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漢語:11所豫辦孔子學院紮根亞非歐美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2021-01-09 深圳之窗

10月18日至11月2日,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在北京、河南分階段舉行,歡迎儀式、複賽、決賽及頒獎典禮等主要活動均在河南舉辦,將為世界呈現一道漢語盛事的頂級大餐。

一場精彩絕倫的比賽,背後是無數人的付出。這裡有選手刻苦的學習,也有國際漢語教師的無私奉獻。

截至目前,河南省在海外創辦海外孔子學院(課堂)十一所,近百名漢語教師、志願者和本土漢語教師培訓萬餘名學員,一年平均舉辦大小文化活動一百餘次,受眾五萬餘人。

龐大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在河南開幕之際,記者採訪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多位國際漢語教師,回望他們的海外教學路,傾聽河南推進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鏗鏘步伐。

機遇:「一帶一路」帶來漢語學習「硬需求」

10月15日,記者來到鄭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黃卓明正在指導外國學生,為第二天的漢語演講比賽做準備。這位有30多年對外漢語教學經驗的老師,經歷了對外漢語教學從90年代「引進來」到「走出去」,再到如今國際漢語教育的發展時期。

2003年初,黃卓明被中國教育部選派到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教漢語。在教學過程中,黃卓明發現,國際漢語教學外語性質更強,要求教師在有限時間內,極大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不多的課時內得到儘可能多的收穫。為了創造學習語境,黃卓明開始注重備課資料的生動性和情景化,充分利用圖片和聲像資料,為學生盡力創造出真情實景的語言實踐效果。

為了使「講臺」擴大再擴大,2005年4月,黃卓明幫助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法學院籌建了漢語中心。直到今天,每年暑假該校都會選派學生前來鄭州大學實地進修學習。

黃卓明告訴記者,2013年以後,隨著「一帶一路」的提出,中國對外貿易快速發展,海外出現更多漢語學習的「硬需求」。從2007年到2018年,鄭州大學分別在印度、喬治亞和美國建立了孔子學院(課堂)。

「破冰」:一個人的孔子學院,用真誠改變偏見

趙陽是較早在海外孔子學院教學的鄭大教師。2007年10月,她經培訓來到印度韋洛爾科技大學擔任中方院長。當時,孔子學院尚未掛牌。在孔子學院總部和鄭州大學的幫助支持下,趙陽既當院長,又當老師,開始了籌備工作。

(趙陽和她的學生們在韋洛爾科技大學)

辦學伊始,趙陽發現因為歷史等原因,一些當地人特別是老年人對中國人存在一定偏見。為了拉近心理距離,一些漢辦提供的小禮物派上了用場:中國特色的筆筒、剪紙、書籤,獲得當地人歡迎的同時,也引發了他們對中國的興趣。

文化交流,從主動融入當地開始。在學校食堂,趙陽跟著當地人學會用手抓著吃飯,吃鹹酸奶,習慣了「左手不上桌面」等習慣,參與學校各種活動。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趙陽開始了一系列的文化宣傳和體驗活動。漢字拼音、中國樂器、太極拳、扇子舞、風箏、茶葉、中國電影……特色鮮明的活動,吸引了數百名當地學生的參與。

(韋洛爾科技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們)

(韋洛爾科技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們)

「漢辦提供了一些(電子)笛子、琵琶,一吹、一彈,就可以奏出一首樂曲,很多學生要試試。」趙陽十分注重互動性,她只要有空,每天都要和師生打桌球,和中國留學生一起教食堂師傅做番茄炒雞蛋等中國菜。

在印度的漢語教學,是從周末班、興趣班開始推廣的。趙陽帶著宣傳頁,在教學樓、學生宿舍支起凳子,邀請學生們參與。經過反覆溝通、調整確認教學計劃,韋洛爾科技大學針對漢語開設了證書課程。

「校長是一位開明的老人,他看到中國發展給學生們帶來的機遇,鼓勵大家學習中國。將漢語教學設為證書課程後,更多學生重視漢語了。」趙陽說。

為培養合格的漢語教師,促進漢語國際推廣和中華文化傳播,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設立孔子學院獎學金。趙陽利用假期去了印度北方恆河bho、泰戈爾國際大學等高校宣傳孔子學院獎學金。「當時,印度對鄭州大學還很陌生,師生最開始有些不信任,但是到2009年我離開印度時,我們的孔子學院獎學金已經是學校最搶手的熱門獎學金之一。」趙陽說。

隨著教學的進行,學生們和趙陽熟悉、親近起來。有一次,一位學生在學習了漢字「天」之後問趙陽:「老師,中國人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

「龍。」

「那我的漢語名字就叫天龍。」

趙陽有些哭笑不得:「你這個名字太大啦!」

「但是我很喜歡呀!」男孩認真的說。

後來,在一次活動中,天龍和中國留學生比賽太極拳不慎受傷,趙陽忙去了解情況。天龍說「老師,我沒事兒」,露出開心的笑容。

漸漸的,趙陽發現,走在校園裡,不僅有學生叫她「Madam」,還有一些不認識的師生向她打招呼:「hello」,「你好」。

「經歷這種態度的轉變,我真的感覺到,作為一名漢語教師,在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人們對國家的印象。」趙陽告訴記者,如今在中國,每一次看到來參加漢語比賽的外國留學生,想起自己為國際漢語教學作出的一些努力,都覺得十分欣慰。

見證:學會中國話的外國人,就業即成「明星」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教師鄭雪宇,曾在2013年到2016年擔任坦尚尼亞多多馬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見證了當地大學生對漢語學習的熱愛。

2010年,機緣巧合下,鄭雪宇了解到多多馬大學有大量學習漢語的需求。了解孔子學院的辦學政策後,多多馬大學與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向漢辦申請共建了孔子學院。

在多多馬大學,漢語教學主要以該校漢語專業、漢語必修或者漢語選修課等學分課的方式進行。鄭雪宇在教學中發現,雖然學生們的關注點不盡相同,有人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有人喜歡中國美食,有人喜歡中國歌曲,有人喜歡武術,但是他們都以會說中文為榮。

成立六年來,多多馬大學孔子學院多次獲得坦尚尼亞多多馬省政府、莫羅戈羅省政府、我駐坦尚尼亞大使館的表彰,鄭雪宇作為多多馬大學中方院長和中學漢語教學項目協調員更是多次獲得坦尚尼亞教育科技部、坦尚尼亞總統辦公室省級行政和地方政府部頒發的卓越貢獻獎。2014年12月,坦尚尼亞多多馬大學孔子學院榮獲「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稱號。

(多多馬大學孔子學院活動)

為什麼孔子學院在坦尚尼亞得到巨大認可?鄭雪宇認為,首先是中坦友誼源遠流長,通過孔子學院發起的一系列交流活動,坦尚尼亞人民願意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其次,中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讓坦尚尼亞尼亞各界人士覺得震撼,應該學習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企業在當地的投資給當地居民帶來利好,他們願意學習漢語為自己的未來增加機會。除了在多多馬大學教授漢語,鄭雪宇和漢語教師、漢語教師志願者們還深入到當地警察局、移民局、國際機場、消防局等政府機構舉行漢語教學活動,很快掀起一股「中國熱」。2015年,漢語被正式納入坦尚尼亞國民教育體系,大批當地學生通過孔子學院獎學金等形式來豫留學。

(多多馬大學孔子學院承辦每年中學生漢語橋坦尚尼亞賽區預選賽)

鄭雪宇告訴記者,時任多多馬大學校長的基庫拉教授,大女兒本科在山東大學學習國際貿易,又在江西財經大學讀研。幾天前,老校長跟鄭雪宇聊天,說想讓小女兒也來中國讀書:「你不知道,她姐姐現在在銀行工作,遇到和中國相關的業務都由她來辦,在單位簡直就是明星!」

交流:從「教海外學生」到「教海外教師」,讓漢語教學紮根本土

和鈺洲是從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來到多多馬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名漢語教師。說起當時的學生,他如數家珍:「劉澤民、李小兵從零開始到流利說中文,前幾年還來到中國,在漢語比賽中獲獎……」

實際上,幫助學生學習漢語的過程,也是教師們成長的過程。和鈺洲清楚地記得,共事的漢語志願者劉聰聰開始一上講臺緊張到手發抖,經歷多次集體備課、說講課比賽後成為一名輕鬆自如的優秀志願者,服務期滿後又獲得續任資格。

在外教學期間,和鈺洲發現了很多文化趣事兒。「走進水果店,當地人拿著橘子叫chengzi(橙子),把大白菜叫Chinese。有一次,一名當地人要用人民幣和我換當地的錢,我一看,這是老舊的人民幣版本,早就不流通了,大約是七十年代,中國援建坦贊鐵路時的產物,我覺得有意思,就和他換了。」

和鈺洲告訴記者,和當地人打交道也使他受益良多:「當地人有一些好的習慣,比如我們的外方院長阿佳利,性情非常溫和,不急不躁,做事很有耐心。在公共場所,當地人交流聲音都很小,哪怕意見不一致,從來沒有見到引發肢體語言衝突,形成了互相尊重的氛圍,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相對於學生以吸收知識為主,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更強。如果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培養一批當地教師,是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2018年開始,在河南省教育廳的支持下,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開始對坦尚尼亞本土漢語教師進行為期一年的漢語教學培訓。2019年7月1日,19名坦尚尼亞本土漢語教師經過在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一年的培訓,順利結業,回到坦尚尼亞中學從事漢語教學。坦尚尼亞教育科技部常務副秘書長艾薇·瑪麗亞·薩瑪卡芙親自赴河南參加這批學院的結業典禮,並向河南省政府以及鄭州航院表示誠摯的感謝與祝福。

「在這一批來華學習的本土漢語教師中,有五人留在河南深造,其中兩人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三人在信陽師範學院攻讀漢語碩士學位。」鄭雪宇說。

情懷:3個月和89歲學生都有!這個孔子學院實施「定製教學」

2018年,美國阿克倫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了十年慶典活動。作為中國主辦方的河南大學,在阿克倫大學已有1所孔子學院、2所孔子課堂、19個教學點。

「孔子學院的老師們通過實踐形成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帶回學校進行教學改革,成效非常明顯。」劉繡華是河南大學在2016年派出的第四任中方院長,今年她結束了三年任期,於10月1日回到河南大學。

三年前,劉繡華負責該校研究生教育國際化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一門心思為學生尋找實習實踐基地。

「我們國家當年之所以設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是因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屬於國際緊缺熱門人才,提出的目標是培養出一個、送出去一個。根據國家制訂的指導性培養方案,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有累計不少於半年的海外實習實踐經歷。2009年,我們集全校之力獲批該學位授權點,但是在培養過程中,發現學生到海外實習實踐的機會很少。孔子學院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希望通過它建立海外實習實踐基地。」於是,劉繡華在2015年參加了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的全國選拔考試,通過考試、培訓後,於2016年9月被派往美國阿克倫大學孔子學。

劉繡華告訴記者,阿克倫大學激勵探索性學習,引導學生參與項目研究和展演,通過調研表達思路、解決問題。根據該校學生的特點,孔子學院由此開展「沉浸式教學」,讓學生在語言文化環境中了解和學習漢語。

這期間,孔子學院迎來兩位令她意想不到的學生,在原先的「一對一教學」的基礎上,衍生出「定製教學」。

其中一位學生,是當地89歲的老人Naomi Carey。2008年阿克倫大學孔子學院創建初期,退休護士Naomi 作為志願者去幫助中國學生學者提高英語口語水平。在此過程中,她萌發了學習漢語的念頭,獲得孔院老師的熱情支持。如今,她已經堅持10年上孔院漢語課,前年參加了漢語水平考試,取得良好成績。現在,Naomi 能夠用流利的中文與大家交流。就在去年孔子學院十年慶典時,她還獲得了阿克倫大學孔院十年優秀學員證書,「Naomi 告訴我,要把獲得的漢語獎狀和證書貼到牆上,讓子孫後代看到我學習漢語的精神和成果,也希望他們更多地了解中國,我特別感動。」劉繡華說。

(89歲的學生Naomi)

就在今年三月,阿克倫大學一位主任受委託,為一位特殊學生申請在孔子學院學習,而這位學生是三個月大的嬰兒。原來,孩子外婆是該校教育學院心理學系的退休老師,希望給她的孫輩提供良好的教育,選擇對孩子用母語、漢語和西班牙語同時培養。孔子學院的教職工討論後,決定收下這名學生。

(三個月大的學生Boston在阿克倫大學孔子學院)

「我們約定,在孩子狀態良好時送到孔院,接受我們老師和志願者的教學。本來覺得孩子太小,後來發現,從三個月到現在,每當我們的老師唱兒歌、講中國故事時,他一聽真的就笑了起來,反應非常明顯。所以我們也希望在徵得監護人同意的情況下記錄這些點滴,為我們的漢語國際教學提供研究案例。」劉繡華說。

眼界:從「美方學員」變「中方學員」,漢語「鐵粉」十年穿越史

回到河南大學的劉繡華,依然牽掛著遙遠的阿克倫大學孔院學生。10月,她在兩校學生「A-K論壇」遠程交流時,誠懇地說:「現在我的身份不再是孔子學院的中方院長,而是我們A-K論壇的新學員、一份子。」

「A-K論壇」(阿克倫-開封)是河南大學與阿克倫大學孔子學院聯合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每周一次,由老師主持,提前收集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雙方學生進行遠程實時討論。今年是論壇舉行的第十年,而阿克倫大學孔院「漢語橋」比賽獲獎者、孔子學院獎學金獲得者,河南大學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獲獎者,大多都是「A-K論壇」的積極參與者。參加論壇的中美學生,也都結成了跨文化學習交流的夥伴。

劉繡華說,由於論壇現場討論熱烈,河南大學學生的英語水平又比阿克倫大學學生的漢語水平高一些,一般四分之三的時間都是用全英語交流。孔院漢語老師們就在論壇結束後,幫助阿克倫大學的學生強化課堂用到的漢語語言:「美國的學生大多一邊工作一邊上學,時間安排很滿,能組織這種集體遠程課程不容易,我們希望發揮最大作用。」

從2008年至今,論壇吸引了一批「鐵粉」。

今年,當地時間9月18日晚6:30,阿克倫大學孔子學院秋季學期第一場AK論壇在阿克倫大學舉行。河南大學現場屏幕上,出現了一位特殊的學生——原阿克倫大學學生柯夢桐。視頻中,柯夢桐代表中國學生,輕鬆自如地用漢語和大家交流。

(2019年AK論壇阿克倫大學現場)

(2019年AK論壇阿克倫大學現場)

劉繡華介紹,柯夢桐是AK論壇的一位「穿越者」。他作為孔子學院的老學員,畢業後仍堅持每周回阿克倫大學參與AK論壇。今年,柯夢桐獲得河南省政府獎學金資助,於9月2日赴河南大學國際漢學院正式開始攻讀博士學位。而在阿克倫大學現場,也有一位來自河南大學的「穿越者」——唐書凝,她是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專業2017級本科生,8月作為交換生來到阿克倫大學學習。

頻繁的往來,不僅局限於學生,還上升到學者、學科層面。

針對河南大學工科相對薄弱的情況,該校化學化工學院和阿克倫大學的工學院籤訂了「3 2」本碩連讀合作培養項目,並將研究方向相近的學者進行對接,針對共同感興趣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中國茶和河南特色懷山藥研究的相關成果,也被劉繡華推介到阿克倫大學。

在孔子學院的組織安排下,2017年4月,時任阿克倫大學校長Matthew Wilson教授來到河南大學法學院進行學術演講,並接見了AK論壇河南大學的學生,還和洛陽師範學院籤訂了合作協議,並加強了與西亞斯學院的合作。2019年7月1日,Wilson到西密蘇裡州立大學任校長,就任前的6月份,又到訪河南大學,為法學院開設了為期三周的國際法和智慧財產權法課程,並與河南大學宋純鵬校長初步達成了西密蘇裡州立大學與河南大學兩校間的合作意向。

「Wilson校長在國際法和智慧財產權法領域中頗具影響力,與日本和韓國有很好的合作。隨著經濟發展、尤其是鄭州航空港的建設和發展,我省對國際法和智慧財產權法方面的高層次人才需求也會日益增多,所以Wilson校長對河南大學的支持十分重要。」劉繡華說。

不過,有些遺憾的是,當初劉繡華赴美建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實習實踐基地的初衷尚未實現。「已經和一些美國的大學達成了合作意向,現在主要缺乏經費。」劉繡華表示,希望國家或者地方政府層面能夠為此設立專項經費,或者公益人士、校友為此發起基金會,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海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向前推進。

作為剛卸任的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劉繡華深感在當前較為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孔子學院在創新管理體制和機制、實現轉型升級方面,還有更長的路要走。值得欣慰的是,孔子學院已經發揮出的巨大功用和魅力:「我認為孔子學院的創辦是相當成功的。首先它以民間使者的形象出現在世界各地,使得外國人從’通過本國媒體聽中國’到’親眼見證、親身了解中國’,刷新著他們對中國形象的認識;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原文化‘走出去’,我們國家的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通過民之相親化解國之相爭。同時,孔子學院也是培養優秀管理幹部和優秀教師的極好的平臺。」

回顧:十年漢語國際推廣路,中原文化走向亞非歐

10月10日,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刁玉華在發布會上透露,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在馬來西亞沙撈越科技大學成立的孔子學院即將掛牌。至此,河南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省實驗中學、鄭州市第47中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分別在印度、喬治亞、美國、坦尚尼亞、馬來西亞、剛果共和國設立11個孔子學院(課堂),下設教學點達到47個,建立武術俱樂部32個,武術中心1個,為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提升河南省文化軟實力、提高河南省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打造海外教育文化綜合交流平臺起到了重要作用。

刁玉華介紹,經孔子學院總部批准,河南省設立了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少林武術基地和三個國家級中小學漢語國際推廣基地。結合河南武術文化、漢字文化、戲曲文化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參考國家級漢語國際推廣基地模式,在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院校培育和建設了17個省級特色漢語國際推廣基地,不斷創新、打造漢語國際推廣的新途徑。通過實施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建設、特色人才培養等措施,打造了一批獨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漢語國際推廣項目品牌,如「武林漢韻」、「中華雅樂」、「舞龍舞獅」、「漢語橋-中美校長論壇」、海外中醫武術中心等,其中,河南省重點打造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武林漢韻」巡演項目,先後赴美國、俄羅斯、義大利、西班牙等近20個國家和地區,演出120餘場,觀眾人數超過15萬;培養培育了一批既了解中原文化,具有中華才藝、少林武術和陳氏太極拳基本素養,又掌握漢語教學技能的複合型漢語國際推廣人才,為海外孔子學院(課堂)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北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大型成就展」上關於孔子學院的介紹)

河南省教育廳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河南在海外的孔子學院(課堂)正常運行,並進一步擴大規模。2018年河南新增的孔子學院——鄭州大學與與喬治亞提比里西自由大學合作舉辦的孔子學院,是河南省在歐亞兩洲交界之高加索山地區承辦的第一所孔子學院,也是河南省拓展教育文化國際交流的重要抓手。

「依託各校特長,我們積極參與中外人文交流活動。」據對外合作與交流處負責人介紹,河南每年在河南省內開展漢語教師志願者和公派漢語教師招募宣傳及組織報名工作,經教育廳推薦,孔子學院總部選派河南省漢語教師和志願者3000餘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任教。(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大象新聞·猛獁編輯:曹亞勤


鄭重聲明:本文屬於商業稿件,與深圳之窗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深圳之窗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紐約佩斯大學孔子學院:中國故事 外國人來講
    中國故事 外國人來講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是孔子學院肩負的使命。位於紐約曼哈頓的佩斯大學孔子學院,主張以(外國)漢語學習者的視角來講述中國故事。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最終形成了一個品牌系列漢語角活動——「漢語學習者講中國故事」,既受學生喜愛,也吸引了當地許多知名媒體的關注。活動中的分享者都是孔院的漢語學習者。由於他們年齡、身份不同,文化背景迥異,當他們在孔院的平臺講述各自的中國故事時,不同的視角便帶來了別樣的驚喜。學員們分享內容的主題廣泛。
  • 漢語升溫 日本第三所孔子學院要落戶北陸大學
    央視消息記者日前從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中國有關方面將提供教材、師資、設備等各項支持,在日本北陸大學建立孔子學院,推動日本的漢語教學和中國文化的傳播。這是日本的第三所孔子學院。  此前,日本立命館大學、櫻美林大學相繼成立孔子學院。據統計,目前日本約有100萬人在學習漢語,漢語已經成為繼英語之後的第二大外語。
  • 孔子學院增強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德國萊比錫孔子學院舉辦孔子學院日
    增強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德國萊比錫孔子學院舉辦「孔子學院日」近日,孔子學院為了增強中德兩國的教育合作,提高德國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德國萊比錫孔子學院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舉辦了「孔子學院日」,孔子學院為大家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和中國文化體驗。
  • 亞美尼亞孔子學院第二屆「漢語橋」外國人學漢語知識大賽
    5月8日下午,亞美尼亞國立布留索夫語言大學孔子學院第二屆「漢語橋」外國人學漢語知識大賽在葉里溫「萬豪」飯店大廳隆重舉行。    此項賽事由中國駐亞大使館與亞美尼亞布留索夫語言大學孔子學院聯合主辦。中國駐亞大使田二龍,夫人張英梅,政務參贊羅世雄等使館官員出席作為嘉賓出席,並擔任評委。
  • 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意義是什麼
    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意義是什麼孔子學院( 英文:Confucius Institute ),是由漢辦承辦的,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國學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從定義能夠明確得知,它不是一所大學,而是一個非盈利  孔子學院:孔子學院意義是什麼孔子學院( 英文:Confucius Institute ),是由漢辦承辦的,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國學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機構。
  • 習近平主席特使陳寶生訪問開羅大學並考察孔子學院
    11月4日,在埃及開羅大學,習近平主席特使、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右二)和開羅大學副校長賽義德·葉海亞·達烏(左一)以及開羅大學中文系主任、孔子學院埃方院長李哈布(  在與開羅大學副校長賽義德·葉海亞·達烏會見時,陳寶生對開羅大學重視對華教育交流表示讚賞,特別對該校與北京大學成功合作辦孔子學院給予高度評價。陳寶生說,一切發展離不開教育,兩國青年之間的交流是兩國關係發展的基石。雙方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中埃雙方都希望發展合作,加強友誼,中國將積極支持開羅大學與中國高校建立更多聯繫。
  • 泰南漢語愛好者放歌喜迎「孔子學院日」
    泰南漢語愛好者放歌喜迎「孔子學院日」 2014-09-28 08:51:14本次大賽吸引該地區各華文學校學生、社會各界華語歌曲愛好者110餘人參加,大家共同集聚「孔子學院日」,一曲曲經典的中文歌曲匯成一場視覺聽覺的盛宴。  伴著該孔子課堂「向日葵」合唱隊悠揚的歌聲,大賽徐徐拉開帷幕。眾選手選曲豐富多彩、風格迥異,旋律時而優美歡快、時而沉鬱頓挫,歌聲或宛轉悠揚、或激越蒼茫,跌宕起伏,高潮不斷,贏得陣陣熱烈的掌聲。
  • 印尼萬隆孔子學院辦「詩歌與太極」晚會慶中秋
    中新社印尼萬隆9月25日電(林永傳 劉璐) 25日晚,「慶中秋·詩歌與太極」文藝晚會在位於印尼萬隆的瑪拉拿達基督教大學孔子學院舉行。400多名中印尼人士歡聚一堂,邊賞月邊誦讀兩國優秀詩詞篇章歡慶中秋佳節。
  • 挪威首家孔子學院卑爾根孔子學院漢語課正式開班
    3月3日,挪威首家孔子學院——卑爾根孔子學院漢語課正式開班。在卑爾根大學提供的多媒體教室裡,傳來陣陣笑聲。這是孔子學院漢語提高班的第一堂課,在會話小測試中,學員張優男在虛擬飯店裡點菜,他一口氣要了48個包子,而且要驢肉和馬肉的,引得學員們爆笑連連。  卑爾根孔子學院首批學員39人主要來自高校。學員被分成了初級班和提高班。
  • 廣外五所海外孔子學院(課堂)齊慶春節
    中國春節已逐漸成為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們共同歡慶的節日。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我校分布在四大洲的五所孔子學院(課堂),舉辦了精彩紛呈的新春聯歡晚會,把濃濃的中國年味傳播到世界各地。
  • 泰國清邁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水平考試人數再創新高
    清邁大學孔子學院為本次考試設立了6個考點,除清邁大學孔子學院考點外,還有帕府、程逸府、南邦府、素可泰府和碧差汶府等5個外府考點。孔院提前做了細緻的布考工作,中方院長和7位孔院教師及志願者分頭到外府組織本次HSK考試,保證了考試的順利進行。  清邁大學孔子學院於2008年成為國家漢辦海外漢語水平考試考點之一。
  • 為什麼孔子學院是以孔子命名,而不是孟子或者老子?
    德國的第一所【歌德學院】始建於1951年,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國外(德國以外國家和地區)的德語語言教學、文化傳播等等。除此以外,還通過介紹德國的傳統文化、現代文化、社會及政治生活的方面的信息,向國外(德國以外)展示一個絢麗多彩的德國。
  • 三蘭港大學孔子學院舉行「漢語日」活動
    三蘭港大學孔子學院舉行「漢語日」活動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日前,為進一步推廣漢語教學,擴大教學規模,傳播中華文化,三蘭港大學孔子學院在揭牌儀式結束後的一個月舉行首次「漢語日」活動。
  • 挪威第一所孔子學院在卑爾根成立
    新華網斯德哥爾摩8月30日電(記者馬世駿)奧斯陸消息:挪威第一所孔子學院——卑爾根孔子學院29日在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成立,中國駐挪威大使高建和卑爾根有關方面共同籤訂合作建立孔子學院協議
  • 泰國農大孔子學院漢語暑期學校組織學生玩中學漢語
    中新網3月24日電 據華僑大學新聞網消息,在一周的緊張學習之後,泰國農業大學孔子學院近日組織了在漢語暑期學校學習的中小學生、拉察納克林皇家大學中文專業的大學生及中泰教師共百餘人在北柳府當地參觀考察,並開展了兩場別具一格的趣味文體活動。
  • 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慶祝創辦十周年
    原標題: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慶祝創辦十周年 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舉行紀念活動現場。趙廣俊攝   本報赫爾辛基9月26日電(記者趙廣俊)聽著琵琶與古箏合奏的《春江花月夜》的優美旋律,賓客們將目光移向臺上:赫爾辛基大學研究生莎娜和旅芬國畫家李新生正在現場演示中國書畫。在賓客的熱烈掌聲中,一幅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五言詩書法和一幅《富貴牡丹》躍然紙上。莎娜在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學習漢語時間不長,其書法技藝令人讚嘆不已。
  • 索非亞大學孔子學院開院:架起和諧世界橋梁
    斯託伊洛夫致詞說,索非亞大學孔子學院將成為保中兩國在新世紀相互傳播知識的重要橋梁。孔子的智慧不僅是中國古老文明的重要基石,同時也是整個人類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  于振起在致詞中說,索非亞大學孔子學院開院是中保教育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是中保加強文化交流、加深理解、增進友誼、共建和諧世界的重要舉措,中國政府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
  • 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芬蘭灣的孔子學院
    如今,這所孔子學院已從一隻醜小鴨變成了羽毛漸豐的白天鵝。  現任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李遠徵向記者介紹說,孔子學院開課的第一年處於摸索階段,只設漢語入門、商務漢語、媒體漢語和漢語口語4個班,學生不過50人。
  • 促進文化交流融合 東馬來西亞第一所孔子學院揭牌
    據悉,這是東馬來西亞第一所,也是馬來西亞第四所孔子學院。與會嘉賓共同為孔子學院揭幕剪彩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幹事馬箭飛在賀信中表示,希望兩校能夠繼續精誠合作、齊心協力,把沙巴大學孔子學院建設成為在校學生和社區民眾學習漢語、了解中國的重要平臺,為促進中馬人文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國人民了解和友誼作出更大的貢獻。
  • 通訊:龍舟世錦賽裡的「孔子學院」
    >   中新網太原6月12日電 題:龍舟世錦賽裡的「孔子學院」  作者胡健  李俊英微笑地向記者講述著首輪出師不利的翻船經歷,言談間不時流露出女孩害羞的嬌嗔。  在12日舉行的第四屆世界大學生龍舟錦標賽上,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的近60支大學生龍舟隊前來參賽,其中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10所世界百強名校。這些習慣了用母語交流的外國人,在此次比賽中,仿佛置身於一所天然的孔子學校。在這裡,漢語成為他們的通用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