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是舒城縣值得紀念的一天。
上午九點,隨著「復興號」駛入舒城高鐵東站,舒城正式進入「高鐵時代」。現在,從舒城乘高鐵出發,半個小時內到合肥,連上高鐵網後,兩個小時內到南京,三個多小時到上海……舒城人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不再遙遠。
未來,每天五趟十對的高鐵,不僅將改變舒城人的出行方式,拉近舒城與全國各大中心城市的時空距離,更給舒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12月22日上午,舒城高鐵東站正式開通運行。周坤攝
高鐵 出行
「原先自駕回家,要在路上花費1個多小時,現在高鐵開通以後只要20多分鐘,太快了。」在舒城上班的安徽艾萌兒童用品有限公司工人吳全友,每周都要回合肥和家人團聚,她的「雙城生活」已持續了5年多。
如今舒城通了高鐵,吳全友的「雙城生活」,即將變成「同城記」。
「每天有十趟高鐵路過舒城,而且有的班次,就是上下班的時間,所以現在乘坐高鐵就像坐公交一般便捷。」舒城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江炬森用「公交化」來形容往返於舒城、合肥之間的高鐵。
「大動脈」打通了,心臟周圍的「毛細血管」也越來越密。
江炬森稱,近年來,舒城投資70億元實施了175公裡的國省幹線升級改造和建設,同步建成全長31.28公裡、環內面積59.8平方公裡的縣城外環。
再加上即將通車的合安高鐵、正在建設的德上高速,以及通車運行的合安高速、合九鐵路,整個舒城基本形成高鐵、高速、高等級公路「一環五射」八條通道連合肥的對外大動脈。
這一個個快速通道,讓更多「生活在合肥、工作在舒城」或「生活在舒城、工作在合肥」的「同城夢」開始照進現實。
桐城的「好人」代表作為首批乘客體驗合安高鐵。周坤攝
高鐵 產業
如今區域交通的發達程度,在一定意義上決定了經濟發展的速度。甚至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有無高鐵也會成為評價一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的「硬指標」。
隨著合安高鐵的開通,將大大方便舒城的「送出去」和「引進來」。
作為勞務輸出的重點區域,每年舒城對外勞務輸出近30萬人,有了高鐵,勢必為勞務輸出提供快速便捷通道。
同時,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京港(臺)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安高鐵的開通,為舒城企業引進「周末專家」、及時提供售後服務、促進人才交流等提供了極大便利。
如今電子信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逐漸成為舒城縣支柱產業,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2%。「依託高鐵,以後舒城就可以緊緊圍繞『兩新』產業重點招商區域,主動對接產業鏈上下遊,促進電子商務、全域旅遊等服務業快速成長,激發經濟活力。」舒城縣發改委副主任楊懌說。
高鐵駛入舒城東站。高鐵開通後,將給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周坤攝
高鐵 城市
而今,邁入「高鐵時代」的舒城迅速對接「高鐵經濟」,城市面貌也必將日新月異。
對接「高鐵經濟」,舒城將打通高鐵周邊連接線。通過三裡河路東延,促進城區道路網體系與鐵路體系的有效連接。建設站前大道和站前廣場,打造城市地標,體現文史悠久又充滿活力的新舒城。
對接「高鐵經濟」,將聯通公共運輸循環線。計劃開通四條公交線路,第一步先開通公交308路、205路,隨著高鐵班次的增加再適時將公交1路、8路延伸至高鐵東站,實現市民便捷換乘。
為了對接「高鐵經濟」,舒城開通的公共運輸循環線。周坤攝
對接「高鐵經濟」,舒城暢通計程車專用道。通過調整計程車打表範圍、安裝計程車視頻監控系統,全力保障市民順利出行,展現舒城良好城市形象。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從打通交通「大動脈」,到築起為民利民的「幸福路」,再到駛上一體化發展的「大軌道」,有了高鐵的「新引擎」,舒城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步履愈發堅實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