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進步,教育方面更是不逞多讓,現如今,無數優秀學府林立,很多大學更是名揚海外,成為世界各國優秀學子的理想學府。每個中國學子的心中,自然也有一所內心極度嚮往的學校,清華大學,便是令無數學子魂牽夢縈的知識「聖殿」。
這所大學是中國教育界的頂尖存在,只要談論到中國的高等教育,大家脫口而出的一定是清華北大。
考入清華不僅是很多孩子的夢想,更是他們家長乃至整個家族的夢想,畢竟望子成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欣慰。
但人人都知道清華是不好考的,能上清華的學子無一不是天才,學霸,甚至有時候運氣也會有一定的決定性因素。
能考入清華的人無不是「人中龍鳳」,可謂「萬裡挑一」。但今天胡侃教育想討論的不是如何考入清華,也不是考入清華有多艱難,而是考上清華後,要吃多少「清華的苦」。
有時候很多人都只看到那些天才和學霸們取得的驚人成就,覺得他們是天生就優於我們的,但沒有去深究別人在背後到底付出了怎樣的汗水。能夠考入清華,只能說圓了眾多學子一半的夢,你以為考上清華就萬事大吉了嗎?其實他們的「苦難」才剛剛開始!能夠吃得了清華的苦,才能真正的「化龍成鳳」。
清華大學運動場旁邊有一句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一位清華畢業的學長說:初中高中我的體能都非常差,因為大多數時間都用來學習了,不太注重鍛鍊,高中的時候能跑給1000米就不錯了。
但進入大學後,體育老師告訴我們每年都要測3000米(男生,女生是1500米),如果規定時間內完不成不能畢業,沒有條件可談,所有人只能壓縮自己的學習時間,每天抽出一個小時左右來進行練習,最後我整整瘦了40斤,班上最胖的人也通過了測試。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支持我們進行更高強度的學習和研究,我覺得清華在這一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
身處清華,你就需要有非常「變態」的時間觀念,曾有不少清華學霸自白:在清華的四年需要比高三還拼命學習!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的是人等待超越你!
在清華園裡,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學生騎自行車都是飛快地,走路如果不看書不聽英文練習也是快步行走,因為你如果比別人慢一點進入教室,別人可能就會比你多做一道題,多背幾個英語單詞。
清華學子的腦海裡隨時想的都是怎樣利用你休息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來建立優勢,讓自己在以後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清華人,必須將「時間就是金錢」貫徹到每一個行動當中,就算是大年三十,清華的自習室內也常常人滿為患。
再說老師,清華大學的一些老師更是將學生的「自學」貫徹到底,因為清華教師的入職標準極為「苛刻」,學術大咖「多如牛毛」,很多時候老師在課上給學生制定一個課題或者研究項目就要趕去開會、出席教育活動,學生只能靠自己看書,自己討論來攻克課題,耗神耗力。
但是,也正是這種教學方式,才締造了一代又一代擁有超強學習能力的清華學子。
大家不要覺得清華學生就比普通人智商要高太多,據調查顯示,清華學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佔學生總數的1/4。
大部分人能夠考入清華,能夠在清華中變得愈加優秀,靠的是他們能吃「苦」的能力,靠的是他們過人的毅力。
對於清華大學學生的苦,你怎麼看?歡迎評論。
好書推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曾說過,他對數學的興趣,很大程度來源於數學大師劉薰宇先生的著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華羅庚數學獎獲得者谷超豪也曾說劉薰宇的著作是打開他對數學興趣的一把鑰匙。
而劉先生最經典的三本數學科普讀物就是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的《數學趣味》,《馬先生談算學》,《數學的園地》。歡迎大家點擊購買。
很多人讀完這套數學著作後,第一反應就是「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
如果你想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孩子更加快樂地融入數學中去的話,歡迎點擊購買這套叢書,現在京東三本書一起59元,非常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