是種族歧視,他說:「餐廳欺負中國人,把好的位置安排給洋人,我們則要坐近廁所旁的角落。」由於遭受到這種「白眼」,誘發伍沾德先生萌生一個念頭:「難道中國人只能光顧外國人辦的西餐廳?我們中國人就辦不好一家出色的西餐廳?」就是憑著這種不服輸、為中國人爭氣的心態,伍沾德開始有辦西餐廳的構思。


如今美心餐廳已經發揚光大,發展為香港最大的飲食王國——美心集團,佔香港飲食業市場份額的10%以上,在香港幾乎沒有人未曾光顧過美心西餅、美心快餐店或酒樓。


說起美心集團成功的秘訣,伍沾德認為只有四個字:嶺南精神。「嶺南有很好的教育傳統,她不僅教你怎麼讀書,還教你怎麼做人,怎麼友愛。我們常說的嶺南精神是什麼呢?就是誠信、堅毅、團結、友愛。」伍沾德說,嶺南大學素有愛國愛校的好傳統和團結友愛的好風氣,一談起嶺南,校友們便情同手足。「不論在東南亞、香港、澳門、美洲大陸,只要你一提起嶺南大學,當地的校友便像對待親人一樣歡迎你,如果彼此是同一級的,更是親熱非凡,讓你處處感受到『嶺南一家親』的深情厚誼。」


一個小小細節,足以見證嶺南同學的團結。如今每逢嶺南大學校友日,在廣州,在港澳、北京、上海,甚至遠至美國的西雅圖、舊金山、紐約、洛杉磯以及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等地,紛紛舉行校友日活動。許多耄耋之年的老校友,不遠萬裡,拄著拐杖甚至坐著輪椅也要「尋根」覓校,或委託老伴、兒孫前來,伍沾德及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美心集團由伍氏兄弟創辦。左為弟弟伍沾德,右為兄長伍舜德


3、復辦大學


外交家助推復辦嶺南學院


1952年,新中國高校院系大調整,作為13所基督教大學之一的嶺南大學,文科和部分理科併入中山大學,部分理科和工科歸華南理工大學,醫科歸於中山醫科大學,農科歸華南農業大學,中山大學主校區遷至原嶺南大學康樂園校址。從此,始創於1888年,有近70年歷史的嶺南大學被一拆為四,消失於歷史的煙雲中。


時光流轉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國門打開,百廢待興。遍布海外的嶺大校友,素有愛國愛校傳統,成為推動改革開放進程的重要力量。


1979年中美籤約通航,由於中途不停站,飛機上的配餐成為難題。而當時內地還沒有公司能提供合格的配餐。中方曾接觸一些外國公司,但因對方提出苛刻、乃至無理的條件而難以談攏。配餐由此成為中美通航一個不大但卻相當關鍵的障礙。


關鍵時刻,伍沾德先生臨危受命,敢於承擔風險,用個人擔保投資與中國民航局合作,生產出民航配餐,他因而成為來內地創辦中外合資企業第一人,持有001號經營執照。1980年5月1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掛牌營業,在當時的設備條件下,日產中西餐700份。如今,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日均航空配餐超過8萬份,對中國民航業發展貢獻良多。


2014年,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這段曲折的故事被改編,成為熱播電視連續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一段令人津津樂道的情節。


1980年5月,時任國際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江澤民(右一)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投產儀式


「很多嶺南的同學,包括香港、澳門和海外的同學,很希望能夠在國內重開嶺南的教育,將良好的教育傳承給大家。」伍沾德回憶,當時一班嶺南同學時常聚會,大家一坐下來就討論如何推動重開嶺南大學。


因為創辦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的關係,伍沾德在北京認識了很多朋友。其中一個即是做過外交部長、副總理的外交家黃華。黃華早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當時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由於燕大無法復辦,他對嶺大的復辦就格外支持。「他說『我幫你出手啦!』,結果他聯絡很多人,最後成功說服教育部開辦」,伍沾德說。


此後的幾年間,正是在伍沾德先生和一批嶺南老校友的積極倡議下,1989年,由中山大學領導提議,經原國家教委批准,中大設立了嶺南(大學)學院,伍沾德出任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第一屆董事會主席。


校、院領導與學院首屆董事會部分成員合影(前排右四為伍沾德先生)


4、對話


做安分守己、向上發展的人


南方日報: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所名字中有兩所大學的學院,被稱為「大學中的大學」。請問這其中有何奧秘?


伍沾德:嶺南學院得以開辦,與當時中山大學的提議推動密不可分。教育部當時的批文叫「嶺南學院」,我們有些同學覺得是學院又不是大學,不是很好,所以中間就加了個括號,叫嶺南(大學)學院。這個學院是二級學院,歸中山大學領導。當時國家很窮,很多地方不完善,尤其是硬體設備方面,我就聯絡了很多嶺大的同學一起捐款,20多年間一共捐了2億多元,現在建起了11座建築,其中10座大樓,一座噴水池。


南方日報:中大嶺南(大學)學院正式成立時,您當時擔任第一屆校董事會主席。據了解,在當時的中國大陸高校中,成立校董會還是非常罕見的舉措,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作為首屆校董會主席,請您介紹當初校董會成立的經過?


伍沾德:當時中國的大多數大學沒有「董事會」的制度。我們覺得,大學校董會制度是現代大學的重要制度,可以使我們監督、督促嶺南學院,恢復原來嶺南大學教育的宗旨,讓學院走上進步的軌道,那樣我們就覺得非常之開心。25年來我們監督學院的進步,當然主要集中在大事,幫助籌款、監督戰略規劃等,我們的合作做得相當好。


2015年,伍沾德伉儷為「伍沾德伉儷服務獎」獲得者頒獎


南方日報:您早年就讀於嶺南小學、中學,隨後進入嶺南大學,嶺南教育對您影響至深,您常說:「一日嶺南人,一生嶺南人。」在您心中,「嶺南」二字意味著什麼?您希望今後中大的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


伍沾德:嶺南(大學)學院的校訓是「作育英才,服務社會」,英文就是Education For Service。孫中山先生在生前來嶺南做3次演講,1923年的演講他說:「希望嶺南的同學不做大官,做大事,幫助社會。」這個也是我們最喜歡聽到的。


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大學讀出來時,能夠做到誠信、勤奮,努力去做事情,無論你做生意也好,醫學界、工程界甚至教育界也好,能做到安分守己、向上發展的人。



版權聲明:

本文轉載自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如原作者不願意本網站刊登使用相關素材,請及時通知本站,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予以處理,聯繫010-53572272。


相關焦點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董事會名譽主席、美心創辦人伍沾德去世
    19日,據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消息,該學院董事會名譽主席,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名譽主席伍沾德於10月底去世。據公開報導,伍氏家族發布訃告稱,伍沾德在10月29日於香港養和醫院逝世,11月12日出殯。伍沾德是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自小在嶺南大學附屬小學、中學、嶺南大學就讀。
  • 追思愛國企業家伍沾德,他一生三件大事都跟嶺南學院有關
    劉明康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伍沾德先生對嶺南的愛是深沉的、是純粹的,他常年佩戴著嶺南的領帶、嶺南的校徽,在臨終前也聽著嶺南的歌曲。「作育英才,服務社會」,伍沾德先生的一生就是嶺南校訓最好的詮釋。「為寄託我們的無限哀思,永遠懷念伍沾德博士。」
  • 美心創辦人伍沾德逝世,曾倡議建立中大嶺南學院
    綜合香港媒體報導,香港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名譽主席伍沾德已於10月29日辭世,享年98歲。集團主席、伍沾德侄孫伍偉國發公告敬悼,形容伍沾德既是高見遠識的領袖,推動美心集團發展壯大,同時還不遺餘力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美心集團官網於11月19日發布了這份公告。
  • 【痛悼】美心創辦人伍沾德逝世
    >19日,香港美心集團官網發出訃告,香港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名譽主席伍沾德已於10月29日辭世,享年98歲。在過去三十多年,嶺南(大學)學院孕育了超過十萬名畢業生,獲獎勵金師生職員達四千多名。伍沾德博士認為「一個畢業生拿一張證書,就像拿到一張永遠無法償清的欠單」,「一日嶺南人,一生嶺南人」,他希望嶺南學生永遠念記著培養自己的母校,自己有所成就了便應該反饋母校。
  • 號稱「嶺南小蘇州」!佛山這個嶺南版的世外桃源,人少又免費...
    ▼順德丨清暉園清暉園始建於明代,現存建築主要建於清嘉慶年間,是嶺南園林的傑出代表號稱園內水木清華,妙聯佳句、藝術精品比比皆是,俯仰可得。盡顯嶺南庭院雅致古樸的風格,園中有園,景外有景,換上古裝,往那兒一坐,你可能就能「穿越」成一個絕世美人兒了啊~高明丨峰江石場位於高明區的峰江石場深約140米,儲水100米深。石壁四周陡峭,湖水深不見底。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郭元傑:感恩嶺南,紅灰精神永相隨
    嶺南的三年是有滋味的三年;嶺南的滋味不只是我們一起擼過的烤串,一起品過的美酒;嶺南的滋味還在於新生Orientation,我們被虐得體無完膚、苦不堪言,卻依然可以歡笑不斷,激情滿滿。嶺南的三年也是有趣味的三年;嶺南的趣味,不只是我們的土豪同學一言不合的紅包雨,「戲精」同學的各種演藝才華;也是學富五車的教授在課堂上即興朗誦的詩歌——《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 嶺南印象園,嶺南文化的集中體現
    很多人認為出行總會花費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因此不敢輕易嘗試。但是小編會告訴你,這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有時多個心眼兒完全是另一番場景。很早就聽說廣州嶺南印象園是個好去處、更是嶺南文化的集中體現,就像那廣告說的xx非去不可!
  • 論道丨嶺南「飄色」考
    文丨劉雲生「飄色」作為一種融戲劇、魔術、雜技、音樂、舞蹈於一體的傳統民俗藝術,是一種非物質文化,其發源地迄今為止都難有定論。嶺南地區認為「飄色」是嶺南文化的經典代表,安陽等地卻認為飄色系北方古老民間文化的再現。安陽抬閣於2006年10月榮膺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成為「中國抬閣文化之鄉」。更多的地域競爭發生於嶺南文化內部。香港長洲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舉辦聲勢浩大的「太平清醮飄色巡遊」,慶典於2011年榮登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遊客聚佛山 品味嶺南年!「最嶺南之佛山過大年」活動啟動
    原標題:「最嶺南之佛山過大年」旅遊系列活動啟動,五區聯動推出多項年味活動遊客聚佛山 品味嶺南年/佛山日報記者甘建華攝佛山日報訊 記者 何綽瑤報導:昨晚,在文華公園水舞聲光秀中,「最嶺南之佛山過大年」旅遊系列活動啟動,第九屆佛山(禪城)嶺南年俗歡樂節同時開幕。逾千名遊客齊聚禪城,體驗濃濃嶺南年味。開幕式上,水舞聲光秀創意無限,粵曲粵韻道盡嶺南風情。舞臺下,除了本地熱情參與的市民,還有逾千名來自粵港澳大灣區以及粵桂黔高鐵經濟帶沿線城市的遊客。
  • 百度「雲上嶺南」,帶你足不出戶遊嶺南
    廣州2020年8月17日 /美通社/ -- 倘若要問哪個省份的旅遊收入全國排名第一,大部分人都想不到是低調的廣東省。截止2019年,廣東旅遊年收入已經超過1萬億元。如此龐大的旅遊消費背後,一年又有多少人在廣東旅遊呢?從數據來看,2019年廣東省接待國內外過夜遊客達到5.3億人次;如果算上一日往返的省內城市周邊遊、這個數字恐怕還要翻番。那麼大家來廣東旅遊,玩什麼?
  • 美食 | 一品至正嶺南菜,誰會不願「長作嶺南人」?
    蘇軾當年被貶至廣東,面對嶺南佳果,寫下傳頌至今「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名句,也打開了世人對嶺南的嚮往之心。而嶺南的美食文化,在漫長的歲月中,既繼承了傳統的中原飲食文化,又博採外來烹飪精髓。嶺南菜之所以善於取各家之長,皆因我們嶺南人秉持著靈活多變的發散性思維方式。
  • 來自中大嶺南學院的故事- MBA中國網
    【MBA中國網訊】他是享譽中外的美籍華人經濟學家,他是著名「鄒氏檢驗」的發明者,他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他牽線搭橋開辦「福特班」,把西方經濟學首次引入中國,他一生跟嶺南結緣 從父親身上,鄒至莊學到了一生受用之不盡的寶貴財富。「第一,做人。父親教我跟人打交道要考慮到對方的利益,『易地而處』,所以我從不做人情,我追求雙贏。第二,做事要有恆心。想做什麼事,我一定要費盡一切努力去做成。第三,重視健康。小時候,父親就請南方最有名的太極拳名家董英傑老師到家裡教我太極拳,我6歲就學會了整套太極拳。」
  • 香港美心集團創辦人伍沾德逝世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名譽主席伍沾德,上月底與世長辭,享年101歲。  伍氏家族的訃聞稱,伍沾德上周四已辭靈出殯、入土為安。美心食品、怡和及牛奶公司、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及香港食品向伍沾德表示深切哀悼,並向家屬致以慰問。
  • 嶺南珍品——山格木
    一般分布在我國嶺南地區山區或丘陵地帶,尤其以珠三角地區為多。       山格木有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新葉為淺檸檬黃色,慢慢轉為翠綠色。山格木分大、中、小三種,小葉如黃豆大小,為珍品。山格木生長速度非常緩慢,樹幹3cm野生樹樁已難得一見。山格木多見直幹高樁樹型,矮仔大樹型相對較少。市場上5cm以上的極為罕見,特別是龍紋老樁,價格不菲。
  • 海外嶺南人的「下南洋」故事:心中飽含對家的思念
    嶺南印記:新馬地圖上的南海足跡  「下南洋」是人類移民歷史上的一段傳奇故事。  從北到南,從大城市到小海島,跨越世界,嶺南足跡也因此深深地印刻在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土地上。
  • 近在咫尺的風景丨過去說南蠻之地,為何又不辭長作嶺南人?
    歡迎點擊「關注」旅遊自媒體人:珊珊三丫頭,關注《近在咫尺的風景丨嶺南行》系列,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2018,我們一起出發吧。嶺南是南蠻之地?為何又有「不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說法秦始皇:將嶺南納入政治版圖開始,廣東就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容忽略的一部分。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從廣東出發。
  • 號稱「嶺南小蘇州」!廣州周邊這個世外桃源,人少又免費……
    ▼ 順德丨清暉園 清暉園始建於明代, 現存建築主要建於清嘉慶年間, 是嶺南園林的傑出代表 號稱
  • 趣看丨嶺南,好自在
    紹聖二年四月十一日,蘇軾在廣東惠州吃下第一顆荔枝,從此便愛上了荔枝,也愛上了嶺南。在《食荔枝二首》,他寫下了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中國從來沒有哪個地方,會像嶺南這樣複雜而鮮活。
  • 廣州嶺南印象園體驗嶺南鄉土風情和嶺南民俗文化的旅遊景區
    嶺南印象園位於廣州大學城南部。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嶺南印象園位於廣州大學城南部。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嶺南印象園位於廣州大學城南部。園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鋪等,充分展現了嶺南傳統文化的精華。
  • 2020年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董事會教育獎勵金暨嶺南學院教育獎勵金...
    嶺南學院董事會任鋒常務副主席、盧長玲名譽董事、徐駿輝義務副秘書,嶺南學院院長陸軍教授、黨委黃濤副書記,以及各獎項捐贈人及捐贈團體代表,各屆校友、學院老師和同學們出席了此次頒獎典禮。任鋒常務副主席從家的角度闡述了嶺南精神及其傳承,他提到,回嶺南就像回家,在這裡沐浴早已滲透嶺南人血脈的深厚文化;同時,嶺南人懂得「小家、大家與國家」之間的深切聯繫,在新冠疫情尚未平息的特殊時期,董事會號召嶺南校友捐助物資,為抗擊疫情貢獻了嶺南人的力量;最後,他呼籲在座的嶺南學子牢記「作育英才,服務社會」的院訓,除了精進學業,也要強壯體魄,更要培養自己美好的人類情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