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長安新能源汽車傑勳將正式上市。這將是中國第一款自主品牌真正實現量產的混合動力新能源車型。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勇告訴本報記者,混合動力轎車傑勳今年的銷售目標是1000輛。
事實上,傑勳目前正在國務院做新能源示範車型。
任勇表示,1個月前,國務院向全國
車企發出通告,為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採購10輛混合動力轎車,作為政府商務用車。通過篩選,長安和另外兩家車企入圍,但最終長安拿到了10輛混合動力傑勳的訂單。
任勇認為,長安能拿到這份訂單,是因為傑勳混合動力轎車各項關鍵技術均具有自主產權,而且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行業具備代表性。目前國內其他企業的新能源技術並不成熟,節油率達不到國務院的要求。另外,部分企業的很多關鍵技術從國外引進,並沒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家鼓勵完全自主開發的企業。此外,能迅速交貨也是一個原因。」
去年,在北京奧運會後,一份專業類汽車雜誌曾對參與奧運的混合動力車運行狀況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只有長安傑勳混合動力車運轉良好,節油率達到其所宣傳的標準。
去年年底,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應用工程」在重慶啟動,新能源汽車推廣在包括重慶、大連、武漢、廣州、長沙等在內的10個城市展開。同時,長安汽車旗下的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掛牌成立,任勇出任副總經理。此前,他已率領他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團隊,艱苦工作了6年多時間。
令任勇欣慰的是,他們苦心研究的傑勳混合動力車即將實現產業化。與此同時,他們正在將混合動力的轎車技術向公交車身上「移植」,正在與重慶市公交公司洽談。另外,重慶與美國丹佛市的電動車合作項目中,長安集團與福特汽車開展國際合作,長安汽車有望向福特汽車提供混合動力的相關產品,而福特公司插電式純電動汽車技術成熟,有望對長安方面提供有益的幫助。
就在本報記者赴長安新能源公司採訪的當天,任勇剛剛收到一份最新的傳真,美國一家公司有意向與長安公司成立新能源合資公司,開發長安最新的悅翔純電動車項目。
那麼,長安汽車開發新能源汽車的路徑有何亮點?又有哪些有待克服的「短板」?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任勇給出了一份詳細客觀的回答。
零部件供應商成為瓶頸
記者:為什麼國務院在今年3月只採購了長安的10輛混合動力車型?
任勇:本來一汽、奇瑞、長安這三家公司入圍,國務院的原計劃是採購長安傑勳混合動力車8輛,另外兩家共計12輛。但最後其他兩家的產品都未能按時間拿出來。最終國務院就採購了長安的10輛。
記者:長安今年要實現量產,但1000輛的規模還不夠大。對此您怎麼看?
任勇:從2002年開始進入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長安到今年已經完成了批量生產的準備工作,今年上量已經不是問題。生產製造不存在問題,而是供應商的產能問題,特別是混合動力系統專用核心零部件,如電池、電機等的供應商。
長安汽車的產能是按照「十五」末產業化的規模來設計的,但現在碰到了供應商的瓶頸。目前我們工作的一個重心就是加強供應商體系的建設。我們不會去找新的供應商,而是與原來的供應商形成戰略合作關係,更加便於控制成本和質量。
記者:長安供應商體系都是從哪裡找的?
任勇:我們的供應商都是從參與國家863項目的開發團隊中找的,目前國內有20-30家這樣的供應商,但還沒有一家脫穎而出。電池的供應商,有一些我們已經有了資產紐帶關係。長安還處在跟供應商們「談戀愛」的階段。
在國際上,比方說日本,有松下、三洋這樣的技術成熟的電池供應商,背靠整車企業,跟整車廠有資產關係。像日本的豐田、本田已經有100萬-200萬的規模產量。有量有基礎。這樣的電池供應商都會控制產量,不會賣給其他廠商。
國內的電池廠,還處於中試階段,路還沒有走完,產業鏈也未成熟,要解決生產一致性的問題,需要大量生產來解決。很多企業連生產設備、檢測設備都未買。主要就是沒有足夠資金的支撐。這個產業還需要國家政策的良性引導。
記者:請簡單介紹一下傑勳混合動力車HEV的研發過程。
任勇:長安從2002年開始研發混合動力項目。當時還沒有整車平臺,研發過程是以羚羊作為樣車平臺。2003年,混合動力項目成為國家「十五」期間863計劃的專項扶持項目。2004到2005年,開始採用CV9作為樣車,並且在2005年初863項目驗收之前完成了性能樣車以及可靠性樣車的開發製造,通過了各項可靠性實驗。在2005年底,長安決定將混合動力車量產。此時混合動力項目開始由科研項目向產業化項目轉變。長安的混合動力項目先於國家的「十一五」計劃啟動,重新開始進行三階段(功能、性能、可靠性)樣車的開發,並於今年年初完成了C樣(功能性)樣車的製作。
新能源車需要加倍呵護
記者:從去年開始,國家出臺了很多相關的新能源的補貼、扶持政策。這些政策能起到多大的引導作用?
任勇:政策的補貼,將能引導產業鏈良性發展。在「十五」期間,車企剛剛進入研發階段;進入「十一五」,開始示範,刺激市場成熟起來。接下來到新能源車零部件體系的成熟,並最終促使整個產業鏈的成熟。
記者:可截至目前普通消費者還沒能真正享受到新能源車的補貼。
任勇:根據財政部的補貼細則,是憑購車發票到有關部門領補貼的費用。針對個人消費者的補貼,從歐美等國家的財政補貼政策來看,一般都是短暫的。一旦銷量上去後,就會取消補貼。不管怎麼說,新能源車還是新生事物,如同嬰兒需要加倍的呵護。
對企業來說,有中介技術鑑定機構來核實你的節油效率,根據節油的多少決定補貼多少。長安的混合動力轎車正在從3.2萬元/輛的補貼標準向3.6萬元/輛努力。
「在成本上,長安最有信心」
記者:新能源車在維修、售後方面的費用很高,這也是消費者的顧慮之一。
任勇:這也是目前豐田的混合動力普銳斯和本田的思域車型在國內銷售不太成功的原因,車價過高。如果能達到1萬輛的規模,長安的混動車型比傳統的汽油車貴2萬元左右。
在售後費用方面,長安在電池的技術上做了更周密的考慮。如果需要更換整個電池組,需要花費1萬元;我們是用120節單體電池實行串聯,可以做到壞哪節換哪節。基本上每節電池的費用是20元。也可以換1/2或1/3,這樣可大大節約電池費用。
這也是長安在成本方面最有信心的地方。
開發路徑上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記者:長安新能源項目的後續產品規劃能否透露一二?
任勇:傑勳項目屬於中度混合動力項目,而輕度混合動力根據市場需求有可能搭載在奔奔車型上。在混合動力之外,CNG(壓縮天然氣)、純電動也是長安研究院新能源部門的研發內容,其中CNG主要應用在微車以及巴士車上,已經有量產車型,而純電動技術將會應用在2010年推出的比奔奔小一號的微型車平臺產品上。
記者: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開發方面的規劃?
任勇:目前的混合規劃是兩款產品,但以後會向所有車型上移植。在新能源車的開發路徑上,長安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混合動力從弱混到中混到強混,長安做的是中混。豐田普銳斯的強混,技術最先進,有專利,從技術層面很難超越。因此將直接跳過強混,去發展進一步的技術。
從新能源技術層面看,一般是從混合動力(弱-中-強度)-插電式混合-純電動-燃料電池,終極是燃料電池——清潔能源技術。
雖然終極技術的產業化時間較遠,但我們已經開始進行了技術跟蹤。有燃料電池組和純電動車項目開發組,並且更注重投資回報率。
(責任編輯:王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