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雙巧手「剪出」多彩世界
走進位於烏魯木齊市南湖南路林貴福的福藝軒工作室,彩色的京劇臉譜、套色剪紙千手觀音、剪紙燈……訪客多會陶醉於這炫彩斑斕的剪紙世界。
年少時,林貴福就與剪紙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家鄉甘肅平涼,每逢過節,母親都要剪窗花,耳濡目染之下林貴福學會了剪紙。
入伍後,林貴福由於會繪畫被調到部隊俱樂部工作。一天,部隊首長看到他床頭上貼著的一隻栩栩如生的剪紙大紅公雞便說:「八一建軍節的時候,你在咱們部隊搞個展覽吧!」
兩個月的辛苦準備後,八十多幅剪紙作品在建軍節當天得以展出。「手藝真巧!這是哪個女兵剪的?」大家都不敢相信這些精美無比的作品都出自一個個頭高、看起來五大三粗的男兵。
把興趣做成事業,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理想,但背後往往都有一條無比艱辛的創作之路。從部隊轉業後,林貴福來到新疆烏魯木齊,開始一心一意地剪紙,並創辦了福藝軒工作室。
從一開始不成熟的技法,到現在爐火純青的手藝,林貴福付出了常人無法想像的努力。對剪紙的興趣與熱愛、對夢想的執著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幫他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
剪紙作品《長城》
除了剪紙,林貴福還愛好書法和繪畫。
成長在新疆,本地的風土民俗更加激發了他的「靈感」。
「新疆剪紙的表現風格和其他省市有很大不同,許多具有新疆本土地域特點的作品,在疆外是見不到的。」
2010年的《獵鷹》、2012年的《十二木卡姆》,2014年的《新疆處處賽江南》……他先後創作出多件極具新疆特色的剪紙作品,在全國剪紙大賽均「斬獲」大獎。
林貴福還研究三維層面的窗花表現形式,並通過套色染色等技法,創作出不少新奇的作品。
在工作室,剪紙作品《長城》格外引人注目,這幅作品遠看似油畫,長城磅礴大氣之觀盡顯,近看才發覺是多層套色剪紙疊出,遠到天邊的雲,近到城牆的每一塊磚,巧手之下,許多細節得以高度還原。
在林貴福看來,剪紙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高的實用性。服飾、產品包裝、家裝……剪紙都可以運用其中。另外,剪紙在金屬、PVC、皮革等不同材料上都可以有不一樣的應用。
「近幾年剪紙的市場狀況很好,市場份額很大。」林貴福說,「尤其對窗花的需求量很高,新疆市場春節前銷額保守估計在四五百萬左右。」
剪紙作品《獵鷹》
專注於創作的同時,林貴福還關心著這門古老技藝的未來。
小到四歲的孩子,大至五六十歲的退休老人,不少人都會來到福藝軒跟隨林貴福學習剪紙。雙喜、拉花、窗花……林貴福會教他們一些常用的剪紙技藝,同時他每天給學校的孩子們上課,並經常參加社區的義務教學。
「剪紙入門很快,一般三十節課左右就能達到一定基礎。」林貴福說,「但進一步的提升還要靠他自己的悟性,以及對刀工、剪工的理解。」如今,林貴福帶出來的一些學生已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同師父一道將剪紙技藝傳承下去。
「對剪紙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與傳承,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林貴福說,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非遺文化的保護與扶持力度,再加上社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更加堅定了他將剪紙傳承下去的信心。(楊雅茹)
7月28日,林貴福給綠苑社區孩子們義務教授剪紙。
(責編:溫定利、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