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展示傳統民俗節慶的內涵魅力,在一年一度七夕佳節到來之際,寧波市各社區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七夕」系列主題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對傳統節日的理解,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也拉近了鄰裡情誼,傳播了文明和諧新風。
寧波漢服七夕成年禮 圖片來源:寧波日報
迎七夕 編紅繩 圖片來源:寧波文明網
迎七夕 編紅繩 圖片來源:寧波文明網
鄞州開展「愛的再表白,我們一起過七夕」的主題活動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是中國的傳統情人節。古時七夕之意為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在這美好的傳統節日裡,俊男美女們都共同期待著七夕的到來。和眾社區近日聯合鄞州國風漢文化的志願者開展「愛的再表白,我們一起過七夕」的主題活動。活動要求夫妻二人或一家三口共同參與,編織象徵愛情的紅繩,見證他們愛情的美滿;也可為自家寶寶編織一根平安繩,祈求寶貝們出入平安。
「千裡姻緣一線牽」,它是愛情的象徵,戀人各自在手腕佩戴一隻,男左女右,是愛情的信物,代表他們永遠在一起、一輩子相守。中國人自古就喜歡紅色,它代表的是喜慶吉祥好運,所以佩帶紅色的手繩也代表給一個好意頭,帶來好運氣、轉運、發財。志願老師在此次活動中教授大家編織兩種紅繩,一種是平結,寓意延壽平安、平福雙壽;另一種是九乘金剛結,是一種護身符,同樣也可寓意夫妻感情情比金堅。
夫妻共同齊手,全家都參與到紅繩的編織過程中,看著一對對夫妻們齊心的溫馨畫面,充滿著濃濃的愛意。社區工作人員表示,舉辦這類活動,目的是為了普及傳統民俗文化,增強居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度,希望通過活動,進一步引導轄區廣大居民在認識傳統、尊重傳統、弘揚傳統的過程中,不斷提升文明素養。
寧波青年穿漢服過七夕 放孔明燈
青年女子穿古代漢服過七夕 圖片來源:寧波日報
仿閨閣女穿針「得巧」 圖片來源:寧波日報
近日,在餘姚「天下玉苑」景區,20位現代金報讀者和寧波的漢服愛好者在「月老閣」聚集,舉行了別開生面的「七夕」儀式。
「一葦渡江」、「穿針引線」……儀式再現了古時漢族少女的閨閣生活,「古為今用」的創意,「時空變換」的手法,為現代人的情感生活增添了濃烈的古典韻味。漢服愛好者「水蓮花」(網名)帶來的幾套漢服,也許在此時此地更加激發了人們的「古之懷想」,被前來參加此次「七夕」活動的時尚女性們一搶而空。
晚上7時許,夕陽西下,暮色蒼茫。讀者們將手中象徵良好祝願的孔明燈紛紛點燃,放向天際……在讀者的視野裡,孔明燈如點點星光,冉冉上升……此時,讀者的心情也隨著星星點點、不斷升起的孔明燈欣然舞蹈……
「親手放飛孔明燈的感覺太奇特了!它讓我們感覺在放飛自己心情,放飛自己的遐想……」讀者們興奮的感覺熾熱濃烈。
七夕鬥巧 圖片來源:寧波日報
七夕鬥巧 圖片來源:寧波日報
近日,在鄞州區鍾公廟街道繁裕社區活動室,一場由媽媽和女兒共同完成的穿針引線比賽正在上演。當天,該社區舉行「相濡以沫·愛在七夕」主題活動,通過「真情告白」、「心靈手巧」等活動,讓居民們在遊戲中度過一個別樣七夕。
手工禮物送父母 圖片來源:寧波文明網
青少年手工製作給爸爸媽媽送七夕禮物
為了給爸爸媽媽過一個溫馨而浪漫的七夕節,8月5日一大早,小朋友們就興奮地來到社區小教室中等待插花的開始,準備親手製作一束鮮花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哇!」活動一開始,小朋友們都驚聲尖叫起來,各種各樣的鮮花大朵大朵地擺放在教師中央。「哇塞,美爆了吧!」小朋友立刻挑選起自己喜愛的花朵,開始在花泥上插起花來。
一枝枝零散的花朵,在志願者哥哥和家長們的指導下,不一會兒就變成了精美的插花作品。在活動現場,大家雖然不懂得花藝知識、花色調配等專業知識,但是經過構思、選材、修剪、造型,用玫瑰花、康乃馨等花材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獨特的作品。
任庭萱小朋友當場把製作好的鮮花獻給了自己的媽媽,「以前常常被別致的園藝設計所吸引,通過這次活動學習了一些簡單的插花技巧,以後可以自己動手,在家裡放點插花擺設,既可以裝飾一下家居環境,又可以愉悅心情。這次活動也讓我提前享受了下七夕的節日氛圍,還有我的兒子真的長大了。」任媽媽邊接過兒子手中的鮮花邊開心地說。
幸福家緣 圖片來源:寧波日報
8月18日,一場單身青年職工聯誼會在海曙文體中心舉行,單身男女青年通過互動遊戲增進了解,在七夕節前結緣。(寧波文明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