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梅江譜就幸福樂章

2022-01-08 羅氏金玉良言


「詩畫梅江」描繪著梅城最大的民生。

「世界客都」最好的風景是文明。

「詩畫梅江,文明客都」奔湧著的都是幸福的愛。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藍天麗日造福今日明日」。

梅城的「金山銀山」就是「詩畫梅江」,就是融匯創業創新創富的梅江,就是譜就幸福樂章。

每次觀江聽濤,都會感覺梅江一天天在變,變得起來越好,越來越詩情畫意了。

非常認同一位官員作家寫的《滿城梅花滿城詩》,滿滿的讚譽滿滿的愛:「一個城市的品位,僅靠金錢是打造不出來的。必須要有文化的浸潤和滋養。而文化是不能打造的,必須靠沉澱和積累。文化,讓城市充滿內涵,也讓居住在這裡的人充滿自信、內心強大」。

「心如鐵石總溫柔,玉骨姍姍幾世修,漫詠羅浮證仙跡,梅花端的種梅州」。「四面青山列翠屏,松園終不老閒身。會當再奮十年鬥,歸讀陰那梅水濱」……葉帥的詩讓梅州一下子提升到「香格裡拉」的高度,讓人喜歡得不得了。

黃遵憲曾寫詩曰:「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正吻合了「梅花香自苦寒來」之寓意。

還是更喜歡同樣能夠表現客家人精神的另一首詩:「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

經歷了五次大遷徙的客家人從「無山不住客,無客不住山」到「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如詩畫般蝶變的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處處是梅花的梅城,處處如書畫,處處如詩行,處處洋溢著「小城故事多」……

「詩畫梅江」的最素描,就是「詩有黃遵憲,畫有林風眠」。

最稱譽的是「世界客都,長壽梅州,紅色蘇區」金字招牌。

「世界客都」是因為梅州是全球最大的客家人聚集地,「長壽梅州」是因為梅州被譽為長壽之都……

梅州是廣東唯一全區域被認定為原中央蘇區範圍的地級市,朱德、陳毅、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等六大元帥以及粟裕、譚政、羅瑞卿、肖克、朱雲卿、伍中豪、劉安恭等都在這裡戰鬥活動過……

梅州有「三鄉美譽」「九鄉品牌」: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長壽之鄉、平安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山歌之鄉。

梅州還是「中華詩詞之市」……

國家級榮譽多達40個。

梅州先後孕育出34名院士,340多名大學校長,500多位將軍,文武進士283名……  

還有武狀元李威光;世界球王李惠堂;梅州籍的新加坡原總理李光耀、現任總理李顯龍父子;泰國原總理他信、英拉;還有蘭芳共和國的締造者羅芳伯;學貫中西的中國美院院長林風眠、著名愛國大詩人兼外交官黃遵憲和「詩界革命之巨子」丘逢甲等……

「一桌兩院士、一門九清華、一腹四知縣、一屋五將軍、一縣六國腳、父子兩進士」的故事更是引人入勝……

梅城這個人傑地靈如梅花布局一樣的千年古邑,一直都是詩畫噴湧奔放的地方,一直都有世人探尋的神秘客家風情……

如果說,「詩畫梅江」的美是一首詩,那無疑是一首清新雋永而又秀麗脫俗的詩,是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山城組詩。

如果說,梅江的美是一幅畫,那必定是一幅夢裡客家的多彩山水,抑或是一幅現代版的山鄉清明上河圖。

梅江的美,美在文化,美在自然,如詩意飛揚,婉約又豪放;

梅江的美,美在文明,美在和諧,似畫韻流淌,華麗又絢爛。梅江的美,是一種大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唯詩畫方可標配。

梅江和梅江大地是美麗與發展共相輝映的詩畫。

陰那山五指峰,仿佛如詩畫梅江的如椽大筆,奔湧著一派綠水青山中的蘇區獻瑞圖!

「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的會師」的三河壩戰役,造就了解放軍建軍史上的一座豐碑;

被譽為「粵東小井岡山」的九龍嶂;

用生命捍衛「蘇維埃血脈」的大埔青溪交通站;

八鄉山的烽火,紅四軍的紅旗,銅鼓峰的號角,……

為梅州蘇區留下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

那五指石上胭脂河,雁山湖上雁南飛,仿佛是筆下的「客家富居春山圖」。

千佛塔、靈光寺、人境廬、歸讀公園、泮坑風景區,南臺山天然臥佛、百侯全國古村落……一如詩中獨到的平仄和韻腳。

中國客天下、豐順溫泉、五華湯湖熱礦泥、大埔縣的花萼樓圍龍屋、興寧合水、聯芳樓、洞天湖、阿鯉廊、櫻花谷……串珠成鏈成詩中卓絕的遣詞和句式。

在天地間鋪開的梅江詩畫,每一首詩每一幅畫,似乎都洞開著一扇扇窗戶,處處皆有風騷獨具的個性情懷。

這是紅色蘇區、綠色客都獨特的詩與畫……

梅江浩浩瀚瀚,一韻到底,一畫開天,呈現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的母親河情懷。

承載了86年歷史的梅江橋,梅州地標性的歷史遺蹟,既有畫的韻味也有詩的韻律,滔滔江水便是跳動在詩中的字符。

滔滔的梅江水,是用歷史傳說釀造的絕唱,韻律婉轉,詩意流暢……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梅屬地靈,功成之用仙鞭石;江橫天塹,普渡何須鵲架橋」……

江北老城區絕對是格律詩,凌風路、元城路、中山路、仲元路、文保路、泰康路、珠條街演繹出唐宋風骨、中原風韻,押韻嚴格,平仄講究,蘊含著大家風範和客家人士大夫氣派。

如果還沒有感知梅城老街的深厚深沉,楊萬裡的《詠梅州》就會給人描繪出一幅往來穿梭、繁華忙碌的梅州老城畫面:「市小山城寂,船稀野渡忙;金暄梅蕊日,玉冷草根霜。」

金山頂是一首頂鎮江天的五言,簡潔氣派,森然聳立。

由人工堆砌而成的這一老梅城制高點,極像一首詩歌的譯文。

金山頂專門為紀念先賢程旻、張九齡、韓愈、劉元城、狄青、文天祥、蔡蒙吉而建的「七賢亭」至今猶在,翻開這一幅具有神秘傳說的畫卷,或許可以尋到千年梅城的一縷文脈、悠長歷史。

劍英公園、梅江公園、馬鞍山公園、芹洋溼地公園等數十個公園、綠道是地道的堆絮體,詩句流轉如泥丸下坂,如珍珠走盤:江上橋,堤下景,岸皆綠,正應「天共水,水遠與天連。天淨水平寒月漾,水光月色兩相兼。月映水中天。人與景,人景古難全。景若佳時心自快,心遠樂處景應妍。休與俗人言。」

此時,梅江河上和梅江公園,欣聞喜聽簫笛奏,山歌剛起漢劇和,更見花顏,更見花顏秀……

中國客家博物館、攀桂坊、人境廬、東山書院絕對是格律典範,洋溢著「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雋永意味。大文豪郭沫若到梅州考察,曾寫詩誇讚此東山書院:「文物由來第一流」。

真乃是「東下即天塹長江,淘不盡千古英雄,閒氣鍾人,伏處在草廬,談道讀經,海濱尚有無雙士;山中知盛朝甲子,等養成一門將相,奇才應用,肅清遍寰宇,崇文尚武,儒行終能溢九州」。

曾在東山書院讀書後創辦東山中學的青年葉劍英在東山油巖寺前寫下了「放眼高歌氣吐虹,也曾拔劍角群雄。我來無限興亡感,慰祝蒼生樂大同」的著名詩篇。

有千年歷史的「狀元橋」是詩畫一體的文脈圖,當年的文天祥走過狀元橋是何等的英雄氣概。

歲月悠悠,往事如歌如煙又成風,「二十四橋應猶在,玉人何處不吹簫。」

芹洋半島、東升工業園區、客都人家、東山谷碧桂園、奧園半島、恆大半島、世界客商中心是自由體新詩,張揚著新理念現代主義詩歌的光芒,那是財富高質量生長的地方。

溯江而上,廣闊農村呈現出一派自然風貌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氣象,扶貧攻堅、鄉村振興、建成小康社會,詩風恣意,詩意灑脫,既有山水田園派的恬靜典雅、婉約派的圓潤清麗,又有現實主義的精確細膩、客觀務實。

詩畫交織之間,無論城鄉的庭院、廣場、公園,甚或街角、雕塑、綠植,分明就是一首首的短詩和小令,四五行、六七句,或急唱急轉,或輕挑慢攏,吟誦出「折得梅朵兩三枝」的驚喜和「小橋流水人家」的曼妙。

春天的梅江是一幅水墨丹青。

當「春、江、花、月、夜」五景並見之時,「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梅江就像個導師一樣,用一種奇幻的藝術手法,將所有的畫面集合在一起;又像是一位油墨畫大師,隨意噴酒著顏料,卻繪出了一幅渾然天成的藝術品。

乍暖還寒,早開的梅花、迎春著意欺冰寒,燦若朝霞的百合含笑舞東風。滿大街的細哥細妹,讓人一下子感受了這個季節的時尚,感受到了春景圖裡的生機盎然。

夏季迎來梅江最涼爽的時光。

「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給你一支曲子,相信你一定能舞動整個世界、醉了整個季節。

江上暢遊,10 多個公園裡消夏,通過水彩的顏色調和、光影搭配,讓梅江的美麗景色,在夏風中熠熠生輝。

梅江的秋,別有一番意境。

那是一幅幅絢麗的多姿油彩,精美華麗、雍容典雅。院士廣場有天高雲淡的秋空做背景,白鴿翻飛,顯得愈加莊嚴肅穆,歐韻濃鬱。王安石的五言絕句正有此意境:「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冬天的梅江,意象造型,緣物寄情,哪裡都是寫意畫風的傳神、冬綠畫派的奇特,畫出了寒霜染大地,畫出了薄霧鎖江天,畫出好一派好風光……「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詩意梅江,又融入更多意境,描摹出一幅幅出神入化的寫意圖騰。

不得不說,梅江的美,美的大氣,美的時尚,美的深沉,美的熱烈,美的令人神往。

梅江的美,是詩意的遼闊,在深厚的詩性中不斷融入生活元素,唱響城市精神的時代華章……

情到深處自然濃,意到濃時怎忍舍?

這就是愛的樂章,幸福的詩畫梅江:

舀我一勺梅江水呀梅江水/那是親親的母親河/乳汁哺育出的客家精神呀/勾起一浪又一浪的鄉愁/梅州萬物最最的珍貴/無私的母親河呀/蜿蜒曲折串連著/代代的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譜寫著五次大遷徙的燦爛輝煌/就是那珍珠般的一勺勺水呀/點化了衣冠南渡的客家人/從漢唐古韻突圍再造文化梅州/拓者無畏行者無疆的薪火相傳呀/讓一方水土人傑地靈/贊我一棵梅花紅呀梅花紅/紅得像士大夫一樣超凡脫俗/無山不種梅花紅呀/無客不愛梅花紅/紅紅的貴族聖鬥士呀/每一縷的香都自苦寒來/多少的艱難險阻/多少的委曲恥辱/多少的死去活來/就是那一片片梅花紅呀/燃燒著世代不滅的精神火種/從梅江河畔一直延綿到大山裡/鳳凰涅槃般繁衍生息呀/天下的客家人都知道/梅花端的種梅州/讀我一封好家書呀好家書/站在梅江河邊梅花樹下/母親的眼裡呀/翻滾著的是無邊無際的愛與愁/縱是挽水西流般無比的不舍/仍倔強地向下南洋的船揮手告別/淚血凝結成的一封一封家書呀/裡面儘是守夢築夢追夢的苦楚/和著家訓族史刻入靈魂/流淌在如血如火歲月中/織成揮不去化不開的客家家風/胞衣跡一樣的傳家寶呀/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崇文重教引導著/文物由來第一流/吟我一首梅江詩呀梅江詩/葉帥故裡/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圍龍屋裡/阿姆話嚼得最有味頭/那是怎樣的一處桃花源呀/如詩似畫香格裡拉/古樸典雅的漢樂/山幽水碧的生態/久遠斑駁的古村落/醉人的山歌釀娘酒/客家釀豆腐呀/靚了梅城美少婦/最無暇的村姑微笑呀/此時此地此景的就有了心情/打著國際慢城的旗子/悠閒踱清爽絲甜的微風細雨裡/披上蓑衣/不提風塵三尺劍/只是泛舟/歌詠志/歸讀陰那梅水濱……


(本文素材來自為梅江區講課時的部分PPT。配圖來自網絡,有些文章為引用借用,版權屬於原作者。)

關注羅氏金玉良言、共同燃造思想之源

羅金良(梅州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高級政工師;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梅州市第三批理論宣講人才庫專家)。曾獲得「中國改革開放40年」報業經營管理先進個人」稱號;獲評為「2019傳媒中國年度融合創新人物」稱號;曾獲得梅州市「五一」勞動獎章;曾被梅州市委市政府評為首屆梅州市優秀記者;曾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出版專著《新聞聚焦》,編輯多本書籍;發表上百萬字作品;有多篇作品獲獎;作品刊登多種報刊雜誌及網站、兩微一端等,包括「今日頭條」「南方+」「華人頭條」「鳳凰新聞」「百家號APP」「搜狐新聞」「網易新聞」「一點資訊」「掌上梅州」等。

相關焦點

  • 體驗客家文化 共話「詩畫梅江」
    1月7日,廣東作家客家文化體驗行活動在梅花飄香的「詩畫梅江」拉開序幕,並於當天上午召開座談會。梅江區委書記朱國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古熠等參加座談會。會上,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梅,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協會副會長、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副會長江冰,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顧問、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戴偉華,著名作家黃茵,南方日報主任編輯陳美華等應邀參加活動的著名作家們暢所欲言,就如何傳承、發揚客家文化、擦亮「詩畫梅江」品牌等進行深入探討。
  • 梅江區:城市變化日新月異 詩畫梅江持續變靚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
    傍晚時分,在梅江大道散步的市民秦浩民表示,修整過後的人行道,休閒的舒適度更好。乾淨整潔的道路,有序停放的車輛,畫有城市CI圖案的別致花箱、花盆裡,豔麗的花朵正怒放,一叢叢、一簇簇點綴在榕樹之間……如今的梅江大道,已然大變樣。  一步一景一畫卷。
  • 千年嘉應,詩畫梅江:梅江區
    梅江旅遊宣傳片 這樣優秀的梅江 ○ 明代撤梅州復設程鄉縣 1733年升為嘉應直隸州 民國元年,嘉應州改為梅縣 1978年12月 梅州鎮從梅縣分出設立梅州市 分設為梅縣和縣級梅江區 浩浩梅江
  • 號角聲響看梅江 昂首闊步邁新程
    會議明確提出,梅江區要進一步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用,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打造「一帶三園四城五基地」,爭當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加快建設「詩畫梅江、文明客都」。這次會議的勝利召開,為推動梅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吹響了前進的號角,梅江踏入了蓄勢迸發、展翅騰飛的關鍵時期。
  • 著名畫家宋明遠創作的當代巨幅海洋畫《大洋新樂章》
    近期,著名畫家宋明遠創作的當代巨幅海洋畫《大洋新樂章》(2018年作140cm×2160cm)橫空出世在畫壇引起強烈反響。此幅作品與其姐妹篇《絲綢之路從遠古走來》(2015年作70cm×1224cm)、《絲綢之路譜新篇》(2016年作,70cm×910cm)構成了中國畫中獨一無二的中華當代「絲綢之路三部曲」,令中國海洋畫派創始人宋明遠蜚聲畫壇。
  • 文人大咖齊聚梅江 體驗客情共話發展
    「詩畫梅江」城市品牌。品不完千年嘉應,愛不夠詩畫梅江。1月6日-9日,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廣州市作協副主席張梅,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協會副會長、中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廣東省中國文學學會副會長江冰,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顧問、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戴偉華,「小女人」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黃茵等文人作家,應邀參加「廣東客家文化體驗行」。
  • 大譜師:字輩譜與字輩詩
    字輩譜,又稱派語、行第、派引、排行等,是家譜中表示男性成員世系排行、 便於起名和區分家族內部不同輩分成員之間關係的特殊文字。由於多用四言、五言、七言詩的形式表示,因此又稱字輩詩、輩分詩、班行詩、行派詩等。與家譜中的其他部分相比,字輩譜所佔分量不大,但其作用卻相當重要。
  • 「雙節」相逢提升梅江魅力!梅江區持續開展2020年國慶系列活動
    一批項目集中揭牌成立或完成品質提升、建成開放,不僅進一步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增進民生福祉,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擦亮「詩畫梅江」品牌,更是為「雙節」增添了喜慶氣氛。(詳情見四版)  其中,梅江區消費扶貧館是梅江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工作部署的重要抓手;梅州市好人公園則是以各類先進典型及事跡,以先進典型事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梅江|客家人的母親河
    韓愈《瀧吏詩》:「惡溪瘴毒聚。」 楊萬裡《入程鄉縣界》:「長樂昏嵐著地凝,程鄉毒霧噴人腥。吾詩不是南徵集,只合標題作瘴經。」(按:楊萬裡,詩與尤袤、範成大、陸遊齊名,稱南宋四家。楊任廣東提點刑獄時曾經梅州到潮州,此詩即為其時所作。)          二是灘石險惡。
  • 奏響生命詩樂章——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公益朗讀)
    奏響生命詩樂章(音樂)10:00來自生命裡傳來的聲音奏響生命詩樂章——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作者:劉麗>視頻編輯:劉麗黎明色彩晨光燃寒冬飛雪詩意唱萬物收藏孕生命希望田野催春生中華民族心相連同心共築中國夢生命如詩夢飛揚
  • 三團齊發暢遊詩畫梅江!金山圩日開啟美景篇→
    繼「開圩」、美食、人文等主題後,10月31日,梅江區金山圩日第四場活動翻開了美景篇,來自《梅州日報》的讀者粉絲、嘉城義工協會的成員、客都跑團的成員共計300人,分別組成百人徒步團、騎行團、暢跑團,以綠色出行的方式,前往嘉應古城、攀桂坊、望杏坊等地「打卡」,暢遊梅江美景。
  • 揭開馬勒《大地之歌》第二樂章唐詩之謎
    《大地之歌》誕生於1908年,但1989年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仍只提到《大地之歌》「採用中國李白、孟浩然、王維等7首詩的德譯文譜成」;德國交響樂團節目單中也在第二樂章註明:「基礎為哪首唐詩不詳!德歌詞署名Tschang-Tsi」。流傳了將近一個世紀的這首唐詩,人們竟不知其來源和作者。為解開《大地之歌》第二樂章之謎,專家學者奮戰一年多。
  • 活化古建築 建詩畫家園
    該鎮以泮坑村鎮東樓、壢明村喬琳公祠、大壢村玉庭樓為模板,對龍上村桂芳樓、上坪村七賢居等一批古民居進行修繕保護,顯現革命根據地、名人故居、祠堂文化的歷史風貌,突出各自特色,讓古民居在新時代「活」起來,成為宣傳家鄉、推介「詩畫梅江、文明客都」的一張張嶄新的文化創意名片。
  • 畫是無聲詩,詩是有聲畫
    雖然不寫詩了,但詩情詩心還是隱藏於心的,那些詩的詞彙,詩的浪漫,詩的情懷,我均一一把它繪在我的畫裡了。古希臘詩人西蒙尼蒂斯說:「畫是無聲詩,詩是有聲畫」。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畫一律,本可相通,我想,如果上天借我一雙翅膀,我也是可以翱翔九萬裡的。
  • 美術研究|臺北故宮上新:黃庭堅《花氣薰人帖》,吳鎮《墨竹譜》
    前面原有識語,說:「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懶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可知原詩是為王詵作的,表示難於作詩。「山谷書法,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聖'宜焉!」(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沈周題跋),此時黃庭堅的草書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格。
  • 獻禮建黨百年,四代作曲家受委約共譜時代樂章
    獻禮建黨百年,四代作曲家受委約共譜時代樂章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20-12-06 四部作品也將是「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的重磅之作
  • 一路詩畫·心動浙裡「詩畫浙江」元旦掀起高鐵旅遊互動體驗熱潮
    一路詩畫·心動浙裡 「詩畫浙江」元旦掀起高鐵旅遊互動體驗熱潮2018年元旦,一場主題為「一路詩畫·心動浙裡」的高鐵旅遊活動,從杭州東站出發,在長達近3000公裡的南北高鐵縱貫線上,掀起了「詩畫浙江」高鐵旅遊推廣和遊客互動體驗的熱潮。
  • 到峨蔓看海:一詩一畫一圖一景!
    油畫《五彩灣》-吳根波 畫 我想帶你去峨蔓 傾聽浪花敘述萬年前的一次火山爆發 油畫《紅浪拾光》-吳根波 畫 晚水拍金沙,閒行牽個娃。 娃言彩霞美,摘朵抱回家。
  • 詩詞六首 香豔宜人詩酒樂,樂章一曲譜千行
    香豔宜人詩酒樂,樂章一曲譜千行。修煉十年祈禱。破繭一時骨傲。佔盡上枝梢,清唱拋除煩惱。知了。知了。嘶啞喉嚨誰曉。      兩舒袖,三弦奏,專心潛學名師叩。      詩良友,詞醇酒,萬年難斷香傳口。真為貴,魂融內。敲平平仄,無窮滋味。醉!醉!醉!鄭望成:網名望塵莫及。自幼受先父薰陶,熱愛文學,尤喜愛古典詩詞歌賦,現為安陸市詩詞學會會員,學會理事,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 深秋美景已上線,詩畫遠安等你來!
    深秋美景已上線,詩畫遠安等你來!(攝影:行者無疆)收穫是秋天華美的樂章,連片的稻田裡,一派豐收景象,沉甸甸的稻穗散發著金色的光芒。來源 ¦ 湖北發布、縣氣象局原標題:《深秋美景已上線,詩畫遠安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