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家攜手蘇州博物館舉辦端午特展 弘揚節氣生活美學
2019年06月06日 19:2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活動現場,小朋友在畫額。(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6月6日訊 由臺灣知名生活美學家齊雲與蘇州博物館共同推出的「節氣生活美學·端午」展覽5日開幕。「五黃宴」、掛鍾馗、吃粽子……這場傳統與美學完美融合的體驗活動吸引眾多遊客駐足感受傳統端午民俗。
在蘇州博物館內,一角矮竹桌擺上黃魚、黃鱔、黃酒、黃瓜和蛋黃,這便是江南端午傳統特色的「五黃宴」。齊雲介紹:「從端午開始,暑氣和溼氣越來越重。江南地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五黃宴』,象徵著祛除『五毒』避惡驅邪。」
掛鍾馗像是蘇州傳統端午習俗一項重要內容。記者看到,在忠王府四面廳牆上掛起了鍾馗像, 並用艾草、菖蒲、大蒜用紅線綁在一起懸掛在門上,以鎮宅驅邪,驅蟲闢邪。而齊雲在鍾馗畫像前,用菖蒲、蜀葵、石榴花等進行瓶插點綴,讓當下節令花草與端午習俗互相呼應,極具生活美感。
活動現場,齊雲還為參加活動的小朋友畫額,掛上五色線串起的獨蒜。按照傳統,蘇州人在端午節要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認為可驅避毒蟲,還會找來獨頭(不分瓣的)大蒜頭,外面結線網裝好給小孩佩帶。
當天,齊雲不僅展示了蘇式小腳粽、灰湯粽等的製作方式,還介紹了臺灣粽子的製作方法,讓遊客感受到蘇式粽子和臺式粽子的異同。
蘇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葉正亭表示,此次展覽把蘇州傳統節令當中的美食文化、習俗文化進行了生活化的再現,十分有意義。據了解,這是齊雲繼「停雲春色——生活節氣布置展」後,再次為蘇博設計節氣生活展覽。
「現在很多家庭還堅持掛艾草、吃粽子等端午習俗。希望通過展示傳統節日中的美學,讓大家體會到傳統習俗的美好,也讓傳統習俗和手工藝流傳下去。」齊雲說。(中國臺灣網、蘇州市臺辦聯合報導)
齊雲展示包粽子。(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端午習俗。(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端午習俗。(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粽子。(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五色線。(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掛艾葉和大蒜。(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五黃宴」。(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責任編輯:普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