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官員:疫情後全球教育面臨五方面挑戰!

2020-12-24 騰訊網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正在不斷重塑教育形態,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變革,人們期待重建良好的教育生態。今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教育的許多問題更加凸顯,營造教育新生態成為未來中國教育發展的重點。

在近日舉行的「營造教育新生態」——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七屆年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助理總幹事唐虔基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分享對教育新生態的看法。

唐虔認為,疫情之後想要營造教育新生態,全球教育要面臨五個方面的挑戰:

1、公平與包容,要對弱勢群體和有特別需要的人群給予特殊的關照,使他們不至於落後其他人;

2、教育投入,如何確保教育作為優先選項,同時確保教育投入的精準化,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

3、數位化教育和人工智慧,在線教育等新的學習方式的普及,可能會導致新的數字鴻溝出現,從而出現新的教育不公平;

4、評估方法考試,我們可以考慮對高考的改革製造一種寬鬆的環境,繼續做出改進和努力;

5、國際環境與地緣政治的變化,對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有影響,對中國的教育生態也有影響。

以下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助理總幹事唐虔演講內容(有刪減)

唐虔談到教育新生態這個大題目,首先要明確為什麼要營造教育的新生態。2015年秋天紐約的一次聯合國峰會,世界各國領導人批准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議程確立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其中第四個目標事關教育。因此對全球教育發展來說,唐虔認為要實現營造新生態的目的,要保證在2030年全世界各國能夠實現「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的目標。

當談到中國的未來和教育新生態時,很難離開全球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大背景。唐虔想從全球教育發展的角度談幾點思考,希望對中國教育未來生態的討論有所助力。

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對全世界的教育體系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得以倖免。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全球有16億學生因為疫情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九成以上的大中小學生受到了學校關閉、中斷學習、延期考試的影響。在發展中國家或貧困國家,幾乎是100%的學生受到了影響。

世界各國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應對新冠疫情的衝擊,同時聯合國和其它相關機構在各國也推動各種國際合作,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疫情爆發早期就發起了全球教育同盟,大概140多個國家的政府和機構參與,目的就是交流經驗,讓各國之間通過非政府的合作來共同應對新冠疫情對教育的衝擊。

新冠疫情對教育的衝擊可能也帶來了正面意義,例如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和失業會讓很多人重新回到學校學習,這也給教育界帶來更多的責任。同時也看到一些新的教育模式的有效性,例如利用通信技術手段進行遠程學習,在這次疫情期間顯示了巨大的威力。

當然疫情的衝擊也暴露出今天教育體系的許多問題,帶來了很多挑戰,引起了教育界的思考。新冠疫情對教育的衝擊產生了另外一個副產品,即加速了教育界對未來教育的思考。眾多的國際會議討論初期,多側重於採用什麼樣的政策和措施來應對目前的挑戰。現在各種會議把討論的焦點逐漸聚集在通過疫情得到什麼樣的教訓,將來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有一種說法是,疫情以後教育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狀態,社會環境的改變,使得教育也必然要產生改變,也需要不同的新生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即將撰寫《教育的未來 學會成長》報告,旨在重新構想知識和學校如何能塑造人類和地球未來的全球倡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2年發表了關於終身學習的報告;1996年發布了德洛爾報告《學習:內在的財富》,提出了學習「四大支柱」問題,提出了教育的四個支柱,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存。

唐虔認為,2030年實現「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的目標並不樂觀,教科文組織發布了全球教育監測報告,發現各項具體目標的進展令人擔憂。舉例來說,全球範圍內小學完成率是85%,初中完成率是73%,高中僅僅到49%,也就是說只有49%的學生在全球範圍內完成了高中學歷。而SDG第四目標是2030年全世界所有國家實現12年的小學、中學的免費教育。挑戰是巨大的,疫情無疑讓挑戰雪上加霜。

有幾個觀察角度,唐虔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思考:

第一, 公平與包容。

在2015年通過的可持續發展議程,關於教育的目標強調了公平、包容、優質和終身學習這四個要素。這個目標確定之前的兩年,國際社會有一次非常廣泛的磋商,當時教科文組織領導了這次磋商,全世界的教育部長經過討論什麼是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大部分教育部長特別關注公平和包容這兩個因素。即對弱勢群體和有特別需要的人群給予特殊的關照,使他們不至於落後其他人。

疫情封鎖造成的經濟衰退,引發了失業,造成了貧困。今年6月世界銀行估計全世界有7000萬到1億人會重返貧困狀態,而牛津大學最近一項研究表明,疫情會造成全球5億人重回貧困線以下,這會讓全球減貧的步伐倒退十年。而貧困恰恰是制約了教育平等的重要因素,新冠疫情對弱勢群體的衝擊非常大,而且拉大了貧困地區人群與普通人群的差距。

教科文組織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全球有2500萬學生在今年內無法返校學習。同時這份資料表明,在最不發達國家只有12%的家庭接通了網際網路。可以想像這些學生不能上學,家裡又沒有計算機、網際網路,他們如何學習呢?這加大了貧窮國家兒童的落後。所以從長遠來看,國家層面的法律與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以保持弱勢群體接受教育的權利和教育提供者的義務。同時,搜集評估特殊群體的數據,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基礎,精準的基金投入,是給貧困地區學校提供教育,兒童不落後的保證。所以討論教育新生態的時候,確保公平與包容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第二,教育投入。

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之初,教育投入是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最關注的問題。在2015年的世界教育論壇上,有150多個國家的教育部長達成了約定,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至6%,或者公共開支的15%到20%作為對教育的投入。

但是最近一期監測報告發現,全球範圍內這個數字的平均值是GDP的4.4%和公共支出的13.8%,有一項沒有達到。而且單獨來看,有三分之一的國家這兩項目標都沒有達到。這說明很多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還遠遠不足,而且疫情對世界各國的經濟影響是巨大的,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主要經濟體今年的GDP大概都是負增長。這對貧窮國家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各國恢復經濟所需要的時間並不確定。

所以很多國家的教育投入受到疫情的影響肯定是雪上加霜。最近幾個月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基會和世界銀行聯合對100多個國家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大多數國家表明他們應對疫情增加了額外投入,但貧窮國家、低收入國家大部分資金來自外部援助,投入很難持久。

當討論教育新生態的時候,如何確保教育作為優先選項,即使經濟發展低於預期,對教育的投入依然可以達到各國當初承諾的兩個門檻,同時確保教育投入的精準化,做到有效使用,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挑戰。

第三,數位化教育和人工智慧。

線上授課,包括廣播電視的遠程教育在應對疫情時,是一種主要手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銀行兒基會的調查顯示,高收入國家的線上學習普遍得到政府的支持,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很少有政府可以提供額外支持。這被教育界推崇的重要手段和新常態,也有可能成為國與國之間,甚至一個國家不同地區之間新的數字鴻溝,從而出現新的教育不公平,這些潛在風險已經在一些中低等收入國家出現。

中國經濟發展程度和政府的擔當對數位化教育提供了有力幫助,但是相對落後的貧困地區和發達地區相比還是有差距,也應該引起注意。十年前人們預期線上教育的增長會十分迅速,但十年過去增長的速度沒有達到預期,現在疫情確實加快了線上教育比例的進程。

現在許多學生更喜歡面對面的教育,他們希望進入大學校園感受學校的學術氛圍、社會交往,特別是去外國留學感受其它國家不同的文化和學習環境。所以未來線上教學和面對面教學應該有一個平衡,這也是國際教育界面對的問題。

另外當人們越來越多談論人工智慧助力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候,利用各種新技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還應該研究如何保障弱勢群體不會因為掌握不到新技術,而再次被邊緣化,這一點也應該引起決策者們的注意。

第四,評估方法考試。

這次疫情很多國家推遲、取消或者用別的方法取代了考試,這也加劇了各國對考試改革的進程。像西方一些國家,比如在法國有一個考試,現在計劃用40%的平時學習成績加60%的考試成績,更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成績。但英國走的是另外一條路,他們更加注重考試的分數了。從國內來說,新高考改革確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有很多社會因素。希望談到教育生態時,可以考慮對高考的改革製造一種寬鬆的環境,繼續做出改進和努力。

第五,從教育之外的角度談一下教育生態。

國際環境與地緣政治的變化,對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有影響,對中國的教育生態也有影響。某些西方國家以冷戰思維對我們進行圍堵,不僅是政治、經濟上,也表現在教育領域,例如以國家安全為藉口,設計了很多敏感專業的清單,讓中國留學生生不能去學習,中國學者不能去交流。

唐虔認為這種情況不是意外,而是國際政治的現實。有數據表明,當下的科學與工程領域所有學術文章裡,至少有四分之一是由不同國籍的作者聯合研究發表。所以西方的限制,對中國派遣留學生和參與國際合作肯定有不利的影響,但是他相信當美國新政府上臺以後,中美關係會有所緩和,畢竟從自身利益出發,西方國家不可能忽視中國這樣一個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因此可能還是會回到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相對正常的軌道上。

所以國家應該在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推動留學生出國學習方面應該有所作為。可以預見疫情之後,全球教育的合作必將提速,中國應該做好準備,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全球範圍的重大教育行動和重要的教育合作機制,而且宣揚多邊主義,與全世界一道在2030年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第四個目標。

如何積極參與?唐虔認為中國的官方和學術界都應該做出努力,要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教育多年來收穫的新理念,各個層次教育發展的行之有效的經驗,把它介紹到國際教育界。以更加自信、更加坦誠的態度,加深與外國學術界通行的交流,從而改善交流的氛圍。在這方面會講故事的人不多,有些人講故事的方式又太中國化。所以這方面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未來任重道遠。

來源 |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發請註明出處。

中科宏一教育科技集團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創新為主導,以創新教育應用體系和服務體系為保障,面向教育大數據、素養閱讀、智慧校園、新高考綜合應用、教師發展等,為區域教育用戶及個人用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產品和服務,致力於成為可託付的教育質量提升工程的 「網際網路+教育」綜合服務提供商。

——中科宏一教育科技集團

相關焦點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創意與可持續發展中心第一屆諮詢委員會第二...
    創意中心執行主任肖瀾、創意中心諮詢委員會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戰略規劃助理總幹事漢斯·道維勒,以及創意城市理論的提出者和倡導人查爾斯·蘭德利,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創意經濟部合作網絡協調員卡洛琳娜·昆塔娜,歐洲設計學院學術總監裡卡多·巴爾博、全球文化網絡總裁、前聯合國秘書處高級經濟官員梅裡·馬達沙希,世界設計組織榮譽主席穆甘迪·姆託瑞達、同濟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清華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朱旭峰等來自
  •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第33次全體會議召開
    本報訊(記者 焦新)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近日在京召開第33次全體會議。教育部副部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主任田學軍出席會議並講話。田學軍指出,2020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帶來的重大挑戰與嚴峻形勢,教科文全委會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迎難而上,科學應變,積極克服疫情影響,全方位、多形式同教科文組織開展各領域「雲外交」與「雲合作」,在教科文組織平臺上展示了中國踐行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田學軍表示,疫情加速了百年未有大變局之「變」。
  • 佛光山代表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會議
    佛教在線海外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移動學習周會議於3月4日-8日在巴黎的教科文組織總部召開,有來自全球的政府部門、教育界、科技界等專業人士出席,主要探討在教育領域中運用人工智慧所帶來的機會與挑戰以及其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主要議題有:如何保證以包容和公平的方式在教育中應用人工智慧?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球推薦「戰疫」教育產品
    福州新聞網3月1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王威) 近日,受疫情影響,全球多個國家出現教育中斷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遠程學習,並在官網推薦了一份教育產品清單用於遠程教學,網龍旗下的Edmodo與阿里的釘釘、字節跳動的飛書等都在推薦清單之中。  本次名單共推薦了59種教育應用類程序及平臺。
  • 《上海在線開放教育》登上聯合國教科文官網
    《上海在線開放教育》登上聯合國教科文官網時間:2020/6/21 10:37:40 來源:文匯網        選稿: 在COVID-19疫情流行期間,如何確保各級各類學習者的教育連續性是上海城市面臨的巨大挑戰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13國停課,影響超2.9億學生
    (觀察者網訊)隨著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傳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統計了從學前教育到高中的停課人數後發現,全球超過2.9億學生的教育已經受到學校停課的影響,該組織表示這一數字前所未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月4日在其網站發布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3個國家開始全國範圍停課,已經對超過2.9億的學生造成了影響。此外,還有9個國家區域性停課,教科文組織預計還有約1.8億學生可能受疫情的影響無法上學。根據該組織統計研究所計算的入學人數,這些數據統計了從學前教育至高中的停課人數,其中不包括受到停課影響的、正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讓書籍成為疫情期間瞭望世界的窗口
    新華社巴黎4月22日消息,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記者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獲悉,受疫情及全球戰疫措施影響,本屆讀書日的公眾聚集型慶祝活動多已取消,但是線上資源分享和閱讀交流活動十分活躍。該組織鼓勵人們善用時間,從閱讀中汲取力量,讓書籍成為疫情期間瞭望世界的窗口。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組落戶蘇州!吳江為全國首批實驗單位之一
    經中國教科文全委會秘書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同意和支持,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在中國部分城市設立「城市社區學習中心(CLC)能力建設項目」實驗點,開展有關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會的探索與研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江蘇省成人教育協會、蘇州市教育局、吳江區教育局等有關單位領導,以及總項目組人員、項目實驗點負責人、吳江區各社區教育中心負責人等近60人出席會議。吳江區教育局局長陳宇首先致歡迎辭。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Lark作為遠程教學平臺
    【來源:北國網】針對因COVID-19(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導致的學校停課問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近日發布公告建議使用遠程學習計劃防止教育中斷,其中,Lark因支持直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為應對疫情的遠程教學平臺。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管理委員會...
    亞太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中心諮詢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研究中心與國際信息和網絡中心等機構的代表共60餘人列席會議。會議審議並批准了亞太中心2019年度工作報告和2020年度工作計劃等事項。
  • 清華大學發起全球大學特別對話 共商新冠疫情下在線教育合作與發展
    北京時間4月24日晚8點,由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舉辦的「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會議在線開啟。「雲端」,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線教育挑戰與變革,共謀交流合作新發展。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曼谷等兩個城市列入「全球設計創意城市」!
    北緯客摘要:最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全球設計創意城市」的新名單,有意思的是,曼谷和素可泰這兩個泰國城市被新列在名單裡,至此,泰國已經有4個城市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創意城市,具體是哪我們一起來看看就在剛過去不久的10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了新一批的「全球創意城市」名單,而這個名單中曼谷被首次定義為「設計創意城市」,另外泰國小城素可泰被指定為「手工藝品和民間藝術創意城市」,這樣又有2個泰國城市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意城市網絡,至此泰國一共有4個城市上榜。
  • 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童和婦女教育獎授予斯裡蘭卡、肯亞機構
    中新網巴黎10月13日電 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女童和婦女教育獎12日正式揭曉,該獎項繼續表彰為女童教育做出卓越貢獻的創新項目。獲獎項目來自斯裡蘭卡和肯亞,前者幫助提高女童和婦女在新興技術領域的參與度,後者則為該國極度偏遠地區的弱勢兒童(包括女童)提供優質小學教育。
  •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線圓桌會議
    2020年11月6日,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理事長程東紅,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技館副館長歐建成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0世界和平與發展科學日」在線圓桌會議,學會單位會員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上海科技館、重慶自然博物館15位代表應邀參會;來自全球各地的科學組織
  • 見證歷史性時刻:兩位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
    2016年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獲獎者Emmanuelle Charpentier(左四)和Jennifer A.值得提出的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在當今全世界研究人員中,女性僅佔其中的29%。這個現狀對科學研究的成果有著真實和直接的影響[2]。自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共有621名科學家因在物理、化學或醫學方面的傑出成就獲此殊榮,這其中僅有22名女性獲獎者[3],不足獲獎總人數的4%。
  • 石景山區區級非遺項目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石景山區文化和旅遊局統籌區非遺中心組織我區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傳承人開展「攜手同心向北京急救中心贈送香囊配方研製出後,中國香文化研究中心生產了千餘個本草香囊,將它們無償捐贈給北京急救中心的醫務人員和北京市一線的部分社區工作人員。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古代巴比倫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在伊拉克巴比倫考古遺址伊拉克正在慶祝歷史名城巴比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遺產。伊拉克的古代遺產已經贏得了考古學家和中東專家長期以來的承認:巴比倫已被列入聯合國瀕危世界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說,其世界遺產委員會星期五投票決定,將位於巴格達以南的巴比倫列入其全球約1000處世界遺產名錄。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銘石落成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舉行
    2020年12月20日下午,在南方科技大學十周年校慶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簡稱「創新中心」)在南科大會議中心舉行銘石落成儀式暨「與南科大共成長——創新中心五周年展」。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代表來洛考察
    18日至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代表青島泰之、文化官員卡貝絲一行來洛考察龍門石窟保護工作時表示:洛陽是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支持洛陽參加絲綢之路跨國系列申遺活動。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的首席代表,青島泰之對絲綢之路系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一事非常讚賞。
  • 8方面發力!「十三五」教育對外開放這樣邁上新臺階 | 教育2020...
    第一,黨中央高度重視,領導親自推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發揮中國影響。過去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會見來訪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並向雙方合作舉辦的重大活動發賀信,為我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合作指明了方向,總書記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文明交流互鑑等重要理念得到教科文組織高度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