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苗本來長得很旺,怎麼就爛掉了呢?」近日,大霧散去,被譽為「大蒜之鄉」的濟南商河縣白橋鎮農民邢勇,在田地裡補種蒜苗。邢勇說,今年蒜價高,城裡零售價動輒10元/斤以上,來年也差不了,因此,即使蒜種高達6.5元/斤,是去年同期3倍多,他也堅持要補苗。
日漸離譜的蒜價再次成為人們的談資。產地背後操縱價格的囤積商,意識到風險,開始出貨;做國際貿易的大蒜深加工企業則在熱議,瘋狂的蒜價是否是CPI拐點來臨的前兆?
大蒜之鄉的傲嬌:
蒜農豪言「都知道白橋鎮富,男光棍少」
秋分之後種完大蒜,白橋鎮關王廟村農民進入農閒季節。茶餘飯後,村民們喜歡坐在一起拉家常,而聊天的主題總離不開大蒜價格和男女婚事。
在村民姜麗眼裡,白橋鎮在商河縣一直是個另類存在:「其他鄉鎮,都是秋天收了棒子種麥子,我們鎮幾乎家家戶戶種大蒜。2001年,我從其他鄉鎮嫁過來,就是如此,當時徹底摒棄套種小麥、棉花等,全部種大蒜,15年來,從沒見過價格這麼高。」
今年5月底,白橋鎮大蒜豐收,鮮蒜地頭收購價2.3元/斤,而去年最貴時只有2元/斤。7月份,鮮蒜變成幹蒜,重量少了兩三成,價格飆升到3.8元/斤左右,蒜農擔心放在家裡高溫高溼季節會腐爛,大量出貨,到8月份,就漲到4.2元/斤,9月份漲到5元/斤以上。
坐在旁邊的李老太說,她這輩子就沒見過這麼高的收購價,「2010年最貴的時候,也只有兩塊六七一斤,一般蒜農一塊八九就賣掉了。」其後大蒜收購進入低迷期,最便宜的時候只有0.5元/斤,一般1.5元/斤左右,直到今年5月份。
「不管怎麼說,種蒜比種麥子強,你問問這十裡八鄉農民,都知道白橋鎮富,男光棍也少,周邊鄉鎮的小姑娘,都願意來這找對象。」姜麗說。
對明年大蒜價格,邢勇充滿信心:「沒今年這麼貴了,但也便宜不了,種植成本太高了,一畝地需要七八百斤蒜種,按一斤5塊錢算,僅蒜種就得4000元。」
附近小有名氣的囤積商:
囤大蒜5年基本沒虧過,去年還大賺一筆
在白橋鎮邢家村採訪時,記者碰到正在修繕房屋的吳仁功,他是附近小有名氣的大蒜囤積商,有著5年囤積經驗:「一開始,我給河北大蒜深加工廠家代收,一斤能賺3分錢,辛辛苦苦收購7萬斤,只能賺2100元。2010年,全國性蒜價暴漲,有著『中國蒜都』之稱的濟寧金鄉縣,大批人因囤積大蒜髮財。」
商河白橋鎮也有「中國大蒜之鄉」美譽。2011年,趁著大蒜價格暴跌,吳仁功幹起了囤蒜生意:「當時大蒜收購價一塊五左右,囤了5萬斤,年底出庫,每斤能賺五六毛錢,利潤率還可以,只是當時商河冷庫少了些,成本太高。」
此後幾年,大蒜價格一直不溫不火,吳仁功每年都囤,每年都有0.5元/斤的利潤,基本沒虧過,直到去年才大賺了一筆。「前年8月,好貨入庫收購價2.6元/斤左右,我一個人囤了20萬斤。」
吳仁功說 ,最後去年出庫時,平均5元/斤,一斤有2元左右的純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
今年5月底,白橋鎮大蒜豐收,吳仁功還準備囤,只是價格上來了:「8月份,紅大蒜價格攀升到5元/斤,憑一個人很難再囤20萬斤,於是約了兩個小夥伴一起囤。」顯然,當時收購價已經不低,但吳仁功賭定還會漲,因為去年冬天天氣原因,全國大蒜今年減產30%。
「現在看來賭對了,價格還在漲,但風險越來越大。」吳仁功說,以給食品廠用的紅蒜瓣為例,目前已漲到6.5元/斤,廠家為節省成本,乾脆少用甚至不用大蒜。於是11月8日下午,他緊急把7萬斤蒜瓣出庫賣掉,每斤賺一元左右。
至於大蒜頭價格,吳仁功認為還有上漲空間,臘八前出庫價能漲到7.2元/斤左右:「因為大蒜頭更多針對終端消費者,價格即使再漲,由於用量有限,消費者也不會太在乎。」
盤踞大蒜之鄉的深加工企業:
從未見過價格上漲幅度如此大
由 於獨 特 的地理氣候條件,中國大蒜無論在品質上還是出口量上,都是世界第一。在白橋鎮周圍,也聚集著大量大蒜深加工企業,濟南天慶食品公司就是其一。老闆孫天慶從2002年開始出口普通大蒜,直言從未見過像今年價格高企時間如此之長,上漲幅度如此之大的情況。
「2007年左右,大蒜價格跌至低谷,只有8分錢一斤,農民賣不出去,又沒有冷庫,只能填到溝裡。」孫天慶說,當時他就想做深加工,做成蒜幹出口,保質期至少兩年。2010年,他與白橋鎮4個村159戶農民籤訂購銷合同,高於市場價收購。
儘管囤積能賺大錢,但孫天慶從來不囤,甚至他廠子冷庫裡,只有一編織袋大蒜。「不囤蒜首先是因風險太大,二是佔用流動資金。」孫天慶說,今年他也吃了不囤蒜的虧,比如10月份,他剛發了18噸幹蒜片到美國,按照7月份籤訂的合同,價格為4000美元/噸,但是後來,國內大蒜價格迅速攀升,他的成本價變成5000美元/噸,相當於一噸賠1000美元,總共賠1.8萬美元。
大蒜價格高企,國外客戶也受不了,最近有俄羅斯媒體稱,若中國大蒜價格再漲15%,就放棄從中國進口。「今年一些國外老客戶,因為價格太高,訂單量下滑了三四成。」孫天慶說,幸虧他又開拓了英國等市場,訂單量才補回來。
據他透露,天慶公司出口額只有240萬美元,今年由於大蒜價格上漲,銷售額前十個月就突破了500萬美元,全年有望突破600萬美元。「預計年前,價格降下來的可能性不大了。」孫天慶說,明年3月份,雲南蒜上市,4月份河南蒜上市,5月初江蘇邳州蒜上市,6月份山東金鄉、商河蒜上市,價格才能逐漸降下來。
在白橋鎮採訪時,只要問村民,哪裡有冷庫,都能清楚說上來。「靠種大蒜,只能混個小康,要想賺大錢,還得囤貨。」蒜農邢勇說,但這需要資金,需要冷庫,現在很多村都在建冷庫。
白橋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鎮裡冷庫近20處,可儲存蒜薹1.5萬噸、大蒜4萬噸,但這遠遠不能滿足白橋大蒜儲備要求。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白橋鎮再次將目光放在了冷庫建設中。目前,徐李村、東瓜王村等7個貧困村均在今年實施冷庫建設項目,準備通過對外出租,將收益補貼給貧困戶。
「目前,大蒜價格漲成這樣,肯定是有遊資熱錢進來了。」孫天慶說,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也在囤大蒜,一些銀行還給配資,在目前股市不景氣、房地產調控的背景下,大蒜已不僅僅是老百姓餐桌上的調味品,還是投資者的投資標的,具有金融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