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三字經》三才、三光、三綱 共勉之

2020-12-13 夢回筆端

說到三這個數字,古人總是情有獨鐘的。他們總是將很複雜的事物用三個字來概述,今天小編就是來給大家講一些關於三的各種故事!

首先上場的是三才,說到三才想必愛看武俠電視劇的小盆友們不會陌生吧,電視上江湖中的各路大俠已經將三才在武功一道上發揮的淋漓盡致,從最簡單的三才陣,到三才劍法什麼的,可謂應有盡有,那麼三才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受到追捧呢?下面小編就講一下三才的前世今生吧!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只是單單幾個字也表達了先賢的驚人智慧,只用三個字就讓我們對世界有了一個認識,並且三個字的排序也不僅僅只是為了押韻,而是隱含了一個遞進關係,天和地因為神秘和不理解所以放在人的前面,雖說大家現在都肯定人定勝天,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說法。天地偉力我們應當心存敬畏!三光是指日月星,為什麼說三光是特指呢?因為日月星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的發光體,哈哈,好強大的理由啊。又是一句話讓我們知道了這個世界上最簡單的天體運行。

三綱指的是君臣義,這個就不多說了,不是太提倡。但是後面一句是重點,父子親,夫婦順。這一句講的就是我們要做到父子親愛,夫婦和順。這一點很符合我國家和萬事興的理念。也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國家才可以做到長治久安!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是家庭和睦,我們也常說大家庭是祖國,而千萬個小家庭組成了中國大家庭,所以和諧社會是從小處著手影響大局的一種先進理念,共建和諧社會人人有責!

三字經是我國文化史的瑰寶,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希望我們共同研習,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第七篇 三才者,天地人《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點擊播放音頻)07.三字經【註解】「三才」,乃指天才、地才、人才。「三光」,乃是日光、月光、星光。兩個「者」字,前「者」字指三才,後「者」字指三光。【釋義】寫「三」字,三畫宜一般長:上一畫法天,取天覆乎上之義;後一畫法地,取地載乎下之義;中一畫法人,取人居其中之義。
  • 三字經譯文以及啟示(二)_專題文章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三字經譯文以及啟示(二)2012-06-22 11:15:5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三才者  【譯文】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啟示: 要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良好和諧的關係,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地位,人人從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寧,人類永遠和平。  【譯文】什麼是「三綱」呢?
  • 古詩詞強化訓練,一年級經典三字經文段,逐步講解
    子不教,父之過。父僅僅只是指父親麼?國學經典,逐步講解,讓大家對三字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如果不從小好好教育孩子,他善良的本性就會改變。
  • 《三字經》品讀之十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通俗釋義】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天地那麼大,人何以與之相提並論呢?《說文解字》曰: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又見《禮運》曰:人者,其天地之德;人者,天地之心也。而天地間可見數量最多、能動性最強的,也莫過於人,所以天地人並列三才。儘管如此,在我們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的今天,我們要認識到,天地間不僅有人的存在,還有海中魚、天上鳥、山中虎……它們,同樣是地球的主人,人類不應為了自己的生存無限度地侵佔、破壞它們的生存空間。
  • 讀《三字經》之「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有感
    —出自《三字經》、王應麟原文解釋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人不只是人,也代表著變化,變化之力,陰陽的調和之力。陰陽我可以舉個簡單例子給在座的聽:1.小孩眼裡只有黑和白,所以他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卻有時候會犯錯。2.大人眼裡除了黑白還有灰。這部分灰除了貪慾還有人心所向。所以成年人做事比較穩妥儘量是方方面面做到位,我們可以看到大人很少犯大錯。
  • 中國孩子讀點《三字經》怎麼就愚蠢了?
    說真的,如果不是刻意按照歧視女性的角度去解讀,我真的看不出來這有歧視女性的意思,起碼談不上「明顯」。就算有,在那個強調「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女子無才便是德」、「婦人見短,不堪學道」、「婦人短見,不必掛懷」的時代,《三字經》裡的這段話真的可以說是很男女平等了。
  • 《三字經》第二篇-三才者
    正文:譯文: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解釋】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什麼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什麼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啟示】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電、風、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魚蟲百獸,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世界。
  • 《三字經》通篇解讀(新)
    本解讀純屬個人理解,由於受到個人學識、能力的不足,會存在解讀的誤解,歡迎留言討論。《三字經》的作者是南宋王應麟,修訂者是章太炎。三字一句的格式使得其文字通俗,朗朗上口;被認為是傳統的啟蒙教材。根據以上對《三字經》的定義,特解讀如下:第一部分:教育的原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注意】我查閱到這句話的解讀為:人剛出生的時候,稟性是善良的。
  • 「三綱」的本義是如何被歪曲的?
    之所以稱其為「三綱」,是因認為這三倫關係對其他各倫、乃至所有人倫關係起著規範和引領的作用,因為它們是一切人倫中最重要的,代表「人倫之綱」或「人之大倫」。所以,他們所說的「三綱」,與「人之大倫」或「三大倫」幾乎是同義語。本文將這一理解稱為「三綱」之本義。
  • 《三字經》起名:100個滿腹經綸、好聽儒雅的啟蒙好名!
    恆華出處:曰岱華,嵩恆衡-三字經全文-三字經這裡的華是華山,講的也是「五嶽」,在文中只是單純的作為「地理」知識的普及,作為名字「華」有樸實無華,引申淳樸真實,自然不作。而「恆」是長久之義,引申持之以恆,堅定不移。
  • 文史評論 | 「三綱」的本義是如何被歪曲的
    從行文看,作者既然說這三者為「人倫之綱」,顯然是從本義出發,但又不說君臣、父子、夫婦為人倫之綱,而只講君、父、夫為人倫之綱,顯然預設了通過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可確立人倫之綱。這就是把狹義「三綱」與本義「三綱」合二為一了。可以說,後世大多數從狹義講「三綱」的人,都預設了同樣的前提,也以本義「三綱」為宗旨。我認為這是狹義「三綱」概念在後世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三字經》中耳熟能詳的10句話,家喻戶曉,值得背誦!
    《三字經》中耳熟能詳的10句話,家喻戶曉,值得背誦。   1. 戲無益,勤有功。   解析:語出宋·王應麟《三字經》。玩耍沒有益處,勤奮可以取得成功。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傳統文化: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譯文】還應該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識,如「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注釋】三才:指天、地、人。世界如此之大,包含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電、風、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魚蟲百獸等萬千方面。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世界。校稿:遊金地 小揚本文屬於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別字,歡迎指出,我們將積極改正!
  • 三綱五常是什麼?三歲小孩都知道,但你知道嗎?
    《三字經》《三字經》中關於三綱五常是這麼講的:「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漢高祖及其後的幾位皇帝都以主張清靜無為和刑名之學的黃老學說為治國思想,政治上無為而治,經濟上輕徭薄賦。這才有了後來的文景之治,百姓休養生息,國力逐漸恢復。但是漢武帝即位之後,自覺他皇帝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分封各地的諸侯王有些藐視皇權,蠢蠢欲動。漢武帝迫切需要從政治上和經濟上進一步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改變現狀,鞏固自己的統治。
  • 《三字經》這種「國學」,還是不學為好!
    《三字經》你能背幾句? 我曾經挺自豪自己能背到「......子不學,斷機杼」。直到有一天發現5歲的外甥女竟然能通篇背誦,才知道《三字經》是很多幼兒園的和培訓機構的必學科目。真不明白,用這種幾百年前所謂的國學經典澆灌祖國的花朵,真的沒問題嗎?《三字經》大概成書於南宋,作者不詳,或者說一直有爭議。
  • 重讀《三字經》
    《三字經》是古人為兒童編撰的啟蒙讀物,相傳是南宋學者王應麟編著的。此後有明代末年王相、清代大學問家章太炎或加訓詁,或重訂。還有賀興思的《三字經註解備要》,尤為詳盡。歷來推崇《三字經》的人,稱之為「千古一奇書」、「袖裡通鑑綱目」。總之,自宋以後,《三字經》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啟蒙教材。
  • 國學三字經起名:120個三字經裡的名字,個個雅致脫俗有寓意
    《三字經》作為國學啟蒙著作,對寶寶的人生有著不小的啟發,家長朋友不妨從《三字經》中為寶寶取名,如果不知道怎麼取,可以看看下文江南易林整理的120個出自《三字經》裡的寶寶名字。書知出處:彼無書,且知勉-三字經全文-三字經「書知」出自《三字經》,這句話說的是西漢時期的公孫弘,因為沒有書本,就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學習。
  • 《三字經》之教育和禮儀
    今日伊始,筆者想和大家分享《三字經》中的內容。《三字經》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其作者說法不一,大多數學者更傾向於南宋深寧居士王應麟。隨著歷史的發展,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現在市面上的《三字經》與原著並不相同,為修改增減後的版本。
  • 姓名學七大流派之三才派
    姓名學的三才,借用了《易經》內天、人、地的觀念。由此誕生了姓名學的三才,天格、人格、地格。因為論斷的主題是三才,所以這個派別稱之為三才派。三才派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姓名學最早的歷史傳承,屬於比較早期的派別。三才浱論斷一個名字的基本原理是以文字的筆劃數五行生剋來論斷吉兇。
  • 先秦儒家的生態哲學觀——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觀...
    先秦儒家的生態哲學觀——以「天人合一」及「天、地、人三才」觀為致思論域 2016年04月04日 10:12 來源:貴州文史叢刊 作者:張新民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先秦天人合一說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