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不知你可曾遇到熊孩子去你家拿走了你心愛的玩具、損壞了你貴重的物品、不斷挑釁你脾氣的底線,最終你言語或者動手去教育他,反被熊孩子惡人先告狀,最後委屈、不忿只能自己往肚子裡咽。
其實熊孩子的這些行為,還只是他們的「小把戲」,下面大家看看熊孩子「熊」出人命的行為,讓人義憤填膺!
1. 割斷生命之繩
2014年8月25日,因為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太吵,正在8樓屋內看動畫片的小男孩,一氣之下用小刀子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施工者說看到孩子割繩就馬上出聲喝止,但小孩還是不聽,等消防大隊緊急出動後才將人安全救下。
2.為了零花錢黑爺爺有外遇,坑爺!
小餘跟奶奶告狀:"爺爺有外遇,跟別的女人摟在一起。"奶奶心想"小孩不會扯謊",待爺爺回家就是一番大鬧。爺爺忙解釋是臨時充當鄰居大媽的廣場舞舞伴,此時小餘才說是因為找爺爺要零花錢沒給,才故意"黑"爺爺的。
3. 「飛」來橫禍
2011年4月13日晚,惠深沿海高速公路上,曾收養183名孩子的「感動中國」人物叢飛的妻子邢丹,被突如其來的飛石擊破擋風玻璃傷到左額動脈,不幸身亡。事發時「熊孩子」三人組用小石塊和混凝土塊向高速路上過往汽車投擲取樂,一人砸中邢丹。
以上都是些「熊孩子」造成的社會性案件,這些家庭對於孩子的精神教育非常薄弱以及對孩子的犯錯包容度尤其的高,沒出性命攸關的大事就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理由,強行搪塞敷衍。等到出了大事,家長又該如何承受住孩子帶來的那份惡果?
其實每一個小朋友都是一張白紙,在父母親友的言傳身教下,有了不同的個性。然而過度的溺愛和放縱,你家小天使,說不定哪天就變成了小惡魔……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只要無限地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就是愛孩子,其實這是一種無知的愛。孩子對愛的需要不僅是物質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
生活中,有的家長只注意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品,卻忽視了對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有的家長給孩子買了許多書籍或買了電腦,卻沒有正確地引導孩子去讀書或正確地使用電腦。也不明白對孩子的精神鼓勵、讚揚、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愛。然而,這種精神上的愛對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下面大家請看看,孩子給媽媽寫的一份零花錢的申請書:
從這份申請書裡,可以看出孩子:條理清晰、數據明確、理由充分、安排合理、態度誠懇,我認為這樣申請書不可能是孩子第一次寫,由此可見孩子家長日常對於孩子教育非常的有方法,不僅滿足了孩子相對的物質需求,同時也培養了孩子自主思考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悄悄「科普」!這養顏、補鈣、又養身的常溫飲料真的太有創意了~
好孩子跟熊孩子真是形成鮮明的對比,那麼熊孩子為什麼就那麼「熊」呢?
(1)首先是自我中心--熊孩子大多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很少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也很少顧及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產生怎樣的影響。實際上,根據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自我中心正是兒童最重要的心理特徵之一。
(2)熊孩子"熊"的另一個原因是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對缺乏。作為成年人,我們都懂得根據所處的環境調整自己的行為,抑制不合時宜的內心衝動,這是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對於熊孩子來說,如果看到某件自己想要的東西,或是有機會做出某種令自己快樂的行為,他們往往不願意等待或者忍耐,而是希望立即獲得滿足。
(3)第三個原因是尚未掌握在特定場合下應該如何表現的社會規範。人類社會充斥著各種成文或不成文的行為規範。比如"在別人家做客不要亂動東西"、"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譁",它們規定了我們在某些場合下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整個社會對熊孩子的容忍度大概真的已經觸底了,那麼家長們該如何讓「熊孩子」變成「好孩子」呢?
如何教育家裡的「熊孩子」
俗語說「自家孩子自家養」。家長們不妨轉變一下思路,如果是別的孩子來你家不守規矩,你會怎麼辦?如果沒有規矩,沒有看管,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不是更可怕嗎?
1
允許「熊」但要有度
「熊」是孩子的一種天性,作為大人應允許孩子有「熊」的行為,但不能沒有限度。孩子在「熊」時,也在觀察大人的底線,如果一味溺愛放縱,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養成孩子的不良習慣。
2
轉移孩子注意力面
對熊孩子們,我們究竟該怎麼辦?當孩子要表現出熊的一面時家長應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這樣就可以避免孩子破壞物品,也免除了與孩子的正面衝突。對於孩子,無論是打罵說教或許都會給他造成不良影響,要儘量避免。
3
需要循序漸進
想要把熊孩子改造成好孩子,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可急於求成,切不可因為孩子的出格舉動當眾嚴厲訓斥或體罰,應該將其帶到沒人的地方再進行耐心教育。孩子雖小但是自尊心很強,這對孩子的自尊心傷害至深,或許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性格。要想讓熊孩子真正有所轉變,需要平時長期的訓練。
4
家長要賞罰分明
其實熊孩子所表現出的,都是孩子的天性,比如好奇、探索、吸引大人注意等,不必對他們過於苛求,要想讓熊孩子真正轉變成人見人愛、乖巧聽話的萌孩子,需要平時長期的教導。家長必須賞罰分明、言出必行,平時給孩子訂好規矩、做好榜樣,言傳身教的將正能量傳遞給孩子,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
5
給孩子立個規矩
要給熊孩子立個規矩,讓他從小就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個意識在寶寶頭腦中紮下了根,就會成為他的行為準則,形成自律。寶寶需要一個界限,這個界限給他展示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 END -
以身作則
讓自己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人生科學系統:你的人生 不止如此!
關注我,了解百態人生、豐富人生知識,避開人生「雷區」,踏上成功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