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洋接近赤道的位置上,有一連串珍珠一樣的島嶼,馬紹爾群島。而其中有一座島礁,就叫做比基尼。
這裡遠離大陸,沒有河流攜帶的泥沙,所以海水清澈無比。
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圖源:Kyoto Historic Monument)
這裡地處熱帶,植被茂密,遍地都是椰子、香蕉等作物。只要乘著小船出海幾裡,就能捕到鮮美的大魚。
馬紹爾人的祖先們在4000年前乘坐簡陋的竹筏來到了這些富庶的島嶼上,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過著與世無爭的和平的生活。
直到1520年,這裡被歐洲的探險者「發現」。從那以後,馬紹爾群島就被一批接著一批的殖民者統治。
最早是西班牙人(1592年),然後是德國人(1885年),再然後是日本人(一戰時期)。
最後在1945年,美國人從日本人手裡奪下這片土地。他們在聯合國宣布,美國將會代替國際社會對馬紹爾進行託管,保障馬紹爾人的生活和健康。並在適當的時候,把獨立權交還給馬紹爾人。
在那時,馬紹爾人都覺得,自己被異族佔領的歷史,可能馬上要結束了。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美國政府秘密計劃在馬紹爾群島做的事情,將會比先前所有殖民者所做的惡都強上千萬倍…
1946年,二戰剛剛結束。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震驚了世界。然而從後世的眼光看,這兩顆早期核彈在技術和破壞性上都非常原始。美國軍方急切想要加大對這種武器的開發和改進。戰後,一系列新式的核武器被開發了出來。
既然造了核武器,那麼就一定要試驗。在核輻射的危害逐漸為人所知的情況下,在本國進行露天的大當量核試驗已經不太合適。國防部急切地想找一個可以讓他們大展拳腳、無所顧忌地測驗核武器的地方。
馬紹爾群島就成了這樣一個完美的地點:地處國外不汙染本國環境,位於太平洋正中不會造成嚴重人員傷害。
至於當地居民,他們在美國人眼裡實在太沒有存在感了。儘管美國在聯合國上做出過保護馬紹爾群島的承諾,但面對當時世界的第一強國,又有誰敢於質疑美國任意處置這一小片土地和人民的行為呢?
核試驗場所被定在了馬紹爾群島的比基尼環礁。後來有個法國設計師用了比基尼的名字來命名自己設計的泳衣,意在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像核彈一樣引爆市場。
在核試驗前,美軍要疏散比基尼島上的居民。
一名美軍士兵告訴比基尼的酋長,他們懇請居民們暫時離開比基尼島,來幫助美國進行核試驗
「我們想把這種破壞性的能量用作和平用途,去造福全人類。而這次測試就是第一步」
酋長被美軍「造福全人類」的說辭打動,表示願意率領族人暫時離開家鄉。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一走就是永遠。他們的土地被永遠從他們手中奪去了。
核試驗一共進行了12年。在12年間,一共有66枚原子彈和氫彈在比基尼環礁以及附近的Enewetak環礁爆炸。這些原子彈的當量都遠大於廣島,有學者計算說,在這十二年間馬紹爾群島受到的核打擊,相當於每天都要遭受兩顆美軍投放在廣島的原子彈。
(圖:美軍把動物放在核武器實驗場,查看核武器對動物的影響)
從1952年起,美軍新型研製成功了氫彈,一種比原子彈威力更加巨大的熱核武器。這種武器的首次亮相也正是在馬紹爾群島。
狂轟濫炸後,至今你都能在衛星地圖上看到一個個隕石坑一樣的爆炸點。
1954年3月1日,美國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城堡Bravo在比基尼被引爆。
幾十公裡外的Rongelap島礁上的居民門都直接目睹了這起爆炸。
「炸彈爆炸的時候是早晨,我們還都在睡覺。突然之間聽到了一聲巨響。爆炸之後,天空五彩斑斕,還有一個巨大的彩虹」
那場景,就和世界末日一樣不真實。
隨之而來的,就是飄向Rongelap的大量放射性塵埃。當天所有人都出現了輻射病:頭暈、噁心、嘔吐、脫髮…
比基尼島礁上的輻射擴散到Rongelap(圖源:美軍宣傳片)
幾天之後,美軍才發現,Rongelap已經成為了全世界放射性最高的一個地區。姍姍來遲的軍艦把Rongelap的居民全部接上,送到了更遠的島嶼上。他們和比基尼的原住民一樣,成為了核難民。
但對於美軍來說,這一切並不是災難,反倒是千載難逢的機遇。
根據後來解封的資料,美國政府早就制定了研究核輻射對人體傷害的項目。而這些馬紹爾人,就是最好的實驗對象。
於是,很多馬紹爾人被美軍帶回到了紐約、波士頓、和費城,接受各種實驗室儀器的檢測。
他們之中很多都已經患有輻射引起的癌症。但美國的研究人員卻對這些消息守口如瓶。他們要做的不是治療,只是觀察。
在做完一系列觀察後,美國政府想要進行進一步的實驗:他們想知道人如果長時間在輻射環境下生活,會對健康產生什麼影響。
於是在1968年,城堡Bravo實驗過去僅僅14年後,詹森總統宣布:之前被疏散的Rongelap島的輻射已經下降到很低的範圍。馬紹爾人可以回家了。
最初聽到這個消息,所有背井離鄉的人都歡呼雀躍。他們登上了美軍的軍艦,向著闊別10年的家鄉進發。
而和他們一起前往Rongelap的,是美軍的觀測人員。
在其後的幾年裡,島上的馬紹爾人都經歷了噩夢一樣的生活。由無數放射性塵埃造成的輻射,像子彈一樣擊穿了人們的身體,破壞身體內細胞和DNA的組成。
每時每刻,馬紹爾人都在受到傷害。
1983年,馬紹爾女孩兒Darlene Keju在一次大會上首次控訴了核輻射給馬紹爾人造成的痛苦:
「我們有成百上千的孕婦經歷了難產,我們得了白血病、甲狀腺癌。孩子生下來是死胎。
我剛剛從馬紹爾回來。那裡的同胞告訴我,我們還有「水母寶寶」。
這些寶寶生出來後,完全看不出人型。把他們放在桌子上,能看到他們一上一下地起伏。這是他們在呼吸。
這就是我們生的孩子。
我們把這些孩子拿給美國人看,他們都不敢正視一眼。」
幾年以後,Darlene Keju自己也會因為癌症去世。
(圖:Darlene Keju的支持者:如果核彈是安全的,請在東京引爆,在巴黎實驗,在華盛頓儲存,但不要把核彈送到我的家鄉。)
而為了獲取更多實驗數據,美軍甚至會強迫島上居民食用被輻射汙染的食物。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的外交部長做出這樣的指控:
「美國政府文件很明顯地證明了,美國科學家在利用我們進行人體核輻射實驗。有些被強行注射或被迫飲用帶有核輻射的液體。
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還強迫人們去仍然有強烈輻射的地區居住,來考察人體是如何從環境和食物中吸收輻射的…」
美國核能部門的官員曾經說過:
Rongelab是有史以來核汙染最嚴重的地區。
如果我們可以觀察人類是如何在那裡生活的話,這將非常有意思。
註:這裡可能不少讀者會產生疑惑:那麼島上的美國科學家和士兵會不會受到輻射呢?核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看累積量。雖然Rongelap的輻射度很高,但一個人如果只在那裡待一天,對健康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所以那些輪流在島上進行短期工作的美軍人員受到輻射的傷害較少。真正受到傷害的是幾年不離開島嶼的那些居民。
1985年,無數馬紹爾人在國際上的呼救終於得到了回應。
綠色和平組織進行了「逃亡計劃」,用小船把島上的居民送到了180公裡外更安全的島嶼。
為了自己的健康,更是為了族人未來的孩子,他們離開了自己世代生活的島嶼。
1979年,馬紹爾共和國獨立,但它依然處在美國的「自由聯合協定」之下,由美國控制馬紹爾的外交和國防。
曾經的那些核難民,至今都生活在首都馬朱羅的貧民窟內。
他們沒有土地,沒有資產,漂泊在不屬於自己城市。
在馬朱羅,有很多美國政府援建的醫療站。居民可以去這些醫療站免費檢查自己身體的輻射程度。
美國國會曾經通過協議,對馬紹爾群島進行一部分補償。但隨後卻因為「資金問題」一直拖欠。
而與此同時,美軍在馬紹爾群島的武器試驗,則一直沒有停止。
核試驗是結束了,但在過去幾年裡,馬紹爾成為了美軍洲際飛彈的靶場。
從夏威夷、阿拉斯加、或加利福尼亞基地發射的飛彈,會穿過太平洋,落到馬紹爾群島的 Kwajalein島礁。
馬紹爾群島,依然每天遭受著無止境的轟炸。和當初不同的,只是十多年後,科技強大的美軍可以從自家直接發射飛彈到馬紹爾。
美軍在馬紹爾還有一個很大的飛彈基地。這裡就像是租界一樣被圍了起來,在內部除了武器設施外,有各種供士兵和家屬休閒用的泳池、高爾夫球場、購物中心。生活在這裡,就真的像是在天堂一樣。
而馬紹爾人,則生活在在旁邊的Ebeye島上。每天坐著小船到美軍基地幹服務員、保潔、傭人的工作。到了晚上又再坐小船回來。
其中有很多,都是比基尼和Rongelap人的後裔。
他們的家鄉被美軍炸成了地獄,他們的島嶼被美軍據為己有。而他們能做的,就只能在滅罪仇人打高爾夫的時候,幫他們去撿落在場外的小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