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河畔的東津世紀城。
湖北文理學院科技項目。
即將投入運營的襄陽市中心醫院新院區。
華為雲計算產業園。
這是一片神奇的熱土,一核一帶一站,打造襄陽東部新城。東津新區,昂起「省級戰略」的龍頭。
翻開襄陽空間戰略布局圖,東津新區宛如一枚飛來的棋子,恰到好處地彌補了襄陽東部的空缺,成就了襄陽城區的圓滿棋局。
2012年,省政府正式批覆《襄陽東津新區建設總體方案》,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題研究加快推進襄陽跨越式發展,明確提出全力支持東津新區建設,要求把新區建成為湖北新區建設的先行區、試驗區、示範區,成為能夠在區域發展中起龍頭帶動作用的新中心,新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如今,新區建設昂首走過了三年徵程。
今年以來,東津新區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搶抓高鐵機遇,加快新區建設,把主要力量向產業傾斜、工作精力向產業集中、工作重點向產業轉移,堅持當好產城融合、創新發展的排頭兵,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項工作目標。1至8月,新區建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29億元,同比增長31%;招商引資實到投資額完成67.89億元,籤約項目12個,協議投資80.93億元。
【產業篇】 推動產城融合,敲響城市東移的鼓點
旌旗獵獵、鼓聲震天。6月20日,2015年襄陽漢水流域城市龍舟邀請賽暨湖北省第七屆龍舟大賽,在東津新區(經開區)唐白河精彩開展,河面上龍舟競渡,河兩岸人聲鼎沸,構成了一幅鄉情濃濃的風俗畫。
今年,賽場從漢江首次移師唐白河,將人們的目光聚集到東津新區,吸引更多的市民走進、了解東津新區,推動新區加快構建產業、城市、居民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的發展模式。
「一核一帶一站」確立產業新城
城市向東,「津」非昔比。產業新區——「一核一帶」雛形已成。
道路建設「成網成片」。「一核一帶」(五公裡核心區和產業園帶)範圍內道路基本形成循環。新開工建設主幹道4條,總長17.2公裡,其中核心區2條,產業園2條。在建道路11條,總長64.8公裡,正按計劃推進。其中核心區楚山大道、蘇嶺山大道、襄陽大道正在開展路基和配套設施施工;產業園區東津大道、峪山路、東大溝東路、會展北路東段共4條道路水穩層基本完成,奧體大道、會展北路西段、濱江路正在開展雨汙管網施工,華光路完成水穩層鋪設。金沙路及金沙路東段、清正路及清正路東段等4條道路已竣工驗收,總長8公裡。
配套設施建設同步推進。東津新區供水主管網已鋪設完成,湯店水廠調試完成,具備供水條件,日供水能力10000噸。王河110KV變電站完成土建和廠房安裝,預計年底可送電。該變電站是全國2015年50個新一代智能變電站試點之一,湖北省僅此一座;項目的建設,將解決核心區用電難題,支撐核心區的快速建設。天燃氣主管網已鋪設完成,北還建小區及東津世紀城內部管網已完成鋪設,可實現供氣。蘇嶺山大橋施工單位已進場,正在全力開展南岸棧橋架設工作。大橋總長1900米,總投資10億元,是東津新區連通主城區的又一重要通道。
綠化亮化工程建設錦上添花。東津新區正在建設12個景觀綠化亮化工程,綠化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已完成23條道路路燈安裝工作;唐白河景觀工程已完成浩然河至六兩河段土建工程;華為景觀工程基本完成。科慧公園、漢江公園、楚山公園、西溪水、雲科技園景觀工程正在開展預算審計工作。
2015年2月15日,註定要在東津新區歷史上記下濃重的一筆,武襄十城際鐵路開工,預計2018年開通。屆時,武漢到襄陽只需70分鐘。
讓東津人備感振奮的是,武襄十城際鐵路與鄭萬高鐵在東津合併設站,將進一步確立東津新區乃至襄陽的交通樞紐地位,將新區發展拉升到新的高度。
高鐵站項目選址現場,前期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東津新區努力把交通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一號工程」推動產城融合
「把主要力量向產業傾斜、工作精力向產業集中、工作重點向產業轉移,是我們今年工作的重心。」東津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
目前,東津新區正在加快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功能配套。為進一步豐富東津新區創新環境和創業載體,打造發掘和培育一批具有前瞻性、帶動性、成長性的創新型企業的新載體,新區啟動了浩然創業街建設。浩然創業街位於東津新區東津世紀城浩然文化街,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街區緊靠風景如畫的浩然河,與市三中、中心醫院相鄰,環境優美,設施完善,配套齊全,建成後將成為加速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新型孵化器。
在打造產業發展平臺的同時,新區始終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深化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的「1+1」招商模式,重點圍繞現代服務業、電子信息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白色家電等重點產業,堅持以商招商、專業招商、產業鏈招商,招商引資實現突破。值得一提的是,由甲骨文公司投資1億元的Oracle(襄陽)技術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正式籤約入駐,成為繼華為之後,落戶東津新區的第二家世界500強企業。
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以項目促形象、提人氣、聚商氣。今年以來,產業項目進展順利。華為雲計算項目主體工程完工,648臺機櫃已安裝完成,機電安裝及裝飾裝修基本完成,目前已投入試運營。東津新區金融總部大樓項目正在進行裝修。華科工研院一期主體工程已完工。六化建項目主樓、裙樓屋面完工,正在進行裝飾裝修。九華互聯項目總裝車間主體完成,進入屋頂施工。海爾虛實網項目正在進行土地徵收工作。
一批高端項目正在加緊對接,總投資5億元的衛星綜合應急應用平臺系統項目已完成地勘,正進行項目臨建。總投資1億元的國網湖北電力公司檢修公司鄂西北檢測檢修基地項目已進場施工。總投資3億元的洛陽中冶重工物流智能設備、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已完成項目選址,正進行開工前各項準備工作。
公共服務工程穩步推進。技師學院已投入使用,新生已入學;中心醫院項目門診醫技樓、住院樓裝修基本完成,放療中心主體已驗收;市民中心正在開展內外裝修和內部管道安裝;市三中項目5棟宿舍樓正在開展內外粉刷,3棟教學樓施工至3層;文化藝術中心項目施工至二層;科技館項目正在進行幕牆安裝。
市民公寓建設全面收尾。作為民生工程,東津新區新市民公寓南北兩個小區,建築面積147萬平方米。目前,北安置小區第一批約6000套房屋的裝修已基本完成,具備交房條件。新區認真做好還建房分配工作,成立了工作專班,排出了詳細的還建房及配套設施建設時序表,排出了選房順序。目前正在開展還房工作。同時,東津新區著力完善還建小區配套設施建設,中小學、幼兒園建設均接近尾聲,鄰裡中心已完工。
【創新篇】推行發展創新,站在新的高度迎接城市嬗變
與魚梁洲隔江相望的東津古鎮,曾經是一個農業鄉鎮,如今是一個現代新區。
行走在東津新區,處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機器轟鳴,塔吊高聳,汽車川流不息,一座座高樓勾畫全新天際線……強大的發展氣場撲面而來。
按照國際化水準、現代城市功能、承擔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襄陽市「都心」要求,東津新區以省級戰略進行定位,搭建城市和產業融合發展的載體,全面提升東津新區的產業創新力,深入推進作風建設,成為襄陽發展創新的排頭兵。
機構管理之新——「一辦六局」開新風
並不寬敞的小院中,幾棟兩層高的鋼塑結構簡易板房依次排開,「潛心靜氣謀發展,日新月異展新貌」的標語引人注目。走進小院,來到東津新區管委會所在地看到如此景象。
這裡聚集著東津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及下設的所有職能部門。叩開一扇門,工作人員正緊張忙碌著。
新區開發之初,按照大部制原則,避免上下對口、因人設崗,堅持聚焦主業、因事設崗,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設置了「一辦六局」,每個職能部門都綜合了傳統政府架構的十幾個部門職能。
一門受理,全程代辦;一家牽頭,協同推進;分類服務,領導包保,構建綠色通道……多措並舉,力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服務效能,努力實現「小政府、優服務、高效能」。
在工地解決問題、在基層服務群眾、在一線體現效率成為新區幹部的工作常態。
今年以來,東津新區為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性,制定出臺了《東津新區(經開區)深化工商服務便利化改革實施方案》、《東津新區(經開區)市場監管體制機制創新實施方案》,成立了區市場監管委員會和綜合執法委員會,積極營造公開、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體系。
東津新區負責人的話擲地有聲:「我們一定抓實抓牢重點工作,在全市經濟建設中勇當創新發展排頭兵。」今年以來,東津新區推進改革創新,激活發展內生動力。著力構建「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管理體制,提升服務效能。以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為目的,推動開發建設模式的創新。創新城市資產運營模式,進一步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密切與金融機構的聯繫,積極定向承銷置換債券,依託區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PPP及其他模式,不斷加大平臺建設力度,努力為企業債券融資奠定基礎。目前新區與各家銀行合作計劃融資達17億元,已放款8.77億元。
作風建設之新——大興「三風」促落實
今年以來,東津新區認真落實省、市紀委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東津新區各項重點建設任務,以強化幹部作風建設為抓手,以硬朗的作風狠抓各項工作落實,鍛造東津精神,打造落實鏈條,不斷將新區建設推向前進。
艱苦創業蔚然成風。東津新區目前處於創業階段,人少事多,一個部門要承擔多個部門的職能,一個幹部承擔著多個崗位的工作,整個機構處於高速運轉狀態。但是新區廣大幹部始終發揚只爭朝夕的精神,積極投身新區建設。他們團結奉獻、奮發圖強、勇爭一流,決心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建好東津新區,努力走在全省前列,爭當發展先鋒。
勤學實幹氛圍濃厚。新區深入開展「假如我是服務對象」大討論活動,抓學習、抓作風、抓環境、促改革發展等「三抓一促」活動以及強責任、強班子、強功能、強實力、強規範等「五強創示範」活動。新區結合各項活動,著力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紮實開展,達到了「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效果。
深入基層服務群眾。通過深入聯繫點開展專題調研和走訪座談等形式,區黨工委主要領導深入基層、深入工地、深入群眾,認真貫徹密切聯繫群眾、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訪民情、察民意、解民憂,用好的作風和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
【發展篇】 推進新區建設,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新的增長極
「下一步,東津新區將嚴格按照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君正同志提出的『統一規劃、分片建設,集中重點、全力突破』的方針,實施『一核一帶一站』發展戰略,緊密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進一步提高認識,堅定信心,搶抓高鐵機遇,堅持產城融合,突出文化引領,踐行『三嚴三實』,加快推進東津新區建設,早日把東津新區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新的增長極,建成漢江流域開放開發的火車頭和示範區。」東津新區(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經開區管委會主任王世榮表示。
按照既定發展計劃,下一步東津新區將從六個方面著力,推進東津新區建設。
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一核一帶一站」建設為工作重點,進一步完善新區基礎設施功能,提升新區承載能力。
著力加快公共工程建設。中心醫院完成建設,交付使用。市民中心、科技館年底前開始全面裝修。文化藝術中心、市三中主體工程基本建設完成。
著力抓好產業培育和項目建設。平臺建設方面,浩然創業街正式投入使用;華為企業雲華中大區中心正式運營,將成為大數據產業平臺;華科工研院項目一期完成80%,將成為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孵化平臺。招商引資方面,以華為和華科工研院等龍頭項目為依託,做好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產業招商;瞄準生產性和服務性項目,定向定點進行「白色家電」產業招商。
著力服務高鐵站建設。按要求完成高鐵站所涉及的徵地拆遷工作。強化科學統籌的觀念,圍繞高鐵形成無縫對接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優勢,完成高鐵站區域城市設計,儘早完成控規編制工作。
著力推進民生保障。加快還建房建設和分配工作,按照既定時間節點完成群眾回遷。健全保障體系,解決好失地百姓養老保險問題。創新被徵地百姓就業培訓和提供就業崗位的機制,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百姓就業。認真研究居民入住後的管理工作,籌建社區和居委會。
著力謀劃新區長遠發展。高標準做好新區「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的基礎上,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產業發展、投融資、試點示範等方面,全方位爭取國家、省、市優惠政策。是圍繞基礎設施工程、主導產業培育工程、漢江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支撐項目工程、城市形象和品牌的標誌性工程、改善市民感受的民生工程等「五大工程」,積極策劃、儲備、爭取一批項目,為新區發展增添動力、積蓄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