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新年演出季陸續公布演出計劃,作為演出季重要組成部分,「2020新春舞蹈薈萃」將從1月1日至2月9日上演。此次國家大劇院分別邀請了西班牙瑪利亞·佩姬舞蹈團、俄羅斯戈登科舞蹈團、中國舞蹈家楊麗萍、中央芭蕾舞團、巴塞隆納弗拉門戈舞蹈團、美國踢踏舞舞蹈家麥可·弗萊利、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等名團名家。新京報盤點其中四部「不容錯過」的作品亮點,觀眾可以選擇它們度過元旦假期和新春佳節。
弗拉門戈:自由熱情
瑪利亞·佩姬舞蹈團《時光頌歌》
演出時間:2020.01.01-2020.01.03
源自吉卜賽文化的弗拉門戈舞是西班牙三大國粹之一,舞蹈、歌唱、器樂伴奏相結合的形式,充分展現出西班牙的激情與力量。作為西班牙弗拉門戈的「靈魂人物」,瑪利亞·佩姬執著於在傳統弗拉門戈舞中融入現代元素以及她對世界的特有理解,使弗拉門戈逐漸走向大眾化、劇場化,成為當今最富感染力的流行舞種之一。
《時光頌歌》是一部關於短暫、持久和永恆的舞蹈作品。佩姬通過這部作品反思時間對身體、欲望、藝術和生活無情的不可逆性。在這部作品裡,瑪利亞·佩姬受到數學公式、運動學和相對論的啟發。舞臺遵循極簡主義,所用到的元素有著強烈象徵意義和戲劇性色彩。佩姬將攜此作在元旦「黃金檔」登臺大劇院,傳遞時光荏苒的人生感悟,為觀眾獻上2020年第一份跨年大禮。
巴塞隆納弗拉門戈舞蹈團《弗拉門戈的重生》
演出時間:2020.01.21-2020.01.22
除瑪利亞·佩姬舞蹈團的《時光頌歌》外,曾獲得「最佳弗拉門戈獨舞家」的大衛· 古蒂雷斯·莫利那,也將攜巴塞隆納弗拉門戈舞蹈團獻上代表作《弗拉門戈的重生》。整場演出不僅打破了弗拉門戈既定的舞蹈語彙,擺脫了緊繃正式的服裝限制,創造出了富有新鮮感的舞步,更以極具感染力的肢體和真情實感的流露,為弗拉門戈舞蹈的表現形式帶了一次全新「重生」。
在作品中,還融入了來自西班牙加迪斯的「Alegrias」、馬拉加的「Tangos」、赫雷斯的「Bulerias」等舞蹈形式,弗拉門戈千變萬化。吉卜賽風格的自由隨性,以及由舞者的柔韌肢體爆發出的驚人力量,將會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演體驗。
俄羅斯民族舞:受普京嘉獎
俄羅斯戈登科舞蹈團《俄風舞影——歡樂的西伯利亞》
演出時間:2020.01.06-2020.01.08
作為俄羅斯國寶級舞蹈團的戈登科舞蹈團,1月6日至8日,將攜該團的舞蹈集錦《俄風舞影——歡樂的西伯利亞》登上大劇院舞臺。戈登科舞蹈團以蘇聯人民演員、社會主義勞動英雄、國家金獎獲得者米哈伊爾·謝明諾維奇·戈登科的名字命名,作品最完整、最真實地保存了俄羅斯傳統文化,被譽為俄羅斯民族藝術的瑰寶。在眾多藝術團體中戈登科舞蹈團顯得獨樹一幟,它與「小白樺」「莫伊賽耶夫」並稱為俄羅斯三大民族舞團。
米哈伊爾·謝明諾維奇·戈登科不僅有極為出眾的舞蹈天賦,而且對俄羅斯民族民間文化有著細緻入微的觀察和深入骨髓的理解,編排出大量擁有高超舞蹈技巧和豐富生活內涵的作品。該團自1960年成立起,便專注於用舞蹈形式展現俄羅斯的民族文化、英雄主義和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風景,其獨特熱烈的民族舞蹈風格傳遍了全世界,他們創造的150多個節目,在世界各地久演不衰、廣受讚譽。戈登科舞蹈團建團近60年來出訪過80多個國家,全球各地演出近7000場。上世紀六十年代,舞團出訪過亞洲和非洲的一些國家,之後,在1972年出訪法國,1973年訪問古巴、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他們在世界舞蹈藝術方面擁有極高的聲譽,1995年,俄羅斯聯邦授予舞蹈團最高的「學術」地位。戈登科舞蹈團還曾是俄羅斯唯一一支被總統普京頒發嘉獎狀的舞蹈團,也曾受邀參加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舉行的新年節慶的演出,並於2009 年被授予「傳承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Krasnoyarsky Krai)珍貴文化遺產」的國家級舞蹈團。
此次北京演出,舞蹈團精心挑選了《我的西伯利亞》《俄羅斯風琴舞》《茨岡舞蹈》《哥薩克民間舞蹈「紅色雅爾」》《快樂的西伯利亞人》等14個節目,舞臺上輕盈如燕、婀娜多姿的女舞者將翩翩起舞,挺拔帥氣的男舞者則將展示傳統的「雙飛燕」等絕活,整場演出猶如一場流動盛宴。
芭蕾:中西融合
中央芭蕾舞團《過年》
演出時間:2020.01.17-2020.01.19
由中央芭蕾舞團創作演出的「中國版《胡桃夾子》」——《過年》,也將於1月17日至19日再次與觀眾見面。2001年,中央芭蕾舞團首次創作「中國版《胡桃夾子》」,嘗試將中國文化元素融入西方古典芭蕾音樂中,2010年,中芭根據當年的創作進行全新改版、重新創作,將作品更名為《過年》。《過年》根據俄羅斯芭蕾經典《胡桃夾子》改編,因此也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舞劇把原作中的聖誕場景變為中國農曆新年,講述了一名外國友人到一個中國家庭過年的故事,通過外國友人饋贈的禮物,巧妙地將《胡桃夾子》的元素融入劇中。故事虛實結合,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伴奏下,通過小女孩的夢境,將福娃、絲綢、瓷器、十二生肖、怪獸「年」等充滿濃鬱中國風的元素搬上舞臺。
據了解,當年主創人員先後到天津楊柳青等地實地採風。舞劇中最有代表性的當數取代了原版小雪花舞的仙鶴舞,「仙鶴」們的紗裙後擺做了加長的處理,舞蹈難度與形式美感渾然一體,這段舞蹈,也深受觀眾的喜愛。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