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消協公布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案例 預付卡、網貸分期等糾紛多

2020-12-11 西部網

西部網訊(記者 張棋)「買了預付卡 體驗館卻人去樓空」 「老年人一花幾萬元保健品 退款無門」、「整容手術有風險 恢復原型有困難」「促銷價還按原價收 消費者購物被忽悠」……3月11日,西安市消協向社會公布了十大消費維權案例及消費警示提示。

記者獲悉,2018年西安市消協系統共受理消費者投訴案件3531件,解決3380件,解決率為95.72%,接待來人來電諮詢7.5萬餘人次,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96萬餘元。

(資料圖)

十大消費維權案例及消費警示提示:

一、體驗館人去樓空 預付卡消費無門 

2018年9月,碑林區消協接到多名消費者投訴稱:轄區嬰童水育體驗館關門停業,消費者購買的消費卡無法消費。接訴後,碑林消協立即組織工作人員前往調查處理,經實地查看,該體驗館已人去樓空,網上查看註冊信息,發現該體驗館已於2018年8月21日辦理了註銷手續。為了儘快挽回消費者的經濟損失,消協工作人員經多方查證走訪,聯繫上了館負責人。經反覆做工作說明利害和要承擔的法律後果,該館負責人同意積極配合解決問題。

2018年9月27日,體驗館負責人攜帶所有應退款人的資料來到消協,並逐一和消費者聯繫,當天為43名消費者退款20000餘元,碑林區消協高效認真的工作態度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消費提醒】

經營者給消費者辦理的預付消費充值卡,是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消費者應就消費內容、期限、退卡、違約責任等與經營者籤訂合同。消費者應按自身需要,理性選擇充值金額,不要被商家的推銷讓利所誘惑,儘量選擇金額小、期限短的預付卡,不提倡一次充值金額過大,辦理大額預付卡消費應慎重,這樣即便出現問題,損失也會相對減少。消費者要及時查驗經營者是否按照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承擔預付款的利息及合理費用。

二、保健品緊盯老年人 一花幾萬元

2018年3月初,消費者張大爺拄著拐杖來到西安市消協高新分會投訴,稱在西安市高新區某食品經營部購買了3萬餘元的保健品,服用後身體不適要求退款,但該店拒絕退款。接訴後,市消協高新分會高度重視,立即前往該店實地調查了解調解。處理投訴中,工作人員考慮到投訴人張大爺年齡大腿腳不方便的實際困難,兩次組織被投訴方前往張大爺家中進行現場溝通協調。

在工作人員的努力下,最終雙方達成一致,經營者給張大爺退付了相應的款項2.9萬餘元,張大爺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維護,老人對工作人員為特殊群體著想,為群眾辦實事的工作態度所感動,張大爺向工作人員送來了錦旗表示感謝。

【消費提醒】

近年來,老年人購買藥品、保健品消費幾萬、十幾萬被騙案件屢見不鮮,且投訴糾紛居高不下。市消協提醒:1、老年人購買商品有很多的共性,即無鑑別認知能力、不知曉相關知識、不會運用其他途徑獲取相關信息。因此,面對市場上眼花繚亂的藥品保健品推銷,老年人要正確認識防止被洗腦,應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正規醫院或正規藥店消費;2、也提醒老人的親屬,要多關心老人,幫助老人了解相關信息和法律常識;3、一旦發生老年人被騙案件,除構成刑事詐騙及時報案外,可以根據《合同法》第54條關於欺詐、重大誤解、顯失公平的法律規定,及時撤銷買賣合同關係。

三、整容手術有風險 恢復原型有困難

2017年4月,劉女士花3萬餘元到西安一家美容整形醫院進行了隆鼻手術,術後發現鼻子塌陷,聯繫醫院後醫院表示手術沒有問題,劉女士無奈之下又繳費1萬元於10月份做了二次隆鼻手術。2018年2月,劉女士發現鼻子假體外漏,鼻腔滲血,到該整形醫院檢查,醫院要求付費取出假體。劉女士認為,醫院整形手術出了問題卻要自己付費處理傷口,感覺非常氣憤,提出醫院賠償因手術失敗對自己造成傷害的各項費用。眼看鼻子發炎越來越嚴重,但賠償事宜始終沒有結果,劉女士非常著急,2018年3月20日投訴到市消協。

市消協接到投訴後高度重視,及時聯繫了該整形醫院負責人進行面談,醫院表示手術沒問題,是消費者自己護理不當導致。根據《消法》第十八條: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為儘快處理此事,多次依法給雙方進行調解,最終整形醫院一次性退賠劉女士5萬元,劉女士表示非常滿意。

【消費提醒】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統計顯示,在我國整形業興起的近10年裡,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引起的投訴近兩萬起。而上述投訴至少可以給其他整形患者一個警示,在醫療機構整形時一定要保存好發票、診斷證明、病歷等關鍵證據,針對承諾的效果及費用等重要問題要非常明確,最好形成書面材料,拒絕一切口頭承諾,只有這樣才能在發生消費糾紛時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供有力保障。

四、促銷價還按原價收 消費者購物被忽悠

2018年12月,消費者張先生在商場搞活動時,在商場購買了一箱奶製品,宣傳彩頁以及店內的標籤上都表明價格原價為60多元,現價格為30餘元,於是張先生覺得優惠力度較大,便購買一箱。結完帳發現,商場是以原價進行結帳,張先生並沒有享受到優惠,於是找到商場反映,認為商場的這種行為應該按照《消法》的相關條款進行賠償。商場辯說,收錯費是由於理貨人員和收銀人員沒有按照規定收費,只同意給消費者退款並贈送同款商品一箱。

張先生認為應該按照法律法規來賠償,於是投訴至消協。經過調解,商家最後賠償消費者500元。

【消費提醒】

《消法》第五十五條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應保留好消費憑證,對於商家的虛假宣傳和涉嫌欺詐行為,應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五、宣傳效果差距大 淨水器用後水質無變化

2018年3月李先生在看電視時看到一款淨化器,當時廣告宣傳淨化器是國外進口的,使用後淨水效果好,李先生覺得自家的水質不是太好,於是就購買了一臺,價格1000餘元。很快商家就上門安裝好了,李先生使用後發現該產品根本就不能達到廣告中的效果,與宣傳效果差距較大,於是和商家聯繫要求處理,但商家一直沒有處理。

於是李先生投訴到消協,經過調解,商家給消費者更換新的產品。

【消費提醒】

1、根據我國《消法》第二十三條經營者應當保證在正常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情況下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具有的質量、性能、用途和有效期限;2、消費者通過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購物,要選擇具有良好社會資質的購物平臺和市場知名度高的生產廠家和供貨商家,儘量多角度、全方面、多渠道了解商品信息,並結合自身消費需求,有選擇、有目的地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3、在收到物品後,仔細核對所購物品是否與商家承諾標識相符,及時向快遞人員或網絡賣家反饋並主張權益,注意保留電視購物廣告內容、網絡平臺界面、交易記錄等電子證據及包裹單的完整,以便事後維權進行有利舉證。

六、郵購家具不如意 要求換貨微信被拉黑

消費者陳先生2017年12月通過微信在杭州的家具店郵購一臺梳妝檯,約定顏色為琥珀色並再三強調發貨前要拍照確認再發貨。2018年1月中旬詢問的時候,經營者回復還未做好,但第二天消費者就收到了梳妝檯,梳妝檯沒有按照消費者要求顏色的貨品發貨,顏色與約定不相符,收到梳妝檯的顏色是沙比利色。

陳先生聯繫經營者要求給予處理,經營者以和油漆工商談為幌子遲遲不答覆,最後竟把消費者的電話拉黑。消費者又通過微信向經營者提出補償,但經營者置之不理。消費者無奈投訴到市消協,經過市消協多次溝通並請杭州市消協協助,經營者給予了1000元賠償。

【消費提醒】

一是要選擇正規信譽好的網站進行購物,不要自行隨意用微信或點開沒有經過驗證的網站連結併購物;二是購買大件家具儘量選擇在本地正規實體店購買,不要輕信商家的廣告宣傳;三是注意網購支付方式,儘量選擇有一定規模並且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網站商鋪進行購物,不要直接將購物款通過轉帳或其它方式支付給銷售商;四是在實體店購買家具特別是大件家具,要慎交定金,無論是訂金或定金,要回所交金額都比較困難,購買昂貴家具要多留證據。

七、貸款容易退款難 網貸分期把人騙

消費者馬女士2018年4月份在網上看到學習提升學歷的機構,經過聯繫由於費用過高,一次無法全部付清,該機構劉老師說可以先付800元,其餘的分期付給機構就可以了。於是通過微信給劉老師付款800元,隨後根據劉老師提供的地址,上門諮詢辦手續,劉老師熱情地用馬女士手機辦理了相關手續。回到家後,馬女士才發現分期付款應該是和該機構籤訂合同,不應該有第三方平臺,這時才發現並不是分期給該機構付款,而是該機構給馬女士在第三方平臺申請了學習貸款,馬女士每月要給該平臺還款。

馬女士害怕影響以後的信貸徵信,於是當天通過微信聯繫該機構要解除合同。但該機構卻遲遲不予辦理退款,後經消協調解,該機構為消費者辦理了退款手續。

【消費提醒】

消費者在任何消費中都要提高警惕,在具體消費場景中保持清醒頭腦,需要提供身份證和銀行卡信息時應謹慎,與商家籤合同不要盲目籤字,要仔細看清合同內容,做出判斷後再決定是否籤字認可,如果需要辦理分期付款,要考慮清楚自身還款能力,防止沒及時還款給自己徵信帶來汙點,及時查詢自己的信貸記錄,謹防預付式消費「套路貸」。

八、旅遊公司擅自取消行程 消費者無奈攤上煩心事

消費者張女士與家人準備出國遊。於是找到旅遊公司諮詢,遞交材料並交納2人費用2.5萬餘元,由於年齡大,需要提交體檢報告,當時旅遊公司的人說:體檢沒問題,並保證一定能出行。幾天後去體檢,由於緊張張女士的血壓升得很高,於是張女士趕緊告知旅遊公司工作人員。第二天工作人員告知張女士去不了,要求抓緊取消行程,並要承擔每人7000餘元機票費用,如果不及時取消還要承擔更多費用,張女士感到疑惑,本人籤證和出國手續都沒有辦理怎麼就出機票了,張女士決定自己不去了,別外一人按照行程前往,但工作人員在沒有與張女士溝通的情況下,直接取消了2人行程。張女士多次和公司溝通,公司說要扣除12000餘元剩餘的費用,剩餘的退還。

於是張女士投訴到消協,經過調解,商家同意扣除消費者2千餘元將剩餘的2.3萬餘元退回。

【消費提醒】

《消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其旅遊公司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對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旅遊新產品時,應選擇正規、有信譽的旅遊公司;要仔細了解產品情況,特別是有病不能前往條件,籤訂合同時要仔細閱讀有關條款,公司口頭承諾就寫在合同裡。

九、快遞丟失消費者討公道 快遞公司推諉扯皮

消費者王先生在2018年1月份通過物流公司向上海、黑龍江2地的郵寄30餘罐商品,幾天後上海收貨時發現少了10罐,黑龍江寄的有幾罐出現了損壞,王先生多次與物流公司聯繫但都沒有得到答覆。

於是張先生向消協投訴,經過調解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消協支持消費者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目前該案已起訴至法院。

【消費提醒】

快遞公司對消費者提出的賠償損失的要求,應按照《消法》第四十八條第八款規定承擔民事責任,積極賠償消費者的損失。提醒消費者,在選擇快遞服務時,應選擇經濟實力強、管理規範、有固定辦公場所快遞託運公司,最好能到快遞公司營業點投遞商品,檢查上門接貨業務員的有效證件,並索要服務憑證,防止上當受騙;在郵寄貴重物品時,要辦理保價業務。在郵寄易碎物品時,最好選購快遞公司的專用包裝箱,由收件員親自包裝,減少因包裝不當造成的損失。

十、交完定金髮生合同爭議

2017年6月11日,消費者田先生與張先生籤訂《房屋買賣三方合同》,購買商品房一套。田先生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向張先生交付了10萬元定金,張先生於9月26日辦理完產權證,通知田先生辦理房屋貸款和網籤手續。《房屋買賣三方合同》第三條第1款:「甲、乙雙方所有證件準備齊全,經雙方確認後30天內共同向服務交易部門及金融機構申請辦理房產轉讓過戶及貸款手續。」因田先生未能及時遷移戶籍,導致辦理房屋貸款和網籤手續延至2018年12月,在辦理房屋貸款和網籤手續的過程中,雙方又為房款按75萬元還是按73萬元支付,退定金是按10萬還是按8萬發生分歧,於是張先生要求解除合同。

市消協接到投訴後,反覆進行多次調解,但雙方意見分歧大,田先生認為,因房價上漲張先生利慾薰心是主要原因,雙方因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市消協支持田先生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為此,田先生向未央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繼續履行雙方的合同,最終田先生勝訴。

【消費提醒】

根據本案事實,消費者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辦理戶籍遷移遲延,導致不能按時辦理房屋貸款和網籤手續,賣方首先不能馬上解除合同。房款按75萬元還是按73萬元支付,退定金是按10萬還是按8萬,一方欲解除合同均應符合雙方的約定。提醒消費者:1、房屋買賣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如應按照雙方合同的約定確定。如果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按照符合當事人雙方的合同目的履行;2、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爭議,雙方無法解決達成一致的情況下,一方可起訴至法院,解決雙方的爭議。

編輯:張棋

相關焦點

  • 安徽省消保委公布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案例
    昨日,省消保委公布了2018年十大維權典型案例,涉及保健品銷售、房屋預售等多個民生領域。 一、違規預售房屋案 2018年3月,消費者文某到合肥市消保委投訴稱,其年前在廬陽區某樓盤預訂了一套商品房並繳納了10萬元定金,消費者等待多日後,開發商並沒有與其籤訂購房合同,要求退房無果,請求消保委幫助。
  • 市消協公布一批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涉及汽車、健身、課外培訓糾紛等...
    9月21日,昆明市消費者協會公布一批消費維權典型案例,其中涉及購買汽車、健身、美容以及課外培訓糾紛等問題。官渡區消費者協會結合該投訴事項,針對預付卡類投訴較多的問題,及時發布了「預付卡套路深,消費需謹慎」的消費提示。 9月8日,官渡區消費者協會關上分會再次約談該健身服務部,了解退款及整改情況。
  • 南京市消協成立消費維權公益律師團
    來源: 現代快報網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岑 實習生 楊淑君)12月4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日,南京市消費者協會正式成立「市消協消費維權公益律師團」,引導消費者依法維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首批律師團成員13名,聘期2年,將參與重大典型投訴案例的調查調解,必要時代理訴訟。哪些領域的消費者容易受「傷害」?南京市消協表示,近年來在房地產、醫療事故、金融保險、市場營銷、名譽侵權、損害賠償等領域,容易出現消費者無法調解、難以解決的投訴案例,需要律師介入。近年來,南京市各級消協也與公益律師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 宜昌發布2018消費「十大維權」「十大侵權」案例
    現場發布了宜昌市第十七屆「萬名消費者評誠信」活動「誠信單位」及提名獎單位名單、2018年十大維權案例、2018年十大侵權案例等,同時,舉行了2019年主題「信用讓消費更放心」啟動儀式。最終公布的「十大維權案例」和「十大侵權案例」涉及到健身會所突然停業拒絕退款、某重工公司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問題,是市消協從27家常務理事單位報送的案例、警示中經過綜合評審後最終選定的。
  • 太原市公布2019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
    3月14日,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2019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案例一:高銀根違法生產、銷售假冒食鹽案 【基本案情】2019年7月11日,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進行市場監督檢查中,在迎澤區開化寺街古玩市場早市區一攤點處查獲其正在銷售的假冒山西鹽業牌深井海藻碘鹽。
  • 陝西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18年十大典型維權案例
    原標題: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18年十大典型維權案例 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省市場監管局從2018年眾多消費維權案例中遴選出10個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發布,希望消費者能夠從中得到啟發,不斷提高消費維權意識。
  • 包頭消協公布2014年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2014年,全市各級消費者協會接待消費者諮詢4936人次,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13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77萬元。1月9日,消協公布了2014年消費維權典型案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消協工作人員表示,希望通過這些案例,給市民今後的消費維權做參考。
  • 中消協盤點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你被啥坑過?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14日電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中消協發布了「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消協認為,2020年消費維權輿情呈現現出如下特徵:一是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二是網際網路消費熱度高漲,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路遊戲等「雲上」消費維權較為突出;三是新業務、新模式帶來新消費問題,網際網路經濟「強監管」呼聲走高;四是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消費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
  • 柳州市表彰2018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原柳州市質監局官網獲悉,為宣傳柳州市2018年消費維權執法成果,營造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市局於2019年1月23日組織開展了「2018年原柳州市工商系統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評選活動,同時,對入選案例的報送單位予以通報表彰。
  • 省消協提醒:慎重辦理預付卡
    2預付卡跑路時有發生 故意或構成犯罪在中消協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去年上半年十大投訴熱點中,預付式消費被點名兩次。而網絡上全國各地此類事件也時有發生。剪髮卡、美容卡、健身卡、洗車卡……由於準入門檻低、市場飽和度高、存續周期短等因素,預付卡消費漸成糾紛高發區,各地攜預付款跑路的商家也常常被媒體曝光。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燕趙晚報就報導過一些商家「捲款跑路」、消費者維權的消息。2016年4月,位於石家莊一大型商場五樓的一家知名品牌兒童攝影店悄然關門,上百名消費者急切尋找商家老闆。
  • 這些問題「上榜」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中消協今天發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報告。2020年,消費維權輿情呈現出如下特徵:涉疫情消費維權問題凸顯;直播帶貨、在線教育、網路遊戲等「雲上」消費維權較為突出;旅遊等傳統投訴熱點仍是輿論焦點。中消協建議:各方應努力破解消費維權難點痛點,為廣大消費者營造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 太原市消協發出預付卡消費警示
    近段時間以來,預付卡消費成為消費投訴的熱點,問題集中在虛假宣傳、變相漲價、霸王條款、突然關門消失、單方面終止服務、服務「縮水」、退費難等方面,特別是經營者捲款「跑路」後,消費者維權難以保障。為避免消費者「花錢買氣受」,太原市消費者協會近日發出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謹慎理性辦理預付卡,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合理消費、按需辦卡、看清條款、籤好協議、保存證據。首先要謹慎選擇商家。
  • 無法消費的消費卡——疫情之下的預付卡糾紛調查
    新華社北京4月14日電 題:無法消費的消費卡——疫情之下的預付卡糾紛調查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舒靜、宋佳、胡林果  健身房老闆「跑路」,導致數千元的消費卡作廢;教育機構一紙公告宣布倒閉,連帶餘額過萬元的課程費「打水漂」……疫情期間,多地頻現預付費消費糾紛
  • 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2021新年伊始,中國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中消協」)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基於大數據平臺數據與輿情社會影響力測算結果,共同梳理出「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分別是:防疫產品價格和質量問題突出;「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雙11」複雜規則難壞「尾款人」;酒店、旅遊、出行退訂糾紛多;長租公寓接連爆雷跑路;在線培訓服務亂象頻現;未成年人網遊充值、打賞退款難;外賣平臺「多等5分鐘
  • 中消協公布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直播帶貨」新問題層出不窮
    今日關注 2021新年伊始,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基於大數據平臺數據與輿情社會影響力測算結果,共同梳理出「2020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 寶雞公布10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2020年消費維權年主題是「凝聚你我力量」,即日起,寶雞新聞網推出「3·15消費維權」活動,無論是在消費、房產,還是汽車、金融 爆料方式 寶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10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01 紀念幣中藏陷阱 老年理財需謹慎 【事例簡介】 2019年6月,張女士的父親在經二路天同國際某經銷商處花費13960元購買了
  • 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例之三:預付卡消費糾紛 吳某與國風健身俱樂部...
    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例之三:預付卡消費糾紛 吳某與國風健身俱樂部 健身服務合同糾紛案 2020-03-15 1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那些年我們用過的預付卡(圖)
    近年來,隨著的預付卡的流行,「辦卡」已成為一種常見的消費方式,但晚報提醒消費者不要「絆」在「卡」上,看看周圍,現在因為預付卡而使消費者蒙受損失的案例越來越多。  為優惠衝動消費 出問題得不償失  本報曾在1月29日刊登《超越洗車行倒閉預付卡餘額兌換物品》的稿件,反映的就是這樣一起典型的案例。
  • 如何防範預付卡消費風險
    談起維權,小王無奈,「也想維權,可為了600元,我搭上時間花上路費不划算。只能吃一塹長一智嘍。」近年來,名目繁多、用途廣泛的商業預付卡遍布各行各業,小到美容院、乾洗店、洗車行、兒童遊樂,大到酒店賓館、培訓機構、健身中心等行業。在給消費者帶來優惠與方便的同時,消費糾紛也不斷湧現。據省消費者協會公布的2014年全省消費者十大投訴熱點問題中,預付式消費赫然在列。
  • 山西工商公布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
    山西工商公布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 來源:人民網-山西頻道    2016年03月12日17:42 會上,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了全省工商系統2015年度商品和服務消費侵權十大案件以及調解消費糾紛十大案件(簡稱「雙十」典型案件)。 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專項執法共出動執法人員45372人次,查辦違法案件381件,案值476多萬元;全年共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11.2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64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