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轉好,根據國家、省、市有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及相關專業指引,並結合中山市實際情況,中山紀念圖書館於3月30日起恢復開放。為避免人群聚集,確保疫情防控期間讀者和館員的安全,中山紀念圖書館通過限時限流預約服務方式,有序引導讀者進館借閱。開館首日,共有800名讀者預約進館。
開館首日800名讀者預約進館
根據相關工作方案,中山紀念圖書館恢復開放範圍包括:中山紀念圖書館一樓大堂、一樓少兒閱讀空間、一樓中山書房、二樓青少年閱讀空間、三樓文獻借閱區,一二樓報刊閱覽室等區域及藝術分館暫不開放。疫情期間,中山紀念圖書館開放時間調整為9:00-17:00。為了做好疫情防控,減少人員聚集,全館採取讀者限制、分流進館措施。讀者進館前需提前預約,每天預約分為4個時段,每兩個小時為1時段,每時段預約總人數200人。1位成人只能攜帶1位14歲以下未成年人進館。3月30日,共有800人通過系統預約進館,每個時段均約滿。
周一原本是圖書館的休息日,為了安全有序地做好讀者接待和服務,3月30日上午中山紀念圖書館全館黨員集體到崗,9時不到就在各出入口和主要的服務點等候。記者在少兒館、成人館的出入口看到,這裡均設有隔離帶、登記臺,地面每隔1.5米處均有黃色標識,提醒排隊讀者要保持一定距離。入口處幾名工作人員戴著口罩按序排開,有的負責登記和核對信息,有的負責測量體溫。從登記到檢測入館,整個過程十分順暢。
疫情防控期間,中山紀念圖書館提供圖書借還服務、自助辦證服務、在館閱覽服務。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閱覽區內閱覽席間隔不少於1.5米。每天接待讀者800人,同時在館人數上限為100人,達到同時在館上限後,採取「出一進一」措施限流。中山紀念圖書館提前將部分閱覽席撤掉,少兒閱覽區由一桌6人變為一桌1人,成人閱覽區12人的閱覽席變為一桌2人。然而,開放首日成人館內閱覽坐席幾乎全部坐滿。為此,中山紀念圖書館建議廣大讀者在疫情期間儘量減少在館逗留時間,在館借書後回家閱覽。為了方便讀者,中山紀念圖書館在中山書房外側設置了2臺自助還書機作為快速還書通道,為非預約讀者提供自助還書服務。
疫情期間,推多項服務加大惠民力度
受疫情影響,1月24日全市各大公共文化場館按要求關閉。中山紀念圖書館第一時間將相關服務轉移至線上,不斷創新工作舉措和服務方式,在省內率先推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專題」數字資源,並根據讀者需求不斷豐富數字資源內容,充分利用圖書館的特色和優勢為戰「疫」出力,24小時「不打烊」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1月23日至3月30日,中山市E啟閱平臺的點擊量為308.5萬次,同比增長50.1%;下載量201.54G,同比增長84.4%。
在加大數字資源推廣力度的同時,中山紀念圖書館將線下閱讀活動品牌前移,在微信訂閱號上開展五期「掌上童心故事會」,共服務讀者達2776人次;策劃推出4期「疫情不孤『讀』,邀您猜謎語」線上活動,每期推送50條謎語與讀者互動,約300位讀者參與;策劃推出「守望美好 為愛發聲」朗誦作品徵集活動,徵集時間為2月18日至4月10日,目前徵集活動正在進行。此外,還充分利用網站、微信等平臺開展薦書活動,共推薦圖書18條64種。
3月3日起,中山紀念圖書館再次推出「愛閱有約」活動,讀者在網上借閱平臺借書後可快遞到家。圖書館為每單網上借閱補貼快遞費用6元,當借閱數量為3本時,不用支付郵費。截至3月27日,共有1032人次參與「愛閱有約」活動,借閱圖書3230冊次。為了鼓勵中山市民多讀書、讀好書,3月13日起,中山紀念圖書館還將免押金借書證借閱冊數從10冊提升至15冊,即每張借書證可以多借5本圖書,借閱期限仍為31天,到期前可續借兩次,其他借閱規則不變。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張翔宇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張翔宇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