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巖湖國際院士村啟動 全球技術創新中心崛起

2020-12-12 寶安日報數字報

5月3日上午,中國深圳石巖湖國際院士村啟動儀式在寶安區舉行,2位諾貝爾獎得主和5位院士科學家,攜手寶安拉開深圳石巖湖國際院士村開發建設序幕。寶安區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創新中心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由中國科學院合作創新中心、寶安建投、深圳賽格和上海場景四家公司協力打造中國深圳國際院士技術創新中心,探索國際科技思創、孵化、轉化、產業合作融合的新路徑,全力打造世界級科技轉化中心,實現「最後一公裡」科技產業型轉化,以「院士+」戰略為抓手,發展「院士經濟」,推動深圳從「科技南山」向「院士寶安」升級。

諾貝爾獎獲得者羅傑·科恩伯格、巴瑞·夏普萊斯,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王佛松、吳嶽良、汪集暘,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郭位等嘉賓,副市長艾學峰、市科創委主任梁永生、市發改委副主任蔡羽、市人社局副局長曾雪蓮、市外專局局長鄧曉俊、市經信委公平貿易署署長高瞻,寶安區委書記黃敏、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志彪、區政協主席鄧桂洪等幾套班子領導共同出席會議。

石巖湖國際院士村啟動

建世界級科技轉化中心

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提出,力爭在化學、光電等領域引進若干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命名的研究機構,當前深圳正在大力推進「十大諾獎實驗室專項行動計劃」。寶安區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創新中心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力在石巖湖畔打造中國深圳國際院士技術創新中心。該中心包含「一個項目、四個板塊」,一個項目即國際院士技術創新中心,四個板塊即:中國深圳石巖湖國際院士村、寶牧全球科學家實驗室、寶安諾貝爾中心、寶安諾貝爾/院士產業園。據悉,國際院士技術創新中心將由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創新中心、深圳寶安建投集團、深圳賽格集團和上海場景投資有限公司共建。會上,四家公司共同籤署了關於國際院士技術創新中心合作的《四方協議》。

據介紹,石巖湖國際院士村項目立足於科技轉化,是國際院士技術創新中心第一個板塊,未來將逐步組建由國際院士村、實驗室、諾貝爾中心和產業園共同組成的科技產業鏈,打造世界級科技轉化中心,實現「最後一公裡」世界級頂尖高科技產業型轉化,從而打開國際、國內頂尖人才聚集深圳的廣闊通道,建立長效溝通平臺,形成人才流向深圳的新常態。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獲聘首任院士村名譽村長,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獲聘首任首席科學家。

院士村設八個功能區域

可容50名院士研發生活

據悉,石巖湖國際院士村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寶安區石巖街道石巖湖溫泉度假村,北至星湖路,南至石巖湖路,東至石巖湖湖區,西至洲石玉支線,環境靜謐優美,空氣自然清新,翠樹成林。規劃範圍總面積約73萬平方米,其中已有建築面積約4.1萬平方米,預留發展用地約8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50名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此生活、工作、會晤,設有院士工作區、寶安院士發布、院士會議中心、院士咖啡接待室、院士生活區、院士圖書館、院士運動中心及院士村半山步道八個功能區域。

記者在會上獲悉,寶安將充分利用好山好水好風光,加快推進亞洲最大的濱海文化公園、35平方公裡的羊臺山森林公園、1500畝的石巖河溼地公園、3500畝的石巖湖郊野公園、8.8公裡的立新湖環湖綠道、31公裡的石巖湖環湖綠道,以及羅田航天主題公園、五指耙體育主題公園建設,與日前開園的西灣紅樹林公園交相輝映,將石巖湖國際院士村融入寶安優質生態圈,打造成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品質城區。

以「院士+」戰略為抓手

提升寶安科技創新能級

「我希望在中國建一個科學勝地,現在這個理想在寶安的石巖湖畔實現了,我將不遺餘力地為這個目前全球唯一的國際技術創新中心貢獻自己的力量。」會上,饒子和表示,科學技術從來就是人類發展史上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生產力,寶安採用新的機制,深刻又實踐性地把科學家的生活、實驗、科技孵化轉化及生產一條龍聯繫在一起,對科學研究與轉化創造性地提出了「最後一公裡」概念,非常了不起。石巖湖國際院士村的建設,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令人激動和鼓舞。

「石巖湖國際院士村將為所有來深圳的院士提供思創平臺,寶安將把國際院士村建設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吸引力、競爭力的人才集聚區,加快形成國際國內頂尖人才流向深圳、寶安的新常態。」黃敏表示,寶安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規劃建設石巖湖國際院士村,就是要探索思創、孵化、轉化、產業合作融合的新路徑,不斷提升寶安科技創新能級,打造寶安全球影響力。

黃敏強調,寶安將緊扣「思創、孵化、轉化、產業」四大板塊功能,以「院士+」戰略為抓手,成建制、整團隊引進諾獎得主和院士科學家群體,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大力發展「院士經濟」,推動深圳從「科技南山」向「院士寶安」升級,將寶安打造成世界級科學人才集聚的先行試驗區、「一帶一路」最前沿的「科技資源池」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標杆示範區。

寶安日報記者 張祥/文 李立治/圖

揚帆起航的深圳寶安 國際院士技術創新中心

八個功能區域

院士工作區 寶安院士發布 院士會議中心 院士咖啡接待室 院士生活區 院士圖書館 院士運動中心 院士村半山步道

1

中國深圳石巖湖國際院士村:根據實際需求,為諾貝爾獲獎者和院士在寶安生活居住、科研交流提供保障;

2

寶牧全球科學家實驗室:為諾貝爾獲獎者和院士的實驗室團隊工作和居住等提供配套支持;

3

寶安諾貝爾中心:擬在寶安中心區規劃建設中心總部大廈;

4

寶安諾貝爾/院士產業園:規劃建設寶安院士產業園,實現院士及諾貝爾實驗室研發成果技術產業化,加快形成「院士產業」和「院士經濟」。

相關焦點

  • 松山湖科學城:灣區創新之城加速崛起
    依託大科學裝置,松山湖科學城還在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科技基礎支撐服務平臺,加快中子治療技術探索設施、大科學智能計算數據中心、大灣區電鏡中心、材料科學用戶實驗設施等項目建設,形成大科學裝置與前沿技術攻關鏈式協同,為產業關鍵技術突破提供支撐,催生更多從「0」到「1」的重大創新成果。
  • 建龍集團—東北大學共建的 「綠色智能化鋼鐵技術聯合創新中心...
    建龍集團—東北大學共建的「綠色智能化鋼鐵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揭牌,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王國棟擔任首席科學家。  10月13日下午16時30分,在東北大學科學館建龍學術報告廳,建龍集團副總裁、撫順新鋼鐵總經理楊憲禮與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代表企校雙方籤署建龍集團—東北大學「綠色智能化鋼鐵技術聯合創新中心」(簡稱聯合創新中心)合作協議。
  • 新能源汽車技術(動力電池)創新拉力賽面向全球徵集創新方案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源,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外主流車企均將其作為重要的技術突破方向之一,大力發展動力電池技術對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 合肥:崛起的「創新之都」
    合肥是繼北京、上海之後,全國第三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擁有中國科大等高校61所,中央駐肥科研機構8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0個,與高校院所共建協同創新平臺26個……依靠科技與產業創新,合肥在新一輪發展機遇中佔得先機,昔日「霸都」轉眼已崛起為引領全國、劍指世界的「創新之都」。
  • ...年全球顯示器行業的第一個展覽會——杜拜國際展覽中心展覽會將...
    7月21日至24日,全球顯示器行業將聚焦中國,國內外顯示器行業精英也將齊聚上海,共同啟動DIC中國顯示器周。2020年中國(上海)國際顯示技術與應用創新展覽會(簡稱DIC EXPO展覽會)和中國(上海)國際顯示產業峰會論壇(簡稱DIC論壇)將分別於2020年7月22日至24日和7月21日至22日開幕,這是繼疫情爆發後,世界上首次舉辦的顯示技術與創新應用年度活動。國內基準顯示器行業高峰論壇、專業展覽、多場會議、平行論壇、面板企業供應鏈對接會議、國際企業交流會議、顯示器行業培訓課程等。
  • 深圳石巖湖溫泉度假村
    石巖湖溫泉度假村,位於深圳市中心西北40公裡的石巖湖畔,佔地3.9平方公裡,其中水面2.4平方公裡,綠化面積為1.2平方公裡,建築面積為4.5平方米,以獨具特色的天然玉律溫泉而聞名,其古樸典雅的西班牙建築群綿延如帶,各種抽象派雕塑點綴其間
  • 隆平院士港在廣州黃埔長洲島啟動建設
    6月3日,廣東省農業重大建設項目啟動與推進會暨廣州市農業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黃埔長洲島舉行,隆平院士港正式啟動建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發來祝賀視頻,「隆平院士港在廣州市黃埔區正式開工,我感到非常地高興,特此表示祝賀!我對在廣東開展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充滿了信心。」
  • 全球科技創新聯盟農業農村專委會在科創大會宣布成立
    大會同期舉辦了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全球創新網絡項目專家委員會(全球科技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院士論壇、科技引領  跨區互動——2020科技項目與產業發展國際論壇等高端智庫論壇活動。聯合國多個機構及世界近10個國家、37個城市近250多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合作夥伴和媒體代表等出席(或通過視頻方式出席)本屆大會。
  • 國家高新區海東園區:創新高地 崛起海東
    湛江崛起,城市向東。228平方公裡的海東新區,承載著廣東省和湛江市重大的發展戰略:國家海洋戰略重大平臺;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主陣地;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先行區……    海東新區這片產業熱土,自誕生之日開始,建設和改變就從未停止;這塊創新高地,從藍圖繪就啟程,規劃和推動就從未止步。
  • 高明區高登國際廣場啟動全球招商
    佛山日報訊 記者劉嶒攝影報導:昨日下午,中國2019城市商業創新論壇暨高登國際廣場全球招商發布會在佛山君御溫德姆至尊酒店舉行,標誌著高登國際廣場正式啟動全球招商,18萬平方米體量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即將誕生於高明西江新城。此外,在當天的論壇現場,葉檀、郭增利等知名財經專家暢所欲言,共話高明臨空經濟發展。
  • 晶片零突破,新冠滅活疫苗全球首款,技術創新在「無人區」插上武漢...
    記者任勇 攝聚焦國家戰略,堅持自主創新,武漢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轉化為收官「十三五」、開啟新徵程的強大動力,充分發揮武漢科教優勢,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四個面向」要求,加快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深入實施院士專家引領十大高端產業發展行動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在技術創新、產業創新、體制創新、動能創新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 搭建國際空間技術與中國市場對接的橋梁,促進全球空間技術的二次...
    據航天中心醫院院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杜繼臣介紹,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空間技術被廣泛應用於應急移動模塊化負壓方艙醫院、基於大數據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智能製造抗疫產品等領域,人體自動測溫系統、防疫消毒機器人、新型正負壓救護車、危重症呼吸機、數位化手術室等,為國內外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上海綠色氟代製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滬上高校啟動建設
    10日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建設啟動並揭牌。  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國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芬兒、任其龍,上海市科委研發基地建設與管理處處長仲東亭、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郭慶松、校長柯勤飛等共同按下啟動建設按鈕。
  • 李國傑院士:經濟內循環為主條件下技術創新的路徑選擇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中央針對國際形勢變化作出的重大決策。根據這一決策,我國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路徑也應當做適當的選擇和調整。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同時,要更加重視對內改革通過對外開放,中國獲取了全球化的紅利。
  • 打造頂尖腦科學技術交流與融合平臺!「南京腦觀象臺」揭牌
    中國江蘇網·新江蘇網訊(通訊員 王彤 記者 丁小玲)12月10日下午,南京腦觀象臺揭牌儀式暨江北新區腦科學高端論壇在南京市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活動上,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潺嵋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程和平共同為「南京腦觀象臺」揭牌。
  • 東北大學—建龍集團「綠色智能化鋼鐵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成立
    10月13日下午,由東北大學—建龍集團共建的「綠色智能化鋼鐵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在東北大學科學館建龍學術報告廳舉行揭牌儀式。東北大學校長趙繼和建龍集團董事長、總裁張志祥共同為聯合創新中心揭牌。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與建龍集團副總裁、撫順新鋼鐵總經理楊憲禮代表校企雙方籤署東北大學—建龍集團「綠色智能化鋼鐵技術聯合創新中心」合作協議。
  • 五大院士點讚的中國原創: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全球首發
    "只需要輸入流程圖,平臺自動實現軟體的開發、測試、運維",在11月17日下午,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全球首發的中國原創——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發布會"現場呈現了讓業內人士震撼的一幕:"一個普通的IT工程師通過飛算全自動軟體工程平臺,只輸入流程圖,不敲一行代碼就實現了後端開發,僅僅用28分鐘就完成了3個資深IT工程師近2
  • 中國基因藥谷打造生物醫藥研發創新高地
    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之際,中國基因藥谷啟動區正式啟用。作為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成果之一,浙江省溫州市首個生物醫藥領域的「152工程」項目,中國基因藥谷將成為溫州「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格局的又一「塔尖重器」,重點打造生物醫藥研發創新高地和產教融合基地。
  • 全球模式菌株庫(GTSB)在廣州啟動—新聞—科學網
    全球模式菌株庫(GTSB )啟動現場 會議現場 李誠斌 供圖  11月30日,國家微生物種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年會暨全球模式菌株庫(GTSB )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行。並對聯盟下一步擬開展的大科學裝置建設、大數據建設、全球模式菌株庫建設等方面工作做了詳細闡述。他建議加快推進中國微生物菌種基因與生物安全大科學裝置建設,希望建成國際上庫容量最大和有重要影響力的不同類型的微生物菌種基因保藏庫和微生物資源信息大資料庫,扭轉全球微生物資源向歐美國家單向聚集的局面,打破發達國家對微生物菌種和信息數據的壟斷,成為我國微生物技術創新源頭和微生物產業發展的創新高地。
  • 新跨境購啟動,更多創新賦能國際消費中心建設
    通過跨境電商保稅網購模式,最快30分鐘貨品可送達消費者指定地址,讓消費者高效便捷享受到買遍全球購物體驗——「盒馬跨境購」項目昨天在浦東新區啟動,將為上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新的實踐樣本。  《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構建新發展格局 浦東新區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建設的若干措施》同步對外公布,一系列創新探索將助推浦東集聚新主體、打造新平臺、樹立新地標、發展新消費、營造新環境,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  在位於外高橋的「盒馬跨境購」門店,1500平方米的展示區域集中著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八大品類的跨境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