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盡頭與不冷酷仙境

2021-02-08 iloveCHAO

燈塔,在文學或電影中承擔著紛繁的隱喻,遺世獨立而遠離塵囂。伍爾夫寫它,是靈魂之光閃爍的象徵;在禁閉島中,燈塔又是精神海洋夜航的分岔口。

20世紀以來,世界各處的燈塔大多數已實現自動化。於是這個屹立於島嶼和海洋之間的獨特建築,在大霧瀰漫時指引方向、帶來希望的領路之塔,成為了尋找inner peace的絕佳目的地。

以燈塔之名,我們在這個冬天發布了年度節日季的視覺裝置,同時製作了一支短片。燈塔,往往閃爍著光芒,象徵希望,以此為題,來放眼世界,探索那些耀亮生活的美好:

位於CHAO一層的節日季裝置「The Beacon」以三個章節來敘述:迷霧、微光、復興。短片同樣以此敘事來呈現,我們邀請了當代舞者陳欣頔,以即興的方式,用肢體再次詮釋了一段追光之旅。以裝置為起點,再到日光禮堂與27層的Top House,我們以不同情緒與空間進行對話。此時,CHAO空間的多重可能性被進一步喚醒與激發,呈現出不同的樣貌,光影的變換,明暗的交替,空間仿佛擁有了人格屬性,在一天的不同時刻展露。

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獲現當代舞編導碩士學位。現以編導、舞者身份居住工作在北京。北京接觸即興小組核心成員。導演作品有舞蹈劇場作品《平行之間》《鯨落》《維託麗卡與鯨》《Long time no see》。2020年,作品《我願意》在青戲節48小時V戲劇競賽中獲最佳作品獎。

由設計師DI ZHANG創立於2019年。DI WAVE表達的是極簡主義的和實用主義結合的設計風格,崇尚不為取悅他人,不強調性感的穿衣方式。DI WAVE讓時裝回歸於時裝,用寬鬆舒適的廓形和線條利落的剪裁,呈現一種毫不費力的時尚。

「聽說那是世界的盡頭,所以想去看一看嘛。你去過沒有?聽說那兒有個燈塔,失戀的人都喜歡去,把不開心的東西留下。」

這個世界最南端的城市,擁有世界最南端的燈塔——火地群島(Les Eclaireurs)燈塔。在紅白相間的燈塔下眺望比格爾海峽,更南邊的大陸,便是南極。這座被稱為「世界盡頭」的燈塔,自1920年就矗立在這座孤獨的島上,在暗夜與迷霧中為航行的船隻指引方向。

如世界上絕大多數燈塔一樣,這座燈塔同樣使用遠程控制,並由太陽能電池板來提供電力。從最初讓此地聲名大噪的法國科幻小說《世界盡頭的燈塔》,到《春光乍洩》,火地群島燈塔被賦予了無盡的情節與想像。

黎耀輝讓小張把他的不開心留在世界盡頭的烏斯懷亞。而理性來看,地球是圓的,沒有什麼世界盡頭。但這個詩意的標籤仍是無比迷人,想與冰川海洋對話,踏上一場短暫逃離都市生活的旅行。

島嶼眾多的國度,燈塔就不會少,比如冰島,比如芬蘭。

這些已實現自動化的燈塔沒有被廢棄,反而成為完美的旅行目的地。稱之完美,是因為在此處,觀賞之外,你更能於漂浮的島嶼中在燈塔住一夜,在清晨被窗外的海浪喚醒。

芬蘭最南端的本特島(Bengtskär),雖面積很小,卻因有著北歐最高聳的燈塔而著稱。1906年建成,歷經滄桑:戰爭、極端環境、年久失修,都曾洗禮過這座燈塔。直到1995年翻修重建,成為芬蘭人的朝聖目的地。

燈塔看守人寶拉·威爾森(Paula Wilson)與丈夫在此居住了近二十年,他們照看燈塔,並在其中開設了小旅館,每年6至9月向遊客開放。同時二樓的禮拜堂,還可以舉辦小型婚禮。

燈塔旅館內斂而低調,如同北歐的尋常人家。夜晚時,寶拉會把花崗巖桑拿房燒熱,供客人使用。這般與世隔絕的孤獨與純淨,是世界盡頭的仙境與恩賜。夏日前往,有整夜的日光作伴,看過這番景致,該是很難再被什麼擊垮。

把Dia: Beacon放在這裡,純屬私心。

"Beacon"在這,是指紐約的比肯地區,而非燈塔。這個哈德遜河旁的美術館,是極簡主義的大本營,它也如燈塔一般,照亮了美國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的極簡藝術。

從中央火車站出發,約1.5小時可到達。光影、線條、空間,在這裡得到了最極致的表現。由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展覽空間,天光自頂窗傾瀉而下,哪怕不陳列作品,都是一道風景。

在這個極簡藝術的仙境,能看到從Donald Judd的方盒子到Richard Serra的巨型鐵板,從Michael Heizer的室內深坑,到河原溫的幾十件《今天》。

◉ Michael Heizer, 《東西南北》,1967/2002年

Dia與世界盡頭的燈塔,有著相似的精神力量。在藝術與自然的魅力面前,語言顯得蒼白。那麼,就盼望著下一次旅行,盡情享受身臨其境的時刻吧。

撰文:Yidi

視頻:Kristof Kollar, Shaun Yang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作分享使用,如涉及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視覺裝置位於CHAO一層空間

即日起到訪者可免費進行參觀

無需預約

也歡迎在線上平臺與我們互動

微博 @三裡屯CHAO

IG @chaobeijing

小紅書 @CHAO (240226653)

請以上獲獎讀者於1月18日前,在後臺回復我們收貨地址與電話,我們將為您安排禮物的寄送。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這是鳴哥在Mingo布克上寫的第二十七篇辣雞,聊一聊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看懂了嗎?沒有。尤其前面剛開始看的時候,越看越迷糊。書分兩條線,「冷酷仙境」一條線,「世界盡頭」一條線。「世界盡頭」即「冷酷仙境」中的我的另一個意識中的世界,即「冷酷仙境」中的我即將不得不進入的世界。不是說它是假的,因為誰也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就好像《盜夢空間》中的生活在夢中的人一樣,對它們來說,夢中的世界是真而現實是假。
  • 中國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世界盡頭——遙遠和難以抵達冷酷——冰雪世界仙境——極致的自然風光中國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在哪裡?火山石海壯美的冬日林海蒸氣氤氳,霜花凝聚,霧凇林姿態優美位於小興安嶺腹地的伊春既有壯美的紅松原始林又有秀美的玉樹瓊枝中國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究竟在哪裡?
    世界盡頭——遙遠和難以抵達冷酷——冰雪世界仙境——極致的自然風光將按這三個因素評分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究竟在哪裡三面環海,東與加拿大接壤△冬日的阿拉斯加海灘△哈伯德冰川崩解氣候差異較大,從溫帶氣候到極地氣候有世界上大多數活動冰川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一種可能的精神出路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發表於1985年的長篇小說。以雙線條的發展脈絡進展,奇數二十章為「冷酷仙境」,偶數二十章為「世界盡頭」。「冷酷仙境」是主人公生活的現實世界,「世界盡頭」是主人公的意識歸宿。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這不是個簡單的選擇題
    冷酷仙境是現實世界,充滿人類文明的痕跡,滿是互相利用勾心鬥角。全書由兩條線交替進行,一條為冷酷仙境,一條為世界盡頭。視角,來源於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因此可以說本書是作者從自己的視角描述三十多歲男人心裡普遍存在的迷茫與堅守。
  • 1732.黃金屋185~《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長篇之所以用這個「雙重」標題,是因為小說包含兩個不同的故事,一個叫「冷酷仙境」,另一個叫「世界盡頭」,交互以間錯的章節平行展開。無論材料多麼高級多麼齊全,若無好的切刀也做不出味道鮮美的三明治。我有很久沒吃過如此可口的三明治了。芥末純正地道,萵苣無可挑剔,蛋黃醬也屬手工製作或接近手工製作。好三明治2019.09.06(周五)《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02「所謂進化就是這麼回事。進化總是苦澀而寂寞的,不可能有令人心曠神怡的進化。」
  • 讀《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的幾點思考
    《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樹的著名小說,平行線的敘事結構和小說的主題中對社會形態的影射,對生命和本我的深入的思考是本書的特點。下面我就來分享下我讀書後的幾點思考。影射社會現實卻含而不露作者在書中構建了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兩個世界。
  • 走進村上春樹的「精神城堡」《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發表於1985年。該小說由兩個似乎完全不相干的故事情節組成,兩條情節交叉平行地展開。單數二十章為「冷酷仙境」,雙數二十章為「世界盡頭」。1985年10月,《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獲得第21屆谷崎潤一郎獎。《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這本書儘管對於熟悉村上風格的讀者來說也依舊是一本充滿了各種謎題的大部頭。
  • 村上春樹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沒有人能在秋雨飄零的黃昏擁抱自己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是村上春樹於1985年發表的長篇小說,全篇以單數與雙數章節來描述兩條世界線情節,世界盡頭是春上村樹以原發表於1980年的《街,以及不確切的壁》作為原型。——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l 沉默起來,風聲仿佛透明的水進入房間,淹沒了沉默。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l 別人傳授的東西即傳即滅,而以自身努力學得的東西,則終生相隨,並給你以幫助。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l 年齡一大,相信的東西就越來越少。和牙齒磨損一個樣。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如果你有「世界盡頭」情結,那麼葡萄牙也有你想找的地方。那時人們還未發現美洲,沒有人知道海的盡頭在哪裡,他們認為這裡就是世界的盡頭。的確,即使是現在,到達海角時刮著狂風,面對著漫無邊際的大西洋和天際線,真的有種站在世界盡頭的懼怕與惆悵。
  • 世界如此兇頑,我們可以靠著勇氣脫困——《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兩條主線,一個是世界盡頭,一個是冷酷仙境。按照村上的著名譯者林少華的說法,世界盡頭代表的是心,那冷酷仙境代表的是什麼?關於這個很多人都提出過自己的說法,但是卻沒有一個讓人十分信服。對此,我更多的覺得,在冷酷仙境的部分,村上一直在有意無意的提及世界的節奏這個問題。
  • 品村上春樹《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創作的長篇小說,該小說由兩條情節交叉平行展開,看似無關實則相連。簡而言之,「冷酷仙境」裡,主要講述的是我失去心靈、失去記憶、失去自我的歷程;而「世界盡頭」裡,主要則描繪了我追尋那個失落自我的過程。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讀懂了這本書,就讀懂了村上春樹
    作者用完全不同的筆調將兩個世界展現出來,一個是主人公身處的現實世界,一個是其意識最深層的世界。紛雜的冷酷仙境和夢幻的世界盡頭相互交織,構建出無與倫比的奇妙和荒誕。對於這樣一本充滿了現實與夢幻,孤獨與自由等諸多色彩的書來說,單用內容解讀實在太單薄,表現不出其獨特的魅力。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讀懂了這本書,就讀懂了村上春樹
    作者用完全不同的筆調將兩個世界展現出來,一個是主人公身處的現實世界,一個是其意識最深層的世界。紛雜的冷酷仙境和夢幻的世界盡頭相互交織,構建出無與倫比的奇妙和荒誕。對於這樣一本充滿了現實與夢幻,孤獨與自由等諸多色彩的書來說,單用內容解讀實在太單薄,表現不出其獨特的魅力。
  • 品讀《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走進村上春樹心中兩種極端世界
    小編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這本書首次發表於1985年,如今讀來依舊不過時,讀完之後也感觸頗多,這本書創作於20世紀70年代末,作者是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當時日本經濟騰飛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的進步令人歡欣鼓舞,然而村上春樹敏銳地覺察到繁榮背後的危機,那就是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個體更容易被控制被侵害,甚至喪失自「我」。
  • 冰島 | 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
    在世界盡頭,有一個冷酷仙境,它純淨、神秘、迷人…它有壯闊遼遠的山海,有靜謐幽深的湖泊,有絢爛奪目的極光…令人無比神往,它便是冰島,坐落在極地之北的夢境之國。駐華大使館只有北京一處,因此其他城市的冰島籤證由丹麥領事館代辦。但要注意的是冰島是申根籤,所以首次辦理申根籤證是需要指紋採集的。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湯淺政明代表作《心理遊戲》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心理遊戲》這世界有這麼多絢爛的幻想,但卻只有一個湯淺政明。作為一個比小眾還要小眾的動漫監督,湯淺政明實在難以形容。《心理遊戲》的劇情除了前二十分鐘,幾乎談不上邏輯可言:青年漫畫家西遇到了自己的初戀彌,從彌口中得知對方要結婚,雖然是失落萬分,但依然跟隨彌來的酒店喝酒,不巧的是剛好碰見了前來搶劫的黑社會,西被黑社會一槍打死,因為後悔萬分,決定重新度過一次人生……在這之後,整個故事就進入了一個充滿了迷幻色彩的世界,他跟幾個夥伴一起,穿越在不同的空間,跨越不同的時間,去尋找一個自己內心深處期盼已久的生活
  • 品讀《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走進村上春樹心中兩種極端世界
    小編最近讀了一本書叫做《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這本書首次發表於1985年,如今讀來依舊不過時,讀完之後也感觸頗多,這本書創作於20世紀70年代末,作者是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當時日本經濟騰飛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的進步令人歡欣鼓舞,然而村上春樹敏銳地覺察到繁榮背後的危機,那就是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個體更容易被控制被侵害,甚至喪失自「我」。
  • 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連名字都冰冷的國家,為何無數人紛紛去打卡
    世界的盡頭在哪裡?可能有人會想到懸崖、大海、無盡的公路……世界上有許多地方都被傳為世界盡頭,世界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世界盡頭的冷酷仙境,連名字都冰冷的國家,卻吸引了很多人都去打卡。
  • 在世界盡頭千裡奔襲,在冷酷仙境與你相遇
    為了探尋未知的世界,英國BBC電視臺耗時5年,拍攝了一部名為《冰凍星球》的紀錄片,拍攝到兩極的神秘美景,還有動、植物所呈現的奇妙畫面。這部紀錄片的第一集,片名為《世界的盡頭》。剛看到這個片頭時,瞬間出現在我腦海中的字眼,是村上春樹一部小說的名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