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山位於鶴慶縣西南部與洱源縣的交界處,因山形如馬耳而得名。
這裡最高海拔近4000米,很少人涉足,所以保存了原生態的天然美景!
十萬畝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野杜鵑花在這裡瘋長著,絢爛著,刷新著你對於花海所有的想像。(圖源:彩龍社區)
馬耳山的杜鵑有大樹杜鵑、矮種杜鵑、闊葉杜鵑、小葉杜鵑等十餘種,由於山腳到山頂海拔落差大,花期從每年的三月至六月持續近半年。
從山腳開到山頂,山腳的花凋謝,山腰的花綻放,陽坡的花開得冷落,陰坡的花又開得熱鬧,顯示著這方秘境的無窮魅力。
紅的如霞,白的潔白,紫的靚麗.杜鵑花和各種野花綿延不絕、錯落有致,拼接成了五彩的地毯伸向遠方,漫山遍野的山花隨風搖曳,花瓣隨風飄灑,落滿草地。
(圖源:TOP最雲南)
一片片、一叢叢,漫山遍野,鋪天蓋地,上萬畝的花海猶如上帝不慎打翻了調色盤灑落在山丘之上,濃的絢爛奪目,淡的清新素雅。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這裡的極致寫照。花瓣滿地,在潮溼的地上,沒有枯萎的跡象,鮮活如初,似乎它們在大地上又一次盛開。在馬耳山腹地有個雁池,俗稱天池。雁池沿路溪流涓涓,周遭四面環山,花團錦簇,悠閒馬兒在空地上吃著草,不時歡樂的撒嬌奔跑。雁池水質明澈碧綠,與蔚藍的天空和蔥綠的群山渾然一體。環顧池畔,林立蔥籠,野花鬥豔,倒映池中,把一池碧水染得五光十色,迷離如幻。到了盛夏時節,山上綠草如茵,變成了草海,「綠波」蕩漾。
一望無際的草甸奔來眼底,綠得一塵不染,如遇天晴,那天藍得像深邃的大海,潔淨得難以形容。
(圖源:鶴慶通訊)
(圖源:TOP最雲南)
拂曉時你到達馬耳山賞花,一層層如紗的薄霧在山間縹緲游離,恍若誤入仙境之中。
(圖源網絡,侵刪)
拂曉,薄霧如紗,晨曦微現,晨霧漸散,漫山遍野的山花隨風搖曳,連綿數千米,雲霧遼繞極為壯觀。
冬日,馬耳山迎來降雪,氣溫降至零下,遙望馬耳山早已是白雪皚皚。
區別於往日的滿山杜鵑花開,冬天的馬耳山藍天與風車,草地與駿馬,別有一番趣味。
(圖源:鶴慶通訊)
(圖源:TOP最雲南)
馬耳山,一個美似仙境的地方,但是這麼美的地方,卻差點就被毀掉了!2015年5月7日,雲南白族作家@施懷基在網上發表的《大理洱源馬耳山十萬畝野生杜鵑花海不斷被毀,誰來拯救?》一文稱:洱源縣境內的馬耳山十萬畝杜鵑慘遭風力發電破壞,一些百年杜鵑被挖掉。好在事發後,洱源縣委、縣人民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及時研究安排,成立專門工作組,迅速深入現場,進行調查核實和處理。夏天能賞花,冬天能玩雪,這樣的馬耳山,你心動了嗎?
自駕遊線路1:下關出發沿大麗路行走72公裡,走完軍馬場大坡後,在洱源西山林場右所鎮礁石封山育林管護站左轉,再沿風電場主線土石路,向北行駛50公裡大約2個小時可直接到達。
自駕徒步線路2:從下關沿大麗路、上鶴高速往北,西邑出口下,自駕至響水河村,向西順後箐徒步5.5公裡可到雁池(幹海子),爬高9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