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記憶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第17集,文明之光-殷墟婦好墓

2020-12-11 說國寶講歷史

殷墟,史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今天的河南省安陽市。盤庚14年,商王朝第十九位君主盤庚遷都於此,改「北蒙」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以後商王朝便改稱為「殷商」,殷都,又經歷了8代12位帝王、273年的統治。殷商一直是商朝後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

20世紀之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界。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文化遺存,將中國早期的青銅文明,系統的呈現給世人,確定了有據可查的、殷商社會的歷史地位。殷墟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殷墟先後出土有字甲骨1.5萬片,甲骨文中明確記載的文獻資料,將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以相信的歷史,推進到那商代。同時在世界上又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

安陽殷墟,一個響亮的名字,他是中國迄今為止,第一個有確鑿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明確記載、所證實的都城。主要由殷墟王陵遺址,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甲骨窖穴等構成。

1961年3月,國務院將殷墟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7月,殷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10月,入選「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地理位置,殷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周圍,海拔約80米,長寬各約6公裡,總面積為36平方公裡,保護區核心面積414公頃,緩衝區面積為720公頃,殷墟總體布局、結構嚴謹,以小屯村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為中心,沿洹河兩岸呈環形分布。

重要的文物遺蹟

一、宮殿宗廟

宮殿宗廟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園莊一帶,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650米,面積71.5公頃,是商王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場所,也是殷墟中最重要的遺址,包括宮殿、宗廟等建築基址80餘座。

二、王陵遺址

王陵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洹河北岸,侯家莊與武宮村北高地。東西長450米,南北寬250米,面積約11.3公頃,自1934年以來,這裡累計發現了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與車馬坑2000餘處,並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學術界公認的殷墟王陵所在地。另外在王陵的東邊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當今發現的最重的青銅器。

三、洹北商城

洹北商城是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洹河北岸花園莊,城址呈方形,東西寬2.15公裡,南北長2.2公裡,面積約4.7平方公裡。四周有夯築的城牆基槽,洹北商城遺址的發現,延長了殷商的歷史時間,延伸了殷墟的範圍。

建築特色,以宮殿宗廟建築和王陵大墓為代表的商代建築,氣勢恢宏,造型古樸典雅,莊重肅穆,反映出中國古代建築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審美情趣,充分體現了殷商時期的宮殿建設格局,建築藝術,建築方法及技術,代表了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先進水平。

考古學影響,殷墟的發掘是中國傳統金石學與西方田野考古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進代考古學興起的重要標誌。殷墟宮殿區、王陵區的發掘,大批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的發現,引起了中外學術界的矚目,從而確立並提升了中國考古學,在國際中的地位。郭沫若曾經說:「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四、婦好墓

婦好墓位於安陽市殷墟宮殿宗廟區的西南,於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發現、發掘,被列入1976年「全國十大考古成果」,是自1928年起對殷墟科學發掘以來發現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員墓葬,也是殷墟宮殿、宗廟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該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米、深7.5米,無墓道,墓內有兩層臺和腰炕,東西兩壁各有一個長方形的壁龕。葬具為木槨和木棺,大部分坍塌,棺木已腐朽,從殘跡可知曾多次髹漆,其上面還附有一層麻布和一層絲絹,墓內殉葬的人16個,狗6隻,墓主遺骸已經腐朽。

婦好墓中一共出土了1928件高級別的精美隨葬品,其中青銅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並出土海貝6800枚(當時的貨幣),隨葬品不僅數量巨大,種類豐富,而且造型新穎獨特,工藝精湛,堪稱國之瑰寶,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發達的手工業製作水平。根據大部分青銅器上的「婦好」銘文,學者們認定,墓主人為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婦好墓是目前唯一能與甲骨文聯繫並斷定年代、確定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員墓葬。

「婦好」之名見於武丁時期的甲骨文,生前曾是商王武丁眾多妻子中的一個,她不僅長得端莊美麗,而且性格豪爽,武藝高強,深知用兵之法,多次統率軍隊,帶兵出徵,立下赫赫戰功,是一位深得武丁寵愛和天下臣民敬仰的美女將軍。

可是由於長期的徵戰,艱苦的軍旅生活,婦好終於病倒了,武丁想盡了辦法,舉天下之力,也無法挽救婦好年輕的生命,三十幾歲的婦好終於永遠的閉上了眼睛。為了紀念婦好的功績,商王武丁破格的為她修了一個特大的陵墓,還陪葬了許多珍貴的奇珍異寶,這就是今天的婦好墓。

小評論:安陽殷墟的發現,不僅點燃了照亮商代文明的燈火,也使我們仿佛置身於3000年前、代表商代文明的藝術殿堂之中,去盡情欣賞古老的城市建築,去領略青銅那斑駁的鏽色,去研讀甲骨上那神秘的文字。

相關焦點

  • 國寶記憶了解文物背後的歷史。第17集,文明之光-殷墟婦好墓
    20世紀之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界。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文化遺存,將中國早期的青銅文明,系統的呈現給世人,確定了有據可查的、殷商社會的歷史地位。殷墟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 殷墟婦好墓青銅鉤形器與古埃及方尖碑
    首先聲明:婦好之名是誤解誤讀的結果,是不認識古漢字的明證,殷墟婦好墓的命名是錯誤的,婦好的故事是編造的,沒有名為婦好的女英雄,只有輝煌燦爛的上古中華文明和成熟發達的古漢字,只有萬世不倒的先進執政理念!
  • 殷墟婦好墓青銅鉤形器與古埃及方尖碑
    首先聲明:婦好之名是誤解誤讀的結果,是不認識古漢字的明證,殷墟婦好墓的命名是錯誤的,婦好的故事是編造的,沒有名為婦好的女英雄,只有輝煌燦爛的上古中華文明和成熟發達的古漢字,只有萬世不倒的先進執政理念!
  •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河南文物佔三分之一
    第2集舞陽賈湖骨笛——穿越九千年的笛聲;第8集來自洛陽二里頭遺址的鑲嵌綠松石銅牌飾——金玉共振;第9、10、11、12集殷墟嵌綠松石甲骨——刻辭骨柶、后母戊鼎——國之重器、婦好玉鳳——鳳凰傳奇、鴞尊——一隻貓頭鷹的待遇,四件寶貝都來自安陽;第21集是出自新鄭的蓮鶴方壺——蓮花怒放,仙鶴欲飛。除了這些,紅山玉龍、三星堆青銅人像、大克鼎、越王勾踐劍、何尊等國內知名文物也都被紀錄片收錄。
  • 《國家寶藏》再開播,安陽殷墟博物館將拿出什麼寶貝爭奪C位?
    (3300年)殷墟博物館每集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將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雲夢睡虎地秦簡越王勾踐劍等名聲炸裂的文物相比這三件文物貌似平平無奇但殷墟博物館選擇這三件文物卻大有深意能夠以點帶面向觀眾講述文物背後故事的同時展現中國考古學的成長史
  • 文物會說話:前世是女戰神化身,今生為鎮院之寶——婦好鴞尊
    這句話讓飛魚感觸良多,作為華夏大地上的一份子,每每想到中華文明有五千未曾斷層的歷史,一份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中國的歷史之所以能夠延續,除了歷史文獻的記載外,還有一個獨有經歷者和見證者——文物。文物,對於我們來說是無價的,不單單是因為它們自身的價值不可估量,更因為它們背後代表是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正是因為有著文物的存在,我們才能更清晰地認清本以年代久遠的歷史。
  • 《國家寶藏》第三季開播 河南文物都有啥?其中這個家家都有
    ,觀眾再次被豐厚的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折服。  與《千裡江山圖》、婦好鴞尊、越王勾踐劍等名聲炸裂的國寶相比,這三件文物貌似平平無奇,但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何毓靈看來,殷墟博物館選擇這三件文物大有深意,能夠以點帶面,向觀眾講述文物背後故事的同時,展現中國考古學的成長史。  一號嘉賓陶三通  1972年,陶三通出土於安陽殷墟白家墳,水管每節長42釐米,管外徑21.3釐米。
  • 走進殷墟婦好墓探尋千年古玉風採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中國古玉」關注我們【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分頁面內容中國玉器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自古迄今,始終為人們所珍視;而殷墟玉器在我國古代玉雕中有重要地位,因此,有不少中外考古學家和藝術研究者都把殷代玉器列為重要的研究內容,搜集並發表過很多重要的玉器資料,有些並作了一定的研究。
  • 認識中華文明史 從安陽殷墟開始
    2006年7月13日,在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殷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3項世界遺產。殷墟是中國第一個有文獻記載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都城遺址,面積約30平方公裡,全面系統地展現出3300年前中國商代都城的風貌。
  • 遇見殷墟
    它滋養出3000多年前的中國文明,使得中國從「三皇五帝」的模糊印象中走了出來,第一次以清晰的面目展現在世界面前。這便是殷墟,這便是甲骨。遇見殷墟,便是遇見一種文明,一種獨具特色的、充滿東方智慧的文明;了解殷墟,便是找到了一把打開中國古老文明之門的鑰匙。世界殷墟,中國安陽。
  • 《國家寶藏》再開播,安陽殷墟博物館將拿出什麼寶貝爭奪C位?
    (3300年)殷墟博物館每集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交予民眾甄選每件寶藏都擁有自己的明星「國寶守護人」他們將傾情講述「大國重器」們的前世今生雲夢睡虎地秦簡越王勾踐劍等名聲炸裂的文物相比這三件文物貌似平平無奇但殷墟博物館選擇這三件文物卻大有深意能夠以點帶面向觀眾講述文物背後故事的同時展現中國考古學的成長史
  • 實拍殷墟婦好墓 我國第一位女將軍墓 圖6是河南博物院鎮館之寶
    婦好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宗廟宮殿區內,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古墓。圖:殷墟宗廟宮殿區遺址,國家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根據甲骨文記載,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曾率領上萬人作戰。圖:婦好雕像。
  • 商朝歷史故事戰神婦好
    婦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己引的母親。死後廟號「辛」,生活於公元前12世紀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是我國有歷史記錄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從其墓中挖掘推斷她的名字應該是叫「好」,「婦」則是一種親屬稱謂,銅器銘文中又稱「後母辛」。殷墟的甲骨文記錄了她攻克了周邊諸多方國,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婦好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女中豪傑,是遠古時期的女將領。
  • 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精美人物玉器
    197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對殷墟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婦好墓。婦好墓名氣很大,其資料網上隨處可查,我就不再多做介紹。咱們還是配合該墓的出土玉器圖片,簡略地摘錄些數據。一遍看圖,一遍加深下印象。今年主要分享下該墓出土的人物題材玉器文物。
  • 安陽殷墟婦好墓裡為什麼沒有發現婦好的屍骨?
    婦好的身份地位根據現有的出土甲骨文進行考證,婦好的身份一般有以下幾種:首先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其次是手握軍權,經常率兵打仗;第三是祭師,主持有關的祭祀儀式。在祭祀與戰爭為國之大事的商代,其地位不言而喻。婦好墓的發現純屬偶然據當時負責考古發掘的領隊鄭振香先生回憶,1975年冬的時候,安陽掀起一股農業學大寨的熱潮,殷墟附近的小屯村決定將婦好墓所在位置的這一片臺地平整掉搞農業發展,但是這片區域又處於文物保護範圍內,所以考古隊就跟當時的工作隊商議先不要平整,鑽探探查下地下情況後再作決定。
  • 河南文物都有啥?其中這個家家都有……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王峰    12月6日晚,《國家寶藏》第三季在央視綜藝頻道開播,當第一期播出後,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分別由靳東、張子楓、馮小剛三人為觀眾們呈現出來後,觀眾再次被豐厚的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折服。
  • 殷墟婦好墓的考古成果探究
    在舊社會歷史的長河中,女性所扮演的角色似乎總是不那麼公平,除了相夫教子之外,就沒有其他太多的人生選項了。而她去世後的長眠之地,就是在70年代被挖掘出來的婦好墓,位於河南殷墟五號遺蹟,是全國十大考古研究成果之一。
  • 「婦好墓」(33)•殷墟五號宗廟遺址(辛妃廟)銘文
    殷墟五號宗廟遺址(即當前被誤認之「婦好墓」)出土的銘文解,為何會出錯?因為成大事者需有天時、地利、人和之優勢,古今同理。就殷墟五號遺址來說,判定其為殷代遺址,這點在學術界毫無爭議,除此之外,還有諸多考古結論值得商榷,例如:1、該遺址的性質為墓?
  • 視頻直達《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第一、二季
    文物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由中央宣傳部指導,國家文物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策劃出品,全國近百家文物博物館單位鼎力相助。自2018年元旦首播以來,已播出第一季、第二季共50集,每集5分鐘,講述中國文物故事,展現中華文化魅力。2019年,該片榮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 為便於觀眾重溫欣賞,現推送《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一季、第二季精彩視頻。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 殷墟博物館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讓國寶活起來,闊別兩年,赤子歸來。」「每一座博物館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寶庫,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軌跡都讓人為之嘆服。」12月6日,伴隨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滿懷深情的「告白」,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首期呈現的是故宮博物院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金嵌珍珠天球儀和午門三件國寶,觀眾再次被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和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深深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