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在浙江鎮海,那裡有一座招寶山,我這次故鄉寫生主要圍繞招寶山展開。」著名畫家樂震文在寧波美術館舉辦的「樂山樂水 為祖國山河立傳:樂震文畫展」開幕前夕如是說。
此次畫展由中共寧波市鎮海區委宣傳部、寧波市鎮海區文旅局、寧波市鎮海區文聯、寧波市美術館聯合主辦。
樂震文先生向來以自己是浙江鎮海人而自豪。他說,海派文化裡有一批鎮海籍的藝術家,包括陳逸飛、華三川、賀友直、周慧珺等,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樂震文先生
■《黃山雙龍瀑》 367x145cm 設色水墨紙本 2020
如今,樂震文先生又成為第一個回到鎮海辦個展、向故鄉人民匯報的上海藝術家。畫展開幕式上,樂震文先生還將向寧波美術館捐贈全部20幅故鄉寫生作品。
樂震文先生並沒有在鎮海生活過,他祖父就從鎮海到了上海,在英國人開的輪船公司工作。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很多鎮海人都從事海運、漁業工作,而樂震文先生恰好也是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這一切,冥冥中仿佛有天意。
為了回鎮海辦展,樂震文背上畫具,登上家鄉的招寶山寫生。在中國畫壇,樂震文先生以吃透一座山、為祖國山河立傳的藝術精神而著稱,此番招寶山寫生,又是怎樣的一種「吃透」呢?
■《招寶閣》
■《招寶閣速記》
■《招寶山威遠城》
「我小時候,就覺得招寶山很神秘。這次回去爬山,角角落落裡都去了,總覺得畫不完,昨天畫展已經布置完畢了,我又去爬山,結果又忍不住畫了一張。」樂震文先生說。
此次鎮海個展,樂震文先生展出了全新創作的20幅故鄉寫生作品,尤為特別的是,在多件寫生作品上,他都寫了長題,且大多是以行草書寫就,這在他以往的創作中非常少見。
樂震文先生說,這些長題大多是寫自己面對家鄉山水的即時心情,都是當場就寫下的。
■《媽祖閣》
■《棋子坪》
■《九龍湖》
■《雨中九龍湖》
對於故鄉寫生跟去其他地方寫生最大的不同,樂震文先生表示,故鄉寫生會更有親切感,畫得更深入。自己在黃河邊寫生時,也曾有類似感覺,大概是面對母親河的緣故吧。
今年疫情期間,樂震文先生背上畫具來到招寶山,到一個因疫情而關閉的廟裡寫生。一位年輕僧人陪同他尋找寫生角度。看他畫了一會兒,年輕僧人忽然不見了。不久,年輕僧人又陪同方丈一起過來了。樂震文正詫異間,年輕僧人無限佩服地表示,樂老師的寫生教會了他怎樣看這裡的風景,以後自己也會更喜歡這個地方。
樂震文先生在故鄉寫生,無意中感染了一位普通人,讓他發現了美的視角,這,才是全民美育的意義所在吧。
■《招寶山下安遠炮臺》
■《利涉道頭》
■《九龍湖香山教寺》
樂震文先生是著名的海派藝術家,他回到自己的文化源頭做展覽,其行為本身就體現了海派文化與江南文化的密切關聯。有學者說,海派文化是江南人創造的,海派文化又是江南文化的升華。這個論斷在鎮海籍海派藝術家們的身上得到了完美體現。鎮海的山川河海滋養了藝術家,成為他們的文化基因,他們在海派文化大碼頭創出了巨大的藝術成就,如今又回到他們文化的源頭,來匯報、來感恩、來重新汲取養分。
樂震文先生深深體會到,一個畫家有三個空間,分別是國家、社會和靈魂空間,而畫家靈魂空間的高度,則來源於前兩個空間的高度。樂震文先生筆下的千巖萬壑都會煥發出大氣象,其終極原因應該在此。
樂震文簡介
浙江鎮海人
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民建上海市委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
上海覺群書畫院院長
上海中國畫院兼職畫師
上海書畫院原院長
「樂山樂水 為祖國山河立傳:樂震文畫展
展覽時間:2020年12月13日-12月20日
展覽地點:寧波市美術館(寧波市江北區人民路12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