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高雨
爬完衡陽境內的衡山,長沙城區的嶽麓山,以及瀏陽郊區的道吾山後,53歲的澳大利亞人保羅(音譯)站在了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大圍山」)的門口。
「我要用一個小時爬到那裡。」操著純正的英式英語,保羅指著遠處的一個山頂說。當然,他已經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那裡是大圍山的最高峰——七星峰,海拔1608米。
10月
4日,「十一」黃金周第四天,秋高氣爽的「黃金天氣」繼續,大圍山的旅遊情況漸入佳境。「受陰雨天氣影響,黃金周前兩天的遊客量僅在3000人左右。」大圍山市場營銷科科長彭書恆表示,3日和4日,遊客量開始實現跳躍式增長,創出新高:每天入園的人數都在5000以上。「5日、6日和7日相對有所下降,每天遊客數在2100人左右。」
「我第一次來大圍山,就被這裡清澈見底的溪流吸引。」爬行35分鐘之後,保羅的中國妻子朱女士指著左邊的楓林瀑布說,這裡的負氧離子非常高,適合休息。
無疑,相比於省內包括張家界、鳳凰古城和南嶽衡山在內的其他景區,大圍山能夠在黃金周期間收穫每天14.2萬元的門票收入,得益於其優良的生態環境。
但即便如此,彭書恆對於眼前這日漸增加的遊客量,如何將他們的「一日遊」轉變成「兩日遊」,甚至「三日遊」,也表現出了一些焦慮。
「來大圍山,除了登高,看一些山和水外,我們還想搞點有體驗性的活動。」彭師是長沙人,此次和6個朋友一同前來。爬到山頂之後,幾人在尋找新的樂子。
對於這種想法,彭書恆和他的營銷團隊不是沒有考慮到。除了盡力向遊客推銷「採摘野獼猴桃、板慄」等活動之外,市場開發部還全員出動,絞盡腦汁從各地搜羅歌舞,雜技、變臉,以及魔術等表演活動,並將其全部納入到從晚上7點半開始的篝火晚會裡去,以豐富「生態旅遊」的概念。
「晚上參加篝火晚會就像一場野營,大家圍在一堆篝火旁,唱歌、跳舞、吃燒烤,玩得非常盡興。」彭師說,在擁有7排長木凳的表演現場,4日晚上更是一口氣舉辦了兩場,一共湧進遊客近500人。
10月7日晚間6點,大圍山黃金周旅遊進入統計階段,「7天假期裡,公園一共接納遊客19500人,與去年同期相比略高2個點。」彭書恆在做總結時不無遺憾地稱,受國慶黃金周期間旅行社傾向於長線旅遊影響,此次組團前來的遊客比較少,僅佔到了總遊客量的10%。
責任編輯:戴鵬
評論加載中...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