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新聞網
近年來,贊皇縣注重文旅融合,積極把文化元素、文化符號嵌入景區景點。這是該縣深入挖掘唐相文化打造的德裕古鎮景區。通訊員張曉峰攝
中秋國慶假期,井陘縣傳統古村落呂家村舉辦《夢回呂家》實景劇演出。通訊員張承卿攝
10月4日,在正定縣隆興寺景區,手工藝人劉志斌(右)向小遊客展示他製作的木偶玩具「小牛攀槓」。為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近日,正定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技藝進景區」活動,讓遊客近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剛剛過去的8天中秋國慶假期,古城正定的客流量達131.75萬人次,同比增長2.9%;旅遊總收入突破15.2億元,同比增長5.8%——這雖是石家莊市一隅之統計數字,但這組數據的背後,不僅反映出石家莊文化旅遊市場復甦、旅遊消費需求日漸增大的客觀變化,更強有力地展示了石家莊市堅持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文旅產業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向綜合旅遊目的地服務轉變,全域旅遊體系日漸完善的可喜成果。
特色文化活動提升旅遊產業內涵價值
10月2日上午,正定榮國府景區裡,遊人如織。
伴著一曲《晴雯歌》,元妃省親的情景劇精彩上演,遊客紛紛駐足欣賞。
來自吉林的遊客孫黎曼看得入迷,不時跟家人感嘆:「上世紀80年代,電視劇《紅樓夢》上映,我當時一集都沒落下。真沒想到,今天能在《紅樓夢》的拍攝地重溫30多年前的那一幕,不虛此行啊!」
在這座曲徑通幽的宅院裡,《劉姥姥迎賓》《黛玉進府》等大型古裝表演,假日期間天天分時段輪番上演。榮國府景區管理處主任於坪蘭說,他們就是通過充分利用特有的文化載體,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進而提升景點價值內涵。
榮國府裡的情景劇演出是正定縣今年中秋國慶假期38項200場次文化活動之一,也是石家莊市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推進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剪影。
石家莊市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13處,12項國家級和14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石家莊市文旅部門始終把挖掘景點景區文化內涵作為一項重要課題,依託深厚的歷史文化,講好當地民俗文化故事,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個個特色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和提升著區域旅遊產業的價值內涵。
在中秋國慶假期,井陘縣在太行「天路」沿線的古村落裡,舉辦了2020年「歡樂金秋」民俗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
井陘陶瓷水鎮上,一場《甘陶河畔》大型水上非遺演出,穿越千年、貫穿古今,讓觀眾真切感受千年瓷鄉的文化氣息;大梁江村的「社裡慶豐收 火中傳鄉愁」活動中,國家級非遺項目桃林坪花臉社火、上安武術等社火、武術類非遺項目輪番巡演;呂家村古村落實景劇《夢回呂家》,演繹著民國年間呂氏家族悲歡離合和一段英雄無悔的傳奇愛情故事,開啟了「人在畫中走,又在戲中遊」的古村落旅遊新模式……
「原來只聽說過太行『天路』串起了井陘幾十個古村落,可沒想到一路走來,古村落裡的文化內涵跟沿途的美景一樣『迷人』。」保定遊客張贊對井陘的民俗文化旅遊節讚不絕口。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石家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趙俊芳說,石家莊將繼續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積澱,積極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引導景點景區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IP,真正讓遊客在感悟文化、體驗文化中滿足精神文化需求。
「紅綠古新」輝映,旅遊品牌愈發響亮
10月1日一早,西柏坡紀念館廣場上,鮮豔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雄壯激昂的歌聲響徹蒼翠的柏坡嶺。
胸前佩戴著黨徽、手持小國旗的中年男子趙嶽參加完升旗儀式,格外感慨。「革命聖地西柏坡是我特別嚮往的地方,雖然今天起了個大早有些累,但能在紅色聖地參加一次升旗儀式,我感覺非常值得。」
西柏坡是石家莊市紅色旅遊品牌的代表。依託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李家莊美麗鄉村、陳莊殲滅戰紀念館、和平醫院白求恩紀念館、晉察冀軍區醫院舊址等重要紅色文化旅遊資源,石家莊打造了「聖地西柏坡 趕考出發」「開國第一城 英雄石家莊」「烽火太行 激情歲月」等5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進一步擦亮了紅色特色旅遊品牌。
打造優質旅遊,促進高質量發展,品牌塑造不可或缺。在做好紅色旅遊的同時,該市積極推進「紅綠古新」優勢旅遊資源深度融合,確立了「傳承紅色基因,創新綠色發展」主旋律,並以西柏坡、正定古城、嶂石巖、太行古村聚落等為主,通過加大資源整合開發、強化精品標準化升級、優化業態服務、創新產品體驗、加強市場營銷、做好公共服務等措施,打造了西柏坡紅色旅遊融合示範區、正定古城文化旅遊區、嶂石巖國家公園、井陘太行古村旅遊區等一批知名旅遊景區,不斷增強著石家莊的核心吸引力。
針對品牌塑造,石家莊市還積極推動旅遊發展由點狀向線狀延展,通過西部山區、東部田園、中部城市、北部滹沱河等區域的互動發展,推動全域景觀化建設,先後培育「古城古韻·自在正定」「綠水青山·多彩鹿泉」「金山銀山·看看平山」等一批縣域旅遊品牌。同時,以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為契機,發揮滹沱河沿岸土地優勢和區位優勢,把滹沱河傾力打造成石家莊的生態涵養帶、生態風景畫廊、東中西旅遊發展聯動帶。
今年國慶節當天,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正式對外開放。
在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的興安蝶舞公園裡,附近居民和市區的遊客,紛紛按下手機快門,記錄著興安湖上如畫的風景。
「得知今天正式對外開放,就帶著朋友來看家鄉新景。」石家莊市藁城區居民趙金浩說,祖輩常講在滹沱河遊泳、抓魚的故事,如今這裡有水、有樹、有花,老人們口中的滹沱河又回來了,相信不久的將來這條滹沱河景觀帶一定能成為石家莊的又一個特色旅遊品牌。
旅發效應凸顯,全域旅遊格局日漸形成
「在正定,古街古樓、古寺古塔,品味古城古韻;在平山,紅色景觀、紅色記憶,感受紅色文化;在井陘,古村老屋、非遺演出,體會民俗魅力;在贊皇,丹崖碧嶺、奇峰幽谷,領略太行之美……」
這是來自貴州的遊客王錢今年中秋國慶期間在石家莊遊玩時寫下的一段遊記。
短短5天的行程,王錢一家人對石家莊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原來只知道石家莊有革命聖地西柏坡還有巍峨的太行山,可走近這座城市才感覺到這裡竟然也是處處有景、步步入畫的旅遊目的地。我把起初兩天的旅遊攻略修改成了5天。」王錢說。
其實,前些年的石家莊並非如此。雖然擁有6個聯合國認定的「千年古縣」和26家4A級以上景區,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選擇留在石家莊的遊客並不多。熟悉石家莊的人都知道,問題在於全市串聯景區的交通體系不完善,旅遊資源缺乏系統化整合,景區業態過於單一等。
為此,石家莊市經過認真研究,制定了全域旅遊發展規劃,依託石家莊市道路格局、水系格局、產業布局、資源分布以及未來走向,提出構建「兩帶串三區、雙核帶多點、三網全覆蓋」的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以滹沱河康體遊樂帶、太行山高速生態景觀帶串起中部都市商務休閒區、西部山地生態度假區、東部田園生活體驗區;以西柏坡紅色旅遊融合示範區、正定古城文化旅遊區帶動嶂石巖地質奇觀旅遊區等重點品牌旅遊區和橫山嶺秀水青山旅遊區等18個支撐品牌旅遊區;著力構建完善全域公共服務網、全域景觀道路網、全域水景體系網三網全覆蓋。
同時,通過連續舉辦市級旅發大會和承辦省級旅發大會,大力提升交通環境,加強旅遊資源的整合優化,不斷破解制約旅遊產業發展的瓶頸,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其中,鹿泉區以山前大道提升改造將沿途33個景點串珠成鏈,形成了城市休閒區;井陘縣在崇山峻岭間修築太行「天路」,將27個千年古村落連到了一起;建設了106公裡的滹沱河生態走廊,實現了革命聖地西柏坡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正定直線連通……
隨著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日漸形成,分散的旅遊資源逐漸被串線連片,文旅產業在深度融合中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有效推動著石家莊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河北日報記者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