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坐飛機出行的乘客不難發現,停機坪上的「小飛機」越來越多。這些「小飛機」並不簡單,它們可能就是王健林、馬雲、馬化騰的心愛座駕。
公務機逐漸成為企業家們的日常出行方式。然而,購置私人公務機的成本極高,單架價格在300萬到1億美元之間,日常花銷包括機組人員薪資、機庫,還有固定的燃油費、維修費和保險費等。多方權衡之下,租賃公務機成了更划算的買賣。
1月2日,私人飛機平臺iFlyPlus發布《2018年度公務機報告》。報告稱,2018年,國內熱門公務包機目的地城市前十名除了北上廣深,還有三亞、香港、東京、洛杉磯、金邊和新加坡。因公出行仍是公務機出行類型的首位,但在2018年,個人出行的國際行程和因公出行呈現雙增長。
圖片來源:iFlyPlus保證高效出行是公務機的基本定位。據NBAA(美國國家公務機協會)的數據,公務航空每年對美國經濟的貢獻達1500億美元,該產業為美國提供了120多萬就業崗位。不過,從價格來看,公務機租賃費用的確很「奢」。在iFlyPlus平臺上,預定今年大年三十的包機,從上海虹橋到三亞,搭乘龐巴迪裡60XR的參考價格是28萬,從上海虹橋到洛杉磯的參考價是118萬。
「奢侈」之餘,中國富裕人群更偏好舒適寬敞,且有超長續航能力的「千裡馬」型公務機。在iFlyPlus平臺上,灣流成為2018最熱門公務機品牌。這也是王健林、嚴彬、馬雲和許家印的選擇。
圖片來源:iFlyPlus據報告,「2018年最常使用的公務包機機型TOP5」分別是,灣流G450、龐巴迪挑戰者850、灣流G550、龐巴迪挑戰者605、空客ACJ。「2018最想擁有的公務機機型」則是灣流G650er和達索7X。而VIP機型波音BBJ和新款公務機龐巴迪挑戰者7500,成為用戶 「2019年最期望體驗的公務機機型」。
此外,私人包機用戶的年齡是越來越年輕了。據報告,2018年,90後用戶群體增幅最為顯著,消費群體的主體仍是70後和80後。60後和70後在公務機消費方面,更看重私密定製化,而80後更享受隨時隨地預定公務機的感覺,全球飛機的共享資源就好像自己擁有了全天候待命的機隊。90後則對消費體驗有更高的要求,更青睞獨家訂製的航程,比如「2019歐冠足球之旅」。
公務機市場仍有金礦可挖。根據胡潤研究院2017年發布的《中國公務機行業特別報告》,中國公務機市場應該有1900架的規模,而當時只有400多架。預計到2020年,中國潛在公務包機需求總量將達到53萬小時,有潛在包機需求的人群將達到200萬。
影響中國公務機市場的不僅是富裕人群消費習慣的變遷,同時還有航空領域政策。中國實施低空開放政策,是國內通用航空產業的一場「春雨」。但和歐美國家比,國內航空管制更為嚴格,包機用戶需要提前一周甚至半個月就預定行程,和真正的「說走就走」仍有一段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