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動人心的體驗街區 讓非遺技藝進入觀眾「手裡」

2020-12-14 四川新聞網

  在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上,最受歡迎的區域莫過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街區,這裡不僅廣受小朋友的歡迎,也受到遊客的熱捧。觀眾在這裡可以親身體驗蜀繡、竹編、木雕等各種非遺技藝。將非遺體驗區集中在一個街區的方式,為本屆非遺節首創。

  孩子們的最愛

  親身體驗

  把非遺作品「變」出來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街區並不大,但非遺的魅力在這兒盡顯無遺。

  體驗工作檯上放置著琳琅滿目、多得連名字都叫不出來的工具,小朋友可以和家長一起在這裡創作藝術作品,比如雕刻一隻葫蘆。在葫蘆上畫好圖案之後,要用電鑽將圖案的線條鏤刻在葫蘆上,平淡無奇的葫蘆立刻變成精緻的藝術品,還是自己親手製作的哦。

  蛋殼雕刻也是孩子們的最愛,在完整的雞蛋殼上繪畫並雕刻好後,將雞蛋殼製作為藝術品,可以永久地放置於家裡的書桌或者書櫃裡。

  「沒想到還能獲得親自動手體驗非遺製作的機會,親手把神奇的非遺作品『變』出來。」市民田女士說。

  外國遊客的最愛

  製作筷子

  比木工老師做得還漂亮

  在傳統技藝街區,最熱鬧的區域為一處木工坊,走進一看,這裡坐滿了外國遊客,他們正為了親手製作一雙筷子忙得不亦樂乎。

  木工老師在上課之後,會發給每位遊客兩條長長的木條,遊客可以用這兩條木條加工成筷子。看起來,外國遊客都十分喜愛這項體驗活動,完成得專注而認真,他們將木條夾在架子上,用刨子刨得光滑無比,然後還用砂棒認真打磨,製作成像模像樣的筷子。

  來自英國的Chris製作的作品非常出色,雖然只是一雙筷子,但他製作得非常用心,他打磨的筷子勻稱而光滑,完成以後與老師的作品一對比,居然比木工老師製作的筷子更為漂亮。

  來自愛沙尼亞的Meelis沒有使用木工坊所提供的工具,他的工具是自己的一把磨得鋥亮的小刀,他用這把小刀在木條上輕輕一刮,一條條波浪般扭曲的木絲從木條上滑落,他的修飾很有節律,不緊不慢,漸漸的,筷子呈現雛形,單純用手工就可以打磨得如此漂亮,讓人驚嘆不已,他還將筷子的頂端進行了一些修飾。原來,他倆都是受邀參加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的手工藝人,雖然是第一次做筷子,但高超的手藝已經展露無遺。

  市民的最愛

  腰機織布

  體驗密織花紋的樂趣

  當遊客漫步於麗江、大理的小巷中,腰機織布是最吸引遊客的一道景觀,在本屆非遺節上,市民可以親身體驗腰機織布。數十臺腰機分幾行排開,市民可以坐下去,親身體驗一梭一梭密織花紋的樂趣。

  「以前根本不知道布是怎麼織成的,經過這一體驗,切身了解了織布的原理,真是奇妙啊!」市民羅先生說。

  腰機織布的區域,不僅體驗的遊客多,圍觀的遊客也多,大家都紛紛讚嘆本屆非遺節設置體驗區域充滿了創意。

  在「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板塊,也設置了製作體驗環節,報名的觀眾可以進入指定區域,在非遺藝人的指導下體驗製作樂器的奧妙。「這些非遺樂器本來就難得一見,還能親手體會怎麼製作,這樣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市民李女士說。

  本報記者 汪蘭 攝影 李冬

相關焦點

  • 廣州非遺街區開市迎客 邀你體驗非遺項目
    VR體驗醒獅,蕭笛館看展覽,沉浸式體驗廣繡……開門迎客的首日,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動靜皆宜的「花式」非遺項目體驗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前來打卡。跟隨大師「花式」體驗非遺項目據了解,作為將歷史文化傳承和當代都市生活相融合的城市更新示範項目,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匯聚了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簫笛、古琴等項目的非遺大師工作室,是集體驗互動、展示和銷售於一體的主題街區。
  • 廣州首個非遺街區開市,體驗最具「老廣」風味的「花式」非遺
    另一邊,有遊客好奇地戴上VR眼鏡,化身醒獅高手,體驗醒獅魅力。生活館還提供咖啡等飲品食物,體驗之餘,也可在落地窗邊坐下來感受街區風情。  8月22日,永慶坊4A景區授牌暨非遺街區開市活動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行。
  • 廣州首個非遺街區開市:體驗最具「老廣」風味的「花式」非遺
    8月22日,永慶坊4A景區授牌暨非遺街區開市活動在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舉行。開門迎客首日,除了VR體驗醒獅,非遺街區還有「醒獅機器人」擂臺賽、沉浸式體驗廣繡等一眾「花式」非遺體驗項目吸引著來往的市民遊客。
  •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
    品嘗「非遺」美食 體驗「非遺」技藝——「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推出廣府「非遺」美食專場金羊網  作者:  2020-10-24 近期,由團市委、市總工會、市婦聯、市人社局聯合主辦的「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廣州交流會繼續在廣州市青
  • 【非遺文化節】手工技藝+美食體驗+戲曲說書 ——榆陽開啟 「非遺之旅」
    隨後,傳統非物質文化藝術表演、文化技藝展示、美食體驗、「傳統記憶連環畫(小人書)」展覽接踵而至;榆林小曲、古箏彈唱表演、傳統說書展演、地方戲曲展演紛紛登場……             「凱歌樓上弄急弦 甕城樓畔吹新調」,伴隨著悠揚的曲調集合了江南小調的悠揚婉轉、陝北民歌的高亢嘹亮的榆林小曲表演正式在榆林南門甕城拉開帷幕。
  • 賞非遺,品美食!象山首條非遺街區熱鬧開街嘍!
    近日,   象山定塘首條非遺街區,   熱鬧開街啦!   象山的非遺匯聚在這裡,   象山人的童年回憶定格在這裡!   一起去看看吧!   ▲車子燈   7月17日,新一年的廟會如期到來,同時迎來了象山首條非遺街區開街,來自縣內眾多非遺傳承人和老字號手藝人齊聚定塘中站村,為四方遊客以及當地百姓帶來了各色非遺作品、特色手工美食。
  • 祖傳技藝濟南非遺潮牌競相出 GAI
    非遺+曲藝今年的中國首屆文旅博覽會上,濟南國際文創產業街區廣興書場開展「首屆中國文旅博覽會曲藝專場」,推出評書、山東快書、相聲、快板書、單弦、山東琴書、古彩戲法等諸多非遺展示、體驗活動;五龍潭景區則以「『
  • 可學可遊,江蘇公布首批非遺旅遊體驗基地
    那就去唐閘古鎮湯家巷歷史文化街區看看…… 近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認定的首批江蘇省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新鮮出爐,包括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無錫市惠山古鎮、張家港市鳳凰景區、江蘇省雜技團等在內的10家單位正式入選。
  • 現場直擊:永慶坊4A景區授牌暨廣州首個非遺街區今日開市
    現場觀眾表示,在粵劇藝術博物館這樣極具嶺南特色的環境裡欣賞粵劇等特色文化表演,很是賞心悅目。非遺街區開市跟著大師「花樣」體驗非遺文化今日,廣州首個非遺街區開市。建設廣州非遺街區、打造西關永慶坊旅遊區,是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荔灣區政府共同完成的文旅重點融合示範項目,旨在促進廣州非遺保護事業發展,激發「老城市新活力」。
  • 中餐烹飪技藝非遺傳承人展示非遺菜品
    本報訊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2019中餐烹飪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研修班結業典禮和作品展示會在江蘇省揚州大學舉行。傳承人一邊展示自家的非遺美食,一邊觀摩學員們的傳統技藝,呈現了一場精美絕倫的非遺美食盛宴。
  • 廣州首個非遺街區今日開市,永慶坊獲4A景區授牌
    非遺街區開市,跟著大師「花樣」體驗非遺文化與此同時,今日,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開市啦。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看到,非遺街區有廣彩、廣繡、琺瑯、骨雕、欖雕、醒獅、餅印、簫笛、古琴等10個項目進駐。
  • 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誠邀您前來觀光採風!
    採風時間14:30-16:30,屆時將參觀永慶坊非遺街區及一彩非遺廣彩體驗館,將由景區專人進行導覽!歡迎高校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哦!(報名方式在文末~)8月22日,永慶坊被正式授牌4A景區,同時開啟了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文化。
  • 海南上百名非遺傳承人秀技藝 活態傳承多彩文化
    中新網海口6月9日電 (記者 張茜翼)海南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藤竹編技藝、樹皮布製作技藝、苗族傳統刺繡、椰雕、瓊劇、八音、海南麒麟舞、臨高人偶戲……在9日晚舉行的海南省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中,上百名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現場秀技藝,展示40多個非遺代表性項目,讓觀眾大開眼界。  6月9日是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下稱遺產日)。
  • 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發布 浙西南畲鄉非遺技藝體驗遊入選
    浙江日報訊 日前,中國丹寨非遺周在貴州開幕。其間,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徵集宣傳活動評選結果發布,共有12條線路入選,浙江的浙西南畲鄉非遺技藝體驗遊入選。據介紹,浙西南畲鄉非遺技藝體驗遊路線在2018年初研發,4天的行程跨越金華、松陽、景寧、溫州等地,囊括了東陽木雕、畲鄉之窗、景寧廊橋、浙南藍夾纈等非遺項目。在各地非遺傳承人的帶領下,遊客能近距離參觀體驗藍夾纈等非遺項目的製作工藝,感受古老工藝的風韻。來源:杭州網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 四川非遺體驗之旅|成都古城鳥籠技藝體驗基地
    在成都市郫都區古城鎮編制歷史悠久今天帶你走進成都古城鳥籠技藝體驗基地四川省省級非遺項目名錄。成都古城鳥籠技藝體驗基地在成都市西蜀古城指路村村口,7個3米高的竹編鳥籠上,「竹裡·觀籠」LOGO字樣格外引人注目,以「保護傳承」為主旨的成都古城鳥籠技藝體驗基地即西蜀古城鳥籠文化博物館就坐落於此。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2007年,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也成為南京市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不僅鹽水鴨製作技藝帶起了旅遊,在他們手中,「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是單個或幾位手藝人的匠心,它變成了可以賦能大眾生活,並帶來經濟效益的「魔力棒」。非遺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 南京鹽水鴨非遺製作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2007年,南京板鴨、鹽水鴨製作技藝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南京櫻桃鴨業有限公司也成為南京市級和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不僅鹽水鴨製作技藝帶起了旅遊,在他們手中,「非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不僅是單個或幾位手藝人的匠心,它變成了可以賦能大眾生活,並帶來經濟效益的「魔力棒」。非遺技藝被他們用活了!
  • 「鏡頭下的非遺」——走進傳統捕魚技藝採風、攝影活動
    漁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根據潮漲潮落、漁汛節令、漁場環境和不同的捕撈對象而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捕魚技藝。他們不僅掌握各種魚類的習性和生活規律,還熟練使用各種捕魚工具。漁民們泛舟海面,臨水捕撈,置身於紅樹林的自然風光中享受大自然對人的恩賜。不但令人賞心悅目,而且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 非遺技藝傳承人繆一川:續寫「點石成金」夢
    我的夢想是帶著中國非遺「彩石鑲嵌」走向世界。「十一」假期,溫州博山美術館,遊客絡繹不絕。館內,一件在水泥板上鑲嵌彩石的作品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紅色的花瓣閃耀出寶石的光澤,與粗獷的水泥材質形成鮮明對比。讓非遺元素碰撞現代題材,實現這樣跨界融合的人是非遺彩石鑲嵌年輕的傳承人繆一川。
  • 「非遺體驗 薪火相傳」永興坊非遺文化體驗季盛大開幕
    2019年12月12日,永興坊舉辦為期半個月的西安美食購物節之「雙12」非遺文化體驗季——非遺體驗現場以非遺活態展示的方式,「 展非遺風採」「秀非遺文化」,邀請國內外遊客朋友,「 學古風古韻」「逛非遺街區」,讓市民遊客親身體驗非遺文化,感知陝西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讓原本的購物節升級為一場非遺文化的狂歡,也以此讓越來越多的人自發地守護陝西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化,為這座城市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