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江河釣場由於始終處於水流動的狀態,很多時候會出現流水情況,也即是釣友們所說的垂釣走水。走水情況一旦出現,浮漂就會順水流方向移動乃至入水,鉤餌在水流的作用下會偏離釣位。應對這種情況,多數釣友就會用傳統釣代替臺釣,還有的釣友用臺釣跑鉛的方法。雖說漂定住了,但靈敏度就差了些,那麼有沒有方法即可像傳統釣那樣定住漂又兼顧臺釣的靈敏度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一種臺釣應對江河流水的全新釣法––咬鉛釣法。
一、咬鉛釣法原理解析
在江河流水中臺釣時由於鉛墜是懸於水中的,鉤餌釣組會在水流的影響下捲成一團漂浮於水中,或者在較重的鉛墜作用下(大跑鉛)鉤餌進入水底淤泥從而無法使魚兒發現釣餌,亦或者施行傳統釣鉛墜到底釣組不靈敏。上述這些做法要麼是釣餌偏離釣位,出現線餌纏饒釣不到魚,要麼由於釣的太鈍,只能守大魚,而野釣中大魚少之又少。此時咬鉛釣法就會克服上述缺點,不但在江河流水時可有效的抗風浪流水並且靈敏度較高,而且同時兼顧了傳統釣和臺釣的優點。
咬鉛釣法是在臺釣線組基礎上的改進,具體做法是在綁好的子線上加一小鉛豆。類似於筏釣中的微鉛,這個小鉛豆可根據情況固定在上鉤或下鉤的子線上。由於小鉛豆固定在子線上就象鉛豆咬在子線上,形象地稱這種釣法為咬鉛釣法。不同於子母雙墜釣法,小鉛豆位置和重量至關重要,該怎樣定性判斷呢?這個要依據使用的浮漂大小,在保證釣目的前提下,若釣靈敏,如釣二目可將用線(線徑與子線大致相同,線長一般為鉤距長)綁好的小鉛豆綁在下鉤距鉤柄5~6㎝的子線上方,小鉛豆重量依走水環境下可穩定住漂目去調整。
若走水較大時,釣的鈍些,直接將小鉛豆固定在下鉤距鉤柄5~6㎝的子線上方(或與上)即可。這種釣法相對於傳統釣而言,更注重釣組的狀態調整。由於釣組整體固定於水底,可根據魚情調整魚鉤離開淤泥層,釣組有較大的向上牽引力,可以起到放大魚訊的作用。保證了釣組整體的靈活性,魚吃餌時牽動咬鉛豆,而咬鉛豆重量小,浮漂調幾目,咬鉛豆反映到浮漂的動作就為幾目,大大增強時流水時觀漂的準確性。
二、咬鉛釣法釣組配備
江河流水時此法手竿釣鯽魚時,主線配備0.8/1或2.0/2.5號,相應的子線配備0.4/0.6和1.5/1.0號,線宜選較好的品牌線。釣鉤可相應選擇2,3,4號袖鉤,1,2號伊豆等釣鉤,子線長短為8~10,12~15釐米,雙鉤鉤間距至少在4㎝左右。浮漂應選抗風浪走水的浮力大,配鉛重的長腳長身的靈敏浮漂,漂身較寬的上行阻力小,易翻身可快速到底。
三、咬鉛釣法注意事項
1、咬鉛釣法除了在應對江河流水效果較好外,還可應用在釣滑口魚(釣鈍),或混養生口魚(釣離底)。
2、咬鉛釣法不適用於在水流湍急的江河垂釣,不適合於水底環境複雜的情況,只適合於走水不太嚴重的水域,只適合底釣。
3、咬鉛釣法適合輕質餌料如蟲餌,拉餌,可防止鬧小魚,可規避醬層對垂釣的影響。
4、咬鉛釣法與雙鉛釣法略有異同,咬鉛釣法經改進便可成雙鉛釣法。但由於小鉛豆容易傷子線,可改為用鉛皮座和太空豆來固定於子線上,這樣可隨時調節其位置,這種改良的咬鉛釣法更具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