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文藝復興後,電臺節目走向「可視化」

2020-12-10 影視Mirror

文|石榴

即便在陪伴著年輕觀眾長大的這些年裡,大眾對於何炅的聲音早已不再陌生,但透過電臺調頻,那些似曾相識帶來的卻是不一樣的感動。

「在這裡,也許我們真的可以把悄悄話說給全世界聽。」

這是芒果TV最新推出的綜藝節目《朋友請聽好》。

儘管不同以往開店、鄉村、異國的慢綜藝形式,但這檔標榜著「首檔原創聲音互動陪伴真人秀」的節目,卻擁有與慢綜藝如出一轍的「治癒」功能。

觀眾評價它,「他們安靜地聆聽,告訴你你不是一個人,也許遠隔山海,但是也有人在聽。」一水的好評,讓它在先導片過後,便在豆瓣上獲得了9.2分的評分。

但實際上它的內容更像是曾經慰藉著中學時代的深夜情感廣播:溫聲細語的知心主持人,讀著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信件,聆聽著那些再平凡不過的喜怒哀樂。

時代像是一個輪迴,不斷地製造新生,也不斷地帶來滅亡。

曾經一度消失的電臺媒介,正在藉以移動網際網路的需求重塑,迎來一場獨屬於它的「文藝復興」。而如今,這個波瀾曲折的探索故事的最新結果叫做「可視化」。

視線時代

吸引耳朵

機會往往誕生在夾縫之間。

而在這兩年間,摸準這個夾縫的,則是音頻。一個必須承認的事實是,影視寒冬之下,最溫暖的熱土非電臺莫屬。

這是一個時代變化下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其重要的時間窗口屬性以及天然具備的傳播能力,讓它在碎片化時代,完成自我的迭代。

如果單從流量判斷,依託於情感、音樂、對話、互動等諸多現代訴求的電臺節目,已然具備了「挑大梁」的能力。此前廣電總局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視節目產出時長同比下降2.04%,而廣播節目卻同比增長1.64%。

在網生內容的巨大衝擊下,上一代媒體霸主電視面對著洶湧而來的衝擊尚無絕佳對策,電臺在主流視野中卻已絕處逢生,用戶群體規模也有著不斷擴大的趨勢。

復活深夜電臺的荔枝CEO賴奕龍在接受採訪時也曾訴諸他對於電臺節目的認可,「人們對優質聲音內容的情感需求始終存在。」毋庸置疑,相比荷爾蒙推動的視頻直播,語音直播可拓展的場景要更加多元,能夠承載的內容也豐富,通過聲音人們反而能夠建立更強的情感聯繫。

但這也並非意味著,「聲音」的生意已然走向了「全民化」。在這個每年都需要一個新故事的領域裡,音頻消費需要更多品類、更多垂直賽道,提供更多好玩有趣的內容,而不再僅僅只為了撫平焦慮。

而可能成為其走向最大眾化推動引擎的,仍然是更為人所熟知的視頻

在此需求之下,可視電臺的應運而生更像是一次商家與消費者的合謀。電臺聆聽,綜藝可視,藉以新的媒介,兩個完全不同的載體合二為一,成為貼合當下語境的全新內容,為其文化推廣以及商業變現,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中國特色下

可視電臺的突圍

新鮮與熟悉、觀看與聆聽,共同構成了《朋友請聽好》的特殊屬性。足以它刺激著行業的新陳代謝,在重重圍困之下脫穎而出。

但另一方面,同樣還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朋友請聽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刷新著大眾對於電臺節目的認知,但這種踩著視頻與聲頻走過的路的「可視化」模式,實則並非罕事

事實上,在韓流橫行的那些年裡,可視電臺便是其偶像團體當之無愧的流量抓手。通過櫥窗,聆聽與觀看偶像,是所有追星女孩的共同功課。而韓流偶像也通常藉以這種小成本、高收效的營業模式,完成從打歌到互動的一系列宣傳活動。

基於這一形式,在尚被稱之為「偶像元年」的2018年,QQ音樂也曾打造一檔可視電臺模式的音樂節目《見面吧!電臺》。不同於《朋友請聽好》的電臺+真人秀形式,以「新歌始發站,好聽讓你看」為標語的《見面吧!電臺》則更類似於我們所熟知的櫥窗音樂電臺形式。

它的演播廳,位於北京某大型商場五層的一個透明演播廳裡。通過演播間的透明玻璃,粉絲可以親眼看到偶像的錄製過程。

在過去的264期節目裡,這裡迎來送往三百餘位歌手、偶像以及組合。他們在這裡宣傳新歌,暢聊成為歌手的那些年,並在直播過程中與粉絲進行親密互動。

它的存在,有些類似於曾在中國出現過一段時間的打歌節目,背負的便是完善偶像產業鏈的任務。但可惜的是,中國偶像市場的先天不足與節目形式的單一化,使在其播出的一年時間裡,除卻粉絲之外,在大眾層面引起的反響寥寥。

相對而言,《朋友請聽好》的誕生,則進一步彌補了可視電臺表現形式的單一化。

不同於由日韓舶來的櫥窗音樂電臺宣傳口,《朋友請聽好》的形式則更多的類似於觀眾所熟知的慢綜藝模式。三位彼此熟悉的老友,經營著一家有時限的廣播小站,在這分享彼此的生活,做飯、擼貓、觀影、談心,而後投入工作,聆聽著五湖四海的聲音。

是綜藝還是電臺?

更加多元的網際網路人群與媒介形式,正在逐漸地改變著曾經電臺節目單一化。

只是,如果追及至內核層面,我們就不難發現,與多變的電臺內容相比,從日韓櫥窗時音樂電臺到中國版本的《見面吧!電臺》,其表現形式卻呈現出高度的整齊劃一。而反觀之《朋友請聽好》,似乎又並不能完全稱之為電臺,而更多的則是歸屬於綜藝的範疇。

這可能也透露出了此類節目的矛盾之處:在不看臉的音頻直播裡,拿內容留住粉絲是默認的規則。而如今,當新的前提變成了「可視化」「綜藝化」,那麼諸如《見面吧!電臺》《朋友請聽好》等節目,其所面臨的全新考驗,則又重新聚焦在了節目的內核之上——到底是用綜藝的形式留住觀眾,還是藉以更多元的形式來呈現電臺節目的專業性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目前中國可視電臺節目最先要搞清的,是其存在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並不像綜藝節目節奏緊湊,也並非長短視頻形式所迅速收割的注意力,在可視電臺節目誕生之初,其所背負的期望,便是在於解放思緒、輕鬆治癒,以一種不緊不慢、可看可聽,甚至還可以線下參與的形式,賦予不同觀眾、聽眾以及參與者的不同感受。

《見面吧!電臺》節目製片人Laurence就曾這樣解讀,「《見面吧電臺》在本質上還是一檔電臺欄目。電臺有一個特別的屬性叫『音樂陪伴』,不看視頻只聽音頻也可以聽懂,可以隨時陪伴著你。這是我們節目與短視頻最大的區別,也是我們節目特別有溫度的地方。」

從這一層面來說,可視電臺作為獨立於音頻與綜藝之外的特殊物種,其依舊是建立在電臺節目之上的存在。

在這種情況之下,藉以電臺形式致力於用「陪伴」與「傾聽」治癒人生的《朋友請聽好》,在剔除新鮮的外殼之後,其核心或許依舊是一檔綜藝節目。

儘管節目直至2月19日開播,但其電臺直播早在1月2日便已展開。由此,聽眾和觀眾也被一分為二。聽眾藉以電臺形式訴諸情感問題,而觀眾,其關注點則更多的聚焦於何炅、謝娜以及易烊千璽之間的互動,在「沒有什麼是易烊千璽擼貓不能解決的」調侃聲裡,《朋友請聽好》存在的意義,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有悖於可視電臺的初衷。

而這或許也為《朋友請聽好》的未來留下了一些思考——在接下來的節目裡,到底是更致力於展現的專業性,還是通過「真火三人組」的互動展現「別墅版嚮往的生活」,或許會成為《朋友請聽好》所需要平衡的內容。

不過,一種全新形式的誕生,從出現到發展成為本土原生態的節目模式,是從商業化轉向社會性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漫長的探索、適應、再到共生共存。

對於這種模式未來發展幾何,或是在流量欠缺的情況下,這種形式是否能夠繼續走下去,如今或許尚無定論,畢竟在某種意義上,它需要配合恰當的形式,得到大眾化的傳播。

而如今,至少一些新的變化出現了。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慄子

相關焦點

  • 虎牙音樂協力傳統電臺形態新生,電臺可視化輸送優質好音樂
    「虎牙音樂電臺」深諳此奧義,利用自身強大的線上直播作為載體,衝破電臺節目原有的桎梏,搭建線上線下通路,在線下打造可見面的音樂電臺節目,在線上提供可視化製作live show,通過多機位、多鏡頭的實時直播,讓刺激聽覺的音浪與衝擊視覺的視象有機糅合,再創造直播時代中音樂電臺節目的新生命。「虎牙音樂電臺」欄目首發陣容強大,迅速拔高了這條音樂內容賽道的高度。
  • 最後一個節目?羅PD:帶10年後的「超級巨星」,掙高收視後結束
    羅暎錫PD日前出演在tvN官方Youtube頻道「歡樂居家派對-展現快樂的電臺」特輯,通過與訂閱者的溝通傳達今後的計劃。節目中,有網友問:「如果讓您從一起做過節目中的人挑選,來製作人生最後的一個節目的話,您會選誰呢?」
  • 從電臺情懷到線下live,歌手們需要小酒館
    比起單純的舞臺、或是更垂直的音樂訪談節目,《見面吧!電臺》更像是一個音樂live舞臺,它兼具livehouse的現場感與傳統電臺的放送節奏,在傳播音樂的同時,也側寫著音樂人歌曲創作背後的種種情緒。在音樂產業,受眾群體正在從「音樂聽眾」轉向「音樂觀眾」,可視化是潮流。在很多時候,歌手們都活躍在短視頻與熱門節目裡,十幾人扎堆,趕場音樂綜藝,在限定時間段裡竭力釋放自己。
  • 中國的文藝復興,一半都歸功於90後
    從漢服由影樓走向大街,到故宮文創的爆火。「文藝復興」這個詞,近年來一直霸佔著當代中國年輕人的娛樂與消費生活。當年聽《青花瓷》的人們逐漸老去,但喜歡國風國潮的人依然年輕著。
  • 抹黑警方被投訴,香港電臺致歉檢討,涉事節目將暫停製作
    【文/觀察者網 王愷雯】隸屬香港特區政府部門的香港電臺,早前因其老牌電視節目《頭條新聞》內容失實、抹黑港警,引發逾3300起投訴。 5月19日,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下稱通訊局)裁定有關節目違反《電視通用業務守則-節目標準》,向香港電臺發出警告。
  • 今日頭條:新經濟時代的營銷領域「賣水者」
    事實上,從傳統商業時代的粗放式廣告投放營銷,到網際網路時代的數據驅動精準營銷,再到現如今,在新零售領域——亦或者說智慧零售、無界零售——其共通之處均在於「人、貨、場」商業元素的重構大趨勢下,營銷模式正在走向基於品效協同之上的技術化、個性化和多元化。
  • 「博物館輸入中…」2018香港博物館節驚豔開啟 百場精彩節目與觀眾互動
    康文署轄下二十三間博物館和文博單位,推出逾百項涵蓋文化、歷史、藝術、電影、天文、科學、考古和文物復修的節目和活動,歡迎市民參與。此外,博物館節今年更邀請到日本、廣東、澳門和本地多間博物館結為夥伴,合力推廣多姿多彩的博物館文化。今年博物館節的主題是「博物館輸入中…」,寓意博物館節創造了一個讓市民與博物館積極對話交流的平臺,讓兩者展開無間斷的對話。
  • 邱騰華:對相關節目裁決公正 香港電臺應嚴肅跟進
    新華社香港5月20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20日表示,通訊事務管理局對香港電臺電視節目《頭條新聞》涉及的投訴裁決公正,香港電臺應嚴肅檢視製作節目的過程和部門管治。
  • 稱TVB停播香港電臺節目是因港警投訴,美媒被指誹謗後承認報導不符...
    【環球網報導】據香港《頭條日報》5日報導,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以下簡稱:通訊局)3月宣布,撤銷本地免費電視臺須播放香港電臺節目的指示,香港無線電視(TVB)翌日隨即取消播放香港電臺節目。《頭條日報》稱,彭博新聞社3月6日的報導,以《無線砍掉惹起警隊領導人怒火的諷刺節目》為題,聲稱是因為香港警務處處長投訴香港電臺節目《頭條新聞》,令TVB作出停播香港電臺節目的決定,報導還形容事件響起香港新聞自由的新警號,並引述香港深水埗區反對派區議員何啟明言論稱,TVB受中國政府掌控,只播放北京喜歡信息。
  • 香港電臺失去「七一」節目製作權,TVB接棒,網友:該好好反思了
    27日,香港電臺證實今年首度不獲邀製作7月1日舉行的官方升旗禮暨慶祝酒會活動,改由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作為節目製作承辦商。香港自1997年回歸後,每年的7月1日都會在金紫荊廣場舉行升旗禮,並在會展中心舉行慶祝酒會。
  • 被一位電臺主播痛罵一頓,是東北人的至尊體驗
    「東北幽默,不止脫口秀」他有自己的抖音號 「鍾曉工作室」,更新內容也是自己在電臺接聽來電的視頻。「陪伴一代人的「憤怒主播」」曉聲長談被人發現以後,勾起了很多人的回憶:這位主播在上海可能是羅毅,在浙江可能是萬峰,而在東北,這樣的主播似乎是一種特產,無論是葉文、盧漢,還是突然走紅的曉哥鍾曉,影響力都走出了遼闊的東三省,走向了全國。比如早些年,江蘇交通廣播從黑龍江電臺引進了 《葉文有話要說》。葉文的痛罵從此在南京響起,最火的時候,每兩個收聽廣播的人裡,就有一個在聽葉文。
  • 「Dies irae」TV動畫定檔10月,今日開始連載電臺連續劇
    「Dies irae」TV動畫定檔10月,今日開始連載電臺連續劇 動漫 178ACG ▪
  • 「路演」玳數科技:數據可視化是信息化走向數字協同化的重要步驟
    玳數科技產品負責人何志鵬介紹,數據可視化是信息化走向數字協同化的重要步驟。未來,不止是疫情監測,水利、文旅、安全、交通、金融等行業都可以利用數據可視化輔助決策,創造價值。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EasyV企業員工健康追蹤雲圖在疫情期間有效指導了企業科學化返工。
  • 這個男人很「妖嬈」,「文藝復興第四傑」—提香
    提香作品今天,來和大家說說「文藝復興第四傑」——提香。如果能有一個人,可以與文藝復興三傑比肩的話,那麼這個人,肯定是威尼斯大師提香。提香,是歐洲文藝復興、第三重鎮威尼斯,最為傑出的藝術大師,被稱為「群星中的太陽」。威尼斯畫派的所有亮點和技巧,在提香身上達到了最高峰。
  • 電臺主播Seven的鄭州十一年
    電臺主播 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 Seven本名李洋,山東人,2005年考入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後,他來到FM90.0 My Radio,成了一名電臺主播。
  • 傷港電臺,今天被圍!《鏗鏘集》等節目被點名批評
    圖源:香港「東網」 香港政研會認為,香港電臺的新聞節目多次偏頗誤導,記者專業性不足,收視率長期不足,認為政府在香港電臺未處理問題前不應撥出更多公帑。該團體還表示,截至今日已收到逾6萬名香港市民聯署,反對政府增撥經費。
  • 「Hi DJ, drop the beat!」—— 2017 年,我開始把「聽歌」當做愛好
    每一期節目更新後,在網易雲中都能方便的找到歌單來收藏。「相似推薦」功能更是讓人沉迷,往往是只是想找一首歌曲,回過神來已經收藏了好幾張歌單,標記了好幾首紅心。去年夏天開始,我便一直糾結於 Spotify 和網易雲音樂,試圖在其中選擇一個,作為唯一的音樂服務(畢竟都是要花錢的)。
  • 「行·味」城市巡禮99特別節目完美收官
    8位知名電臺主播化身商圈推薦官,8小時接力直播!在上海交通廣播、愛上行味微博一直播平臺視頻直播!在直播間,「博文」和「王蕾」邀請到了百聯奧特萊斯事業部營運部總監張承鴻。讓聽眾們了解到「青浦奧萊」這個家門口的旅遊目的地!
  • Chrome 插件大殺器:「油猴」腳本Tampermonkey 使用詳解
    俗話說的好「Chrome 沒插件,香味少一半」,作為上周《超好用的 Chrome 瀏覽器插件,我為你找到了 6 款》的姊妹篇,當然要介紹雖複雜但卻更好用的 Chrome 插件嘍~ 在上一篇文章的評論區,不少小夥伴問怎麼沒有神器「油猴」?
  • 「民宿頭條」:從自媒體起步,要做民宿產業鏈的社交和服務平臺
    「民宿頭條」成立於2016年8月,是一家民宿自媒體平臺。創始人兼CEO譚中意認為,民宿作為人居空間的延伸,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中產階級人群所嚮往的「詩和遠方」,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想得而不可得的狀態。因此,「民宿頭條」把內容呈現形式定為「民宿主人的故事」,用情感來引發用戶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