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達以色列後,第一站就去了凱撒利亞古城。凱撒利亞是一座位於地中海東岸的古城,距離特拉維夫以北50多公裡。在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凱撒利亞為當時最重要的港口,並曾經立為首府。兩千多年前,羅馬帝國時的君主希律王花費12年建造起來這座都城。這裡的建築按照希律王的喜好,集合了羅馬和希臘風格,極盡奢華和氣勢恢宏。古城至今保存著城牆、防波堤、賽馬場、歌劇院、澡堂和桑拿、室內遊泳池等遺蹟。
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古城的古蹟。傳說公元66年,凱撒利亞城中的猶太人不滿羅馬人的統治,揭竿而起,但遭殘酷鎮壓,兩萬多名猶太居民被血腥屠殺。這成為隨後猶太戰爭爆發的起因,還導致了耶路撒冷和猶太第二聖殿於公元70年被毀。公元639年,凱撒利亞被阿拉伯人佔領,1101年又落入十字軍之手。1254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重新在此構築工事,修建十字軍城堡。其後幾經戰亂和地震,凱撒利亞的建築大都損毀和沉入海底,凱撒利亞從此湮沒在寂寂黃土中。
19世紀末,人們開始在凱撒利亞進行考古發掘工作,由羅斯柴爾德家族出資開發,希律王的古城和十字軍堡壘得以重見天日,並被闢為國家公園。
來到凱撒利亞,首先看到的是位於城外的圓形劇場,也就是古羅馬音樂劇場遺址。劇場附近集中放置著許多在凱撒利亞發掘出來的雕塑,大多數已經殘缺不全。進入拱門,眼前豁然開朗,一座圓形劇場依山勢鋪至山底,經過了現代化的整修,至今仍在舉辦一些大型演唱會或者音樂會。聽說前幾年還演出了大型歌劇《圖蘭朵》呢!
海邊的古宮廷建築早已蕩然無存,遺址上只有依稀散布的羅馬圓柱。在微微的海風下,在藍色的大海映襯下,金色的羅馬圓柱顯得格外醒目。賽馬場也是面朝大海,一邊有階梯狀的看臺。
仔細觀察地面,賽道的暗紅色泥土上,馬蹄印、馬車車轍清晰可見,似乎剛剛進行完一場驚心動魄的比賽,駿馬飛奔、馬車疾馳、塵土飛揚的場面好像就在眼前。再往前走,一個岬角直插入海,岬角的頂端曾經聳立著一座古燈塔,如今當然也不復存在。
凱撒利亞,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為我們展示了地中海文化壯麗的歷史畫卷。
下午,我們來到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希伯來語「海法」意為美麗的海灘,果然不虛此言。雖然已到了入秋時節,面朝大海的海法處處是綠樹紅花。我們來到卡梅爾山頂,漂亮的海法和湛藍的地中海盡收眼底。
因為天氣特別好,在山上,我們不僅可以遠遠地看到以色列與黎巴嫩的邊境線,還更直觀地欣賞到了巴哈伊教的聖殿和階梯花園。這座空中花園,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巴哈伊教也稱為世界大同教,巴哈伊教派先驅者安葬於花園中的金頂巴布聖殿。花園位於有「上帝之山」之稱的卡梅爾山麓,整座花園依山而建,從山腳至山頂綿延一公裡,垂直高度約為225米,以金色穹頂的聖殿為中心發散,層層疊疊共19層,氣勢恢宏。
花園仿造世界奇蹟「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的造景手法,立體造園,將花園放在四層平臺之上,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花園對稱整齊,極具波斯風情,中軸線是一條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階梯,樹木、水池、花盆、雕塑等景觀對稱分布兩側。花園的建築風格和設計上獨特的文化價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輝煌美麗的巴哈伊空中花園,與卡梅爾山麓絕妙地融為一體,在略顯喧鬧嘈雜的城市中,是一塊安寧靜謐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