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謎是一種文人雅好,歷史悠久卻又推成出新,長盛不衰,中秋節快到了,小夥伴們趕緊補習一下謎語知識,準備猜謎中獎吧!
起源和歷史
謎語最初起源於民間口頭文學,後經文人的加工、創新有了文義謎。一般稱民間謎為謎語,文義謎為燈謎,也統稱為謎語。有史可考的最早謎語之一是《周易·歸妹·上六》篇的商代短謠「女承筐」:「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大家可以猜一猜這說的是什麼?答對了,這講的是剪羊毛!
它運用傳統謎語常見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現了牧場上一對青年牧羊人夫婦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辭」,使人不易猜著,近似一則謎語。這只是謎語的「胚胎」,在當時,也沒有類似的專門名稱。
中華謎語歷經數千年的演變、發展、完善才形成現今的體系格局。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謎語雛形已十分流行,並有了名稱,叫「廋辭」和「隱語」。戰國後期出現了賦體隱語,具備了民間謎語中賦體謎的特徵,大約產生於兩千三百年前。
到了漢代出現了射履活動,就是把東西放在器物下面讓人猜。我們有時候還把猜謎語叫做射履或射,應該是源於此。
謎語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了重大發展。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中寫到:「謎也者,回互其辭,使昏迷也」。這一定義一直沿用至今。
宋代謎語的迅速發展,早就了一批專業謎語和謎社組織,同時誕生了「燈謎」。從此開創了民間謎語和燈謎兩條腿走路的新格局。此時距今大約八百年。
元明兩朝,謎語繼宋之後仍盛行不衰,蒙族人照樣愛玩謎語。明朝出現了一些研究謎語的論著和收錄謎語的專集,其中有馮夢龍的《黃山謎》,黃周星的《廋詞四十箋》及賀從善的《千文虎》等。
謎語
到了清朝中期以後,中華謎語進入成熟期,文義謎更是大行其道。人們追求謎語扣合的嚴謹,逐漸摒棄冗長拖沓的面句,崇尚以大眾熟悉的成語或通俗語句為面,加上謎材由原先的文字、事物、人名擴展到諸子百家、四書五經,甚至俗語、中藥、地名、書名等。極大地擴寬了謎路,促進了謎語的提供和普及。
到了歷史的今天,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又獲得新的生命。全國各地的猜謎活動蓬勃發展,各地的文化館、俱樂部都成立了群眾性的燈謎組織,不少地區還成立了燈謎愛好者協會。燈謎的內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創新,燈謎真正成為了紮根群眾的豔麗花朵。
廢話少說,開始猜謎
今天先來10道簡單的字謎,算是熱熱身!
1、皇帝新衣——襲
2、一流水準——淮
3、石達開——研
4、拱豬入門——閡
5、格外大方——回
6、走出深閨人結識——佳
7、一千零一夜——殲
8、七十二小時——晶
9、床前明月光——曠
10、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這十道題都不難,稍微想想都能猜出來,大家先練練手、熱熱身。我們中秋再來幾道有難度的,猜對有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