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訾利利 記者 劉慧麗 馬俊峰 見習記者 李志遠
這個暑假,鄭州外國語學校(簡稱鄭外)收穫了三枚世界奧林匹克大賽金牌。其中兩個高三畢業生被保送清華大學,另一個獲獎的還在高二就讀。
在競賽道路上鄭外有什麼培養的秘訣?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走競賽之路……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能保送、能獲自主招生資格的奧賽,距離我們的孩子有多遠。
一個月之內收穫三枚世界奧賽金牌
這個暑假,好事不斷。7月份最後一周,在鄭州的東西兩個火車站,鄭外的師生們迎來了兩位獲得世界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鄭外學子。
先是在鄭州火車站西廣場接到了楊雨翔,帥氣的小哥哥在第二十九屆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中勇奪金牌。顏值在線、才華更過人的他在270名各國精英中排名第六。
接著在鄭州東站迎接了獲得國際奧林匹克化學競賽金牌的王晨瑜,自信的小姐姐剛出站,就被學校老師和同學的鮮花和條幅所包圍。和楊雨翔總分世界排名第六一樣,王晨瑜的總成績也是世界排名第六。目前兩人已經保送清華大學。
一周後,有一個好消息傳來:鄭外學子張翰林榮獲第15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IGEO)金牌!他是河南省首位入選地理奧賽國家隊的學生,他們這次的獲獎一舉打破中國隊多年以來在國際地理奧賽中的金牌荒!
在一個月之內,鄭外連續收穫三枚世界奧林匹克競賽金牌,能獲得這樣優秀的成績,還要從幾年前說起。
2004年,鄭外學生獲得首塊全國物理奧賽金牌之後,時任校長毛傑提出了「強化與突出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理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新目標。學校在學生平均分班的基礎上,在尊重學生興趣的前提下,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理科實驗班的嘗試。
2007年正式成立競賽部,學科競賽走上快速發展的軌道,現在的鄭外,每年獲得省一等獎的學生佔全省一等獎總數的一半以上,截至目前已有7人分別獲數、理、化、生物、地理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奧賽金牌含金量有多高?
其實,早在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委《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出臺,明確規定從2015年起,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取消加分初衷之一是為了給奧賽降溫,減輕學生負擔。
在2014年之前,高考加分的門類很多,奧賽獲獎便是其中一種。奧賽獲獎在各省的加分政策雖各有不同,但只要獲得省級的一等獎及以上,就有10~20分的加分,甚至獲得清華、北大、中科大等名校的保送資格。
按說奧賽加分取消,奧賽就該沒落了,更何況奧賽保送生政策連年收縮,僅保留了各競賽學科全國金牌獲得者的保送資格。可2015年之後,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興起。目前,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國內眾多知名高校,在自主招生政策上都有這樣的表述:鼓勵在高中階段參加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全國決賽獲得優異成績,甚至是在省級競賽中獲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報名。
尤其是想進入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的優秀學生,目前想靠裸分被錄取難度越來越大,而有了奧賽獎項,參加自主招生通過,被錄取的概率大大增加。
另外,獲得省級奧賽獎項,也能獲得不少985院校的自主招生資格,得到以較低分數上大學的機會。
走「競賽之路」的都是超級天才?得看這倆能力
學科競賽在很多人眼裡,有點高高在上,總是和「高難度」「高智商」等聯繫在一起。但學科競賽帶給孩子的回報,比如「保送名校」、高考降分錄取等,又讓家長羨慕追捧。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走「競賽之路」?當了10年生物競賽教練的鄭外競賽教練楊德寶認為,學科競賽需要學生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學生學有餘力
他說,就是在外語學校,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走「競賽之路」的,只有對此感興趣又學有餘力的孩子才適合。什麼是學有餘力?以鄭外為例,楊德寶覺得那些高考能考上985高校的,或者成績排名在全年級前1/3也就是前300名的學生,適合試試這條路。
二是對學科有興趣
這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從小對學科特別喜歡,他總結這屬於「一見鍾情式」,一眼定終身。這些學生一般可遇不可求。更多的是第二種情況,對學科有朦朧的好感,或者是喜歡老師,或者是被學科某一點打動,這種是漸進式的喜歡,隨著對學科的不斷了解,越來越喜歡,「日久生情」。他的學生楊雨翔就是這種情況,一直對生物學科有興趣,又學有餘力,越發展越優秀。
對於大家認為的「高智商」才適合參加學科競賽,就生物學科來說,楊德寶更傾向於學科興趣的引領,「天才出現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我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天才教育好,而是把資質不錯、學有餘力的學生教育好。」他自己帶生物競賽10年來,學生獲得了29塊全國金牌、3塊全國銀牌,以及2塊國際金牌,這麼多優秀的學生中,他認為沒有超級天才。
【連結】
金牌少年的學習經 有興趣不妨借鑑一下
低調有計劃
在楊雨翔的輔導老師楊德寶眼裡,「他不是成績最好的那個,但是最讓人放心的那個。」在他眼裡,楊雨翔身上的這幾個特質最打動他。
首先是這孩子能坐得住,對於制訂好的計劃,總能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其次是認真細膩。這是男孩子身上很少見又很珍貴的特質。
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楊雨翔身上內斂低調謙遜的特質,取得好成績,有些人會自滿,但他還是不驕不躁,一直在努力。
當日事當日畢
王晨瑜的老師這樣評價她,「不管參加什麼比賽,只要參與了,總是名列前茅。」鄭外競賽部主任、化學競賽教練徐學文是王晨瑜的老師,在他眼裡,王晨瑜是個全面發展的優秀學生。
首先,她在學習上一向當日事當日畢。其次,王晨瑜在學習上理解能力特別強,善於把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再就是王晨瑜的書寫和表達能力非常強。「在考試時她有個特點,凡是做完的題目一定是正確的。」她分享的學習經驗是,不要一味地刷題,要緊跟老師的腳步走。
她讓老師印象深刻的另一個特質就是愛提問,講課時一個詞的用法,王晨瑜都會仔細地問問為什麼,碰到不明白的會及時發問,解決問題。
王晨瑜還習慣於記課堂筆記,如果講解試卷分析,她可以把一份試卷密密麻麻全部記滿筆記。「不光筆記記得又全又快,字跡還很工整。」徐學文說。
另外,楊德寶還發現拿金牌的孩子,往往都是家庭教育搞得非常好,有很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優秀的孩子多有優秀的家長,讓我們一起努力變得更優秀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