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家攜手蘇州博物館舉辦端午特展 弘揚節氣生活美學

2020-12-16 中國臺灣網

臺灣藝術家攜手蘇州博物館舉辦端午特展 弘揚節氣生活美學

2019年06月06日 19:2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活動現場,小朋友在畫額。(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6月6日訊 由臺灣知名生活美學家齊雲與蘇州博物館共同推出的「節氣生活美學·端午」展覽5日開幕。「五黃宴」、掛鍾馗、吃粽子……這場傳統與美學完美融合的體驗活動吸引眾多遊客駐足感受傳統端午民俗。

  在蘇州博物館內,一角矮竹桌擺上黃魚、黃鱔、黃酒、黃瓜和蛋黃,這便是江南端午傳統特色的「五黃宴」。齊雲介紹:「從端午開始,暑氣和溼氣越來越重。江南地區家人會聚在一起吃『五黃宴』,象徵著祛除『五毒』避惡驅邪。」

  掛鍾馗像是蘇州傳統端午習俗一項重要內容。記者看到,在忠王府四面廳牆上掛起了鍾馗像, 並用艾草、菖蒲、大蒜用紅線綁在一起懸掛在門上,以鎮宅驅邪,驅蟲闢邪。而齊雲在鍾馗畫像前,用菖蒲、蜀葵、石榴花等進行瓶插點綴,讓當下節令花草與端午習俗互相呼應,極具生活美感。

  活動現場,齊雲還為參加活動的小朋友畫額,掛上五色線串起的獨蒜。按照傳統,蘇州人在端午節要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認為可驅避毒蟲,還會找來獨頭(不分瓣的)大蒜頭,外面結線網裝好給小孩佩帶。

  當天,齊雲不僅展示了蘇式小腳粽、灰湯粽等的製作方式,還介紹了臺灣粽子的製作方法,讓遊客感受到蘇式粽子和臺式粽子的異同。

  蘇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葉正亭表示,此次展覽把蘇州傳統節令當中的美食文化、習俗文化進行了生活化的再現,十分有意義。據了解,這是齊雲繼「停雲春色——生活節氣布置展」後,再次為蘇博設計節氣生活展覽。

  「現在很多家庭還堅持掛艾草、吃粽子等端午習俗。希望通過展示傳統節日中的美學,讓大家體會到傳統習俗的美好,也讓傳統習俗和手工藝流傳下去。」齊雲說。(中國臺灣網、蘇州市臺辦聯合報導)

齊雲展示包粽子。(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端午習俗。(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端午習俗。(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粽子。(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五色線。(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掛艾葉和大蒜。(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五黃宴」。(圖片來源:蘇州市臺辦)

[責任編輯:普燕]

相關焦點

  • 蘇博裡的粽香:「蘇州 · 節氣生活美學特展—端午」
    6月5日,為配合五月初五端午節,蘇州博物館舉辦「蘇州 · 節氣生活美學特展—端午」,該展覽由著名臺灣藝術家齊雲先生擔綱設計
  • 臺灣藝術家聯手蘇州博物館弘揚端午生活美學
    新華社南京6月6日電(記者何磊靜)畫額、制香囊、擺五黃宴……由臺灣知名生活美學家齊雲與蘇州博物館共同推出的「節氣生活美學·端午」展覽5日開幕,吸引眾多遊客駐足感受傳統端午民俗。  在蘇州博物館內,一角矮竹桌擺上黃魚、黃鱔、黃酒、黃瓜和蛋黃,這便是江南端午傳統特色的「五黃宴」。
  • 臺灣藝術家聯手蘇州博物館推出「家香」展
    新華社南京1月16日電(記者何磊靜)臘梅花開香撲鼻,大紅燈籠高高掛……由臺灣知名生活美學師齊雲與蘇州博物館共同推出的節氣生活美學展覽之「家香」15日開幕,吸引眾多遊客駐足體驗傳統春節的年味。蘇州博物館忠王府內擺出一桌「年夜飯」讓遊客感受年味(受訪者供圖)在蘇州博物館忠王府內,醃雞鴨、燻臘腸掛上枝頭,庭院一張大圓桌擺滿造型顏色各異的菜餚,讓人提前感受到了過年氛圍。齊雲介紹,此次展覽主題「家香」中的「香」既指香味,又是情感,希望能讓參觀者們回憶起從小到大家鄉的味道。
  • 臺灣生活美學師布展蘇州博物館
    新華社南京2月19日電(記者何磊靜)傳統室內廊道擺上數十株老梅樹、普通花果蔬菜拼成古典居家擺設……19日元宵佳節,臺灣生活美學師齊雲以二十四節氣為創意的布展首展亮相蘇州博物館,吸引眾多遊客參觀。  齊雲出生於臺灣彰化,從事花藝及室內設計20餘年。
  • 臺灣崑曲博物館舉辦蓬萊新韻——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特展
    臺灣崑曲博物館首次舉辦「蓬萊新韻——臺灣當代新編崑劇特展「,結合攝影名家許培鴻、畫家許美玲的作品,以豐富的手法,展出臺灣新編崑劇的創意,現場除了展示臺灣多部新編崑劇的手稿、戲服與製作記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第一版演出柳夢梅、杜麗娘戲服,更渡海來臺,首次在崑曲博物館展出,白先勇、曾永義均將出席7月3日的開幕式,當日並舉辦已故作家、戲曲研究家孟瑤教授藏書捐贈儀式。
  • 臺灣藝術家林芳朱的外灘博物館舉辦首展[圖]
    主打展品「久久如意」以數千小時手工雕塑出近30公分K金靈芝權柄  東方網通訊員周輝12月17日報導:成功地將臺北故宮文物轉化為時尚珠寶作品,開創中國臺灣文創珠寶先河的藝術家林芳朱的外灘博物館  林芳朱大學主修歷史,熱愛中國藝術與文化,她從收藏古董起步,跨領域發展興趣,出版《瓔珞珠璣古董首飾設計藝術》專書,作品曾在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並參加過香港蘇富比和北京保利的拍賣,2004年榮獲上海美術工藝禮品設計賽一等獎,2008年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合作,成為臺北故宮第一位品牌授權珠寶設計師,2012年受邀參加北京故宮「皇家風尚——清代宮廷與西方貴族珠寶」特展。
  • 誠品、漢聲攜手舉辦「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探索傳統文化之...
    2020庚子鼠年,誠品生活蘇州攜手《漢聲》雜誌,首度舉辦大型聯合展覽。1月12日,「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於誠品生活蘇州3F展演廳開幕,《漢聲》總策劃黃永松以「鼠來天開,萬象更新」為題做客誠品大講堂。
  • 【江蘇】倡導「三個注重」 弘揚端午節日文化
    從歷史演變、禮儀民俗、傳統工藝和民間飲食等方面,加強對端午節文化內涵、精神實質和當代價值的研究,努力挖掘蘊含其中的愛國、忠孝、仁愛、誠信、團圓、和諧等精神理念,通過精品化展覽、分眾化活動生動呈現,引導廣大群眾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 「歲時記」——中華插花美學展舉辦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元旦佳節,晴川習花會聯合奧賽畫廊昨天下午在瑞平路230號奧賽畫廊為市民帶來一場古雅又時尚的中華插花藝術美學盛宴——「歲時記」中華插花美學展,與花相約,共啟新程。多位插花名家及藝術家蒞臨,展覽為期3天,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技藝,重塑當代東方美學風度,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理念和生活美學意境。展覽得到了長寧新虹橋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大力支持。圖說:展覽現場。主辦方供圖(下同)本次展覽共展出近20件作品,由插花美學家喜寶攜20位習花人共同完成,意在傳承中華傳統插花的基礎上融入時尚美學,讓藝術服務於生活。
  • 蘇州博物館 「雲泉」展,再探中國傳統美學下的當代構型
    2019年4月12日,「雲泉——中國傳統美學的當代構型」第三季展覽在蘇州博物館拉開帷幕。   展覽圍繞飽含中國氣派、江南文化屬性的蘇州博物館的多重空間(室內、室外),將中國當代藝術與中國傳統經典語境進行對話,用藝術的形式進行一場塑造東方美學格調與品味的當代實踐,也是當代藝術與這座彰顯中國經典文化氣質的蘇州博物館共同的探索。
  • 江蘇-蘇州博物館舉辦「黃金為尚:歷史風尚交流」特展開幕式
    近日,「黃金為尚:歷史風尚交流」特展開幕式暨學術研討會在蘇州博物館舉辦,匯集了全國24家文博單位協助支持的98件(套)珍貴文物及當代黃金藝術品1件,給市民帶來一場金光閃閃的華麗展示。展期持續至12月16日。
  • 世紀匯廣場攜手蘇州博物館 開啟文化遇見商業的當代對話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25日電 5月22日至6月14日,世紀匯廣場將攜手蘇州博物館共同推出蘇博》主題特展,而這也是繼1192弄老上海主題風情街區之後,世紀匯廣場為消費者帶來的又一場關於古與今,舊與新,技與藝的對話。蘇州博物館新館是貝聿銘先生百年建築設計人生的心血凝結,本次《復甦—幸會!
  • 臺北故宮舉辦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臺北故宮舉辦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2014年07月29日 11:34:34  來源:新華網
  • 蘇州博物館:一流建築舉辦一流展覽
    蘇州博物館成立於1960年,館址位於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王府遺址。2006年10月,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新館建成開放。「一流的建築舉辦一流的展覽,提供一流的服務」,秉承這樣的理念,蘇博在收藏、陳列、社會教育等方面不斷突破創新。在去年公布的2014-2016年度國家一級館運行評估結果中,蘇州博物館是唯一躋身「優秀」等級的地市級博物館。
  • 走進湖心亭,穿過紫藤林,蘇州博物館「穿越」到了上海世紀匯
    蘇博》主題特展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湖心亭、紫藤林、片石假山……當這些蘇式美學的景致出現在上海的商場裡,恍惚間會以為自己打卡了蘇州博物館。從今天開始到6月14日,世紀匯廣場攜手蘇州博物館,共同推出《復甦—幸會!
  • 蘇州絲綢博物館首次與臺灣的博物館合作
    蘇州絲綢博物館研究員王晨向市民介紹黑緞地漁樵耕讀條幅錦的獨特之處。  昨天(3月9日)上午,「瑞慶禎祥——清代織錦珍品特展」在蘇州絲綢博物館現代館開幕。本次展覽由蘇州絲綢博物館與臺北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聯合舉辦,共展出清代織錦珍品52件。據悉,這是蘇州絲綢博物館首次與臺灣的博物館合作,也是臺灣收藏的清代絲織品文物第一次在蘇展覽。  織錦代表著中國傳統絲織技藝的最高水平。本次展出的這批清代織錦珍品,在20世紀初期由河南博物館收藏,並按照當時的文物分類編為「月字號」。
  • 北京:臺灣作家「幾米星空特展」開幕(圖)
    北京:臺灣作家「幾米星空特展」開幕(圖) 2011年01月11日 10:55:00來源:廣州日報 >  臺灣著名繪本作家幾米、詞作家林夕等15位藝術家的「幾米星空特展」近日在北京三裡屯開幕。
  • 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
    華夏經緯網7月2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為傳承臺灣傳統工藝與其中精神、藝術價值,「匠心具足-親近臺灣傳統工藝特展」日前在臺灣佛光山舉辦,共有全臺45位藝師參展、展出155件精心創作,盼藉此幫助民眾了解工藝之美、注重其價值保存,讓無形文化資產能代代相傳。
  • 攜手蘇州博物館 世紀匯廣場邀你開啟一段文化遇見商業的當代對話
    5月22日至6月14日,世紀匯廣場將攜手蘇州博物館共同推出《復甦—幸會!蘇博》主題特展,而這也是繼1192弄老上海主題風情街區之後,世紀匯廣場為消費者帶來的又一場關於古與今,舊與新,技與藝的對話。
  • 臺灣黃金博物館舉辦臺灣金工新秀作品展 不出門也能賞金工藝術
    黃金博物館《執念》特展可以看到藝術家們長久以來一本初衷的執著與堅持。(黃金博物館提供/張穎齊新北傳真)華夏經緯網3月9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將館內《執念─歷屆金工大賽得獎者邀請展》資源上線,讓民眾在家也能親近藝文活動、飽覽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