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峻大草原很大,總面積達2848平方公裡。這個草原屬於伊犁的特克斯縣,地處天山
中部的比依克山北麓,東至阿克布拉克(也稱為白泉),西至闊克蘇河谷,南至中天山雪峰,北至喀甫薩朗村。闢為景區後,喀拉峻分為西喀拉峻、東喀拉峻、中天山雪峰、天籟之林和闊克蘇大峽谷五大景區。要想遊遍了,玩得深透,需要好幾天。
我們的一日遊當然也只能就其經典線路,走馬觀花。
闊克蘇峽谷中的九曲十八彎(上圖)和人體草原(下圖)
喀拉峻也是高原草原,海跋高度自1305~3957米。高原氣候多變,有時六月飛雪,而我們則趕上了雨霧。上篇介紹的獵鷹臺觀霧的景點,是東喀拉峻。獵鷹臺我們站的位置,在庫爾代峽谷的邊兒上。整個喀拉峻有兩條大峽谷,即庫爾代峽谷和闊克蘇峽谷,這兩個峽谷中流淌著特克斯河的上遊支流庫爾代河和闊克蘇河。兩個峽谷一為森林覆蓋,一為窄谷深峽,風光美麗非凡,超然若世外仙境。
闊克蘇河(峽谷)
在獵鷹臺觀光車站,我們乘景區大巴返回到西喀拉峻的索道站,在那兒建有一過河(庫爾代河)索道,海跋陡然下降了好幾百米。二十幾人同乘一索道車箱,高處可觀庫爾代河入喀拉峻湖的景觀。喀拉峻湖面積約273.6公頃,湖水最深處達97米,平均水深80米。我們要遊覽的闊克蘇峽谷,其間的大河也注入此湖。兩條河在湖中交匯,水色也由黃而沉澱變綠,色彩分明。
上圖為闊克蘇峽谷上遊的九曲十八彎。我們距九曲十八彎尚遠。其實那是闊克蘇大峽谷最寬闊的一段。河水呈南北走向,在谷底曲折流轉,形成長約十一華裡,寬約四華裡的九曲十八彎。在九曲十八彎的北部開闊的谷底,有一個很有名的景觀,人稱人體草原。
峽谷中的闊克蘇河。水色或白或黃。闊克蘇大峽谷發源於天山山脈中部,由億萬年來沉積的巖層隨地質運動和天山雪融水交相作用而形成。現場看去,闊克蘇河騰龍遊蛇,穿峽谷越山嶽,壯觀啊。
闊克蘇大峽谷最壯觀的一處景觀叫鱷魚灣。鱷魚灣谷深約360米,南北長約1600米,東西寬約1400米,崖岸陡峭地勢險峻,河水流淌谷底,據說天氣晴朗時在此可見到河水呈現乳白、碧綠、翠綠三色奇景。
我們在多雲天氣下,看到的河水呈乳白色。大家探討了一番這水質何以呈現白色。以為是汙染呢。其實不是。原因是河水來源於天山南坡雪峰,雪水攜帶大量碳酸鈣質巖塊粉末奔騰而下,達到鱷魚灣這兒就是白色的。但是,當河水近喀拉峻湖,受河谷之間紊流和喀拉峻湖回水的影響,流速降低,碳酸鈣質巖塊粉沉澱,水質就變清了。並且在回水線周圍形成比較明顯的水色分界。
鱷魚灣上羊踏出的羊腸小道
喀拉峻草原,與我們所熟知的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甚至是巴音布魯克都不同。不同在哪兒呢?前者都是一望無際的平闊的,而後者地處天山的中段,是公認的「立體草原」,海拔落差達二千米,因高差不同,形成了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獨特景致。
離開鱷魚灣處,我們又到了闊克蘇大峽谷的上遊一段河彎:
最後,我們來到九曲十八彎下附近的「人體草原」的山丘上,等待晚日時分。
人體草原,原來想像是遼闊的草場,實地觀察,也就是闊克蘇峽谷中那一塊地方,蒙攝影家們的巧妙拍攝,使其美麗的草原曲線生輝。那片和緩起伏的夷平面,曲線非常優美。只是,這樣的曲線之美,需要光線。我們能等到那點石成金的陽光出現嗎?
還有不少人在同樣等待,希望能拍到這樣的畫面(參考網圖):
我們在山上等了一個多小時,盼日出雲散。雲層不斷變化,至于越積越厚。我們只能抱憾而歸。歸程是在喀拉峻湖乘景區的小艇,越湖面到庫什塔依碼頭,換乘大巴到景區服務處。我們的車在那裡等候。
再見,喀拉峻!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