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好多種語言。有的語言覆蓋範圍很廣,比如英語就可以在半個地球上暢通無阻。有的使用人數很多,比如漢語。僅在中國大陸,使用漢語的總人數就超過了13億,這個數字是英語和西班牙語等印歐語系語言所望塵莫及的。還有的語言,儘管沒有英語漢語那麼流通,可是實力也不容小覷,比如俄語、法語、阿拉伯語,等等。
我相信每一個國家的國民都有學習其他國家語言的必要,因為即使你不出國,也總會接觸到其他國家的產品、書籍和網站。儘管現在翻譯機器越來越強大,但是以現在的技術,還不足以翻譯到盡善盡美的程度,所以常常會鬧笑話。而且即使機器翻譯得很好,也總不如面對面交談更使人舒服。
人們都在學習什麼外語?根據過去的觀點,一般認為大家都在學習鄰國的語言。因為兩國相交,和鄰國人接觸的機會就會很大,雙方經常會有貿易上的往來,因此學會對方語言的需求也就很大了。在過去確實是這樣的,但到了現代社會以後,這種舊觀點正在悄悄改變。比如一個中國人和一個俄羅斯人,互相不懂對方的語言,完全有可能用英語交流得很好。
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語言,目前正在充當著「世界普通話」的地位,這是絲毫不用懷疑的。但是最近幾十年,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許多老外都在學習中文,以求能在和中國的貿易中獲得利益。為什麼一定要學中文不可,用英文不行嗎?因為你用對方懂的語言,你的話記在他的腦子裡;可是你用他的母語,你的話記在他的心裡。
按照這個觀點來推斷,有一個觀點就基本可以確立了,即和中國貿易交往越頻繁的國家,其國民學習漢語的熱情就越高。這是真的嗎?
最近幾年,隨著一帶一路的順利實施,我國和第三世界特別是非洲國家的貿易夥伴關係越來越牢固。由於很多非洲青年都有走出非洲的強烈願望,而且留學中國,比起留學歐美等發達國家來說,相對比較容易。所以現在非洲很多國家的青年,都開始瘋狂地學起了漢語。對他們來說,漢語是可以改變命運的語言。
我國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都開辦了孔子學院,其目的在於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化,並學好漢語。作為第三世界的朋友,非洲自然也不例外。據說每年孔子學院在招生的時候,非洲人都可以把名額報滿,漢語在這些國家究竟有多受歡迎,已經可見一斑了。
如今我國已經在非洲建立了54所孔子學院,來孔子學院學習的非洲人越來越多,熱情越來越大。相信用不了幾十年,漢語就可以成為像英語一樣全世界通用的語言了。到時候即使是不會英語的中國人,出了國去別的國家旅遊,也不用擔心聽不懂當地人說話了。一想到這裡,英語沒學好的小夥伴們是不是都特別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