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震文回故鄉辦個展,提示海派藝術中的「鎮海現象」

2020-12-14 騰訊網

「我的故鄉在浙江鎮海,那裡有一座招寶山,我這次故鄉寫生主要圍繞招寶山展開。」著名畫家樂震文在寧波美術館舉辦的「樂山樂水 為祖國山河立傳:樂震文畫展」開幕前夕如是說。

此次畫展由中共寧波市鎮海區委宣傳部、寧波市鎮海區文旅局、寧波市鎮海區文聯、寧波市美術館聯合主辦。

樂震文先生向來以自己是浙江鎮海人而自豪。他說,海派文化裡有一批鎮海籍的藝術家,包括陳逸飛、華三川、賀友直、周慧珺等,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樂震文先生

■《黃山雙龍瀑》 367x145cm 設色水墨紙本 2020

如今,樂震文先生又成為第一個回到鎮海辦個展、向故鄉人民匯報的上海藝術家。畫展開幕式上,樂震文先生還將向寧波美術館捐贈全部20幅故鄉寫生作品。

樂震文先生並沒有在鎮海生活過,他祖父就從鎮海到了上海,在英國人開的輪船公司工作。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很多鎮海人都從事海運、漁業工作,而樂震文先生恰好也是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這一切,冥冥中仿佛有天意。

為了回鎮海辦展,樂震文背上畫具,登上家鄉的招寶山寫生。在中國畫壇,樂震文先生以吃透一座山、為祖國山河立傳的藝術精神而著稱,此番招寶山寫生,又是怎樣的一種「吃透」呢?

■《招寶閣》

■《招寶閣速記》

■《招寶山威遠城》

「我小時候,就覺得招寶山很神秘。這次回去爬山,角角落落裡都去了,總覺得畫不完,昨天畫展已經布置完畢了,我又去爬山,結果又忍不住畫了一張。」樂震文先生說。

此次鎮海個展,樂震文先生展出了全新創作的20幅故鄉寫生作品,尤為特別的是,在多件寫生作品上,他都寫了長題,且大多是以行草書寫就,這在他以往的創作中非常少見。

樂震文先生說,這些長題大多是寫自己面對家鄉山水的即時心情,都是當場就寫下的。

■《媽祖閣》

■《棋子坪》

■《九龍湖》

■《雨中九龍湖》

對於故鄉寫生跟去其他地方寫生最大的不同,樂震文先生表示,故鄉寫生會更有親切感,畫得更深入。自己在黃河邊寫生時,也曾有類似感覺,大概是面對母親河的緣故吧。

今年疫情期間,樂震文先生背上畫具來到招寶山,到一個因疫情而關閉的廟裡寫生。一位年輕僧人陪同他尋找寫生角度。看他畫了一會兒,年輕僧人忽然不見了。不久,年輕僧人又陪同方丈一起過來了。樂震文正詫異間,年輕僧人無限佩服地表示,樂老師的寫生教會了他怎樣看這裡的風景,以後自己也會更喜歡這個地方。

樂震文先生在故鄉寫生,無意中感染了一位普通人,讓他發現了美的視角,這,才是全民美育的意義所在吧。

■《招寶山下安遠炮臺》

■《利涉道頭》

■《九龍湖香山教寺》

樂震文先生是著名的海派藝術家,他回到自己的文化源頭做展覽,其行為本身就體現了海派文化與江南文化的密切關聯。有學者說,海派文化是江南人創造的,海派文化又是江南文化的升華。這個論斷在鎮海籍海派藝術家們的身上得到了完美體現。鎮海的山川河海滋養了藝術家,成為他們的文化基因,他們在海派文化大碼頭創出了巨大的藝術成就,如今又回到他們文化的源頭,來匯報、來感恩、來重新汲取養分。

樂震文先生深深體會到,一個畫家有三個空間,分別是國家、社會和靈魂空間,而畫家靈魂空間的高度,則來源於前兩個空間的高度。樂震文先生筆下的千巖萬壑都會煥發出大氣象,其終極原因應該在此。

樂震文簡介

浙江鎮海人

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民建上海市委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

上海覺群書畫院院長

上海中國畫院兼職畫師

上海書畫院原院長

「樂山樂水 為祖國山河立傳:樂震文畫展

展覽時間:2020年12月13日-12月20日

展覽地點:寧波市美術館(寧波市江北區人民路122號)

相關焦點

  • 對話| 樂震文:中國畫教育該變思路了,尤其大學得強化書法
    2017年1月17日「煙雲物外——樂震文藝術展」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開幕,這是作為畫家的樂震文有生以來最大的一次個展。然而,除畫家身份外,樂震文還是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曾任上大美院國畫系主任),亦曾是上海書畫院執行院長。
  • 樂談山水:米雪對話樂震文
    陳佩秋先生曾在樂震文老師的山水畫冊的序言中寫道:「他尋覓於遠山、幽谷、寒江、暮雪、煙村,並將自己對傳統的理解和在東瀛觀摩的繪畫藝術進行結合揉入自己的作品之中」樂震文 方寸之間藝道大咖藝道大咖第二季第四期將於2020年12月23日晚18:00舉辦
  • 上海觀緣文化藝術創意園區:打造長三角藝術文化服務新型平臺
    上海西南地區最大的文化創意園區——位於閔行區梅隴鎮的上海觀緣文化藝術創意園區日前正式亮相,為方興未艾的上海文化創意園區發展增添了又一別具特色的創意園區類型。園區藝術空間也迎來首個藝術展覽——「尋覓江南:樂震文、陸春濤雙個展」,這是該展今年9月在蘇州成功展出後移師上海後的首站。
  • 為時代留影替山河立傳 樂震文張弛比翼連枝「琴瑟和鳴」
    三年時間內,樂震文和張弛夫婦沿著紅色革命的地標大寫中國山水,走遍上海的所有景點為城市繁華安泰留下美影,再赴南極極地身體力行地拓展中國水墨的題材邊界。圖說:展覽海報 官方圖為時代留影,替山河立傳,這是他倆的藝術初心。在開展前夕,新民晚報記者對他們做了專訪。
  • 一周藝術人物|為《辭海》設計字體的他影響了一代代設計人
    在此次展覽中,其中既包括他們的代表作,如樂震文一系列巨幅山水,張弛的《雲水謠》系列、城市山水題材代表作《海上攬勝·七十長卷》;也有這對藝術伉儷新近創作的南極題材系列水墨,用中國式的筆墨描繪南極。樂震文、張弛的繪畫創作歷程,幾與改革開放進程同步,可以令觀眾感受到改革開放帶給這個時代藝術家的發展契機和藝術家自身所勃發的創造力。
  • 水墨畫家蔡俊章 人生七十雲林縣首辦藝術作品個展
    華夏經緯網5月2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年對水墨畫家蔡俊章而言別具意義,不僅人生邁向古稀之年,更首度返回雲林母縣開辦水墨畫個展。《警界儒將──蔡俊章博士水墨畫邀請展》21日起至5月31日將在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展覽館一、二樓舉辦。
  • 樂震文、張弛巧用手機畫新作,頌揚最美的白衣戰士
    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在這個打好新冠病毒阻擊戰的關鍵時刻,前不久榮膺「2020魔都生活盛典」年度藝術人物的畫壇伉儷樂震文、張弛,感懷於抗疫戰士的大無畏獻身精神,連續創作出一批庚子年的新作,為白衣戰士喝彩,為疫區人民加油,並用藝術的手段呼喚每一個人都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家同舟共濟
  • 莆田藝術家吳俊勇 明天台北辦個展
    N本報記者 郭大路 本周六,臺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的「藝術空間」,將舉辦閩籍藝術家吳俊勇的個展。 35歲的吳俊勇出生莆田,擅長手繪動畫及圖像符號的創作,是當下新媒體藝術創作最出色的藝術家之一,目前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總體藝術工作室。
  • 日本畫家草間彌生在中國首辦大型個展
    原標題:日本畫家草間彌生在中國首辦大型個展   享譽世界的日本女畫家草間彌生在中國的首次大型作品展,目前正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舉行,將持續至3月30日。   展覽展出草間彌生100多件作品,除了草間彌生標誌性的黃色南瓜、圓點花紋等被大眾熟知的作品之外,還展出了藝術家近年來的最新創作。
  • 雙瞳記:黨震個展玉衡藝術中心開幕
    原標題:雙瞳記:黨震個展玉衡藝術中心開幕 日   展覽地點:上海莫幹山路50號6號樓101   參展藝術家:黨震   策展人:楊建國   學術主持:杭春曉   主辦單位:上海玉衡藝術中心   2014年6月7日,著名當代水墨藝術家黨震「雙瞳記—黨震個展·上海」將亮相上海玉衡藝術中心。
  • 「墨禪一味」閩籍當代藝術家伊玄廈門辦個展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曾琦珣)鳳凰佛教通訊員慧德廈門訊:5月20日,畢業於廈門福建工藝美術學院的當代藝術家伊玄在廈門鴻山書院舉辦個展。此次藝術展主題為「墨禪一味」,由廈門鴻山書院主辦,廈門蘭琴古厝承辦,展期1個月。伊玄精心挑選了57幅近幾年的新作精品及美國時期重要作品文獻進行展出。
  • 九寨溝印象 | 中瑞文化藝術交流 「安東尼奧·威利2019成都個展「啟幕!
    九寨溝景區工作人員在交流過程中感謝他將九寨的美傳播給全世界,祝本次個展成功,也歡迎他再次來到九寨溝採風創作。景區處於閉園及災後恢復重建狀態期間,安東尼奧的個展讓我們通過藝術家的獨特視角,認識一個不同的九寨溝!
  • 安尼施·卡普爾在華辦個展捨得為開幕式注入東方韻味
    本報訊(吳娜 記者 鄭茂瑜)11月10日,國際著名裝置藝術大師安尼施·卡普爾首次在中國舉行大型個展,開展儀式在北京太廟美術館舉行。
  • 「傳承與開創」 第五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在臺北舉行
    【展覽經歷】 2014 臺北黎畫廊個展 - 大自然的儀禮 2014 上海納德畫廊 - 大象希音 2014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4 上海「海峽兩岸-藝術新天地」交流展 2014 臺南東門美術館 - 大象希音 2015 義大利米蘭Boscolo Hotel 個展 2015 兩岸藝術名家聯展暨藝術論壇
  • 畫家姬子個展上海外灘二十二號藝術中心開幕
    開幕合影(右一為策展人梁勤、右二昊美術館館長尹在甲、左三上海外灘22號藝術中心總監張婷)2013年11月2日,在上海外灘22號藝術中心開館一周年之際,迎來了老畫家姬子先生的個展隆重開幕觀眾觀看姬子長卷作品本次展覽是姬子先生在上海的第一次個展,展示了畫家2013年的新作品20餘幅,作品氣象恢弘、筆意恣肆,境界高邁、縱橫時空。
  • 重啟的「呼吸」:王璜生個展在上海龍美術館展出
    本次展覽由著名學者、上海復旦大學顧錚教授擔任策展人,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協辦,是王璜生繼2017年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邊界/空間」展之後的又一個階段性大型展覽,主要展出《呼/吸》、《風之痕》、《談話》、《白夢》及《疫期日記》、《箴象》等裝置、影像、聲音及水墨系列作品。《呼/吸》(裝置、影像、聲音)「呼/吸」是王璜生此次個展的關鍵意象。
  • 在程十髮美術館體驗海派藝術
    該館是以程十髮的個案研究為基礎,以海派與傳統中國書畫藝術的沿革為縱脈,以程十髮與現當代國際藝術潮流的比較為連橫,主要研究、展示以海派書畫篆刻為主,兼及中國以及世界近、現、當代美術作品的現代美術博物館。上海中國畫院是程十髮美術館的建設和運營主體。
  • 看展|打破藝術與建築的邊界,託馬斯·坎託個展非同凡響
    法國藝術家託馬斯·坎託的新作個展《交錯》將於11月2日在德玉堂開幕,這是藝術家託馬斯·坎託在該畫廊的第二次個展。《韻律的視角》託馬斯·坎託(Thomas Canto)出生於1979年,他的作品致力於超越及消解藝術與建築之間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