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橙子 封面圖|橙子
「洗澡蟹」「紙螃蟹」,陽澄湖大閘蟹套路一環比一環深,螃蟹好壞並不是按照產地分的,可很多人依然願意為99%的假貨買單,就為了「陽澄湖大閘蟹」幾個字?
陽澄湖大閘蟹有「天下第一鮮」的美稱,自然吸引了無數人瘋狂追捧。2017年陽澄湖大閘蟹真實產量為1600噸左右,市值約3億元,但當年總營銷額卻達到300億元,由此推斷市場上99%的陽澄湖大閘蟹都是冒牌貨。2018年,一隻重1.01斤的「陽澄湖蟹王」,被人花了8800元買走。今年早在開捕前,各大電商平臺上的預售券就已經賣爆,頭部商家平均月銷量突破10000+。有關方面為區分真假陽澄湖大閘蟹,發明了「防偽蟹扣」做統一標識。可非常尷尬,此舉不僅沒有有效杜絕假貨,反而成為假螃蟹的護身符。戴上之後,假螃蟹搖身一變成為了「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2005年陽澄湖大閘蟹被認定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當年,蘇州市成立了陽澄湖大閘蟹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管理委員會和保護辦公室(下稱保護辦),全面負責陽澄湖大閘蟹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管理工作。
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的官方網站也公布的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誌使用管理辦法,線上線下保護會議,標準化養殖技術培訓等內容,證明了陽澄湖大閘蟹的地理標誌產品地位一直有人在維護。
網站還有農產品地理標誌授權使用公司的明細,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獨立品牌,如蘇州湖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便有湖強、陽澄猛將、陽澄大亨三個商標。
知產行業觀察查詢了一下,陽澄猛將、陽澄大亨已完成商標註冊,湖強沒有註冊商標。
蘇州市還成立了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誌保護網,在該網站上可查詢防偽使用說明,查詢防偽真假。從網站查詢框下方可清楚看到,目前蘇州陽澄湖大閘蟹的使用權單位有456家,養殖戶有2200家。
可從消費者角度看,誰又能在買螃蟹的時候,親自去查一下該商家的螃蟹是不是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誌產品的授權使用單位呢?
陽澄湖大閘蟹的獨到的工匠精神,曾被做成紀錄片,在央視和網絡平臺同步播出,陽澄湖大閘蟹的金字招牌深入人心。因為名氣越來越大,陽澄湖大閘蟹自然也就奇貨可居,供不應求。市面上,有人就想著渾水摸魚。只要打上陽澄湖品牌,螃蟹的價格就能上漲好幾成甚至數倍。太湖蟹、高郵蟹、興化蟹、高淳蟹等地也出產大閘蟹,雖遜色幾分,但要矇騙不明就裡的消費者,仍是輕而易舉。每年銷售旺季,大批改造過牌照的蘇州商務車便會出入其他產蟹重地的水產批發市場,有些大型收購商還會提前駐紮外地,租下門面用以收蟹,最多時周邊能有幾十家陽澄湖商家集結。趁著夜色掩護,他們源源不斷地把外地蟹偷偷放入陽澄湖裡指定的地籠,或退而求其次,到其他周邊水域養幾天。這些螃蟹俗稱「洗澡蟹」,一番「暗度陳倉」後,就能完成身價三級跳。舉個例子,一隻3兩的「外地蟹」價格通常在幾十元左右,而同樣體積的一隻陽澄湖大閘蟹可以賣到上百元,有些「大塊頭」甚至能賣到上千元。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黑心商家們,還會用工業草酸、檸檬草清洗色黑的大閘蟹,來達到「白肚」的效果,魚目混珠。就連不少本地陽澄湖商戶也會這麼做:「青殼白底的陽澄湖大閘蟹不多,乾乾淨淨的基本都是藥水泡的,你不這麼做,顧客都去其他家買了。」點開某些平臺,數千家店鋪的宣傳頁上,曖昧不清的「陽澄湖大閘蟹」「陽澄湖鎮現貨」「陽澄湖鎮發貨」等宣傳隨處可見,且售價不菲。這些假貨的蟹扣可達到100%仿真。假蟹扣上不僅二維碼、防偽標一應俱全,還有專門可供查詢的網站,撥打400售後電話專線,竟還真有客服接聽。螃蟹界終極套路王
比陽澄湖水更深的,是「紙螃蟹」。如果說以上騙局還有被識破的可能,那「紙螃蟹」便堪稱終極套路王。
「紙螃蟹」即蟹券,初衷是以預售搶佔市場,先買券後兌換,由此催生的虛擬經濟,在徹底改變大閘蟹銷售方式的同時,竟演化成了「金融衍生品」,風險暗藏。
有媒體報導,有商戶的陽澄湖蟹卡年銷售額能達到一兩億元。
和蟹農粗略談好合作後,經銷商就會對外銷售。提前賣券則帶來不菲的沉澱資金,按單張蟹票400元計算,賣出1萬張蟹票,沉澱資金就高達400萬元。
而在此過程中,蟹券的數量完全不設上限,經銷商手上往往一隻螃蟹都沒有,卻已經圈了一波快錢。
已經付了全款的消費者,則完全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何種結局。
蟹券銷售出去後,若最終提貨量大於實際能採購到的大閘蟹數量,由於蟹券的有效期一般在3年,只要告知消費者產量有變,無法兌付,將取蟹的時間拖到來年即可。
在漫長的等待中,消費者很容易遺忘或錯過提貨時間,導致蟹券作廢,對商家來說,這又是一筆白賺的利潤。
更有甚者,賣完蟹券後直接玩起了人間蒸發,不發貨,不退款,不出聲,蟹券真的成了空頭支票,欲哭無淚。
所以,網上有段子精闢地做了總結:
不必迷信陽澄湖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