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喜馬拉雅山將南北兩側分成了不同的氣候,山的北側是我國的青藏高原,湖泊眾多,凍土廣布,植被多是天然草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而山的南側,平均海拔直接降到了2000米,那裡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植被茂盛,景色宜人,是低緯度地區天然的避暑勝地。
在殖民時代,每當到了夏季,統治印度的英國貴族,就會從德裡跑到喜馬拉雅山地區避暑。在數不清的的避暑勝地中,大吉嶺地區一直都是英國高層貴族的首選之地。大吉嶺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海拔為2134米,歷史上一直被尼泊爾和錫金輪流統治,但如今的大吉嶺卻成了印度的土地。
大吉嶺又叫「金剛之洲」,如今是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座小城。182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員,從印度前往錫金訂立條約,走到錫金的大吉嶺時,被這裡的氣候所吸引,遂將其開闢成了英國人的避暑之地。隨著英國人的不斷增多,數年之後,蠻橫的英國人直接使用武力,將大吉嶺併入了英屬印度,這是大吉嶺第一次被納入印度版圖。
在英國人的規劃下,大吉嶺成了英屬印度框架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非規則區,主要用於旅遊和避暑。英國統治階級是大吉嶺的主要居民,後來印度本地的精英分子,土邦王公,也逐步被允許前往大吉嶺生活居住。當時的大吉嶺只是一個避暑勝地,並沒有任何產業,直到阿美士德就任印度總督之後,大吉嶺才有了新的變化。
鴉片戰爭前,英國每年都要從清朝進口大量茶葉,因此貿易逆差不斷擴大。阿美士德就任印度總督後,為了解決貿易逆差,開始在印度選址試種中國茶葉。阿美士德曾於嘉慶年間來到中國商討通商,對中國產茶區的氣候有過一定的了解。所以當他來到大吉嶺避暑時,一眼就相中了這塊土地。
大吉嶺降水充沛,日照充足,霧氣繚繞,特別適合茶葉種植。於是阿美士德下令,開始在大吉嶺建設茶葉種植園。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大吉嶺的茶葉已經取代清朝,成了供應英國市場的茶葉主產區。不過大吉嶺位於喜馬拉雅山麓,距離港口非常遠,要把這裡的茶葉裝船出海,必須先用牛車將茶葉運到平原,然後再用火車將茶葉運到加爾各答裝船出海。
為了縮減運輸成本,英國人於1879年,開始修建大吉嶺通往西裡古裡的鐵路。西裡古裡是印度東北平原上的一座古城,海拔只有一百米。從西裡古裡到大吉嶺,火車必須一路爬升,這在印度人看來,幾乎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但英國的工程師大膽創新工程技術,不僅解決了從平原到高原的鐵路的難題,並通過周密規劃,保留了大吉嶺原有自然風貌。鐵路1881年建成,被命名為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1999年以環山鐵路系統的經典為名被納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條鐵路至今仍在使用,因其通往喜馬拉雅山,外加首尾兩千米的海拔差異,被印度人稱作是偉大的印度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