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陸上的特奧蒂瓦坎古城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東北處40千米處,坐落在波波卡特佩爾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爾火山山坡谷底之間,面積達250公頃,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遺址。這座古城建於公元1世紀至7世紀,有著「眾神之城」的美稱,以幾何圖形和象徵性排列的建築遺址及其龐大的規模聞名於世。在印第安語中,「特奧蒂瓦坎」就是「眾神信徒得道之地」的意思,或者說是「眾神之城」。公元12世紀時,阿茲特克人長途遷徙來到了這裡,發現這是一座空無人煙的城市。阿茲特克人認定特奧蒂瓦坎古城必定是眾神居住的地方,城中縱貫南北的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於是就給它起名「黃泉大道」,也被稱為「死亡大道」。
特奧蒂瓦坎古城遺蹟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它們分別位於黃泉大道的東側和北端。太陽金字塔是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中最大的建築,大約建於公元2世紀。它的造型為四邊形層疊平臺,每層向上收縮,坐東朝西,用土和石頭堆砌而成,高65米,南北長22米,東西寬225米,總體積約為100多萬立方米。用來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並不規則,大多呈深褐色,也有土黃色的,所以整個金字塔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暗色調。金字塔的頂部原有一座10米高的太陽廟,現已完全毀壞。正面共有236級臺階,可直通塔頂。在太陽金字塔一側的廣場右邊,有一片住房,供管理太陽金字塔的祭司們居住。廣場北端有一座華麗的「太陽宮」,是太陽金字塔最高祭司的宮殿。
月亮金字塔的造型與太陽金字塔完全相同,但比後者晚建成150年,高度也遠遠低於後者,只有46米高,但由於它的地基比較高,因此兩塔頂端的高度處在同水平上。月亮金字塔的塔基寬150米,也分5層,體積為37.9萬立方米,比太陽金字塔小多了。月亮金字塔下是月亮廣場,中央有一座四方形的祭臺。
對於這兩座金字塔的用途,科學家們迄今也沒有得出一個統的結論。為了解開這個謎團,考古學家甚至動用了最先進的介子探測器,對金字塔內部拍攝透視圖,結果發現太陽金字塔的地基底下是個天然溶洞,溶洞盡頭的密室裡存放著不少古代祭祀文物,但沒有棺槨。因此他們認為,與埃及的金字塔不同,特奧蒂瓦坎的太陽金字塔不是國王的陵寢,而是一個祭神的場所。
根據史料記載,特奧蒂瓦坎城的居民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00年,他們很可能是來自墨西哥西部和墨西哥灣的納瓦人和託託納卡人。到了公元450年,特奧蒂瓦坎已經成為當時美洲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的大都市之一。而到了公元8世紀初,這座古城突然被廢棄成為廢墟,居民也隨之全部消失了,好似人間蒸發了一般。有人說這是外族入侵、焚毀所致,還有人說這是瘟疫流行的結果,也有人說這是內部的爭鬥導致了全面的崩潰,但究竟是何原因我們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